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死之歎

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校訂 2024年08月21日

夕死之歎

上次稍微有些超時,這次我就把時間控制得短一點。大家請用茶,不要嗆到。大家一邊用,一邊聽我講就行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我再佔用一下大家時間,到通知的四點。這次我們來讀一下《明信片說法》的部分。然後,可以的話,我們再講到《法雷》雜誌卷頭語的部分。

在《明信片說法》這裏,「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裏的「夕死」,早上聞道,即使晚上命終了也很滿足了。早上知道了真理,當天晚上死了,也非常非常滿足。這是孔子說的。我們一定要頂戴這種心境。也就是,要趁早。

此夕之死若朝未得聞道,當此時也,必有夕死歎。

「何遺夕死之恨」,在源信和尚《一乘要決》之初,也有此言。《一乘要決》是天台宗重中之重,這裏源信和尚說:「朝聞道,夕死也沒話可說。但如果說不出這樣的話,那會永遠永遠留下遺憾。」「開今生蒙,何遺夕死之恨。」這句話,在《一乘要決》中經常出現。孔子這句話,有好幾位佛教大德出色地受用著。「夕死之歎」,大家如何呀?不要留下「夕死之歎」啊。

夕死之歎

無言,無聞。枯木龍吟,無言無聞。

剛才我們就講過這個。假如沒到那份上,那好不容易遇到了淨土真宗這最高的佛法,遇見了淨土真宗,也是沒著落。只是渾渾噩噩,對響板充耳不聞的群雀,好可憐。要是停在這個階段,就會要歎息了。所以,就是孔子這樣的聖人,也要趁早聞道,早點領悟真理。自己親身領受,成為自己的東西。這是為什麼要趁早。不能說「明天吧」。這個在佛典中有好幾處,近的就有源信和尚《一乘要決》,一開始就講這個。

聖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了不起,比基督、穆罕默德都要了不起。但他們都比不上释迦佛。要說哪里比不上,釋迦佛和基督或者孔子、孟子,或者柏拉圖等哲學家、了不起的哲學家比,他們和釋迦佛的差異在哪里呢?要是這個說不清楚,佛教徒的價值就不存在了。在我前面,釋迦佛睜著眼,打開眼睛這樣看著呢(指法雷會館釋迦佛像)。佛陀哪里了不起?佛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看清「迷悟染淨」的因緣,悟道,說法,將這個教給我們的,唯有釋迦佛一人。

這是孔子不知道的。孔子也是偉大的道德家,但「不知生,焉知死?」我從哪里來到這個世上,這個我不知道。我怎麼能知道未來的事呢?「不知生,焉知死?」直接就放棄了。所以我們知道的只是此世,他說,這是孔子。

夕死之歎

釋迦佛是三世通達。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盡在眼底。然後,在這中間,迷和悟,染是迷的原因。這個迷的現實,迷的結果,就是現在的苦惱的娑婆。今天是苦惱之果。染和這個煩惱,是迷的因。因為染淨,於是自然有迷悟境界的不同。清淨真實,是無我、無心,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板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不要造作諸多惡事,當奉行衆善,然後還要自淨其意。這個是無所得、不可得,空的清淨無我。做善事,但不要滯於善。止惡,但不要滯於止惡上面。「自淨其意」,這是重中之重。

所以,不論是你止了什麼惡,要是你去炫耀「我止了什麼什麼惡」,這個還是在惡當中。「我婆婆衝我發脾氣了,我忍著沒對著她發脾氣」,這是惡。沒有吵架雖然很了不起,但有個「我沒吵架」放不下,就是這個。

道元禪師說「諸惡」者,「莫作只是莫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諸佛之教。雖然說是諸佛之教,但這個諸佛之教,絕不是佛陀想出來、制定出來的。這是天地的真理、法則。這是法。「不要做壞事」,這是法。按照「不要做壞事」的法,沒有做壞事,這並不是「我」的功勞。這是法的功勞。法讓我這樣做的,要到這裏。

所以,「那個人說我壞話了,我沒有對他發火。我真的很克制了。」這個不是「自淨其意」。這個沒有對他發火,是「不要跟他發火」的法讓「我」做的。是承蒙法的關照,我們才沒有對他發火,這都是法的功勞。這裏沒有什麼自己。做了好事,也一樣。是「行善」的法讓我們行善,沒有一樣可炫耀的。

在道元禪師《正法眼藏》中講到了「諸惡莫作」一事。我雖然沒有做這樣深入的研究,但也聽過這些講座,所以,不和人吵架。忍耐。忍耐,是「忍耐」的法讓我忍的,不是「我」要忍的。這都是多虧「法」,多虧「天地理法」。所以,沒有一樣是我可炫耀的。

這個,放在凡夫身上,「我忍了,全身都發抖了,但我還是忍住了。」這是有相的善,有相,在相中出不來了。這不是真正的淨。這還只是到了善的一邊。

夕死之歎

「迷悟染淨」的因緣,真正徹悟這個,並將它如實教給我們的,是釋迦佛。所以佛法了不起。佛法了不起哦!這和嘴上說說是不同的,釋迦佛是自己這樣做的。所以,在《金剛經》上也有,有個叫「歌利王」的獨裁君王帶著一眾侍女到了山裏遊玩。大山裏面有一位仙人在坐禪。然後呢,這個獨裁的歌利王一口氣喝了很多酒,睡著了。那在他身邊的侍女,那些年輕的陪侍的女人,都去仙人那裏拜,供養鮮花,禮拜。王醒來,一看,誰都不在了。「這些人都去哪兒了?侍女一個都不在……」他就走啊走啊,看見仙人這樣打坐。邊上是歌利王的侍女圍著仙人。歌利王就發飆了。他把仙人的手呀耳朵呀鼻子呀都砍掉了。最後,把仙人身體砍得七零八落,把他殺害了。釋迦佛說:「我在那時沒有一點恨意。到最後,心裏只有:那個歌利王將我身體砍得七零八落,煩惱太重了,挺可憐的。我發誓:下次我轉世,要將歌利王的煩惱砍得七零八落。」就斷氣了。這個在《金剛經》裏有的。所以,釋迦佛前生自己被殺了也不懷恨人家。當然,這中間也有因緣的作用。歌利王一味亂來的因緣。所以,下次要將這個亂來的因緣全部破壞掉,將他引入真正善的清淨因緣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他是抱著這個誓願斷氣的。這真的是三世諸佛的通戒,也是佛陀親身實踐著的。通過這個,佛陀向我們表法。

所以,基督也好,穆罕默德也好,孔子這些也好,和他們比起來,佛陀的了不起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佛陀通過自身實踐在向我們表法。然而我們還是……因而佛陀不是口頭上說法而已,他開悟了,這個悟都在說法。這是釋迦佛,釋迦佛的心、悟,這些流露出來,流露到高僧那裏。這個和之前的佛法僧三寶是一樣的。「佛法僧三寶,三三圓融。」因而這些高僧也是進入了那樣的地方。所以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等說的,沒有一點虛假。就如自己所悟,如自己所受,在說法是說出來。所以是「唯可信斯高僧說」。所以,像龍樹、天親這樣的人物,我們就要頂戴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沙論》等等。

哀哉眾生,不知此迷悟染淨因緣。以此染因緣而沉迷界。

啊!可憐可憐,看眾生之過,因眾生過而的苦惱,也就成了我的苦惱

「那是我的。」「眾生的迷和由迷而來的痛苦,是眾生的,也是我的痛苦啊。」龍樹菩薩他們這麽說了哦。因此,菩薩是完全成爲眾生身而躍入生死海的。這在頂戴《十住毗婆沙論》的時候,讓我吃了一驚。這是法藏菩薩的心啊!到了龍樹菩薩,就會這樣說。這和現在的人那種口頭上說說不一樣。善導大師也好,法然上人也好,親鸞聖人的話也好,那話裏頭沒有半點虛偽,沒有摻假,是很正直的。

夕死之歎

到了親鸞聖人這樣,因為和我們凡夫同一個世界,所以說「我是最底下的凡夫,沒有一點點清淨真實的東西。」其他人,會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要這樣做。但是我一點也做不來,這叫「底下凡夫,無清淨真實之心」,「如何發菩提心」?(按,正像末和讚(No.252·十五):正法時機雖作想,底下凡愚實此身,清淨真實之念無,發菩提心云何可。

在和讚裏,聖人完全把自己的凡夫相暴露出來,把阿彌陀佛慈悲光映照出的這個相直接投射出來。這是拜讀時經常有的感覺。聖人86歲時,展現的是這樣的形相。29歲,入法然上人門下,之前吃盡苦頭,但那種吃苦的聖道自力修行,不管怎樣發憤努力地向前用力,卻一步也沒法向前走。他在阿彌陀佛面前露出這份辛苦,把底下凡夫的實相完全展示出來。他當時還是過於相信自己的力量,在自力聖道的路上努力著。那樣的辛苦,他在86歲時候寫的和讚還感受著。真的感到很痛苦。我們做不來這個,也不做這個了。那邊臺灣人他們會修一些我們做不來的修行。

今天在日本,日本的淨土教會說「我們不必要那樣去做」,一開始就說「不要去做那個」,不會讓我們做。不用做也可以。但我們是歷史中受著這樣的教導過來的,直到現在。在以前,法然上人也好,親鸞聖人也好,都是走這條路。回到以前就是這個,都會認真在這條路上走。然後,大家都落第。在落第之前,都是在這裏(按:指聖道自力的修行)硬碰。我們現在是一開始就不這樣做。然後我們一開始就有了像「就這樣」這些很妙的話,有了答案。一開始就有了答案,這個沒做,答案沒有起到作用。就有這種可悲。然後,最後就會有「夕死之歎」。這個是太幸福了、過於幸福了的不幸。

所以,瑞劍老師說「早點碰壁」,「碰壁、碰壁,到碰壁的地方」,「為自己凡夫力量的極限而哭」。如果是信心、信心獲得,要得到信心,頂戴信心,那就在「怎麼也頂戴不了」的地方哭吧。一直到你為它而哭。如果是念佛,「我也念佛,但還不會真正的那種念佛」,那就念到自己為念佛而哭吧。他說要「為念佛而落第」,「為信心而落第」。「假如不這樣的話,光說『救救我吧,救救我吧』,這樣的人慈悲能完全進去嗎?」這是針對我們現代日本淨土真宗的人渾渾噩噩而說的。這是老師最大的親切。所以,想要安心,就哭到能夠安心。他說要「為了安心而吃苦,直到能哭出來」。如果是信心,他說不能靠信心獲得信心,說不能就這樣死掉。因為一片黑,所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哭吧。要到自己會哭出來。半吊子的人能做到什麼?就算阿彌陀佛的慈悲再大,半吊子的人自己把簾子拉上了。這樣的人是慈悲不能完全進去的。太陽不管怎樣照著,拉起簾子,太陽還是進不去的,這是一個道理。這是今天日本淨土教太有福氣了,反而成了一種不幸。這種事情還是要等到他到了一定年紀,才能講得了這樣的事情,才可以說。或者雖然還沒到那個年紀,但也有八十了,也會說「原來是這樣啊」,「人家說隨隨便便對待佛法,佛法的花是開不了的,確實如此」。

夕死之歎

然後我們來頂戴親鸞聖人《化身土卷》講的心。

然濁世群萠,穢惡含識,乃出九十五種之邪道,雖入半滿、權實之法門,眞者甚以難,實者甚以希。

這是親鸞聖人的歎息。好不容易離開九十五種外道,進了佛法裏面,但真正的佛法……只是「半滿權實」,是那些小乘佛教呀,權大乘呀,或者雖說是大乘,但停留在聖道的大乘裏,進入「弘誓一乘海之本願真實」的人非常少。親鸞聖人在歎息這個。果然還是這樣,我們,包括我自己,「這個很重要」一定要入心。我們都只是在嘴上應和,渾渾噩噩的。當然,因緣也各種各樣,也不能一概而論地說這說那。大家都偏向於解義了,要是偏向解義,那就和自己自身的現實、現在的自己碰不到一塊兒。所以,我們要碰到「夕死之歎」上。「朝聞道,夕死可矣」,和這個解義是不一樣的。可悲啊,包括我呀別人呀在這裏都偏向於文字的學問。這是今天佛教界的風潮啊。在這樣的地方,老師警告了,說是不要忘了「現在死了會怎樣」這個問題。不管出現什麼問題,都不要忘了「現在死了會怎樣」。他是這樣說的。「現在死了怎麼樣?」這裏還需要理論嗎?雖說「還需要理論嗎」,但正是這樣又會出現「不需要理論,不需要的理論」。有不需要的理論,所以也不能丟了解義,於是又盡追著解義跑。這樣,出了《大信海》這個薄薄的、二百日元左右的書,二十卷。奈良的淨教寺幫了忙。大家奈良地區的人幫了忙。在那個最開始,在第一期還是第二期的時候,有這個。

夕死之歎

已經講了這麼多,這次想結束了。「知道無常和因果,才算一年級。」說實話,現在連一年級也沒到呢。今天,去寺院的人中對這個認真的人,真正有幾個呢?對這個「無常」和「因果」的問題,能認真的人,果真有沒有呢?那樣的話,一年級我們也到不了。在桂利劍老師那時,有個受過相當嚴格教育,之後為了布教,雖然稱不上全國,但走了西日本一半,轉了近畿地方一圈,又到北陸地方進行布教,這麼一位相當會講的布教使。橋本應該很瞭解。那個人呢,桂老師曾經狠狠地訓斥過。

「你呢,拿家裏建築打個比方,你一樓隨隨便便不去管它,光了解些二樓、三樓的事情。一樓就是一樓,是基礎,基礎、一樓你隨隨便便,二樓、三樓、四樓你學得再多,有什麼用呢?」

拿這話訓他,這個在書裏寫有哦。「你的學習,只去學二樓、三樓、四樓,沒有基礎。沒基礎,家能建起來嗎?」這樣訓了他。那是一直布教到八十八歲的老師,是一位挺能讓人安心的我們的大前輩。這個人呢,還有老師給他的信件。他給我看過。

「說佛法佛法,雖說想要學三樓、四樓的東西,但沒基礎啊。這個基礎沒有啊!這個都忘了,算什麼佛法呢?這都顛倒了。」這個大家都不懂。年輕時不懂,但到了八十八歲的年紀,會說:「他當時說得對啊」。他這麼講了。不久後他就過世了。還是有這個。所以還是要以這個為出發點。

夕死之歎

無常和因果,這個弄明白了才是一年級。所以說:「今天晚上要死了會怎樣?」最開始就是「今晚死了會怎樣」的問題。生命無常,什麼時候死,我們是不知道的。會怎樣,這個是屬於自己的因果報應。自己是怎樣活著的?如果不是像釋迦佛那樣活著,就很可怕。欲望橫流,嫉妒、怨恨。因而就變成蜈蚣、蛇、貓、貓頭鷹、狐狸之類,而開悟的世界、淨土,就無緣了。那天界呢?天界是什麼呢?還不是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更上面。欲界、色界、無色界,上到無色界了,還有非非想處,有非非想處這麼一個地方,比較難。釋迦出家最初當他老師的是阿羅邏迦蘭仙人[注]。

[注]阿羅邏迦蘭:原稿「アララ、カララ」为「アーラーラ・カーラーマ」之误。梵語:ĀlāraKālāma。阿羅邏迦蘭是古印度思想家,悉達多出家後師從的修行人之一。主張「無所有處定即為究竟解脫」。

即使去了那樣的地方,死了也是頭朝下墮入無間地獄。這個在《智度論》有寫。即使去了非非想處那樣的地方,命終一下子就去了無間地獄。因而,釋迦佛說「這個不是我真正要學的老師」,就離開他了。這是《智度論》寫的。因而,即使在天界去了很高很高的地方,到了有神通力的地方,壽命終時,嘩地掉下去了。這個迷悟染淨。因為迷和染的因緣,墮落了。

因而,怎樣弄明白這個迷悟的因果,是很嚴謹的。把這個教給我們的是釋迦佛的佛教。因而,說「迷悟染淨的因緣」。「知道」和「親身頂戴」是不一樣的。「知道」都只是「解義」。「親身頂戴」和「知道」是不一樣的。這個為了不讓我們搞錯,很嚴謹地教給我們。佛法最尊貴的是,弄清迷悟染淨的因緣、開悟。是將這個教給我們。

夕死之歎

這個迷悟染淨的開悟因緣圓滿,不管怎樣的惡人女人,都有這個開悟的因緣,而且不受因果束縛,通過超越因果的「阿彌陀佛的因果」「如來成佛的因果」而得救,這個超因果的法,是阿彌陀佛「本願一乘法」。如果不曾一度認真接受普遍的因果,就不明白超因果的殊勝。所以它是很好,很了不起,很精彩的。

「啊,驚人的本願海!」「啊,驚人的本願一乘!」因此,一定要一輩子聞法,聽聞這個。「無常和因果,知道了才是一年級。」然後,聽淨土真宗的法,「記住法門的理論是二年級」。「本願的不可思議,沒有畢業一說。」在不畢業的情況下,我們一直被拉在「本願的不可思議的世界」裏,這是圓解證入的人。這可稱得上真正是淨土真宗親鸞聖人弟子的人。好不容易生而為人,在這個世上,成長在這個可以聽到佛法的國家,在有親鸞聖人教法的國家成長,如果不頂戴這個法,必定會後悔,不光是自己後悔,也令阿彌陀佛悲傷。令阿彌陀佛悲傷,也是大不孝了。

如果這樣,作為報應,我們會到恐怖的世界。假如沒有報佛恩,做個不知恩的人,去不了好地方。知恩報德,同時和盡孝聯繫在一起。如實頂戴真正的佛法,這是對生下我們的父母最大的報恩。人很難遇到真實的佛法,如果自身成了淨土往生一定之身,那是對父母最好的盡孝,也是對阿彌陀佛和釋迦佛最大的報恩。這樣的地方請務必做到,生命不易。

浮世,也是佛法中的浮世。在之前也講過這個法:「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要始終想起那句話,記在心上,記在心裏。我們想著這個,新年的講話就到這裏。讓大家聽了半個小時,實在很感謝。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完)

佛法外無世間法(新年開示上篇)

夕死之歎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8-20 17:45
Next 2024-08-22 11:3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