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朋 2021-08-26
蒙光:黄庭坚痛发大愿:男人要对自已狠一点,戒酒戒色,认真写字!
四十歲發願戒酒戒淫戒肉,第二年寫出了“桃李春風一杯酒”。
——文人的嘴啊!有超人之欲、無自知之明,而好誇炫以為常,言過其行。文人之無足觀,端在此病。言此非為譏古人,以自警也!
慶喜:一莖草,一滴露
每一個平凡脆弱的生命,都在法身光明的守護攝取中,被“無量壽”的大生命活著。
——老師,“盡性達天”和此有何異同?
蒙光:通則同。
多說一句,盡性是誰在盡?達天是誰在達?若說是自己,則性亦未盡,天亦未達。
同樣,在法身光明的守護中,被“無量壽”的法身的生命活著,頂戴這樣的真理,如果不是感恩慚愧的心出來,卻無慚無愧地坐享其成,就是我執我欲的心。
蒙光:以前也好說盡性達天、明心見性這類的話,現在都說不出口。
所以,像這樣的話(盡性達天、明心見性等等),可說是有其理而無其事。
類似的,還有什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以前張口就來的豪言壯語,現在實在開不了口。
爲什麽這麽說?因爲自己的根機太劣。
遠的不說,上面舉的例子,黃庭堅這樣的大才士,也是今天發願明天變卦,發願的時候言辭何等痛切,轉頭不還是依然故我?這就叫業力,叫習氣。
這不是簡單的道德人品的問題,是對自己的根性並無自知之明,不知聖賢之高遠難爲處,沒有真正下過功夫,只把經典裏的文字當成大話,自己鸚鵡學舌一番,說得好聽,其實眼高於頂,行不相及。結果只是一再大言,反而讓自己變得浮誇不實。
儒家易出僞君子,就是這麽個道理。現代尤然。
能夠靠自己走到終點的,都不是凡人,是如孔子所說的“生而知之者”。
其他非生知之質者,只要真正努力過,走到自我盡頭的人,在絕望之餘,會被看到更高的大生命的救度之道,而不會陷在只知自救又自救不得的困境中。
承認自己是凡夫,而頂戴大真理的法身功德的回向賜予,這是凡夫的他力救度之道。
不遇善知識捅破,這隻沒頭蒼蠅,永遠撞不破這層窗戶紙。
慶喜:感恩。
“承認自己是凡夫,而頂戴大真理的法身功德的回向賜予。”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可作為人生目標,但是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自己能夠做到。而是尊崇聖賢、領受經典的力量,踏實地去做。如生起“彼亦人,我亦人,我亦可以”的心,雖有志氣,但容易盲目自大,低估聖賢,當在讚歎嚮往、三省慚愧中修己。
不知理解是否有誤。
慶喜:那麼是否應該説“道能弘人,非人弘道”?
蒙光:經典原文自有其義理在,爲什麽要擅改?你這就叫“擔板漢”,扶得東來西又倒。
蒙光:不通不通。
我明明說通則同。你一定要說這不同,明明是你不通。
如生起“彼亦人,我亦人,我亦可以”的心,雖有志氣,但容易盲目自大,低估聖賢,當在讚歎嚮往、三省慚愧中修己。
——這個說法,是你的想象。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你其實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都拿著別人的話玩概念遊戲。
慶喜:好慚愧呀。
蒙光:老師當久了,都容易有這毛病:什麽東西都要有個明確的說法,你以爲是翻字典?是做填空、選擇還是名詞解釋嗎?
儒道釋的學問,叫修養也好,叫修行也罷,這都是體證之事,是身體力行達到的,不是猜測的:是這樣吧?是那樣嗎?而是:
哈!原來如此!
不是這樣出來的,凡是“我想”,“我猜”,“大概”,“有人說”……都是廢話。
又,沒有依止一位老師聽聞,一門深入,自己這也看那也看,以爲這樣能明白,除非是夫子再世,否則才如顔淵、子貢也不好使。書看得多不是不好,消化不了就成了病竈。中餐西餐、稀飯乾飯,單獨喫都好,混著喫怎麽喫?
蒙光:我的太老師瑞劔老師說:嬰兒只能喫粥。
可惜大家都以爲自己是大人。
慶喜:老師,謝謝您不吝筆墨,直言不諱。每次我都得緩一陣子,不知如何作答。真是慚愧呀。不說不知有錯,說了處處是錯呢。
《論語·公冶長》言,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緊接著就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性与天道,實在無智以明之,如能就老師所教,領解踐行,已不易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己望文生義,出言不慎,反復聽聞老師的講課錄音,略懂一二,嘆自愚鈍,唯恐有失,再次贅言,望師指正。
愚生對“盡性達天”“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錯誤理解都因同一癥結,即人活于真理中的自覺,我能聞道、求道、行道、弘道都是來自于道的呼喚、籠罩、賜予、潤澤。盡性、弘道的激情和力量來自合于道的自覺,而不是妄自尊大、文飾口號。
老師是應機而教,要愚生,時刻謹記自己的渺小和天道的偉大,戒驕戒躁,常念上天好生之德,所行唯是報德呀。
蒙光:人活于真理中的自覺,我能聞道、求道、行道、弘道都是來自于道的呼喚、籠罩、賜予、潤澤。盡性、弘道的激情和力量來自合于道的自覺,而不是妄自尊大、文飾口號。
——是的。能這樣說,很難得。要注意這“激情和力量”,同是來自道本有的生命,如此才能自然;而不是經過自己再加工過的表現。我們只是管道,不是源頭,也不是加工廠。
慶喜:“我們只是管道,不是源頭,也不是加工廠。”
感恩老師教誨,真是讚歎,老師領解的透徹和道的奧妙。
蒙光:以下是我暑期在正誼書院開“朱子文化系列講座”第四講,“天人之際——朱子與四書學”的講座部分字幕整理,其中講”大“字,即講天人關係,與剛纔討論的話題相關,可以一並參攷。
人和天地的关系,我们把它简称为人天的关系。
人天的关系是什么样?
我们找到两个字,一个是“大”,一个是“中”。
怎么说?
其实人和天不是两个相对立、平行並列的存在,人是天的一部分,所以你看“天”这个字里面就有“人”。
有没有看到?
所以我们讲“天”的时候,是包括人在讲的,你不可以把人从天地间单独的取出来,成为与天地对立的一个存在,这样的人是违背天道的。
所以“人”在“天”之中。
“大”这个字其实代表了人和天的关系。
还有一个字,“中”字,也代表我们人和天地宇宙的关系。
把人和天地宇宙的关系处理好了,其实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乃至于自己身心的关系,就都处理好了。
因为我们人本身就在天地之间。
“大”这个字上一次课已经提到过,这是个正面站立的人形。
他两手两脚张开,是一种独立而自信的姿态。
在《说文》里面解释得很好,他说:“天大地大人亦大”。
什么是“大”?
天很大,地也很大,
而我们人也不小,
我们人也很大。
这不是人盲目的自豪感,而是人与天地和谐的满足感。
大家要记住。
所以人不能大过天地,
而是人和天地一样大。
如果人大过天地,
像我们今天中国人讲的“人定胜天”,是有问题的。
虽然是荀子说的,
他把天给矮化、低化了。
实际上是“天大地大人亦大”,
所以人是和天地一样大。
人不要大过天。
老子说过: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很有意思,《说文解字》是儒家的书,
但是他引用了老子,
这说明這是儒道共通的价值观。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人应该效法天地,
而天地它本身有法则。
天地它没有一个独立的人格意志,
但是天地之间有法则。
所以要天法道。
这个“大”字,
相對於“人”是側邊的形象,
是手、脚、头完全具备,
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完整的整体,
才可以与天地相参。
就是我们人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格,
用完整的形体,来代表一种完整的人格。
你凭什么是“大”的?
你要和天地相沟通、相和谐,
这样的人才是“大人”。
所以我们说过,
儒家,《大学》这篇文章,就在追求:
“学大”
就是学习做个”大人“。
怎么样才是个”大人“?
与天地相和谐。
有一点不和谐,
我们这个”大“就不够大。
大不是体积的大,是心量之大,
是人格自觉之大。
慶喜:道是如此一以貫之的呀,讚歎。
佛空:「教行信證」拜讀記(五)
慶喜:「信心」出於報謝佛恩,這是法界的理法、原則。報謝佛恩為何?謂:弘通妙法。妙法的弘通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為第一義,是亦非我,是本願之所致。如三誓偈誓:「名聲(名號)超十方,究竟靡所聞,誓不成正覺」。
讚歎呀。
蒙光:要看到,瑞劔老師這裏說的:本願——名號——信心——稱名,都是同一的,凡夫報謝佛恩的稱名行,直接來自佛功德的回向運作,所以自始至終,是如來的“獨用·獨働”,是如來的獨角戲。
同樣是“道”,佛法的“道”是活的,既是我追求的對象,更會主動而來地招喚我、成就我,因爲在“道”的立場上,“我”從來就不在“道”之外,佛心中有“我”,這是救度成立的前提。而儒家就沒有說到這份上,一般只看到有一個崇高偉大的目標等待自己,要去成道、明明德,而自強不息。這說法是了不起的善教,但與佛法一比,就非常明顯是不徹底的。這是兩家說法不同的地方,也是教法的圓融與否,高下判然有別之處。
慶喜:讚歎佛法的高明。
如沒有老師光明的照耀,如何能映照此光明。
无盡感恩呀。
留言列表(1条)
[…] 天中有人,佛心中有“我”,儒家及各家宗教,都是先自覺於人與道(佛、神、天)的關係,以此爲根源和動力,而回到人間,不斷重建、修復人與人的關係,體日新而用親民,這是信仰作爲人生持續幸福的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