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由來少人行

原創 蒙光 2022-10-27

蒙光:【刘雨虹老师】从前的一些事

南老师自己也曾说过,「我是用说书的方式讲解的,希望人人能懂,人人得益。」

南师又说,他的兴趣不在考据,而在文化内涵的教化和修养。

——真學問,當如是

古道由來少人行

蒙光:

何謂“爲己之學”,何謂“爲人之學”?

學,即覺,覺悟於人生的真實,找到生而爲人的意義。所以學之要義,首先是自身生命的完成。

我們求學,是從自身出發,尋求自我人格的成長,直到找到能滿足自己生命最深欲求的真實爲止,努力不懈。

不論遇到什麽因緣,都不要偏離這一中心,這就是“爲己”之學。

“爲人”之學,是忘了自身,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知自身的價值何在,不自覺於生命深處真實的訴求,而只是滿足於得到他人的認可,從他人的回應(不論是喝彩還是嫉妒,後者其實也是一種認可)中確立自我的價值,獲得自我滿足。

是爲己之學,才會有“人不知而不慍”,因爲人活著不是爲了得到他人的知遇和認可。

爲人之學,是殉己以從人。

但無奈的是,所謂的“他人”,是無限且變動著的外在,所以不得不終生奔忙於迎合他人,卻永遠得不到身邊所有人的認可。所謂“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一生勞碌而不知所止。

古道由來少人行

蒙光:他从经典中来——刘昆庸

若干年前,一次与他的老师散步,经过喧嚣杂乱的学生街上,面对眼前的种种乱象,他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便犹如古书中的蛮荒之地……刘君,你是有责任的。”回忆到这里,刘老师语塞了很久,仿佛当时的情景又在他的眼前重现,他说:“这句话我始终无法忘怀,我把它当成老师对我的嘱托。”而他也明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既然有这样的身份,站在这个讲台上,虽说德行和学识很亏欠,但我还是得尽我所能去做应该做的事。”

蒙光:XG,你,也是有责任的。

XG:感恩老师不断教诲!
生命因责任而有方向和力量!

蒙光:不止是責任而已。

重點是你要怎樣活出“你的”價值!

你在團體裡能主動擔當事務,勤勉利他,親和力强。所以原來在法雷會也好,萬佛寺也好,大家有事都找元德,找XG,你也樂於從事。你天性很適合在教育服務方向發展。

國學復興,需要更多有德、有志、有專業素養的人加入。你本性善良温順,所谓“元德”。又研經有年,有一定專業和文獻基礎,德與學,質地甚佳。

如此條件,不立志弘揚國學,育人利他,卻甘心埋首故紙,可惜了!真令我有隋珠弹雀之恨!

若從事治學,在專業領域,你成不了一流學者。既不能為鷄口,又不甘為牛後,終身役役,不過維持一平庸學者的身份。

且研經不以義理為指歸,終為俗學。猶如學佛不以解脱為根本,窮經何益?

經學而止於文獻,黾勉從事以終其身,於己,不過成就一尋章摘句之老雕蟲,夫子宗廟之富,百官之美,何曾親見?

於人,不過於滿架圖書中徒添幾部参考文獻,擾人清思,有何價值?

而此生終於是,於心甘否?

經學本為通經致用。然有清一代,鉗錮士人精神,而經學特為發達,學人無成己成物之志,滿腔精彩,聊洩於此,以爲象牙塔中一自我封閉孤芳自賞之玩物耳。言“學”或不無,言“經”則未必。

蓋於此輩學士,“經”僅為一僵死之研究客體,徒具虚名高格,而於己於人,羌無實義。

今日學院體制中之“經學”,其精彩尚不及清人,等而下矣。

然今以“經學”自命之學者,多不屑(實為不能)為義理,是自甘下流。或偶涉及,皆無師承,又乏心性體證,惟咬嚼文字,牽强比附,不成體統。

謂予不信,請質諸夫子。夫子莞爾,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彼皆儒矣,能通一經矣,然則君子小人,於何處劃界?元德元德,汝尚眯耶?

古道由來少人行

蒙光:多年來,眼看諸多俊髦青年,因讀經而與我結緣,同有求學向道之忱,以成己成物、自利利他為志,私心竊有所待。

畢業後星流雲散,聯係漸少,若真能各自成其志業,亦不必與我相關。然往往心隨境轉,泯然紅塵。心志易散難收,而同道相聚以成事業之緣亦絶,思之錐心。

眾芳萎絶,藝者之哀傷何如?

古道由來少人行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10-28 15:17
Next 2022-11-07 11:5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