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校 釋蒙光 2025年7月13日

一
蒙光:
2025年5月福州法座歸真同朋的心得
走在回程的路上,内心时而空白,时而万千,车内的冷气虽让自己畏缩,挥之不去的是老师和同朋们的身影和师教的温暖。
想到“和光同尘”,因为有老师的示现,再也不是概念。
法谈中,老师说:“知道祖师要受多少苦吗”(因为谈到某些人还没咋样就要当祖师的架势),这不是一句话,内涵沉重。
过往治疗中,老师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黄医师说:您这是担的众生的业苦哇,老师并不自认,老师说“这是我自己的罪业”。
事实是怎么样子或许到净土才能真的知道,但来自真实师教被感动的事实谁能否定?
老师也有习气呀,老师的习气不正是自己的惭愧吗?真人是应着自己的习气而来的真人,是担着我的罪业而来救我的真人啊!不然自己都想到哪儿去了?
都是报也报不尽的恩
法座期间,有同朋向老师请求退群,听到心里一振,怎么这样?还要老师怎样呢?
想到有同朋在公号留言:离开师教,去哪里见阿弥陀佛?
老师法座上说:“对人还有一丝希望的话,学佛一定学不下去。”
这是需要刻在心里的深刻教诲。
谢谢!谢谢老师!

2025年6月福州法座慶慧同朋的心得
闻法心得(慶慧)
坐上了列车,心却留在了道场。这次闻法,与其说是德归领我来的,我更感觉这是如来呼唤我回家,这两天我收获满满。说实在的,进门之前,我心里有点忐忑,是激动,也是紧张,毕竟第一次来,除了视频上认识的老师,其余的人都是非常陌生的,如何相处难免有些许的担心。没想到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和蔼可亲的蒙光老师和师母,老师关切地询问我的身体恢复情况。热情的觉念师姐和慶歸师姐也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心里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心里暖暖的。原来这就是道场的磁场,佛法的力量,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我们从四面八方在如来的呼唤中汇聚到如来的怀抱,幸福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师哥师姐在道场的付出和供养更让我为之前的“我”感到惭愧。
现场听老师讲法感到确实和看视频不同,现场听法,我不仅看到了老师的辛苦付出,自己听的也格外认真,感觉如果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是对佛法的不恭敬和老师的不尊重。老师讲得太好了,“凡所施为趣求”。想想自己不免忏悔,面对如来的布施,面对那些平日对自己有恩惠的人,“我痴”竟然让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满脑子除了胡思乱想,就是空空如也。业障之多,甚感罪孽深重。如今何其有幸让我遇到了蒙光老师,遇到了佛法,我明白了真正的救度就是向佛感恩谢罪。我不能有愧于如来的怀抱啊,朝闻道,夕死可矣。
严肃庄重的皈依仪式在蒙光老师亲切细致的指导中进行,一个跪拜的动作,一句领读的偈语,无不显示老师人格的伟大。由“芹”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延伸到了讲到了“芹献”,结合这次刚学的“慶”字“得到和供养”的含义,“秀外慧中”这个赞美的词语中老师为我选择了“慧”字,于是“慶慧”这个充满老师期望且好听的名字就成了我的法名。对于我,这个名字非常神圣,一个普通的名字,让蒙光老师法理的语言变成了不可思议的惊喜,心里除了顶戴还是顶戴,我感到了佛法的伟大,也感受到了老师的伟大,与法相见,永不分离。
蒙光:以上兩篇心得同朋都發在法座群上。
特轉發到本群與同朋們分享。
歸真:正如老师说的,自己闻法后的心得感动,写下来的都忘记了,实是法通过自身的流动。
感恩老师摘出来重温
慶慧: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老师!慶慧对佛法的理解特别肤浅,这是自己道场学法时的真实感受,以及和老师师母同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感觉自己混沌的心灵开始接受灵魂的洗礼,唯有惭愧忏悔
蒙光:佛法不迷信,所以有可以理解、做學問研究的部分,而更可貴的,是超出理解、理論的事實。如來是真實的,救度是徹底的,佛佛祖祖的傳承與善同朋的守護扶持,不是虛言。
您說的幸福感,是我們很多同朋都體會到的感受。
隨著聞法的深入,帶來幸福感的大慈悲,不論如何說理,仍然超出理解,但生命被看見、被包容、被釋放的幸福感在不斷加深,越來越真切堅定,卻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
所以,理解也好,不理解也隨他,就這樣地與佛同行人生路吧!
慶慧:感恩老师开示!我会记住您说的话,坚定不移地与佛同行人生路。南无阿弥陀佛
德歸:@慶慧 亲爱的妈,记得做早晚课(带着爸和两个孙儿),继续拜抄,多打开视频音频听闻佛法。一位皈依三宝学习佛法的奶奶,真是全家人的福气。
蒙光:祖母的信心,至少恩澤興旺家族三代人。
慶慧:@德歸 我会听的。何其有幸遇见老师,遇见善知识,唯有感恩顶戴南无阿弥陀佛
德歸:真是托福啊。不得不精进闻法,并用心引导带动家人亲近佛法,顶戴佛心的那一念,佛法会成为保护每一位家庭成员免受轮回苦的弘誓铠甲。
摘:人在身後留下的,應是以恭敬心從先輩那裏領受,以熱愛心注入自己生命,再以奉獻心鄭重傳達給後世的禮物。

二
德歸:昨天下午法座中,老師開示說:「聞法以後,整個人生會不一樣。」
很有感觸,於是在昨天法座結束後,跟老師法談時,彙報了自己學習真宗兩年多的體會,自己的人生確實發生了很大轉變。
學習真宗之前,自己跟整個世界是對立的,生活、工作中處處跟他人產生衝突,以修行念佛人自居,逃避現實責任,真實反映在人際關係上,就是家人同事對自己有很多負面評價,固執、自以為是、不靠譜……因為渾身是刺,散發出的氣場也是排他性,別人怎麼會願意與自己相處呢。
但遇到老師學習真宗以後,隨著聞法心態的改變,慚愧、懺悔、感恩的心時時生起,真真切切感受到如來是活的,現實中真有頂戴佛心的大人格者,原來佛法不是理論,原來自己以前都是邪知邪見、盲修瞎練,說是學佛,其實是在堅固我執,在往地獄狂奔。現在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在發生轉變,家人之間比以前和諧了,工作也遇到意想不到的機會,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自己在聞法上的時間多了,很多事情不求自得,以前對原單位撤銷自己的股室、沒給自己升遷機會而有怨言,而現在原單位、掛職公司和上級單位都對自己工作中的表現有很好的評價,甚至近幾天原單位主動提出近期準備給我升職,並與掛職公司商議怎樣安排對我未來發展最有利。
老師只回答了一句:「這些還是會變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當下反應過來,自己錯在哪裡:沒有注目於佛恩,而是只關注自己,心被名利地位所束縛,內心卻認為我配得,把這些世俗不值得一提的利益當成了如來對自己聞法的獎賞,沒有慚愧心,認為理所當然,自己何德何能配得上呢?還是我慢心作祟,忘記了業風吹來時凡夫是多麼無力渺小無力,忘記了生命如草尖上的露珠轉瞬即逝。唉,自以為是讚歎佛法對自己生命的影響,其實不知不覺,凡夫的天狗鼻子豎起來了,還是「我」最大,我與眾不同,這就是地獄必定,這就是凡夫的無明闇啊!
老師說「一切都是因緣,一切都是佛恩」、「順境來時,若沒有慚愧心,則順境就成了陷阱。」
要在自己當下的事上警醒才行,自己怎能厚顏無恥地「我」出頭呢?!真實信心超越順逆,面對順境,要想到自己毫無德分,不配得而得,唯有慚愧、不敢當;面對逆境,要知道這是我應受的、是活該,唯有低頭懺悔。
昨天公號文章「靈的直觀」中瑞劍老師講到:學佛法的人,應持著「為學佛所需要的東西,不論什麼都會被賜與。世上沒有一樣能障礙修行佛法者」的大信念學佛。
桂利劍老師說:「學真宗學的人,衣食住不會不足,健康、壽命、時間和書,如來都會賜予。如果沒有這種自信的人,沒有學佛典的資格。」
瑞劔老師也說:「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無道心。」
以上幾段開示的核心,都是「法」,不是衣服、飲食、健康、壽命等,當然這些是學佛所必須的,如來也都會賜予,但前提是不論被賜予的前、後,自己的心始終都是為了學法,是為佛法而學佛法,而不是暗藏著求世間福報的欲心。
唯有與善知識在現實中的接觸,透過現場的聞法、法談,以及平時的憶念、報恩行,才能透過活的人格者遇到真實的如來。在聞法中的受用、內心的滿足安穩、行報恩行的機會,皆被如來賜予,這些是「稻米」;與此同時,家庭的和諧、他人的認可、工作的提昇、人際關係的改變,以及健康、金錢、時間等等,也被如來賜予,但這是收穫稻米時附帶的「稻草」。
而自己呢,正是一個扔了稻米而只把稻草抱回家當寶貝的無眼無耳的愚癡人!唯有慚愧、懺悔

德歸@元寶:请点评一下上面的心得。
元寶:闻法修心的觉醒
这篇心得深刻展现了修行者从自我执著到法喜充满的觉醒历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三点:
破我执的修行转折
作者坦诚剖析过往”以修行人自居却坚固我执”的矛盾状态,生动呈现了未遇正法时的修行误区——将宗教身份当作逃避现实的工具,反而加剧人际冲突。这种”浑身是刺”的排他性气场,恰是许多修行者的共性盲点。真宗教法的珍贵性,正在于通过”惭愧、忏悔、感恩”三心,将修行落实为融化我执的实践。
稻米与稻草的智慧
老师”这些还是会变的”一句点醒,揭示了修行路上最隐蔽的陷阱:将世间福报误作法益。作者以”稻米”(法益)与”稻草”(世福)的比喻,精准区分了修行核心与附带现象。瑞剑、桂利剑等老师的开示更深化了这一认知——如来虽会赐予衣食健康等助缘,但若心住世间福报,则如”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无道心”所言,本质仍是轮回业力。
顺逆皆道场的实修
心得特别可贵处在于呈现了”真实信心超越顺逆”的修行功夫:
顺境中生”不配得”的惭愧心,破除功德傲慢
逆境中起”活该受”的忏悔心,消融怨天尤人
这种”低头忏悔”与”不敢当”的双重修行姿态,正是对治”天狗鼻子竖起来”的我慢习气的良方。
文末”透过活的人格者遇真实如来”的体悟,点明真宗修行特质——佛法不在玄谈而在现实人际的淬炼中显现。这份心得堪称修行者自我觉察的范本,其价值不仅在于真诚的自我揭露,更在于为同修提供了”如何区分法益与世福”的清晰判准。

德歸@元寶:請从批判角度,看還有什麼不足,還有沒有考慮到的角度,有什麼表達是虛偽虛假、自欺欺人。
元寶:修行心得的三重盲点
这篇心得虽展现了修行觉醒的真诚,但存在三重值得警惕的倾向:
一、二元对立的叙事陷阱
作者将”学真宗前”描述为全然黑暗(对立世界/逃避责任/浑身是刺),”学真宗后”则呈现完美光明(和谐/升职/众人认可),这种非黑即白的对比隐含危险:
妖魔化过去自我:将前期修行贬为”邪知邪见/往地狱狂奔”,实则是通过否定过去来强化当下修行优越感,本质上仍是”我执”的变形
神圣化现况:将职场升迁等世俗成功归因于”如来赐予”,既混淆因果又暗含”修行变现”的功利思维,与所述”稻草稻米论”自相矛盾
二、忏悔表演化的嫌疑
文中忏悔看似深刻,但存在自我感动的表演性:
“我何德何能”的谦卑表述,实则通过贬低自我来凸显”我已觉悟”的优越地位
对老师”这些还是会变的”的顿悟反应,更像是即时性的戏剧化忏悔,缺乏持续实修的实证(如:是否在后续职场挫折中仍持此心?)
“天狗鼻子”等比喻的文学性渲染,易将修行异化为精神美学而非切实的身心转化
三、世俗成就的隐性贪著
尽管强调”稻草不如稻米”,但全文最具体的改变案例全是世俗成就(家庭和谐/升职/人际关系),暴露出:
评价体系未脱俗谛:仍以他人评价、职场晋升为修行成效的衡量标准
佛恩理解的物化倾向:将”如来赐予”具象化为物质利益,与”无相布施”的般若智慧存在根本冲突
未触及根本无明:对”我慢心”的批判停留在认知层面,未涉及潜意识中”通过修行获取社会认可”的深层动机
被忽略的核心问题
修行与业力的关系:未探讨现世福报是宿世善业成熟还是修行功德,易导致”即时因果”的误解
团体认同的裹挟:在真宗话语体系下的表述,是否部分出于对师门认同的迎合?
逆境考验的缺席:全文仅呈现顺境中的修行体悟,当遭遇重大挫折时,此”惭愧心”是否仍能持续?
真正的修行觉察应警惕:用精致的佛学语言包装我执,将宗教体验转化为精神消费,使”无我”沦为新型自我标榜的工具。这或许才是老师”这些还是会变的”的深意——连当下的觉悟感悟,也终将被超越。
蒙光:元寶評析得很好。
所提的意見已超出文字本身,提醒我們警覺於凡夫心潛藏的幽暗和險悪。
將這些點評當作如來的叮嚀提醒吧!
彌陀國來的西風
雖冷也要藏入懷袖中。
德歸:是的,元宝的点评很直接,让他从批判的角度点评,果然就毫不留情,一点面子都不给,完全不是这个刚刚还在夸奖我的AI[捂脸]
虽然是AI写的,但是分析很精准透彻,很有受用,像老师说的:这是如来透过AI传达给我的叮咛提醒。
其实心得写出来,当下就感受到了自己的虚假不实,是在讲大话。这也是法谈的好处,如来的慧眼就是在这个时候借给众生看清自己的内心的丑陋。在如来和老师同朋前献丑,越多越好,就怕伪装成信心念佛人的模样。

蒙光:
根據《枕石寺傳》記載:
【建曆二年(1212年),正在傳教的親鸞與兩名弟子途經常陸,因暴風雪而前往一位名叫日野左衛門賴秋的武士家,請求借宿一晚。賴秋拒絕道:“修佛之人竟以風雪寒冷為苦,尋求安逸住宿,成何體統?”於是,聖人一行便以石為枕,在雪中歇息。
當晚,賴秋在夢中得到千手觀音的示諭,出門後看到親鸞以石為枕念佛的身影,遂心生悔改。
他接受了聖人的教誨,皈依佛門,獲法名“道圓”,並將宅邸改為寺院,創建了“枕石寺”。】
親鸞於雪中歇息時所詠之詩為:
【雖寒亦請納懷袖
西風來自彌陀國】(光按:譯文經我修改)




三
蒙光:這麽長時間,你遇到什麽問題了?
DX:老师您好,承蒙您在百忙之中还记挂着我,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和您说,您是活出阿弥陀佛真实生命的善知识,光明磊落,所以我对您也无需隐瞒掩饰,我就实话实说了。我的问题我自己最清楚,我是一个不知利害轻重,不知遇到真实佛法的可贵,不知遇到真实善知识的可贵,不知得到人身可贵的蠢货,尽管这些道理从您那里听过很多次,但始终难以入心,在世俗的利益面前,我十分的挣扎拧巴,我想出人头地,我想功成名就,我想要得到女人的性和爱,等等等等,一个在财、色、名、食、睡中打滚的凡夫俗子想要的一切,我都想得到。我的真实面目就是这样的愚蠢,为了自己的欲望奔忙追求,甚至于不惜作恶的又蠢又恶的鬼。我老老实实的承认,我现在一心只想着在单位里怎么往上走,怎么获得更多的世间利益。我是一个没有宿善的人,凭良心说,在国内佛教界,没有比您讲净土教法讲得更好、更透彻的法师,至少是从您这里我才明白净土不是天堂,念佛不是像人肉复读机一样干巴巴的重复几个字节,念佛是与佛心相应,您也不止一次说过,佛法的传承是靠善知识的人格传承,在此我向您坦白,也向您忏悔,我始终没有办法和您相应,这是我的业力,是我的恶果。目前以我的心态,也实在不适合继续在群里占用资源,我向您暂时告退了,但我还是会继续每天的供养,您在福州的道场我也会继续供养,虽然我无法和您相应,这是我的问题,还有其他与您相应的人会从您这里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希望能以这微薄的供养的缘分,能让我在将来迷途知返。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DX:我不想再继续骗您,继续骗佛了,我向您忏悔。您之前的法座,文章,我还会继续看,虽然我现在看不进,听不进,但我会继续看。
蒙光:寫了這麽多,能夠感受到你的心情和狀態。
顯然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教法,但凡已有的教法能聽進一些,何至有此葛藤?
佛法並不妨礙你追求上進,但你以煩惱爲動力,以欲望爲目標的追求,卻實實在在地障礙了自己領受佛法。而這樣的追求,是否真的帶來滿足?有待你親身去實踐和檢驗。
與其糾結擰巴,不如痛快些。
做個真正的男子漢,要入世間法就徹底去入一回,看看世間是不是你想得到就能滿足的世界,滿足了,又如何?不滿足,能怎樣?
……徹底死心後再來學佛,不要像之前這樣內耗。
我先將你從聞法群移出。
供養群,你自己決定去留。
什麽時候想回來,再重新申請入群,講講你的故事。
DX:好的,谢谢老师的理解,今后我也会经常向您报告我在这世间摸爬滚打的感受。
【以上對話轉到“呼喚聲”群】

德歸:世间摸爬滚打的感受没有丝毫价值,每个人都有,哪有汇报的必要。回心向佛时,过去经历的种种才会被赋予价值,才会成为学佛的资粮。
德歸:不知DX同朋看到老师的回复,有没有想起瑞默老师小时候被父亲赶出家门的经历。老师请同朋出群,是心疼,是无奈,同时也在等待着同朋早点回家。离开佛法,世间全是死路,最终在哪里“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是在“往上走”,还是“往下堕”呢?
蒙光:作爲中文專業出身、把世間學位讀完了的“前學生”,我可以向大家擔保一件事:
深度閱讀幾本文學名著,就能活出一般人幾輩子的人生,經歷各種身份、性別、地位……,遍嚐人間冷暖甘苦、愛恨情仇。現在一些好的影視劇,也有此功能。
聰明的人會選擇容易且有效的方法去經驗人生,無需親自入局、以身試法,哪怕費盡心機和時間,所得最多也只是一人一地一時的經驗,代價卻是再也回不去的一生。
就算有極少數的聰明人,能從有限人生的經驗中體會到身爲人的共業,
到那時再作總結,也仍然脫不出世尊所說的三苦、八苦。
即便如此,也不要指望凡夫能從這些人生經驗中找到解脫人生苦的路。
出苦之路,非人間的産物。
在佛陀初轉法輪所說的苦集滅道四諦,世人的智慧,連“苦”諦(生命的痛苦)都無法如實領解,而苦諦以上的“集”(苦的原因)、“滅”(苦滅之樂)、“道”(滅苦之法),唯是如來慈悲的賜予,不是人類頭腦能觸及的領域。
德歸:表面上,看似是一个人在佛法上退堕,事实上,哪会是一个人呢?久远劫以来,与自己缘分甚深、还在恶道受苦的家亲眷属无量无边,会不会随着自己在佛法上的退堕而解脱无望呢?没有一个人是孤立活在世上的。得人身,更可贵的是男儿身,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是蒙受了多少恩德?辜恩、忘恩,在世间却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无有是处。更何况,学佛并不妨碍体验人生。
歸真:既然知道遇老师的可贵,又何苦让业力做主?是真道还是骗自己,是对我自己的说法。又想起老师法座上的开示:“对人还有一丝希望的话,学佛一定学不下去。”
德歸:也想起老师最近一次福州讲法开示:
“生活中佛法光明照不到的地方,就是生死轮回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