「本願故必定獲救」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5-03

「本願故必定獲救」

信心銘 二四

凡夫有我執故無法無我,只要無法無我,所有的人都是迷執的凡夫。凡夫聽凡夫說的話無法證悟,只有證悟的釋迦·彌陀二尊的言語能讓我們離迷入悟。

某宗教的人也在講「實相」「實相」,我執沒了,徹底地無我,了悟般若波羅蜜的真空的心境叫做「實相」,他們所講的只是欺騙人的空談。

凡夫明明是地獄必定却不知地獄必定,明明不知成佛之道還能不在乎地長篇大論。地獄也不知,也不想成佛的人叫做外道。外道所講的話隨便聽聽就好。

做惡的話惡報會來,是業道自然,此嚴肅的法則明明有,而無法相信此的人是沒有資格聽聞佛法的人。

惡人、女人能就這樣地往生淨土,是一般佛教的因果道理也沒有的事,彌陀的本願故必能往生。有「必讓汝往生」的本願故能往生。

聰明的人也不知道無常、不知平生,却假裝知道,真的知道無常的,大概是被宣判死刑的人,或是重病的人看到自己在死前吐黑血時。

無數的信心病,總而言之的話,是因為不知凡夫是凡夫、造罪却不知業道的可怖、不知凡夫能原樣地往生是因為有「必定救汝」的如來本願,不知是「本願故必定獲救」的緣故。

親鸞聖人真劍地求出離生死之道。今日的我們也必須真劍地求出離生死之道才能出信心決定之曉,模仿人是不行的。

往生是阿彌陀如來的「獨運」,雖然已經聽到耳朶都長繭啦,却還是不知之。無法往生的人能往生,是「必定救汝」的阿彌陀如來本願故獲救。本願力故能往生。

本願故,本願故,思此!思此!深深思念,最好能幾十年地勞苦,吟味到時,那就是所謂的信心。

本願故,本願故,無法獲救的我獲救。此外,說教、聽聞、信心、往生皆無。

無法往生的人如何能往生呢?聽聞幾十年,掙扎、苦悶的結果,死橫在眼前時,本願力好大啊之一句,事足矣。

南無阿彌陀佛 聞到一次即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若一次也沒聞到 死的話怎麼辦?

大無量壽經言: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廻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龍樹菩薩「易行品」曰:

「其有聞名者,即得不退轉。」

要敬重地頂戴聖教的御文,因為對聖教的御文心態太過草率,漫不經心地聽聞故,錯失往生。和讚(No.274·三七)曰:

「願力無窮無能限 罪業深重亦不迫

 佛智無邊無可稱 散亂放逸亦不捨」

此語重哦。

本願招喚的勅命,「汝正念直來,等著汝喲!」幾十年聽聞,由此出發復回到此處。

「本願故必定獲救」

隨想 寶林(二種深信)

○想要知道淨土真宗是什麼樣的宗教,必須清楚「三經、三願、三機、三往生」。

「三經」者是大經、觀經、小經。「三願」是十九願、二十願、十八願。「三機」是正定聚之機(十八願)、不定聚之機(二十願)、邪定聚之機(十九願)。「三往生」是雙樹林下往生(十九願)、難思往生(二十願)、難思議往生(十八願)。

十九願行者,是修定善和散善欲作為往生資本的人。二十願行者,是雖廢定散行,尚殘留著定散心,想要做點什麼往生者。十八願是純他力行者,是信依本願力往生者。

○自己想做點什麼去往生的心,很難捨除。大部分的人是這種人,即想獲得信心往生、想稱念佛往生、想做善事往生、想變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往生、想知道點什麼往生。這些皆是自力。

○世界上的宗教大都是,祈求神佛、守道德、求咒語、苦行、坐禪、籠山(注:源於最澄大師的閉關修行止觀方式,以十二年爲一期,與千日回峰行並稱的苦行)、求神淨身、做各種行事,因此,真宗的人不知不覺亦被這些影響,想要做點什麼求阿彌陀佛救度。

○講到宗教,一百種中,九十九個是現世利益。忘記生死的問題,求現世利益的人,不能說是真宗的同行。和讃(No.185·六七)曰:

「佛號雖已專修持 現世祈願之行者

 此亦雜修無別名 千中無一得生者」

○其他宗教皆是一個道理,但是佛教有自力教、有他力教,自力教中分有華嚴、天台、真言、禪、法相、三論等種種,他力教中亦有種種的宗派。同行的信仰狀態可說是千萬無量,大部分是類屬於迷信,真是可怕。

「本願故必定獲救」

○一般人覺得《教行信證》很難,因此《正信偈》、《和讚》、《御文章》有好好研習的必要。不管懂不懂,能熱心讀之者,是難得的人。

○古時有句說:「精疲力盡 被撈起 蛙哉」。凡夫也是「想要獲救、怎麼樣才能獲救呢」地自己想自己苦悶,所以不論到何時也無法獲救。這是很難的地方,沒有熱心掙扎到苦悶的程度,無法吟味佛法,但是越掙扎越無法獲救。

○想要獲救、想要獲救的 夢醒 以「無法不救」之親身看看哦。

○正信和迷信在何處分辨呢?謂違反科學和因果的理法的宗教行事,是迷信。又雜行雜修是迷信。符合「正信偈」、「和讚」、「御文章」精神的宗教是正信。

○佛教和神信心,如何不同呢?佛教,是順佛陀的教法,深信因果,歸依三寶的教法是佛教。神信心,是無視因果,向神祈求現世的幸福,期待於來世生於天國等的叫做神信心。神信心是佛陀所禁止的。

○祈禱有效果嗎?答曰:不信因果、不孝父母、對人及其他動物不施慈悲,即使向神佛做祈求,無法得到由神佛來的福祉。

○善是什麼呢?謂以「無我」和無愛憎的心,施慈悲,發成佛的志願,實踐佛陀的教法者,是至最高善之道。凡夫,無法行無我之善。然努力行五善、慎五惡的是善。從淨土真宗的本義說的話,獲得真實的信心,體得往生淨土之道,是身為凡夫能做到的最上之善。有信心的話,世間一般的道德必能實踐。信心是本,道德是末,但是必須知道大信心超越道德。

○念佛也好,積善根也好,想要做點什麼往生的心,皆是自力。

○歎異鈔曰:「信本願,他善亦非要」。又曰:「善惡二者,我一概不知」。又曰:「念佛為行者,非行非善也。」

○不是積善根往生的淨土,但是認為「即使做壞事也沒關係」,不在乎地做偏離人道的事,是不思往生一大事是一大事的人之作為,不得不說是無信心之人。因此,後生的事也要注意。

「本願故必定獲救」

信心銘 二五

九十四歲瑞劒

○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的信心、我的往生、我的真實功德。

○佛智不思議 南無阿彌陀,這是如來的御誓。聞的原樣,只是聞的原樣,通來為我的生命。親和子是一個生命。若不生者的大本願,大正覺的無礙佛智的太陽昇,無明之闇晴。

○連聞心都被拂,仰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之虛空,大歡喜。安堵的氣息是御念佛、今之呼喚聲、今之救助。心·言語都絶,歸命不可思議尊。

○成為學者,知道很多法門,不能信釋迦·彌陀二尊是佛的話,也是一事無成。知道法門不信佛的人,是蟬殼,無法鳴。

○不論聽聞多久,不知道佛法的人,無論如何也無法信的人,是宿善淺的人。最好能比別的人百倍、千倍的,認真地精進。

○想「往生淨土」的心云「願往生心」,又云「願生心」。「信心歡喜之人」的「願生心」原樣是真實的信心,這亦云「願作佛心」、「度眾生心」。那是如來的「大慈悲心」。

○因為《御文章》有「信憑一念之時」之語,就說要「頂戴一念」、「沒有記住信一念的時節不行」是「一念覺知」的邪義。

○佛是什麼呢?凡夫是什麼呢?以此為中心好好地學習是往生極樂的秘鍵。

○忘記信心,憶念如來。

○信心,在本願名號的「就那樣地來」的勅命中。

○造天地萬物的神,沒有喔。

○罪的果報會如何呢?

○今死時,為依靠者,唯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和佛智大悲的聲音。「等著你哦」的慈親聲音令人好安心。

「本願故必定獲救」

直到聞心廢捨為止

「聞心」說的是什麼呢?曰:「聞心」者,指想自己聞佛法,因為有聽聞佛法能往生吧的心叫做「聞心」。「聞心」殘留於心底的話,哪怕說「信憑彌陀」,其實是不信憑彌陀,信憑自己的心,所以往生遙遙無期。

「聞心」廢捨的境地,於「報恩講式」(覺如上人)說:「至心·信樂·忘己,歸無行不成的願海(本願名號的功德力)」地讚嘆祖聖親鸞聖人。這「忘己」的滋味是「聞心」廢捨之相。淨土真宗,佛智、佛力、大悲的本願廣大無邊故,被其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打動打動、打動徹,終於忘己地仰無礙光如來。說仰信,是仰信仰信、仰信徹,彼處自力的計度一點也沒有。唯如來的「真實」徹吾心。仰信如來的佛智不思議外,信心沒有。自己聞、知,和認為自己這樣想故能往生的想法,不是往生的因。幾十年地聽聞,「聞心」廢捨的人非常少。「聞心」廢捨,沒有努力注意如來佛智大悲的本願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地感到有力的,就叫做「忘己」,或是「聞心」廢捨。

聞名信喜

大經下巻的「本願成就文」曰: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這是說生而為人一度聞「南無阿彌陀佛」則往生喲。今更加難能可貴地頂戴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往昔以為是聽聞六字的緣由,然後獲得信心往生,到九十四歲的今天一看,原來是「南無阿彌陀佛」一旦被聞到一聲喲。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不思、不想、不計度,唯聞地往生,這是多麼慈悲呀。聞到的瑞劒是多麼幸福的人呀。再怎麼聽聞也不信的人實是宿善淺的人。你以為沒聞南無阿彌陀佛的講釋不能頂戴信心嗎?南無阿彌陀佛有無量力功德。金言說:「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喲」,細細地頂戴,充滿無法言喻的「有力」、「喜悅」、和「歡喜」。聞「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喲」,能原樣地信徹的人是幸福的。瑞劒什麼都忘得一乾二淨、一切都忘了,啊!歡喜能聞到南無阿彌陀佛喲。覺得聽聞很多很感恩的人也有很多吧,瑞劒什麼也沒聞、沒想,唯聞南無阿彌陀佛、頂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只一個,一個的滋味無限地深,無限地大,亦有汲取亦汲取不盡的滋味,無法言喩。唯聞南無阿彌陀佛即心滿意足,萬劫之渴癒於一時,此有說亦無法說、不能說的滋味。除了說「南無阿彌陀佛好大呀」之外,別無言語。

「南無阿彌陀佛 一旦聞者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說的話會錯 不說的話不知道 滴酒不沾者不知 酒之味」

「本願故必定獲救」

隨想 寶林(二種深信)

九十四歲 瑞劒

○統一眼

像其他宗教一樣,類似神話、童話那樣簡單的宗教,無統一眼也行,像大乘佛教這樣的大宗教、深奥的宗教,培養統一眼很重要。沒有統一眼,即使聽聞說法、讀佛書,也僅是停留在雞蛋裡挑骨頭的程度而已。

○在真宗說的話,養統一眼的根本是「二種深信」。以二種深信的眼頂戴二河白道、頂戴六字釋,又頂戴《和讚》與《御文章》最好。《教行信證》用二種深信的眼睛頂戴亦易解。《歎異鈔》亦如是。

○二種深信指的是「機的深信」和「法的深信」。「機的深信」是說深信自己是「無有出離之緣」的機。「法的深信」是說深信「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簡單說的話,信「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同時信「無論如何亦得救」的信心就叫「二種深信」。

○二種深信是一信心的兩面觀,故沒有前後,是同時同一,是「機中有法,法中有機」。其他宗教像二種深信這樣深的信心沒有。真實的信心沒有,純粹的信心沒有。雖說信仰信仰,沒有真實信仰的證據是,直到死為止還在說「神啊!請救救我」。二種深信中,沒有祈禱。

○祈禱,是為自己祈禱、為社會祈禱、祈禱神的榮光在地上能更輝煌,表白說這是與神交心,但私利私欲的祈禱不是佔大部分嗎?

  雖祈禱 無效驗正是效驗

  祈禱心 無真實故

○徹底地研究二種深信是獲得信心之道。泣訴無法頂戴信心的人皆是因為沒有深究二種深信。二種深信外沒有信心,信心外無二種深信。

○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和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是同一的。

「本願故必定獲救」

○《御文章》的「信憑彌陀」和二種深信亦是同一。信憑,是思如來有力、是為依靠,謂之信憑。從文字上說的話,看似「法的深信」,但是法的深信常伴著機的深信。

○窺聖道門時,沒有什麼樣的統一眼不行呢?即是《般若心經》的「色(現象)即是空」,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原理。從這個根本原理,華嚴、天台、真言、禪等的教義生出。講「無我」、「無分別」的覺悟,也是指這原理融於身。此原理融於身在凡夫是無法做到的事。

○從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台的空、假、中的「三諦圓融」的思想也生出。這是最高峰,再沒有人的哲學思想可超越此。不明白此,無法根本的知道大乘佛教。

○最好以二種深信和「色即是空」養統一眼。

○如來救眾生時,是智慧、慈悲、方便。眾生頂戴的至心、信樂、欲生的三心,是行者頂戴歸命的一心。其三心是如來的智慧、慈悲、方便的三門。

親之物是子之物。

這是統一眼。

○講到「方便」,俗話説「妄語也是方便」,以為不是真實,但是,如來的「真實」原樣是「方便」,唯是如來的大慈悲心。

「本願故必定獲救」

○聖道門一般是修坐禪,講諸佛如來皆依坐禪成佛的是通規。凡夫即使坐禪也無法成佛,謂坐禪成佛的只釋迦如來一人,其原本是佛故能成佛。即使不能成佛,坐禪為佛教的通則。

○其他宗教沒有禪定,持有禪定的唯佛教而已。禪定是打坐,人一無念無想的話,一切的事映於心海,此謂海印三昧。禪宗說此為見性成佛,這對今日的凡夫而言有如夢想。雖然如此,視禪定如外道般地嫌棄亦是錯的,真宗的人能聽聽禪定的内容也是好的。以前的高僧大德皆是為法忘軀,是為典範。

○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世界中一切的宗教也好,凡夫離生死、得無上涅槃之道,除淨土真宗外無它。智慧也好修行也好,不論用什麼方法都好,想也好、思考也好、聽聞也好,凡夫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事不徹底之故,難得的無上妙法死翹翹。

○叩佛教的門,最初而最後的問題是,善導大師說:「無有出離之緣」,親鸞聖人說:「地獄是一定的去處」。因為沒有徹底於此,很多人想要獲得信心、稱念佛、安心、歡喜地往生。這是「機的深信」,徹底此處是「法的深信」。

「本願故必定獲救」
「本願故必定獲救」

信心銘:

(一)仰見明月

(二)信海流出的念佛

(三)唯佛獨明了

(四)和讚拜讀記

(五)安心的龜鑑

(六)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七)任風吹拂的風鈴

(八)學佛大悲心

(九)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

(十)難信的妙法

(十一)所尊所重唯佛世尊

(十二)難思弘誓

(十三)如來的真實

(十四——十六)無礙光明

(十七——十八)兩肩有父母和恩師

(十九)絕處逢生

(二十)「就這樣地」的滋味

(二一)易往而無人

(二二——二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

(二四——二五)「本願故必定獲救」(本篇)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5-06 16:43
Next 2024-05-06 17:2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