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8月20日


【一五四】
佛法是
聽聞了 知道了
捨 仰
還愚痴 就這樣地
往生淨土不需要打扮、不需要準備。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臉,想到就努力不使忘記是不需要的。為何呢,那些皆是凡夫自力的「計度」、妄念的緣故。如此慎重地抱著妄念又有何用呢?真的能如此想時,同時也知道淨土真宗是為凡夫之教,是本願力不思議的宗教時,始能嚐到二種深信的味道吧。「機之深信」是指使深信是罪惡生死凡夫的佛智,亦是本願力。是被此佛智照,依本願力不思議,深信凡夫無能、無力的信心。
「我這樣愚癡的人也都要救」地仰信願力,是法之深信。「機之深信」外,沒有「法之深信」。「法之深信」外,沒有「機之深信」。機也好法也好,皆是佛智圓照的南無阿彌陀佛。
一南無阿彌陀佛全都是機,全都是法,是機法一體。
注:「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臉」的表達法非常有味道,是兩句話合在一起說的真宗慣有用語,意即很多人學習本願的教法後,往往流露出「一副自以為已得到信心」的信心臉,即使有這樣的信心臉也還不行,也過不了關,所以說:「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臉」。
注:「想到就努力不使忘記是不需要的」這一句在講凡夫性,即有想到「作意」「想起來」時就一副很精進的樣子,沒想到「忘記」時就心隨波轉。瑞劔老師這句話在說:當汝想到「記起來」佛的慈悲就努力精進一番,要使自己不去忘記佛的慈悲等等,這都還是凡夫的計度,這樣的計度(想到就努力不使忘記)是不需要的,因為彌陀已悉知汝有多少能耐了。換句話說,佛不會跟著汝的作意與否團團轉,在發下十八願的當下,佛已知這凡夫有多少斤兩。

【一五五】
阿彌陀如來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
不讓汝掉落喔的念力中 佛凡於茲冥合
這是如來的本願力
無礙光如來的悲智光明
響流十方大正覺二利圓滿的不思議哉
願力往生難得可貴
「阿彌陀如來合掌,南無阿彌陀佛是不讓汝掉落的念力」這是多可貴的事實呀。一想到被如來拜著,真是無言以對,唯有慚愧,唯有感恩。至今日為止,煩惱著要如何才能往生?要如何才能獲得信心?如來來拜託:「請就那樣地來吧,我在等汝喔」,什麼疑心自力都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唯有滿心懺悔:「佛是這樣的慈悲呀,直到今日我竟然都聽到別的地方去了,真是對不起佛呀」。
又「本願力」雖也是耳熟能詳的事,那本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竟然從自己出發,用自己的力量想要去「信」,所以會不覺得其尊貴。但是現在終於知道「如來在拜託我,那就是本願力、是南無阿彌陀佛」,方始能信知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活生生地運作著。啊啊!真是懺悔,無話可說,唯有投降。

【一五六】
大聖雖隱涅槃雲
如來的人格是「無我的大悲」「無分別的大智」,是在俗世無法看得到的大人格。雖然禪宗熱心的修行者,欲在此世得此人格,而拼命地修行,可是得此無比的大人格成佛的,一人也無。佛是成就者,所以尊貴,光是想這點自然就低頭。即使是聽了佛這個字眼,自然會「佛是尊貴的尊貴的佛」,不論身在何處皆是對佛低頭。議論佛哪裡偉大、哪裡尊貴是不行的。一般的人因為研究佛研究的不夠,所以無法思「尊貴的」,是沒法子的事。要知道佛的尊貴,讀《和讚》,好好的吟味吧。仔細地拜讀「疑惑和讚」和「正像末和讚」,不以傍觀者讀之,最好置身其中地拜讀之才好。

【一五七】
聽聞了 聽到了 信了 獲得信心了
和我不相關 就那樣地 抱著帶汝去喔
拿走我的信心 給我南無阿彌陀佛的寶貝
本願力的不思議哉
說用「聞一念」往生,是因為在聞一念頂戴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當了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的緣故。頂戴南無阿彌陀佛是指,佛智大悲的結晶是南無阿彌陀佛,如來是南無阿彌陀佛,如來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緣故,心思:「阿彌陀佛真可貴啊」「名號真可貴啊」的一念時,頂戴南無阿彌陀佛。若不認為那信心的佛可貴,法門不論知道多少,也不能說是信心。
注:「在聞一念頂戴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當了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的緣故」。依聞一念往生=於聞一念頂戴南無阿彌陀佛=當了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每個有佛子自覺的人(信心的行者),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這是真宗特殊的用語。
又學本願的人,不會向人說:「虧你還是學佛的」,講這句話的人,忘了置身如來前,「共是凡夫爾」。講這句話的當下,是將佛法功德據爲己有而忘了如來。信心行者依如來的大圓鏡智,看到他人的過失,唯有反省自己而生起慚愧懺悔,又於佛力住持中安堵感謝,而努力斷惡修善、自信教人信以報恩爾。
我們與生俱來帶有無始以來的習氣,阿彌陀佛要救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凡夫」。其實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是凡夫,下意識中我們會忘記自己是凡夫,而去要求別人,所以煩惱就來了。佛子的自覺即是凡夫「零分」的自覺,在攝取不捨的光明中,凡夫方能有此自覺。否則人都看自己是完人,看別人是缺點一堆。
越聽聞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這樣才是漸入佳境,所謂「爲道日損」。被看到自己的計度在佛智前無用武之地時,自然會有越聽聞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的心境出來。所不同的是,雖什麼都不懂了,但是心卻是安堵、安心的。故說「不思議」。

【一五八】
無礙光明 破無明闇
人一無心、無我,心性的光明顯現。如來是「無我的大悲者」、「無心的大智者」故,從其身心放光明。那光明是「大智的光明」、「大悲的光明」。光明能破眾生的無明黑闇,這是真宗的淵源。
聖人在本典「總序」說此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又在略典曰:「夫無礙難思光耀(光明)滅苦證樂」。
「法」(無礙光、無礙光的利益)的運作外沒有「機」(金剛的信心)。此「法」能成就是「機」。無礙光之外,沒有眾生的信心,也沒有往生。因此,尊貴地思念、仰信仰信、唯是仰信無礙光如來的相,就叫「信心」、「信心決定」、「金剛心」。
仰信無礙光處亦是我,亦是無礙光佛的運作。天親菩薩說專仰信無礙光的相,道: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
「無礙光如來」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心歸命」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聖人說:「心念言語所不及 歸命不可思議尊」*。
注:
自利利他力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念言語所不及
歸命不可思議尊(No.37·三五)
注:第一段文,瑞劔老師在說,人為何無法顯現心性的光明,在於無法無我·無心。佛為何能救眾生,不嫌棄如此之我,在於佛是無我的大悲者,無心的大智者。
「法(無礙光、無礙光的利益)的運作外沒有「機」(金剛的信心)。此「法」能成就是「機」。「無礙光之外,沒有眾生的信心,也沒有往生」,這段文在明法不離機,機法不二。不是指沒有機的努力「自己想會有錯」。
「仰信無礙光處亦是我,亦是無礙光佛的運作」,此文明示雖是凡夫,能仰信無礙光的也是我這凡夫人,這凡夫人能生仰信的心,不是凡夫的力量,是無礙光的力用、運作(不存機功)。
人不可自卑,也不可自大。佛法不容易。瑞劔老師說過,當往生人容易,做有佛法的人難。

【一五九】
不論何時想起
是身被慈親抱在懷裏喔
思及歡喜 此世亦安穩
多數的人,在佛法上不知物的輕重。為何說不知物的輕重呢,因為老是在「自己的心獲信了沒」,「苦惱心仍是老樣子」地打轉,把重點放在自己的心如何如何,而不著眼於「若不生者」的佛本願,即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即二利圓滿的大正覺。
不著眼,就是輕視的證據。
不重應重者,逐末而捨本,這就叫不知物的輕重。

【一六〇】
七高僧
親鸞聖人
蓮如上人
仰信大人格
即為信心
《御文章》、《和讚》、《歎異鈔》等,同樣的一句話得不斷地重複拜讀。如此,昨日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今日會發現;去年沒發現到的地方,今年發現了;幾十年也沒留意到的地方,今始發現。「總序之文」即是如此。文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這樣尊貴,這樣用一句離生死、表達得淋漓盡致的言語,其他地方不多見。我每天憶念此語,至今七十年,至超過九十歲的今天為止,一直都感親切,常感新鮮可貴。生死問題的解決,不在多讀多聞,而是「依一句治萬劫之渴」。思此一句外無佛法,此一句外沒有往生之道,珍重地頂戴,尊敬地頂戴處,信心決定。
「依一句一生 無不自由」(瑞劔)。
注:「他不多見」一句,謂其他地方不多見。指除此聖句外,其他地方再也看不到。是極讚嘆此聖句的話。
注:「依一句一生 無不自由」。瑞劔老師說過:一句治萬劫渴,一句若受用,一生沒有不自由。

【一六一】
會墮地獄喔 會墮地獄喔
水桶內的蝦子
怎麼蹦怎麼跳 皆在水桶內
人就像「蝦子」一樣的存在,被放在叫迷世「娑婆」這個大水桶內,不論怎麼蹦怎麼跳皆無法從這個水桶內出來,真是悲哀呀。此世是依人有漏(煩惱)的業報顯現的世界,人的身體亦是帶著有漏的業報而生之身。
那有漏的業今現在持續著。此故不論汝如何蹦跳、不論如何想像、不論做了多少善、又不論怎麼掙扎、怎麼往上爬,皆無法出這個浮世的水桶外。不知此事實,聽聞佛法,就起各樣的計度:這樣想的話會獲救吧、那樣想的話會被救吧、安心的話就能往生吧、獲得信心的話能往生吧、又做善事又念佛的話就能往生極樂吧等,這樣的思慮,是懷疑本願力。
「怎麼樣也無法往生 有本願故 方能往生」(瑞劔)。

【一六二】
被喚回慈親鄉
喚我故往生極樂
人如水桶內的「蝦子」,如何蹦如何跳都不行,無法到水桶外悟的世界、佛的境界、涅槃常樂城。那麼怎麼辦呢?阿彌陀佛憐憫我,從佛的世界來到人的世界,救度一切的人類,不,是一切眾生。
但是人可悲的是,境界異故,無法見到佛身、佛心。此故阿彌陀佛慈親,成為叫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的「呼喚聲」,來到這世間。
「呼喚聲」一真心徹到,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感應了,由內心發出「感謝」,那即是如來的本願力實現了。如此,人住於往生一定的信念裏。

【一六三】
從生死穴 窺見佛法
人所想的,就叫作「分別」,這是「迷」。人的認識和分別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如此自能明白「想不想皆妄念也,造不造皆罪體也」。因此,源信和尚說:「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外無別心也」,這是人的實態。
人的生命如草上露,運命似電光,忽變忽失。思此念此!被告知是「無論如何皆無法獲救之吾身」時,應會一心一向才是。「一心一向」,指找到本願力的勅命、威神功德的寶珠,是不被任何東西左右之相。任何東西也無法左右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本願力的獨用。盡十方界唯有無礙光的照耀。知道、記住、感到感恩、感到不思議等,若如此俐落地打發,生死的大海無法渡過。
注:「若如此俐落地打發」,就是如前文說到的「知道、記住、感到感恩、感到不思議」在自己的妄心上找感覺以爲就是真實信心,一時的感動後立刻在自己這一邊安上「與衆不同」的寶座,既不深思佛德之深廣,亦不知地獄之惡苦,也沒有懺悔和感恩的流露。只是無慚無愧地賣弄自己的感受和知見而已。本來是佛法大事、後生大事,卻被無知膚淺的自己以漫不經心、想當然的方式輕易帶過了。

【一六四】
「一知慈親時 即易往生」
偏偏有人自作聰明想要如何才能往生
掙扎 計度 因此讓大悲的如來哭泣
後生的問題,是久遠劫來未解決,且被忽略在一邊的,自己的生死大問題。此問題是依掌舵可到達涅槃常樂之悟岸,或依不用心的掌舵,觸上暗礁,到永遠沈落的大問題。今,各自處於解決此迷悟浮沈的大問題的緊要關頭。此問題不是他人的問題,是自己的問題,且在無常的暴風中非立即解決不可。這問題用金錢能解決否?用學問能解決否?說善呀惡呀能解決否?以新興宗教、八卦、咒、籤、拜神、祈禱、祈願能解決否?到此,解決人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把我運向永遠的彼岸的人,唯有大聖釋迦牟尼世尊和祖聖親鸞聖人。

【一六五】
被
大慈悲力 大智慧力 大誓願力 懷抱著
不能往生者 得往生 不可思議
如來是真實、大悲者。大悲是無我的善、是清淨無垢的善心。如來的大悲大智,自始是為眾生的大悲大智,是真如法性的德用。
如來是為眾生之身,其大生命是為了我的無量壽、無量光。如來為眾生發大志願欲成如斯覺者,其悲願成就為阿彌陀如來,今現在立於我等之前。此如來不可思議的大志願、大念力、大悲心,就叫作「本願」、「本願力」,又叫作「願心」。阿彌陀如來實是本願的結晶,是本願身。又如來建了要將自身的大悲大智給眾生的本願,我們依本願的信心、依回向的淨信,頂戴如來的大善大功德。
如來實是回向成就之御相。

【一六六】
請就那樣地來
有佛說「就那樣地」的緣故
經常就是這樣地
一直是就這樣地
「善惡想信皆全拋
仰之天空明月光皎皎」(瑞劔)。
凡夫所想的不是信心。信心是本願名號的威神力,是「就那樣來」的勅命。「就那樣來」的勅命,一徹底我的心,即是「就這樣」。是連說「就這樣」的必要也沒有的「就這樣」。「就那樣來」的勅命響遍處是「就這樣」。
「佛法唯呼喚聲的響遍」(瑞劔)。
「就這樣」的味道,不是「想獲得信心」的意思,也不是「因為獲得信心了,所以沒問題」的意思,而是忘記「信心」,被如來攝取(捉住)之相。大部分的人沒有「歸命」故,老是跑給佛追。追、攝取跑的人的相即是「就這樣」。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歸命」的嗎,卻不是。
「勅命」徹底我心是「歸命」。
「勅命」和「歸命」不同,雖然不同,卻是一樣。「勅命」外無「歸命」,「歸命」是「勅命」的顯現、印現、映發、佛心。自力被「勅命」剝掉之相是「就這樣」。

佛教的眼目
人生於自然,育於自然,然不知於何時忘記自然、違逆自然,身體變得虛弱、心染污、造罪、重複苦又苦、不幸短命離世,又受未來的苦患。習自然,與自然交通,與自然合一地生活時,心靜體豐。佛法亦如是。不知佛法的人,就不知道業道的可怖,身體亦做不合身體的事,精神上亦過著壓抑的生活,或病死、或染罪惡,心常被不安、恐懼、焦燥逼迫而苦。
何故不學自然、不隨自然呢?不自然而重複不如法,而在受苦後,能敲佛教的門,這是很好的事,也是可慶的事。入佛教學什麼呢?學佛、學佛心、學業道的可怖。期盼佛道成就,但是大多數的人不知佛法的自然,唯求知識的理解,以為那樣就算懂了。自以為懂了,卻未達自然的領域。
佛法是被佛的自然、願力的自然、業道的自然同化外沒有佛法。被佛的自然和大願業力的自然同化時,沒有比這更輕鬆的了,所以這又叫做「安心」、「安住」。被佛的大願業力同化,即是經常憶念佛的大智大悲的偉大、大智大悲的尊貴,可貴難得。
佛用身口意的一切、功德力的一切、大悲大智的一切、還有三昧力的一切憶念著我,即如來用大悲的念力欲救濟我,同時事實上眾生亦依彼一念力獲救。眾生唯依聞信之,憶念如來而被救。這就是佛的自然,亦是眾生的自然。佛法也是在不勉強處有其真味。順佛的自然處有真價值。願力自然外,沒有佛法。切盼停止是非之論,速歸如來的願力自然,入自然的淨土。
瑞劔

南無阿彌陀佛
◎雖然什麼都沒有 南無阿彌陀
◎只要有這個 南無阿彌陀
◎計度心精枯力竭 南無阿彌陀
◎要說的話全沒了 南無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地 喚著我
◎南無阿彌陀佛 一立古今然
◎被南無阿彌陀佛 拉著走
◎不論落到何處皆 南無阿彌陀
◎有南無阿彌陀佛 萬事足
◎南無阿彌陀佛外 沒有
◎功德寶海 南無阿彌陀
◎稱的當下 南無阿彌陀
◎純一無雜 南無阿彌陀
◎機法一體 南無阿彌陀
◎機之深信 也是南無阿彌陀
◎法之深信 也是南無阿彌陀
◎不需要答覆 南無阿彌陀
◎本願海是 南無阿彌陀
◎被慈親抱著 南無阿彌陀
◎忘記信心 南無阿彌陀
◎有南無阿彌陀佛 肚飽足
◎與南無阿彌陀佛 共眠
◎與南無阿彌陀佛 出門
◎即使忘了也是 南無阿彌陀
◎記起了也是 南無阿彌陀
◎坐在南無阿彌陀佛的肩膀上
◎當了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
◎為了我的 南無阿彌陀
◎被南無阿彌陀佛 捲著走
◎忘記水火 南無阿彌陀
◎忘記自己 南無阿彌陀
◎被南無阿彌陀佛 滅智愚
◎圓融至德 南無阿彌陀
◎萬善圓備 南無阿彌陀
◎喚汝來汝來的 南無阿彌陀
◎真心徹到 南無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 乃慈親喚聲
◎落姿即 南無阿彌陀
◎救網是 南無阿彌陀
◎開口多餘 南無阿彌陀
◎不思議呀 這這 南無阿彌陀
◎一切經亦 南無阿彌陀
◎煩惱故 南無阿彌陀
◎煩惱具足當下 南無阿彌陀
◎鬼變佛 南無阿彌陀
◎自然安心 南無阿彌陀
◎願力自然呀 南無阿彌陀
◎直來 南無阿彌陀
◎無話可說 南無阿彌陀
◎無事可聞 南無阿彌陀
◎聽到的當下 南無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地 聽到
◎放下重擔 南無阿彌陀
◎不思議不思議 南無阿彌陀
◎原來原來 南無阿彌陀
◎一輪明月呀 南無阿彌陀
◎何事皆在南無阿彌陀佛船中
◎啊呀真有趣 南無阿彌陀
◎念念稱名 南無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地 有慚愧
◎想也遲了 南無阿彌陀
◎真的是就這樣 南無阿彌陀
◎說教真慚愧 南無阿彌陀
◎我不說喔 南無阿彌陀
◎出息入息 南無阿彌陀
◎什麼都被拿走了 南無阿彌陀
◎衣穿著也是 南無阿彌陀
◎衣脫了也是 南無阿彌陀
◎赤裸裸 南無阿彌陀
◎諍論熄滅 南無阿彌陀
◎死之旅也是 南無阿彌陀
◎有生命時 南無阿彌陀
◎生也好死也好 南無阿彌陀
◎無礙大道 南無阿彌陀
◎無礙光明 南無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 放射能
◎一味之水 南無阿彌陀
◎善惡融化 南無阿彌陀
◎沒有錢也是 南無阿彌陀
◎以南無阿彌陀佛 為友
◎溺了一同 南無阿彌陀
◎浮起一同 南無阿彌陀
◎無上的說法 南無阿彌陀
◎如來的身心 南無阿彌陀
◎同生同死 南無阿彌陀
◎惡的孩子 南無阿彌陀
◎被南無阿彌陀佛 同化
◎我不知不覺間 南無阿彌陀
◎未願之前 南無阿彌陀
◎別擔心喲 南無阿彌陀
◎等著汝喔 南無阿彌陀
◎應每一機每一機 南無阿彌陀
◎切斷業的鋼索 南無阿彌陀
◎思罪業 南無阿彌陀
◎空念佛(有口無心的念佛) 南無阿彌陀
◎早上好也是 南無阿彌陀
◎忘記勞苦 南無阿彌陀
◎什麼業來都不怕 南無阿彌陀
◎佛法三昧 南無阿彌陀
◎稍微忍耐一下 南無阿彌陀
◎頂戴三餐也是 南無阿彌陀
◎盤著腿坐 南無阿彌陀
◎脫上下服(脫知見衣向慈親低頭之意) 南無阿彌陀
◎回家 南無阿彌陀
◎一家團聚 南無阿彌陀
◎苦惱也是托福(人生的苦惱讓我們對佛法的體會更深,故說托福) 南無阿彌陀
◎舒暢的天地 南無阿彌陀
◎和南無阿彌陀佛 一起工作
◎無事可想(心中大安心,不再疑東疑西) 南無阿彌陀
◎法樂在此 南無阿彌陀
◎不知世事 南無阿彌陀
◎此滋味 南無阿彌陀
◎不執著的念佛 南無阿彌陀
◎沒有秘密 南無阿彌陀
◎別找信心 南無阿彌陀
◎三世諸佛亦 南無阿彌陀
◎如來在此 南無阿彌陀
◎如來的財產 南無阿彌陀
◎我的財產 南無阿彌陀
◎一直守護著 南無阿彌陀
◎歡喜汝接受了 南無阿彌陀
◎如來的目的 南無阿彌陀
◎我什麼也不知 南無阿彌陀
◎我不說話 南無阿彌陀
◎別殺生 南無阿彌陀
◎努力精進 南無阿彌陀
《呼喚聲》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