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0月14日
一 念佛的功德與感應
奕:“雖然講念佛,不外是讚嘆名號的功德,這就是稱名念佛。《行卷》,諸佛讚嘆名號的功德(能讚)是眼目。其體(所讚)是南無阿彌陀佛。《行卷》是從第十七願(諸佛稱名之願)開,但諸佛讚嘆名號的念佛和我們的念佛(乃至十念)於位階一點也没有不同,有著同樣的價値。真是不敢當。我們口稱南無阿彌陀佛讚嘆如來的功德,這稱名念佛讚嘆如來的光明威神力、讚嘆如來的不可思議功德、讚嘆如來不可思議的本願力、大智慧力、大慈悲力故,稱名的原樣是信心(念佛的信心),信心的原樣是念佛(信心的念佛),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而我們的信心唯是本願力(本願力的信心),完全離凡夫自力的心。”——行步無礙道
奕:此处开示的身为生死凡夫的我的念佛之行与诸佛称扬赞叹之行位阶相同。所以当我听到佛号,哪怕是从鹦鹉或谤佛之人口中出来的,都是阿弥陀佛的慈心运作向我运作,是阿弥陀佛的声音。而当佛号从我口中出来,若我被佛心融化,这是自然的非自力的念佛,原样是信心,而信心原样是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如来的大悲大智大愿大功德力。不是我念佛,是阿弥陀佛的运作,是阿弥陀佛的声音,所以才与诸佛称赞同功德。
此处有一个疑问,佛号通过我流出与诸佛圣人不同处为何呢?比如法然上人手书六字名号重过石头,显现了名号功德,而我不行。所以想请教是否还是有些不同处?@蒙光
蒙光:此处有一个疑问,佛号通过我流出与诸佛圣人不同处为何呢?——不同處在有“我”。
比如法然上人手书六字名号重过石头,显现了名号功德,而我不行。——因緣不同,不是功德不同。但凡夫只看外相。即使是外相,法然上人也不是每次寫名號都要讓弟子扛不動的。此處的疑問,正是我們根深蒂固的著於外相而忘了佛心的迷執。
奕:所以他力的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运作,所以与诸佛赞叹功德等。而我常把阿弥陀佛的运作不自觉的记为己功,所以障碍了如来的功德。
蒙光:對的,唯是無我無心的念佛,才是他力佛心的念佛。
奕:此处因缘不同非功德不同,这里“非功德不同”说的也是他力念佛。比如我的念佛,是我执染汙的,并不同。
其实上面说,我现在的念佛,功德不同也不对。不论是否被我执染污,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运作让佛号遍满法界,都不是我的力量能念佛。所以被染污,是我自己不得受用。但有缘的众生听到佛号,自能被佛功德感化触动。
此处是对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没有入心,所以“我”会进来,从而生出疑问。如果彻底的独立,唯是佛,问题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思量处总是围绕我,还是得不断熏习啊。
蒙光:極於聽聞,別無他法。要極於聽聞,要熱愛佛法,熱中佛法,又深念無常、畏懼因果,所聞的佛法才能真正與自己的生命打成一片。所以佛法不是自己工作學習之外的另一部分,是貫穿一切的命脈、是本命元辰,是日常所需的糧食、空氣、水和陽光。
杲:顶礼蒙光老师,无我无心的念佛,意思并不是众生没有了我执分别,即使众生有我执分别,但是那不会障碍阿弥陀佛对众生的救度。因为阿弥陀佛救的就是我这样无力修行的众生。这样自然就不会认为是众生自己的功德了。
蒙光:這樣講不凖確,還是自己的計度。真正無我無心的念佛,不是衆生修到無我執分別,而是被佛光明破了我執,如此才會是佛心作主,而成就救度。佛要救的就是我這樣無力修行的衆生,但只有聞法到身心徹到、真正被破我執的衆生,才是真實的感應道交。
蒙光:總序之文:“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慧日”,這就是佛光明、亦是信心的“破闇滿願”之德。“破”是法德,“闇”是機相,不講“破闇”,會變成無安心的異安心。即以爲自己無需與佛感應道交,如來成正覺本來就是爲了救我這樣的衆生,如來既已成佛,我的往生就已經決定。如此一廂情願把佛方的功德,當成己方所有物,而不知“聞其名號”、“乃至一念”的信心根本。如此念佛不是信心的念佛,是無安心的念佛,也是無感恩的念佛。
蒙光:即以@杲 同朋這段文來說,就沒有純真的感情,只有概念的推演。如來救我的事實,對我到底意味著什麽?沒有被佛光明照見自己是怎樣的機相,沒有被佛心同化而讚歎佛德,都是凡夫的空談而已。
凡夫的我,今天在報紙上發了一篇小文章,得到消息的當下就高興,內心到現在想起還很愉快。這麽微不足道的小事尚且如此,被佛從無始生死輪回中救到,居然只是說一句“阿彌陀佛本來就要救我”,這樣的表達,如何能過關呢?
杲:老师我很多次在梦中念佛,有时被无常鬼抓过,都是念南无阿弥佛佛号,又放了回来了。经常被阿弥陀佛救。
蒙光:這說明你有佛緣。真正被救到,一次就夠了。佛智一旦入心,自然知道各種說法的真假邪僞。會有“經常被救”的夢,還只是過去世與佛的因緣與自身的罪業交織,顯現在意識心的幻象,不是真正被救,所以現在心態和觀念上還會被其他的相似說擾亂。
蒙光:《歎異鈔》說,“真正的回心只有一次”。這裏的“回心”,即是“信心”,即被救度的感應道交。
真實回心者,從此生命交由佛作主,得開佛智之眼,既不需凡夫的感受、想法、說法作驗證,亦不受異說動搖,更不被名利地位所誘,而失卻信心的摩尼寶珠。
真宗的可貴,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一直到瑞劔老師、老師,其說法開示同爲此一心法德的顯現,是佛智的流露,無凡夫我執我見的摻雜。胸羅萬卷的瑞劔老師(親鸞聖人、蓮如上人、瑞默恩師皆然)講法,座下各個階層的人聞法,當聞法者真正信心決定時,即使是一字不識的平信徒、重病人,亦成妙好人,自然被賜予慧眼見真實,同住於一味的安心,而知道老師所說是真實,真宗是真實。
信心人能見真實,亦能說真實,所說法皆從其心中活潑流出而自然相通。因爲,法王唯一法,無二亦無三,法是一味的,沒有宗派的區別,也不被時空、種族等種種人爲因素所限制。
所以06年靈台山法座時,福州這裏有一位剛剛晚期肝癌往生的信衆,其彌留之際,因聽聞蓮友向其轉述本願教法,而在夢中見阿彌陀佛,聞佛說法。醒後他對來助念的蓮友開示,所說種種,助念的同朋都聞所未聞,自然法喜充滿。
我到廈門機場接老師時,將此人的情況及他的一些說法報告老師,問老師此人是否信心決定,老師點頭首肯:“是的,是的,這是信心!”
我還執著於聞法的表相,問老師:“但是他還沒有真正聽過真宗的講師說法呀?”
老師說:“知道的人自然知道。”
所以信心、被救,是法德的運作和顯現,不是自己的想象,也不是幻覺和造作。真實的信心行者,真正被佛救度的人,除了本願的真實,不會有衆生心造作的說法。即使現實的身份、時空遠隔,其心因願力的運作而成一味,能於願海光明中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念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應,若是執著於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感受爲標凖,不能回歸經教;其感應經驗不能與祖師相傳的教典、開示相通,甚至不得不別出心裁另作新說,則此人必有古怪。同朋們不妨以此自驗,並觀察。
二 感應是如來先出手
安護:
有感即应 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 万里无云万里天
老师,午安!昨天外出时看到的一付对联,第一句话,是讲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救度,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感恩老师慈悲开示!
蒙光: 這仍是聖道門的思想,尚未入他力的門庭。大士殿是供奉觀音菩薩,故對聯是讚歎菩薩的威德廣大、感應週遍,無一衆生不受其救度而得清淨莊嚴。本來,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是禪宗常說的境界。對聯只是在此基礎上各加四字。但“有感即應”,字面上看來是衆生先要感,才有菩薩的應,對菩薩的悲心與功德,表達得並不徹底。真正的感應,都是佛菩薩在衆生不知不覺時,已經先出手了。雖說是感應道交,但衆生在這一關係中始終是後知後覺,是被動的。
上一聯是說衆生之感爲因,菩薩之應爲果,說觀音菩薩應機救度,處處現身,如一月在天,凡有水處,皆有月影。但此處的水是比喻清淨心的意思,即以衆生的祈願、發心、修行,爲菩薩來應、來救的前提,並非主動、無條件的救度。
下聯說衆生(機)被救度,仰蒙菩薩威德加被,自得清淨,如天空晴明,無雲翳遮蔽。這些不是本宗的教法,若正確了解,可作爲導入他力法門的方便,但不必牽強附會說這就是本願救度的他力法門。
若以他力思想,則不妨改一下:
所應能感,千江有水千江月
全法成機,萬里無雲萬里天
三 不知功(恩)德不能往生
願弘:老师好
近几天听老师讲《御文章》时说到净土真宗有二种回向,一者往相,二者还相。
请问老师:
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就会成为和阿弥陀佛一样的佛了,那为什么阿弥陀佛还是要回向给我还相的功德利益呢?
蒙光:真是個傻問題。
往還回向是如來攝化衆生的教化,展示所獲正覺的全景,也是如來救度衆生的運作。你能往生,是依如來的還相回向成就的。不知如來圓滿的正覺是怎樣的正覺,連要成什麽樣的佛都不知道,如何能往生成佛呢?又怎麽成爲和阿彌陀佛一樣的佛呢?
人可以以植物人的狀態與父母相認嗎?念佛人可以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不聽聞學習,只是嘴上念念有辭,不與佛心相應,就能成佛嗎?
願弘:是的 是的 老师
问题提出后也有过这样的一闪念,是不是告诉我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呢?
惭愧惭愧凡夫的心
四 黑暗早被光明包住了
小琴:
歸命彌陀慈親
佛光照耀我的心
我一直看我的內心
讓我看到好複雜的我
我好慚愧好懺悔…….
這不是我要的我
我要的是清淨智慧慈悲
不攀緣不言世俗事
因為清楚知道惑執苦
這不是我要過的日子
要和不要是什麼東西我不知道
提起放下是甚麼東西
我也不知道
沒事沒事頭腦空空
蒙光:佛以煩惱爲菩提,衆生以菩提爲煩惱。
因爲見聞到如來的清淨光明、智慧慈悲,而生起嚮往,這樣的願樂嚮往之心,也來自如來的呼喚,是呼喚聲在響著。
但當自我的疑情出頭時,看不到如來的呼喚聲即是爲我而來的守護,和必定救度的保證,是不離我地作大安慰的親心,錯以爲如來在遠方,以爲自己還沒有得到遙不可及的菩提正覺,而生出自怨自艾。這仍然是自我在出頭,全身落在自力的真暗闇中,沒有看見自以爲的暗黑孤獨,早被光明包住了。
盲眼的自己是被光明包住被照亮的當下,才瞥見一絲真暗闇的。唯有繼續仰望如來,在光中忘己,才能從自我的暗黑陷阱中出離。
小琴:感恩蒙光老師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五 佛的滿足,不需衆生迎合
蒙光: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佛跟眾生是沒有距離的。媽媽對你的事情都一清二楚的哦!你不需要跟爸媽拜託,媽媽都隨時站在你這邊哦!以為要跟媽媽拜託才可以的人是阿呆。阿彌陀佛與眾生的關係,即佛心跟凡心,是如此徹底的哦!所以對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担心,不用擔心不具足業緣會怎樣,不用擔心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我,講那個都是多餘的。——親心徹底知
德归:原来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成为让佛最满意的存在,只要这个众生顺着善知识的指引、心向佛道,这也是众生的尊贵之处吧
奕:可能有些吹毛求疵,感觉上,原文用的是满足,和满意这个词似乎还有不同。满足,似乎潜藏了阿弥陀佛不得不救的那个心。满意这个似乎这个含义少了一些。
德归:应该是满足。
蒙光:世間的滿意是有條件的,比如父親滿意,是因爲孩子聽話。這點做父親的德歸同朋應當和我有同樣的經驗。
佛心的滿足是無條件的。正覺成就的佛是滿足大悲心的存在,所以才有衆生的“就這樣地”被救度,佛心對衆生無條件,唯是“你不往生、我不成佛,地獄也陪你去”地,永不休止、永不放棄、永不厭倦的回向運作。
德归:感恩老师开示,原来这两个词的内涵相差如此大,用“满意”这个词,还是在用凡心测度佛心。
六 信佛與滅罪
蒙光:
作爲佛教徒,我們身邊絕大多數人,包括我們自己,念佛誦經,參與種種佛事,往往都帶著一個隱秘動機:要將在佛前少得可憐的修行,以最高匯率兌現成現實利益。
我們以欲望心利用佛法,然後因欲望不滿,抱怨佛法無靈。
我們還沒有學會“爲佛法而學佛法”。佛法是超越世間經驗價值的崇高理想和信仰,爲什麽我們反而把世間品行端正的人都不屑不恥的心態和做法,如偷奸耍滑、占小便宜、不勞而獲等等,帶進佛法中來?就不能只是單純地仰慕、信憑佛陀的偉大人格,被佛所示現教導的高明智慧、無我大悲打動,而願意將自己沒有方向、不斷犯錯的人生,交給佛陀來掌舵,駛入佛法的正軌?學佛,就是自己自作自受的煩惱人生,交給如來這位慈親、良師、益友的引導和守護,活出遠遠超越個人能力和想象的境界。
——這樣不好嗎?
常念:可是我很害怕啊老师。
蒙光:怕什麽?
常念:我怕自己恐惧的事情真的发生,那时候收拾不了局面我恐怕会问,“不是说有佛在不要怕吗,看吧,果然还是发生了。”
蒙光:定業成熟與否,決定了一件事會不會發生,和此人信不信佛没有關係。你對佛法、對因果的認知,完全是外道神教的迷信觀念。外道神教的信仰,會許諾信則得救,求他就有回應、會如願以償,但這都是違背因果的謊言而已。
常念:谢谢老师,我再想一想。可恶的烦恼和业力,我闻法的程度不够对抗。我感觉现在找您说话除了为了蹭运气就是乱跳脚。我应该安静下来听佛法,然后自己捋一捋。
蒙光:信佛會有冥加,比如重業輕受。但以爲信佛就不會有不好的事發生,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違背因果的定律。違背因果道理的事,不論你想或不想,都不會發生。若發生了,必定存在没有看到卻相續運作的因果鏈。而貪心、僥倖心、逃避的心,都不可能帶來善果。
想要壞事不發生,首先是過去不曾造過悪因,過去的事已經沒法改變了,那麽現在就要以懺悔的心、坦蕩的心去接受。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想逃避業果,頂戴佛智的菩薩則知道要守護自己的心念,謹言慎行,不造惡因,才能最有效地避免惡果。因爲自私膚淺的凡夫只會看到眼前。但從因果的角度,就應該知道自己既然已經造下傷害衆生的惡業,必有惡果來報,這是天地的法則,是大公無私的真理。
學佛人因有如來的守護,當悪業現前時,以慚愧心面對,懺悔自己過去因愚癡造下的傷害;同時感恩佛心從未捨離的冥加,慶喜在如來大悲的守護中,現在終於能面對這樣的自己。
常念:谢谢老师。我想一想。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