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5年01月01日
炎王光
(8)
佛光照曜最第一
光炎王佛故得名
三塗黑闇蒙光啓
大應供故歸命禮
三途,是三惡趣。說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趣(道)。於天台之學問,說為「十界十如」,又說「十界一心」、「一心十界」,亦說「十界互具」。於佛教者,說為「心、身、土不二」,有心處,必定有身體。有身體必定就有住的世界。言「十界」者,是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人(以上是迷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此等十界是自然法爾而有,沒有神之造物。所謂「神」那樣的存在,是人想出來的東西,將大的不思議力量說為「神」。佛教的十法界,是各自業之結果顯現的世界。佛教,是說「因果業報」的真理。不信「因果業報」、「十法界」者,沒有聽聞佛教的資格。「信心」也好,「往生」也好,都是因為信「因果」和「十法界」。
光明之「威神功德」,不知道不行。光明者,不是一般所說物理的光,如來的力用,全部都是光明。無量壽如來的力用,甚深微妙,不可思議,說此為光明,是威神無極。
頂戴信心者,仰信無量壽佛之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是「不思議呀」,是頂戴信心。
「佛光照曜」之「曜」,指光明運作之相。彌陀的光明,因為是第一殊勝,故云為「光炎王佛」。
「三途黑闇」者,言三惡趣之苦惱。即使落在三途,因為見到如來的光明,依其功德,亦能超脫。說此為「三塗黑闇蒙光啓」。在基督教,無信的惡人,神會將其人打落地獄。打落地獄,則永不超脫。因此,將地獄,說為「永久的破滅」。說神懲罰人,有很多錯誤。神若作爲裁判官,則不說為「造世人的神」不行。日本的神,也說有神的懲罰,但這同樣是錯誤。在佛教,是依因果業報的真理,或早或晚,惡人不得不受苦,佛是不懲罰的。佛教的話,人縱使落入三惡趣,亦有再生到天界的可能,同時也有聞佛法成佛之道。
「大應供」者,是佛。是說有受大供養資格之人的意思。
在日本,人一死就假定為已沉淪惡趣,而於七七日,頂戴御經。此稱為「追福」、「追薦」。依追薦、追福的功德,人雖死而得超度的事也有吧,所以追薦之御經也是可以。但是在有生之時,聽聞佛法才是肝要。歎異鈔(第五章)曰:
「親鸞不曾為了孝養(超薦)父母,而念佛一遍。」
清淨光
(9)
道光明朗色超絕
清淨光佛故得名
一度得蒙光照者
業垢悉除得解脫
「道光」即「智光」。「業垢」者指罪苦。言「得解脫」者,指得真解脫,即開悟。
「清淨」、「歡喜」、「智慧」之光明者,是無礙光明之別相。
歡喜光
(10)
慈光遐被照育久
光所至處皆調熟
法喜遍施得頂戴
大安慰故歸命禮
「慈光」者,慈悲之光明。「法喜」者,佛法之歡喜,即信心歡喜。如來依願力攝取眾生。其願力攝取之力一徹到眾生心,則大慶喜心生,此云「法喜」。
「歡喜光」者,持有令眾生於往生安心安堵之力。滋賀縣的西村田中先生死前,在醫院大聲說:「日本第一的幸福者」。岐阜縣的原武夫先生,臨終亦是在醫院,眼睛已經不能見,卻大聲地說:「萬歲,萬歲」,於翌日亡故。信者特別有大安慰。其他宗教則到斷氣為止,祈禱著:「神啊!救度吧!」。本人無祈禱之力時,牧師代為祈禱。這和真宗大不同。存命之時,不徹底於「依本願力往生」不行。「歡喜光」給與大安慰,「智慧光」破無明闇。眾生於出離得脫之一大事安心安堵,不是等閒之事。凡夫安心安堵,原因是不思議。即使參詣多少寺院,也不能安心安堵,是聞不足。
智慧光
(11)
無明之闇光能破
智慧光佛故得名
一切諸佛三乘衆
咸共歎譽稱佛德
「無明之闇」者,一切煩惱。「三乘眾」者,「三乘」即聲聞、緣覺和菩薩為三乘。「嘆譽」者,讚嘆(褒揚)。如來以「智慧」破無明煩惱,以「慈悲」賜予救度。悲智圓滿的御方就是如來。在如來,智慧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智慧。即是「佛智的大悲」·「大悲的佛智」。
所謂信心不得者,云「不了佛智」,因為疑惑佛智。佛智進入凡夫心就是信心。
言「破無明」,是「明信佛智」,明朗地信受佛智就是信心,與明信佛智同時,無明闇破。淨土真宗不做戒律禪定這樣的修行,而是於信一念破無明,成為往生人,是難能可貴不思議的事。此即佛智之運作(力用)。
不斷光
(12)
光明一切時普照
不斷光佛故得名
聞光力故心不斷
心不斷故得往生
一蒙攝取不捨,即是凡夫而不入凡夫之數,成「正定聚」之身。
所謂「聞光力」者,聞光明是敬信光明之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此云為「聞光明」。
言「心不斷」者,因為光明不斷,眾生敬信之信心亦不斷,至死為止相續不間斷,這就是念佛。念佛是信心的相續。念佛的氣息斷時,即是往生。依敬信之心不斷而往生,云為「心不斷故得往生」。光明不斷,是持續照攝之原因,信心亦相續至死為止而往生。信心似有似無的,說為「若存若亡」,是至「決定心」為止,一步一步往前。聽聞佛法,即使是通達者,不努力至「若存若亡」為止不成。至「若存若亡」為止地努力著,一旦大病時,就明白自己之力絲毫亦無。成絕對無力時,絕對他力就被信。思「想取信心往生」、「想頂戴信心往生」,而參詣寺院者不行。至少到「若存若亡」為止,不努力不行。
「清淨」、「歡喜」、「智慧」之三光,發起信心之嘆德,今之「不斷光」,是嘆信心相續之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