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蒙光 2022-09-12
一 一泡尿如何無我?
同朋:老师,学生拜读老师分享的《净土是无生之生》,有一个问题:
九松真一问瑞剑老师:“你去净土做什么?”,瑞剑老师面不改色地回答:“我去那里撒泡尿。”
老师,学生可以这么理解吗:净土是我们本来应该去的家,到净土就是无生之生了,所以瑞剑老师这样回答他,去净土就像回家撒尿一样的自然。
那天有人也问了我这个问题,他说是不是瑞剑老师已经无我了,所以瑞剑老师这么回答。
蒙光:很多人說“因爲……,所以要往生淨土”,這都是在凡夫的思議境界中揣度如來的境界。真正的淨土是無生,往生淨土沒有“因爲”,是自然。所以九松教授的問題是有陷阱的。瑞劔老師的回答,是本地風光。不欣羨淨土的莊嚴,不嫌棄穢土的濁惡,與佛同行,何處不淨土。所以是說去也去,去去就回,自在無住的往還回向。
同朋:哇,老师这么一说,学生就开朗很多了,感恩老师。
二 喫一塊肉會掉幾塊功德?
同朋:阿弥陀佛,老师中午好,这段时间学习,自己的状态像是回到未学佛之前,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按自己的习惯来了,对于学习也不紧不慢的,学佛诵经也没以前那么精进,很矛盾,努力学习或不紧不慢好像都没关系,反正“阿弥陀佛”会救我,心里这样想,又不对,我这还没顶戴到佛心呢,内卷得厉害,提不起精神头来,着实惭愧,打扰老师了
蒙光:學佛,精進不是第一位,正見才是。方向正確了,順法性之自然地生活就好。
自己頂戴到没頂戴到的計度放一邊,看大悲的慈親才重要。
同朋:好的,老师,那弟子继续闻法,多跟同行聊聊天,也可能是身体太累了,有些影响。
同朋:阿弥陀佛,蒙光老师,晚上好,学生在读课诵文本《领解文》中“信凭一念发起,知往生一定、救助治定,此后之称名,唯是庆喜报谢佛恩。”(报谢)本能的触动,很感动,第一反应这就是佛加持的文字力量吗,怎么本能反应如此触动,感动。第二反应是“往生一定、救助治定”不敢想象啊,以前通过自力念佛认为我念佛种了因,去极乐是果,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有感恩的心,读这段话就没有感觉。
现在想法不一样,如此陋劣的我真的能去吗?信心的不足,让我无比惭愧,我什么都没做呢,惭愧得很。再看老师的文章和听闻老师的音频,一直在告诉我而且还是强调再强调佛的慈悲救度,可自己咋就没信心,自己的“阿弥陀佛”在哪里呢?说怀疑吧,我不敢阿,那就是怀疑“阿弥陀佛”了。今天挺有感触,特地来跟老师分享一下,感恩老师,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既然知道是在強調慈悲了,爲什麽還是強調自己的有或者沒有呢?有、沒有,皆妄念。敢、不敢,也很見外。想懷疑就懷疑吧,因爲再懷疑也被如來抱著。
同朋:感恩老师,感恩慈亲阿弥陀佛
同朋:老师晚上好,打扰老师了,今天姐夫邀请我明天中秋一起聚餐,我已经吃素一年多了,对荤食实在不想吃(但是又不能老是拒绝不近人情)内心关卡又过不去,很纠结(吃点吧又是装模作样,不吃吧误会我学佛学疯了)学生很惭愧,没有正思维,良心过不去,又是逢场作戏的一天?老师,学生应该怎么做?
蒙光:此事無關佛法。
把上面這段話中“葷”“素”這些字眼替換成“喜歡喫”和“不喜歡喫”,由君自擇。
同朋:老师我看不懂,喜欢吃(确实是吃素特别开心)不喜欢吃(吃荤食确实容易昏昏沉沉)想想世俗的事又不得不让步,诵完经后又想有些因缘还未成熟再忍忍熬一熬总有会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明白的一天,我也想把更好的生活方式告诉大家。
蒙光:你的佛法只要不和喫素綁定,就只剩下一個問題:親戚朋友請客,喫自己不愛喫的菜,你去還是不去?
同朋:可以去也可以不去,感恩老师,我懂了
学生好惭愧,没有做好
蒙光:佛並没有要求你做什麽。放下“做好”的執念,做嬰兒。
同朋:谢谢老师,中秋快乐,老师何为“婴儿”呢?想不通,戒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我们还要努力去做吗?
蒙光:
戒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我们还要努力去做吗?
——淨土門沒有這個講法。你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淨土的往生並不要求戒律,戒律不是末代在家的凡夫所能持的。明明做不到卻還提出要求,除了強化當事人自以爲是的我執,或者令人退失信心,到底有什麽現實的合理性?其意義何在?這樣說,並不是要否定戒律本身,而是要否定不觀察時機方便,將正像時期,聖道門自力修行的高標凖,強加於末法時期的凡夫,只強調外在約束的教條,卻迷失了佛救度衆生的大悲本懷。
佛法以解脫爲先,念佛人是先頂戴了本願力之後,才能不以自力修行之心,隨分隨力地行持善法,戒能守則守,但不執著守戒之相,是自然的不守而守,此時行爲的清淨是佛德的回向,在行者唯有報恩之心,而不是爲了修積功德。
蒙光:嬰兒,就是要聽大人的話。
同朋:谢谢老师,听大人的话,在听闻老师的音频法语或看文章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没有教我如何做的情况下,目前很多都是自己瞎猜瞎以为的,看文章时经常能看到老师与祖师对话时的听话照做,学生认为背后的逻辑是“尊师重道”所以没有多想,对于生活中的持戒,学生已经没有了以往的功利心,而是当做平常的事去做,像昨天的“饭局”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坎还是过不去,认为吃得不干净会影响学法,吃素也是认为能回馈报恩的一种心里,能做到一点是一点的心里状态吧。
同朋:如果有以前的持戒功利心,学生也不会来问老师,直接找借口推掉,像以前一样,认为这就是对的,不要去和别人共业
蒙光:
认为吃得不干净会影响学法,
——這就是功利心。而且,根本不知何謂功德,也就不能相信如來的功德超勝。如果是自己喫一塊肉就能染汙破壞的功德,就不叫功德。
蒙光:
吃素也是认为能回馈报恩的一种心里,能做到一点是一点
——這個說法,表面上也不能說不對。但是報恩不是只有喫素。如果能令親友生歡喜,對佛法起親近心,其心量功德,遠遠大過只爲自己“學法不受影響”地喫一餐菜。實在說,只算計自己功德的喫素,這種貪執功德爲實有的心,本身就不清淨。
同朋:好的,感谢老师学生可否这样认为:内-对自己严格要求,外-对亲朋欢喜不烦脑,对佛法起亲近心。
蒙光:親鸞聖人示現“肉食妻帶”,就是爲與末代凡夫同行的大悲。爲他自己,他大可表面做個清淨持戒的出家人,世間也就不會有淨土真宗。我們公號上有幾篇文章也談到聖人示現肉食妻帶、非僧非俗的宗風,請你再仔細看看。你現在的想法,和聖人正相反。
我前面已經說過,喫素與否,當成個人喜好和習慣就可以,不要用這個細節來綁架佛法。這是一種執念。喫素實際上是大乘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才開始提倡的一種善行,但不是學佛的必要條件。如果說喫素才是佛法,就誹謗了漢傳外的大乘、所有的小乘教和部分的密教。
能喫素是自己的福報,不能喫素也無妨如來的大悲。佛也從未要求任何人以喫素來回報。法然上人說,若喫素能往生,猴子會比人更早成道。
戒律也有其自身的限定,除了佛教徒最基本的三歸依,我不知道有什麽戒是往生成佛的必要條件。
現在喫素持戒,被一些無知者隨意擴大範圍地濫用,因爲一般人做不到,更強化了信衆追求功德的貪心,和發現自己力不能及時産生的恐懼,也在無形中強化某些倡導者的殊勝和與衆不同。在佛陀教團中,最強調戒律、標凖定得最高的,是提婆達多。因爲這樣顯得他的品位比較高,以表面高尚的名義,達成分裂僧團、自立爲佛的私心。鑒古可知今,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完全背離佛普度衆生的大悲心。
蒙光:
内-对自己严格要求,外-对亲朋欢喜不烦惱,对佛法起亲近心。
——話是對的。但從具體落實來說有很多陷阱。如果沒有正確聞法,自以爲的自我嚴格要求也未必如法,甚至讓自己變得不通人情,自苦苦他,這就有問題。令親友生歡喜,也同樣要如法,不能扭曲佛法而迎合世俗的偏見。從你現在的想法說法來看,你在佛法上尚未建立正見,很多認知需要重新來過。
同朋:感恩老师学生读完后非常清晰,至于如何落实到生活中,学生到公众号去读亲鸾祖师的文章,有新的想法思维再来找老师分享学生也是发现有很多认知是需要重新来过,再次感谢老师,遇到老师真好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你能聽取我的逆耳之言
同朋: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老师的不离不弃。
參攷:
留言列表(4条)
[…]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
[…]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
[…]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
[…]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