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盡在四恩海

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7月19日

放眼盡在四恩海

呼喚聲

鼠輩不知還愚

做個活死人

靈的直觀

放眼盡在四恩海

【三十六】

佛法

 不論說什麼

  不思議也

  依佛的功德

   我獲救

求「出離生死之道」而叩淨土真宗的門,要聽什麼、要信什麼呢?即是「本願名號」。本願和名號不是別物,是「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

「本願名號」一開始時,「啊是嗎」「啊知道了」,以為已懂,以為這樣就行了,沒有賭上全生命,不全力以赴的是一般(的人)。

浮世的事用這樣的心態能行得通,「出離生死之道」的安心問題如此是行不通的。即使頭腦知道了,全生命的秘奧的要求若沒被滿足,沒有什麼幫助。要想滿足此秘奧的要求,安於誓願不思議時,這才開始體驗難中之難真是難中之難。

為破此銀山鐵壁,聞法再聞法,不斷聞法,一番辛苦、十番辛苦都得受。如此,陷於進退維谷一步也動彈不得的狀態時,始醒悟到本願大悲的勅命、醒悟到不可思議的誓願力,本來就是無道之道,是水火中的白道。

放眼盡在四恩海

【三十七】

不知斷煩惱的方法

就這樣地

救度是彌陀的願力

因果很可怕。所以平時就要行善事才好。何謂「善事」,即:「自己學佛教」。

這以上的善事,人無法做到。對人而言,唯有自己學習佛教,才是善中之善,並且此事會來報。自己盡全力地努力學佛,孩子自然也會順利成長,出人頭地。萬一孩子有生病,那是:

「因為自己學佛學得不夠」。

要如此反省才是。雖然說這些話,真聽進心坎裏的人幾乎沒有。此故,因果這個問題,是非常難的問題。這即是所謂的知因果容易,真諦知之者稀少。

放眼盡在四恩海

【三十八】

無論何時春天 放眼盡在四恩海

人生不思議、很妙。人說很苦呀、很苦呀。這是真的,因為是無常火宅的世間,所以苦呀苦呀是當然。

根性惡故更加苦。不知業報故更加苦。

看業報看看!十個業報,少了兩個或三個來報,這是托如來的福,如此想時,從苦中也會生出喜悅。

追求樂者招苦,苦惱人者終苦。樂之中無樂,苦之中有樂。苦也好樂也好,在此世的東西反正皆是苦。在此苦的人生,與人共苦,苦的同時弘揚佛法,沒有比這更快樂了。這叫做法樂、妙樂。這樣的樂事不是此世的東西,是極樂的樂影映到浮世來的吧。

(注:瑞劔老師一生經歷了:左眼失明、子多病、住所被戰火燒毀、工作被惡人欺負、中風等業報。這些皆化為佛法的資糧)。

放眼盡在四恩海

【三十九】

淨土來的廣播

聽到了嗎

南無阿彌陀

「修行」也好,「開悟」也罷,已經不需要。南無阿彌陀佛中早已具足。以前曾想過要信心、要信心,原來連信心也成就在「南無」二字裏,呼喚著我:「就那樣地來」!

今、現在正呼喚著我,不斷地呼喚著我,自己的計度心幾乎沒有出來的空隙地呼喚著我。

「聽聞唯是聽聞慈悲喲」

「被信憑亦彌陀的呼喚聲」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

思尚有佛法之奧可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天地萬物悉著色,皆著衣。英國的文學家卡萊爾說:「萬物神之衣」。德國的文學家歌德說:「織成神衣」。這是斯賓諾莎及費希特的思想,從佛教來看的話,猶是幼稚園。

是什麼穿著衣服呢?人有我欲和煩惱故,所以人的眼裏只能看到色和衣。那樣難的事凡夫無法瞭解。

脫掉衣的如來,「赤裸裸(空、無我)」地出來。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一】

連未來也可帶去的寶貝

南無阿彌陀佛

一生,即使有四處聞法,真要知道一件事很難。

一件事是,「佛智的不思議」、「本願力的不思議」。與這同時的,是知道自己是「愚者」。

是要聽聞「什麼也不知道的我」。此處是即使花了一輩子也無法聽到的地方。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二】

我呀 搖晃不定

南無阿彌陀佛是

擎天柱

凡夫是計度的動物。計度的動物計度了,沒有什麼不思議。凡夫是凡夫所以叫凡夫,從頭頂到骨髓是凡夫。

凡夫,沒有辦法頂戴清淨真實的信心,這是凡夫的行情。凡夫信了的程度,無法成佛喲。這樣的凡夫,依如來的真實心獲救。

對往生有幫助的是,唯有如來「真實」的「呼喚聲」一樣而已。所以才說「這個耳不行」,把耳拿掉、扔掉時,就能聽到如來的真實。不是自己聽到的,不是凡夫聽到的,是佛心讓我們聽到佛心的。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三】

聖人的言語 往淨土

七高僧和開山祖師這樣的人物,不是「普通人」,不教我們無法做的事。信心,不論是任何人也都能獲得的,此處有佛智的不思議,和大悲的方便。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四】

我們唯有信

救助這樣一無是處的傢伙

本願不思議

自己的「計度」綁住自己,自己的心騙自己。

所謂「機的深信」是:

「不論凡夫如何計度,都不行。不是佛的力量,凡夫無法成佛。因此莫要靠凡夫的想法,去探索我的心中」。

此中自然有「法的深信」。

「法的深信」,指如來的設計,即深信依本願力往生。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五】

親鸞聖人叡山二十年的修行亦是、

六角堂的閉關亦是、

一百天日日風雨無阻到法然上人學習亦是,

唯求

出離生死之道。

聽聞祖師聖人的言語以外,沒有得信心之道。真實的信心,成為真實的言語顯現。聖人的言語是聖人信心的顯現,尊重聖人的言語處,能觸到如來的大慈悲心。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六】

釋迦如來本來是佛,示現八相成道。

人類雖多,身為人於現生成佛的人釋迦如來一人。

釋迦如來的本地正是阿彌陀如來。

釋迦是彌陀、彌陀是釋迦。

釋迦如來本是阿彌陀如來,為了說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海」(本願力),出現在此世間,兼說諸佛的教法(一代佛教)。事實上,不由「彌陀本願」,「濁惡邪見眾生」無法被救。

《和讚》(No.188·七〇)曰:

「經道滅盡時節至

 如來出世本意顯

 弘願真宗教令遇

 凡夫念即得證也」

彌陀的本願海,是智願海。「本願」是真實。「本願」既是真實,我等的往生亦是真的。

放眼盡在四恩海

【四十七】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的寶船

宿業者,過去所造為自己的業必然的結果,於現生產生幸、不幸的境遇。彼時,那一切叫做宿業。宿業,已經過去的事沒辦法。但是,人有自由意志。今日聽聞佛法,努力精進的話,於現世亦能左右幸、不幸,又於未來亦能受善的果報。努力在人。

信心獲得,是如來的回向。頂戴信心以後,回過頭來看當初自己的努力時,方明白原來連那分努力也是光明的照育。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5-07-23 10:37
Next 2025-07-23 14:0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