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信心的相狀

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0月26日

真實信心的相狀

蒙光:前兩天在對話中說:佛法,相當於濁惡世中的免死金牌。

過後覺得說得太簡短,沒有把意思表達完整。就此再補充幾句:

佛法不止是理論,是實際生活中躍動著的功德力用。當現實無法講道理,也不能理解、接受,脆弱的生命在生死海的大風暴中遭受沒頂之災的時候,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救我出苦的大船,是飄蕩無依者的定心錨。

人如果沒有遇到超越人間的力量,是無法真正安心的。

小琴: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具足了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的六度萬行

圓滿功德!!!

眾生心是相對性的生滅心,一直在內心中反覆無常….

然在信受佛他力迴向六字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後,十方眾生的生命,自然走上佛力清淨無為感化默化的感動生命過程….

我們將會反觀看到罪惡的自己,種種違背真如充滿內心…而竟然如此不堪的自己..

不断悲泣原來自己是如此罪惡不堪啊….

反觀一直在十方衆生心中的佛,祂總是默默無語無為運化我們的内心,讓我們反省原來六度萬行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遇境時,沒有一樣我們做的到啊!!

碎碎不停的自己,沈默了….歸順佛的他力救渡,是唯一一條白道的

佛的救渡!是唯一一條脫離地獄之道啊!

唯頂戴佛恩

低頭慚愧懺悔

南無阿彌陀佛

小琴:感恩老師慈悲的開示!

猶記得多年前,開刀拿掉子宮及卵巢,結果開完刀後,雙手整個發麻,雙腿整個發麻,如針刺一般..

沒有一秒可以停止痛苦,想爬下床看是否可以比較不麻,全身力的在家人攀扶之下下床,但仍然刺麻的無法忍受!!而且因為站立導尿管的血水還不斷流地上…悲痛不自覺的往病房窗戶看過去,終於明白為何會有人會從醫院窗戶跳樓!!

如此生不如死的刺麻痛苦還直往上半身麻去,麻到胃..全身無力到吸不到氣,也講不出話..因為是半夜找不到醫生,護士急死了..

然心知再往上麻,就是心臟了..就要送加護病房了,可是此時信心的力量浮出完全不恐懼,甚至竊竊歡喜,因為知道即將要往生了!心中只有無力的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此極痛苦中折騰了長達10個小時…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同朋分享心路歷程!真實的生活感受,就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從中受益良多。

這一句:

此時信心的力量浮出完全不恐懼,甚至竊竊歡喜,因為知道即將要往生了!

——如果把“信心的力量”,表述爲“慈親的呼喚聲”,就很好了。

因爲人難免把信心據爲己有、以爲是己所生,真正的他力當下,是如來的聲音不思議地響起,被告知、被安慰了。

所以《念佛》這道歌裏唱道:“南無阿彌陀佛 慈親呼喚我”。當“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從自己的口中出來,在自己的心裏響起時,是驚喜地聽到了“慈親呼喚我”的聲音,如此,方有“憂傷苦惱的心情,消失願海中”的感受。這幾天上下班路上,常常唱著這首歌,覺得有無限的滿足。願與同朋分享。

蒙光:

來自淨土的歌聲

01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呼喚我

憂傷苦惱的心情,消失願海中。

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呼喚我

彌陀無礙的光明,永遠無邊際。

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呼喚我

無明黑暗的心靈,充滿了光明。

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呼喚我,

聞名歡喜的生命,永遠無止盡。

——此中有我有如來,無我亦無苦,唯是大悲光明的獨運。

願同領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小琴:感恩慈悲老師的開示!!!

真實信心的相狀

小琴:猶記得剛入淨土真宗,

教導的老師,告訴我們要去吟味第十八願文,那時是碰到第二次死亡關後善知識帶我進入淨土真宗的。

那時即喜愛上名號,但身體仍很虛弱,然佛力不可思議,末學是個很懶的人,平日都是睡到9點才起床,但那時我每天居然可以清晨4、5點起床,就在住家30坪的大露台,走過來又走過去,一直誦念吟味著第十八願文。

誦了好幾天後,一直在想「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不能往生祂就不成佛,一直自問,我跟祢什麼關係?我跟祢什麼關係?祢去成祢的佛,為什麼我不能往生祢就不成佛?我到底跟祢是什麼關係?我到底跟祢是什麼關係?如此在露台來回走….不斷的自言自語的不斷的問…..

終於有一天,我走著走著…突然佛心觸到了我的心,大哭雙膝跪倒在露台,哭倒在露台大叫爸爸!爸爸!爸爸!終於和慈親爸爸相認了!

從此和慈親爸爸很親,

身體漸漸恢復健康,日日念佛會很感動的一直哭….一直想念著慈親爸爸,從此感應道交不斷…..

感恩偉哉宇宙慈親爸爸!!!才知道無始劫以來祢一直等著我守護著我攝取著我啊!原來祢從來沒有忘記我!!!因為祢忘不了我啊!

深夜寫文至此

涕淚直流….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您説的“善知識”,是游藤老師嗎?

小琴:是

那時是美琴師姐帶我去請游恩師錄音帶

因為那時游恩師已經往生了

我沒有見過他的面

蒙光:游老師在講法中過於强調個人的特異“體驗”,甚至鼓勵信衆刻意追求,而忽略了“願力不思議”的自然法爾。慧淨受其影響,其早期“本願法門”的主張,將信心當成意業的造作,則是等而下之。

游老師的這一傾向,形成於其講法的最後時期,我推測有為了與當時開始傳播的親鸞會提倡的“一念覺知”相抗衡的意思。

但不論是親鸞會還是游老師,此二家之説,都是以自我的體驗為出發點,其問題也都一樣,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能護汝”、“我已救汝”的證據,而要在自己身心上找一個“我獲救”的確證。

老師在台灣講法時,有很多在游老師座下聞法的老修行,都以“我已信心決定”的姿態來聽講,可想而知,無法與老師講的法相應。

曾有老同朋在法座上拿出游老師自述的四句偈作為安心的證據:

彌陀我慈父

極樂我本鄉

菩薩我法眷

弘願我家業

翻譯的法師在黑板上寫出後,老師瞥一眼,手中棒子指著這幾句説:

“這裡還有‘我’呀!”

恩師慧眼如炬,一下就指出其要害:句句不離“我”字,顯然是我執增上的表現。

剛才躺在牀上在手機上寫到這四句,“菩薩我法眷”這一句沒記住,特地起身翻游老師的書找到題字,才想起來。其他三句還可以理解作報恩心,而這一句,不正是將自己當成“還相菩薩”在潛意識的流露嗎?難怪我特别記不住。

四句話裡,不見“機之深信”的自覺,徒有己身證法的慢心而已。

求救的心不好

媽媽是不死的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親鸞一個弟子也沒有」

一切都是佛力

真實信心的相狀

比較一下瑞劔老師的三個條:

看著我

護著我

等着我

瑞劔老師的三條,看似同樣也是句句不離“我”(光按:此處用的是中譯文,日文原文並無“我”字。),但最大的不同是:

瑞劔老師的這個“我”,是被動的賓語,“我”是被動的賓語時,不須言佛,佛已在場。佛一現身,“我”即隱沒,如日出則闇去。

游藤老師的“我”,是使動和所有格的主語。當“我”是主語和所有者,則佛不須在場,或雖在場也只居客位,主人是“我”,同時這個“我”大到忘了業的存在(機之深信)。

寫上面這一段,我略有猶豫。因為寫得太明白,就好像文物鍳定,把假貨的問題、真品的特徵説得詳細,就會有聰明人照著真品的樣貌,去陞级造假技術以亂真。但想想也不要緊,因為真東西是活的,永遠没法用皮相的幾句話就能模仿。

信心就如生命本身,只能被生出,無法被制造。如何生出呢?善導大師早已明言了,但允許我這裡先賣個關子,暫時不點破。因為怕有人取巧學舌。其實正在進行的《御文章》系列講座中已講過了,但不明信心的人是無法圓解證入的。

換句話説,信心别無捷徑,唯有極於聽聞。信從聞生,亦從思生,依止善知識聞其名號,才是信心的根本,未遇善知識,只是在自己理解感受的範圍裡費心思量,不管什麽结果出來,都不是真正的信心。

蒙光:佛法中,善知識很重要。我以前也遇到過許多有名、有成就的僧人,但只有在〇五年遇到(瑞默)老師,纔被開啓了前所未聞的世界,知道什麽是佛法的真實,也發現自己從前所學所思都是虛假不實。

只有遇到眞人,纔知道什麽是假貨。

成佛、成就正覺是如來的自利,如來的自利是爲了利他,即利益衆生。領受這樣的教法,就會向佛感恩,對衆生自然會以慈(佛)心相向、佛眼相看(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學佛學成自我中心,其實都是背道而馳,放縱自我。

佛法講利益嗎?不但講,而且講得最透徹,講的是爲一切衆生的利益,而不是一己之私利。一己之私利是出於衆生的虛妄顛倒見,追求這個必定會帶來煩惱痛苦的果報。要知道在佛眼中衆生最大的利益是什麽?是往生的利益。

所以既然說是「我學佛」,一定要學會把「佛」放在主位,凡夫只有頂戴信順的分而已。來到佛前,凡夫所有的知見,所有聰明和知識,都不過是「洪爐片雪」,小小的一片雪花,還沒能靠近大火爐,就被融化了。

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知道什麽是佛,什麽是衆生,這樣才能如實建立起我與佛的關係。

——如來與凡夫

真實信心的相狀

小琴:感恩慈悲老師

深夜未睡

為法忘軀

為同朋慈悲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德歸:拜读完老师开示,有酣畅淋漓之感。感恩老师凌晨三点作出的开示,辛苦老师了。

仰赞叹,俯惭愧。

老师讲到“信心就如生命本身,只能被生出,无法被制造。如何被生出呢?善导大师早已明言了”,想到善导大师在「二河白道」中言:“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嗔烦恼中,能生清浄愿往生心也。”

蒙光:不是這個答案,不必猜,猜中了也没有什麽意義,因為重要的是事實本身。

遇善知識和聞法,是前提。

但衆生心的煩惱中,“能生”清淨信心,這是大師明確的開示。

德歸:好的老师

小琴:感恩尊貴老師慈悲的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德信:

以自力心想要制造出一个“他力”境界,用自我想象的“他力”概念强化“我执”,这是南辕北辙。所以越努力,离佛心越远。结果都在自己得失生灭的心上起起落落,与自己的业力玩相扑。所谓信心“若存若亡”,就是指这样的状态。

——將己身比慈親身

真實信心的相狀

小琴:是完全否定了凡夫,凡夫的機是0分(無機),自然融入佛體,被佛光整個包住成為一體,自然生出光明信心

蒙光:真正的信心,是不用說信心的。

在月光中,唯有“啊,那月!”的忘我融入,而不會有“我看到了月光!”“因爲我擡頭張眼,所以見到了月光!”那樣的不協調音。

又,信心即教相。故說個人的安心、體驗,要能與師教相應才行。

所以上面說的“極於聽聞”,是真宗安心的極意。

我們公號中瑞劔老師《信心銘》、《安心語錄》、《真宗要關》等法語開示,及老師的法座中,有真實的安心要義。又之前妙好人《山田傳六的言行》及語錄,也可以作爲自己反省的借鑒。如能無礙地將師教法語融入身心,見這些祖師善知識的教語,自然有如出自心、一聞千悟之感,則信心不待思惟聲明,早已化成自己的血脈骨髓。

弘誓一乘海者,其心與如來、祖師善知識成一味,“能辨邪正道路”,自然對異安心之說能不假思索而直覺其非。

從發言中能看得出群上同朋們在師教中聽聞浸染的程度,各有不同程度的法喜,但都還需要相續的漫長的耐心和精進。

佛法是終生的努力,不可急於求成。要急的是後生一大事,不是信心的畢業證。

若自覺生死心不切,那麽,至少將佛法當成日常的衣食住來安排,如一日三餐那樣將頂戴佛法作爲自己的生活,建立每日不可不聞法、有法座就要盡量到場聽聞的自覺,努力實踐之,纔有可能真正乘上本願船、越過生死海。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說的不只是不學真宗的人,也包括了那些雖遇聖人之教,卻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滿足於自己“有所得”、“已安心”的迷執中,沒有精進於聞法、無自信教人信的報恩行的掛名門徒。

小琴:感恩慈悲老師的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

問:既然佛智不思議,為什麼不可以讓聽到名號的人都臨終接引至西方?

師答:因為“因緣”不一樣。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引你,是你對阿彌陀佛的心不一樣,因緣不一樣。你的心沒有被佛感化,即使佛把你帶到淨土去,淨土也會變成娑婆啊!俗話講:“牛牽到北京去,還是牛”。

總序之文,有“轉惡成德正智”這句話。我們為什麼要聽聞佛法?就是要透過聽聞,被“轉惡成智”,把剛才這種幼稚的想法、凡夫的知見轉成“佛智”,所以才需要聽聞。佛法為什麼難?因為人用自己的知見去想佛法。

——師教法語

德歸:

真正的頂戴是頂戴什麽呢?「阿彌陀佛是我的媽媽!是我的慈親!」這點是絕對錯不了的,如此頂戴是錯不了的,只有這個是真的喲!你如果真的知道「阿彌陀佛是我的爸爸!是我的媽媽!」的話,你就沒有必要顧慮了。爲什麽?你已經找到爸爸媽媽了,你還哭什麽?彌勒佛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才能夠在這個世間成佛啊,那麼獲得這個真實信心的人,不需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成佛,不用等這麼長時間,今現在就可以靠阿彌陀佛本願力往生成佛啊!如果知道自己是阿彌陀佛孩子的話,你哭什麽呢?你應該很安心才對呀!你真的找到爸爸媽媽了你還會哭嗎?你真的感恩就對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念佛行者。

——身心徹到

@愚默龔小琴 希望瑞默老师这段开示带给您安心,不再哭泣

小琴:非常感謝同朋關心

安心了

那是太想慈親爸爸

才哭泣

但那是以前的事

現在很開心

尤其加入了群組

有慈親爸爸

有老師

有同朋

覺得好幸福好溫暖

謝謝您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

「機法一體」是在佛永恆的世界才可以這樣講哦!不是講現在這一刻喔!從現在起到未來永劫,阿彌陀佛都不捨眾生,不論你到那裡去,阿彌陀佛都是窮追不捨,是講這個。這「機法一體」是在佛方才可以說的話。

——同理,信心也不要掛在嘴上。明白真實的信心就是名號在凡夫心的印現時,唯是讚歎佛德耳。

小琴:是的

感恩慈悲老師的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真實信心的相狀

奕:看到昨晚的法谈,想到了“我亦在彼摄取中”。“我”亦在彼摄取中,这个误认为能主动能抉择能决定和阿弥陀佛相对的“我”,亦在彼摄取中。一切都是如来的功德。注目佛端,如来功德大,哪里还有自己的安心不安心呢?

蒙光:但並不是沒有“我亦在彼攝取中”的自覺的。所以有感恩、慚愧的心,和報恩行會流露出來。

真宗的皈依

奕:嗯,我用词不准,想表述的是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安心。仰信如来,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对安心的纠结会少很多。如果没有感恩惭愧出来,没有对周边的柔软的心出来,那应该还没有被大悲心触动。

奕:昨天蒙光老师提醒会有“我亦在彼攝取中”的自覺的。所以有感恩、慚愧的心,和報恩行會流露出來。后来想了想,的确提醒的对。没有这个心出来是假货。真被触动知道佛功德大,不会分析,各种理论,觉得自己很牛。而是觉得愧不敢当低头感谢。

蒙光:是的。法的救度不虛,但機相的罪惡也並沒有變。不思議的是此罪惡之身不動不變的當下,原樣地得以往生,這是如來轉煩惱成涅槃,破迷開悟的利他大行之德。

機法一體是在如來處成就,令衆生受用的,念佛人若未如實聞受此大悲回向心,容易落入只誇其法而不見自身機的陷阱,此時說是往生救度之法,其法早已全體落在機的執見中成迷執和異安心了。

所以真正的念佛人不會自誇往生決定、信心決定,也不好談自身有何感應境界,因爲是如來回向的賜予,非己方所造作成就,唯有慚愧感恩而已。凡好在言辭中說自身的殊勝,自命還相菩薩,以爲自身已得救(獲術)故業力清淨的,都是貪佛功以爲己有的忘恩之人,因一葉(我執)障目,不見真實的異安心人。

真實信心的相狀

奕:“法的救度不虛,但機相的罪惡也並沒有變。不思議的是此罪惡之身不動不變的當下,原樣地得以往生,這是如來轉煩惱成涅槃,破迷開悟的利他大行之德。”虽然罪恶之身不动不变,但是被如来融化,罪恶烦恼之身也会有如来的光明流溢出来。

蒙光:是的!此即是祖師所說的“瓦礫成金”之意。

故聖人云:

有漏穢身雖不變,

心於淨土悠遊也!

奕:其实不要说真宗是他力,即使是讲自力的比如禅宗,也不太会讲自己的感应,如果谈“我开悟的时候。。”定会被棒喝。那种本来不算不好的经历,如果贪着,除了获得傲慢,一无所有。

蒙光:如《楞嚴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理上有相通處。

奕:嗯,受教

真實信心的相狀

小琴:我有阿彌陀佛爸爸

你有阿彌陀佛爸爸嗎

阿彌陀佛爸爸抱著我

他餵我喝奶奶

他一直叫我寶寶

他唱愛寶寶歌給我聽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躺在他懷裡睡著了

蒙光:置身於如來慈親的立場,身爲佛子的同朋們要怎樣想、怎麽說,又做什麽,才真正契合佛心呢?

小琴:沒有想什麼

沒有做什麼

就是被阿彌陀佛爸爸抱著愛愛

蒙光:

我有阿彌陀佛爸爸

你有阿彌陀佛爸爸嗎

——在說這句話的當下,“我”與“你”是怎樣的關係?是一體的,還是分別的?是否是“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的同朋、手足之情?

小琴:沒有我和你

就是被阿彌陀佛爸爸抱著疼疼愛愛

蒙光:

我有阿彌陀佛爸爸

你有阿彌陀佛爸爸嗎

——這是明明有“你”。

小琴:每一個眾生都有

一個阿彌陀佛爸爸

都被阿彌陀佛爸爸抱著疼疼愛愛

蒙光:如果同朋的彌陀爸爸,是與親鸞聖人和蓮如上人不二的存在,那就必能體會如親鸞聖人爲邊地衆生念佛因緣成熟而歡喜被流放,有蓮如上人雖在逃亡而必建立道場以傳播大悲的心行。

又也會如親鸞聖人那樣深深懺悔自身雖聽聞真宗而心如蛇蠍的罪業。

如蓮如上人每篇文章都不忘提醒同朋們的報恩行。

小琴:在阿彌陀佛爸爸面前

如同小嬰兒

蒙光:被如來保護、包容,是無須多說的事實,恰恰是在保護包容中,被大悲心所促,而有大悲回向的報恩行。

小琴:和彌陀父子之親

是温柔溫暖幸福的

德歸:

真實信心的相狀

蒙光:法喜是獨自的,但也是共通的。把自己的心得與想法先放下,經典、祖師的真實體證、教導,才能流入心中。

將《三帖和讚》拜讀一遍,會發現幾乎沒有“我”如何如何被愛的表達。

因爲真正的愛是無我的,唯有讚歎如來的偉大而已。

說到自己時,有的只是“愚禿述懷”的自省,和慚愧懺悔。

因爲愛成就於佛方,真正領受恩德者,自然不會去炫耀非己所應得的大恩,而自然地謙卑,和不敢當的慚愧。這才是真實的法喜。

小嬰兒領受父母之愛是自受用,真正的嬰兒不會向其他人(“你”)去比較宣說。凡比較和宣說者,內心必有不足。

以世間法來比喻,男女之間真正的恩愛,是你與我的當下就滿足,無需向人告白,他人也無法加入。

小琴:彌陀爸爸慈悲之心

自然被感化而自信勸人信

誰來聽師說法聞法

誰最高興

是彌陀爸爸啊

彌陀爸爸高興

子就高興

活在彌陀爸爸的生命裡

軟軟的佛心

子一觸即軟

舒服的很啊

合唱南無阿彌陀佛聲不斷….

法雷之教導感化

感動啊

感恩啊

真實信心的相狀

奕:日常中认识的富二代,真知道爸爸的苦心后,基本不会把爸爸好爱我挂在嘴边,而是少惹事踏实做事。

奕:圣道门中对“真信实相”的检验标准是:普贤行愿是否成为内心自然的流露。如无,则所悟必误。

覺謙:

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老师有说过:我们其实是最不喜欢佛法的。佛陀也说过: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这说的就是我们凡夫的实相。

佛法是高于凡夫层次的存在,用人世间的思惟模式没办法相应佛法。所以如果没有明师指导,我们以为能、但肯定是不会明白佛法的。

没有修行的凡夫,有的只是烦恼,所以能相应凡夫喜好的,也只能是烦恼的产物。故我们自己认可自己的,其实就是凡夫层次的东西,和佛法还根本沾不上边。

所以,善知识们怕我们自误误人,都是在苦口婆心地劝我们不要沉迷于自我的感觉里,这都是随时会变的,不牢靠的。

蒙光:

突然想起老師以前說過:

真正的法喜是安靜的。

我們很少問過老師,信心的狀態、樣貌如何,因爲聽老師的講法久了,就知道那樣問很奇怪,是把信心當成凡夫這邊的境界和功夫來談。

只是華人區,原來受到游藤老師、慧淨和親鸞會諸家說法的影響,標榜自己信心決定的人很多。極端的表現,如在言行中著力表現自己如何歡喜踴躍、法語靈感如泉湧,要麽就渲染自己比他人更能看到機方的罪惡,總之,“獲信”讓自己與衆不同。極端的表現,會形諸歌舞、狂笑,對人或歡喜以示慈悲,或斥罵貶損以責其不如法,情緒激動、起伏不定。

其實,法喜初嘗之時,未必沒有踴躍歌舞的心情和動作,但那只是當下一時,並非持久的表現。且爲慈悲所融化的當下,對衆生亦能佛心相待而常身心柔軟。會如上面所說這樣的極端表現,是只知於如來之慈悲威德恃寵而驕,而不知凡夫的煩惱罪業深重,沒有機之深信的人。

所以《歎異鈔》中,唯圓上人也苦惱於自己爲何不歡喜踴躍,得到聖人的開示是:“我也是一樣啊。因爲有煩惱,所以該歡喜的歡喜不起來,這才是凡夫的實相。如果能總是那麽歡喜,凡夫該有的煩惱都沒有了,這樣過於殊勝的樣子,才有古怪啊。”

將法拉到凡夫身上作種種展示,超出了凡夫的本分,在己有自命不凡而強加於人的嫌疑,在人眼中,更像是狂熱和偏執,而對其所學修之法,不免敬而遠之,甚至疑而生謗。我們初期遇到的多是這類野生、山寨的“信心決定”者,所以偶爾也會向老師問及,關於這些表現要如何看待。“真正的法喜是安靜的。”這句話就是在那時聽到的。

真實的信心如何呢?我只知道老師是什麽樣子。老師從未說過自己“信心決定”,從未談過自己的“信心”,在說法或是私下的場合,遇到特殊的因緣,老師當下說一兩句,點到即止,此外老師很少主動說法,更不會表白自己的心得。有人請法,老師應機全力以赴地開示,無人請法時,則是靜靜地憶念師教,受用法喜。

而老師的說法,永遠是讚歎佛德。從佛智的世界,讓我們看到衆生相(自己)的可憐可悲,和可怕;但最後永遠都回到佛心,告訴我們佛看衆生的可愛和不捨。

平時恩師只是默默地整理師教,實踐自信教人信的報恩行,傾盡物力、心力,卻從不標榜自己做過什麽,有什麽境界和體驗,也不求名聲影響。恩師完全不在意是否爲人所知,這個世間,有如來、恩師知道自己,足矣。

此所以恩師名“瑞默”,院號“寂靜”。

覺謙:唉,感恩老師的慈悲,幸好遇到真人,才能知道真法。南無阿彌陀佛

德歸:真的假不了,自然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感恩老师开示

覺謙:師兄說的是,遇到真人很重要。有時候我們以為很好了,其實是因為沒見過更好的

德歸:一旦遇到,大满足

真實信心的相狀

蒙光: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特別推薦《歎異鈔》的白話意譯解說版。

瑞劔老師將《歎異鈔》後人會讀錯而落入異安心的地方,做了更明確的表達和解說。

全書是聖人真實信心的體證,是聖人的自受用,瑞劔老師說,此書是“女性的親鸞聖人”。這同時也是瑞劔老師、老師的信心一味的流露。

談信心,至少以此書爲鑒。

同時要知道,親鸞聖人真正現大丈夫相的大說法,是《教行信證》的獅子吼。

小琴:就單純的跟阿彌陀佛爸爸一同生活

覺謙:爸爸也是希望女儿能够早点长大成人的呀

小琴:在阿彌陀佛爸爸面前

我們就變小嬰兒了

在阿彌陀佛爸爸面前

我們自然就變小嬰兒了

就算我們是一個老人

在阿彌陀佛面前

我們自然就是一個小嬰兒

阿彌陀佛慈爸爸好大喲

這就好像我們的孩子已經是中年了

但是在爸爸的心中他永遠是個小baby

信慧: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樣,當你說:「了解慈親心,了解阿彌陀佛」,會講出這句話出來的人,他其實是不曉得什么是阿彌陀佛的。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慈悲心的人,那句话他講不出來。你看法藏菩薩流的血淚,哪是我們能夠想像得來的呢。我们想像不来,這是超乎想像的。

透過「比孩子思親恩之心更殊勝的心是親心」這個比喻,我們知道「我們凡夫是不知彌陀恩」的,我們是不知彌陀恩的人。所以這個「不忘彌陀之恩」乍看之下好像很有理,其實是「異安心」的一種。

真正感受到彌陀慈悲的人,越感受到阿彌陀佛的佛恩「深如海、高如山」,你越會發現自己根本是「忘恩」的存在。真正懂得佛的人,是知道自己是「忘恩」的存在喲!這樣的人他會「忘不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流露。

因此,説自己是「不忘彌陀之恩」的人,是有古怪的,這是「異安心」的一種。換句話説,真正的念佛人,他發現自己念不了佛。真正念佛的人是發現「自己念不了佛」的哦,且「經常把佛忘記」哦,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可是假的念佛人,他會強調自己「一天念多少佛」。這就是差別所在。

@愚默小琴  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師姐分享自己的體會。

老師對於「親心」和「思親心」的開示您可以參看,與您共勉

蒙光:關於信心,老師還說過一句話:

真實的信心是無我的。

所以,說自己如何如何,有什麽體驗,都是假的。

二〇〇七年,陝西有一位同朋來香港聽老師講法。聽到這一句,他回去和同修道友們說:“我們都走錯路了。”

因爲他們之前都是受到台灣同朋傳過來的影響,以追求“信心決定”爲目標,還出了好幾位“妙好人”。這些“妙好人”,我和其中被推爲典範的幾位都打過交道,普遍的感覺是自我膨脹,說話句句不離我,處處揚己,有意無意間抑人。

我遇到老師之前,在佛教圈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和名聲。和他們接觸法談後,覺得和這些“妙好人”相比,自己謙虛些,不說後來居上,至少也是平分秋色,頗爲自得。直至遇到老師後,才發現大家完全錯了。一直都是以凡夫的計度去思惟如來境界,自以爲得計,其實正如《楞嚴經》的一個比喻:“如刻人糞爲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所以從那以後,閉口不敢談信心。在老師座下聞法,真正不再受這些邪計所染,也用了很多年的時間。但是那些自以爲“信心決定”的朋友,至今依然故我。

不要擔心

真宗流布之見聞(一)

真宗流布之見聞(二):好逞臆解,以多爲勝之衆生相

真宗流布之見聞(三)(四):關於占王爲王的禍首和前輩同行,懷念野生野長充滿活力的時期

真實信心的相狀

小琴:民國103年10月29日之感應道交如下:

日日憶佛念佛不斷……..

我如同一歲包著尿布的小孩,經常想南無阿彌陀佛慈父想到淚流不斷………哭泣的跟祂說:「爸爸袮可不可以抱抱我?」如此天天哭著問佛:「我好想要袮抱抱我,袮可不可以抱抱我?」終於隔數日之後…..

在夢中,我見到佛坐在華座上,現微笑歡喜相,我是飛在空中,一看到佛,立即很高興的衝過去抱祂!

兩個抱在一起,身體沒有感覺,感覺到的是我的雙手和佛的雙手是十指緊扣的,佛的手溫溫好軟好綿密啊!佛還伸出祂的手給我看,祂的手皮膚是白皙的,手掌手指很修長很漂亮,手指手掌的肉是我們凡夫的二倍厚度!親身得慈父之愛,好歡喜!好滿足!好幸福!即醒!

感恩大慈大悲偉大慈父滿足了子思父之情懷!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這是游藤老師追求所謂“證信”經驗的翻版。(學過游老師的教法的知道我在說什麽,此處略去詳情,下圖可見一斑。)

真實信心的相狀
圖出游藤老師譯《安心決定鈔講話》

光按:游老師自述四十八歲得感應,在講法時曾詳細描述其夢境,細節與小琴同朋所說相似。然觀其所述,不出凡夫六根所感知境界,游老師講真宗本無師承,逼念經文而求感應,更屬自剏,與經教不合。又游老師鼓勵聽法的信衆像他一樣去追求感應,但又說自己是五十一歲拜讀《安心決定鈔講話》一書時方纔安心。言行前後多有矛盾。就其所說法義觀察,並非如實安心。其追隨者亦多以自身感應而自許信心決定。

老師明確說過,以自身的感應來談論信心是不對的。有感應未必有信心,而感應也不一定是來自佛力的加被。

請參:活生生的聖言

信心與感應

這不是感應道交,不合道故,以我欲爲先故。

神教底色的人會喜歡這樣的感應,因爲自己的願望被滿足了。但這樣真的能滿足嗎?

需要用自己的感受意識心來驗證的,不過是生滅無常之法。

做家長的都有這樣的經驗,從不知足的欲望出發的孩子,在短暫滿足之後,還會繼續作妖,這就是人性。(世間男女之情亦然,求不得是欲望業苦的法則,無關佛法。)

無心的世界,哪有這些得失生滅相呢?

一直沈浸於自己的知見、經驗、境界,只管自我陶醉,對送到眼前的師教卻無暇瀏覽思惟,於人於己,並無實益,還請適可而止。

奕:佛教的各个宗派,传统上不太鼓励讲神通感应开悟什么的。而且,十年前的梦其实也没必要牢记着吧。另外,按我的了解范围,“阿弥陀佛爸爸”的称呼并不见于佛教经论传承。

老实说,看您的发言,我有点儿建议您关注一下心理方面的健康。(我完全没有丝毫恶意哈)

如果真的是正在经历痛苦,把群作为一个宣泄的途径,我个人是挺能理解的。这种情况,如果直言,相信群主及大家也会包容吧。

蒙光:好好看看《觀經》中如來“真身觀”(即化身)所現的樣貌,來對比一下自己的所見。

經云:“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小琴:感恩大家

末學只是實言實說

沒有任何企圖心、目的、動機

蒙光:言不如默。

小琴:默

忻净:老师讲的太好了!我刚接触真宗教法的时候,也整天想自己到底“信心决定”了没有呀,后来听老师讲法听多了,才慢慢明白,“信心”是阿弥陀佛回向给众生的,总想自己的“信心”如何如何,本身就是一种凡夫的计度

覺謙: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覺念:@德歸 @愚默小琴, 世間虚假,唯佛是真

蒙光:執著於“我是否被救”,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自力疑情。當著眼於父母是無私地愛著我、自身被父母無條件的愛所融化的時候,沒有“我是父母的孩子嗎?”的疑問,也不會有“我一定要努力得到父母的愛!”的狂熱。

同理,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亦然。

如果有“你是愛我的嗎?”“我得到你最多的愛了嗎?”這樣的心情,當下是自我中心極致的私欲膨脹,而非無我的信任和交付。一個真正滿足於愛的關係的人,只有“謝謝”,只有愧不敢當、不配得卻得到了的感動而已。因此真正的愛,令人懂得感恩和慚愧,而自然謙卑柔順,而發自內心願與人共享此無私之愛,這樣的愛不會有人間的私欲執著帶來的傷害。此謂“謙敬聞奉行”。

——真宗流布之見聞(一)

真實信心的相狀

如何面對死亡:

安樂死是靈性先於肉身死亡

凡夫的質地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看待死亡的心

生命關懷:

因為是和慈親一起(此文所記諸多臨終開示個案,可細細吟味)

佛法力不思議

念佛超薦的問題

誦經的心態

超薦的心態

中陰開示

淨土是生的希望

一念得離身心惱

佛心普及於一切

被大悲的慈亲逮到

未塵封的紀念

人心的地震

人能念佛佛還念

物的輕重

臨終爲我說法

病房隨感

從佛還本家,業道自然閉

佛法的序位

業病與佛心

從今現在至終了的守護

真宗「盂蘭盆會」的精神和形式

唯真實慈悲,能撫慰人世之苦

不在凡夫身上找證據

化土與瑞相

噩夢引領的光明之路

佛恩催开火中莲——董娇娇老人往生瑞相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12-09 17:04
Next 2024-12-10 10:4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