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8月11日


【一一三】
慶宿緣的心 亦來自您
人的歡喜是,擁有好父母、擁有良師、健康、滿足於佛法、得授良書。
「遠慶宿緣」,指的是此事。
對世事是非常認真,但是對佛法,對自己生死解脫的問題,相當不容易認真。從不認真處,無法頂戴信心。
七高僧和開山祖師這樣的大德,他們雖然不是普通人,但並不是教我們無法做的事。信心是無論什麼樣的人也都能得之處,有佛智的不思議和大悲的方便。
注:有人問,此處的「您」是否指阿彌陀佛、祖師及老師等大德?回答是:身為信心的行者,不作如此區分,而是老師=祖師=阿彌陀佛。對自己而言,沒有老師,我們無法得知祖師的精神所在,無法頂戴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親。

【一一四】
聞名號 歡喜一念
彌陀正覺華的香味喔
細細吟味勅命,被南無阿彌陀佛擺平的人其言語不思議,透過此人的言語,無礙光如來打動我們。
因緣不熟時,不論人如何聰明,如何有學問,無法吟味勅命。
因緣,若不聞佛法,不論到何時也不會來。今天聽的法,成為因緣,成為宿善。宿善是阿彌陀如來光明的照育。

【一一五】
願海 非聞 非信
唯呼喚聲的迴響
往昔如此,今日亦然,往生的人皆是被「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計度而往生,不是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往生。
「勅命」,是鶴的一聲鳴,佛說「就那樣(就以現狀)地救汝喔」的話,就必定獲救。「本願招喚的勅命」中,含藏著如來的智慧、如來的大悲、如來的方便力、正覺的大功德力。勅命一事真可靠,此外無信心亦無安心。到別處尋覓,徬徨幾十年也不行。今日的人不著力於一事。人用一生的全力專注於一事,必能達到目的。

【一一六】
願力 凝而為六字的呼喚聲
被喚回家 慈親的故鄉
「本願力」是法界的真理、真如的功德力用。大智和大悲為一切經,一切經是濃縮為「勅命」二字的不可思議的本願力。
說「就那樣地來」的大悲勅命中,信心和念佛皆含藏著。不是自己舉著信心信勅命的。
唯是感恩地仰信勅命而已,有何比這更容易的呢?是最容易的信心,最純粹的信心故,這麼難的事沒有。這和祈求生病痊癒、求此世的幸福的迷信,完全不一樣。
因為是難信的信心故,要捨命聞勅命才行,是聽到的相狀就是信心。
注:何謂「是最容易的信心,最純粹的信心故,這麼難的事沒有」?信心、往生是如來已成就回向給衆生的功德,凡夫無出手的餘地故,不求而被賜予故,說最容易。
人心複雜,無法明信佛智,我執深重,處處自我出頭,不能與無物利他的佛心相應,因此「最容易、最純粹的信心」反而變得很難。所以說:「是最容易的信心,最純粹的信心故,這麼難的事沒有」。

【一一七】
幾十年 聽聞 聽聞 徹底的聽聞
得不到信心 無法安心
底下凡夫的證據 左也碰壁右也無路
這麼辦那麼辦都無法辦時
依佛智不思議被告知 依本願力往生
那也聽,這也聞地聽了幾十年是好,但是,追根究底,探內心深處一看,聽聞到的一樣也沒有,能為依靠的一樣也沒有,將去的後生若是火車,參拜寺院就沒有結果。
勅命之前,若沒有悟到「什麼也無法做到,什麼也不知道,唯是背負著罪業行步的『造業者』,只有勅命一樣可信憑」不行。勅命之前,沒有絲毫自己想用任何力量「做了求往生」的心。今天是今天的「就這樣地」,明日是明日的「就這樣地」,如此方能是「大安心」。
「信心獲得與否」,不是問題。唯是「勅命」的獨運。
注:「底下凡夫的證據左也碰壁右也無路」是一句話。「底下凡夫的證據」,凡夫=底下,「底下」在強調「凡夫」的地位,底下的凡夫用自己的力量想要出離生死的大海時,就會發現「左也碰壁右也無路」的事實,這事實就是凡夫是底下的「證據」、「鐵證」。

【一一八】
願力是 阿彌陀如來的 大悲心
晝夜常念著汝喔 令人感激
救度是現前的事實也。被南無阿彌陀佛的大鋼索拉著拉著,今,正從地獄被拉出來。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不思議!不思議!別當往生淨土的仲介(注:介紹人)喔。仲介指腦袋瓜的計度。
佛不思議!不思議!本願名號不思議!不思議!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一九】
願力往生 南無阿彌陀
慶幸 道有 我的往生早已成就
道之主彌陀如來 抱著汝喔真感激
凡夫成佛是多麼的難,不知道故,才種種地使自力出來。唯是仰信名號的不思議、本願力的不思議。
說知道、記得、想著。心的計度和物一起會變化,靠不住。
靠得住的,唯有佛智不思議的本願力而已。讓我們著眼於此的亦是「大悲的本願力」。「正信偈」曰:「憶念彌陀佛本願 自然即時入必定」,令人感戴。

【一二一】
知道了 知道了 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之一呼喚聲 知道了是無法獲救的 依本願力獲救 不思議 不思議
安心的山積了崩潰,崩壞了又再重積,幾千遍幾萬遍的重複,最後終於著眼於如來的功德力、佛力、本願力。
「本願力的緣故,無法得救者獲救,救度是現前、眼前,就是這,就是這,南無阿彌陀佛」。
聽聞我的往生已被解決,過去也是、未來也是、現在也是,三世的業障悉為讚嘆名號聲。如實地頂戴祖師聖人的開示,唯仰信如來的誓願力是「不思議、不思議」。

【一二二】
生為人 在能聞到佛法的國家被養育
若不聞佛法 死時必會後悔喔
阿呆很好很好,這樣就能往生極樂。聰明的人,往生會如何呢。讓我安分做阿呆,真感激,真歡喜。
信釋迦佛,就能信阿彌陀佛。信阿彌陀佛,就能信親鸞聖人。信親鸞聖人,就能信本願力。
在本願力之前,智者和愚者,皆會被做阿呆。
一到阿彌陀佛的面前,是嬰兒,是狂人。而且是很安心。
阿呆很好很好。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二三】
計度的 根好深 久遠劫
慈親在 願力強
信心是無言之感,是感覺如來很可靠的心。是種種的辛苦後被感受的。那感受是靈感,感受到無礙光充滿法界,如來陪著我的,是靈感。若沒有如來回向,佛法無法懂。
靈感是久遠的宿緣之賜。專一地置心於佛法處能感受到。
平常寄心於佛法時,心會靜,即使是發著呆,也有無意識的靈感。
注:這裏的「靈感」和禪宗所說的「頓悟」不同。瑞劔老師說的「靈感」是指和慈親的感應道交,是自然法爾的感受。

【一二四】
就這樣地之中 有讚嘆 懺悔
「汝一心正念直來」的招喚聲能聽得到的地方,是如來正覺的世界早就飛到我迷闇的心中,攝取我,捲到光明中的地方。
如來招喚的勅命正是本願的「白道」,同時是我等的「大信心」。想要在自己的心中找信心時,應馬上著眼於「難思弘誓」。仰信「弘誓」處,自己的罪惡和無能即會被反省。
不是改悔才乘本願,是乘彼願力之道處,即為無慚無愧的大懺悔,同是信心海的風光。

留言列表(4条)
[…] 信心海的風光 […]
[…] 信心海的風光 […]
[…] 信心海的風光 […]
[…] 信心海的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