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願的相狀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年11月21日

十八願的相狀

卷首和讚講讚

1963年2月16日

瑞劔老師 講於日本滋賀縣彦根市明性寺

從今天起,我們一起來頂戴「淨土和讚」。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誓願不思議懷疑
 御名稱念之往生
 宮殿之中五百歲
 虛度光陰佛說之」

這兩首和讚,稱為「卷首和讚」。「卷首和讚」出現於《三帖和讚》之最初。三帖和讚指的是「淨土和讚」、「高僧和讚」和「正像末和讚」。最先表達三帖和讚精神的就是卷首和讚。但是這麼重要的和讚,在早晚做課時却被忽略了,而從「彌陀成佛時已來,至今十劫已經歷,法身光輪無限際,世之盲冥照攝也」開始唱誦。

十八願的相狀

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和讚,好好地頂戴其「意」,就能清楚明白御和讚的精神。最初一首曰: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這是第十八願之意。頂戴第十八願的人,自然會成為此「相狀」。親鸞聖人自身就是如此相狀呀。若問親鸞聖人是何等人物,是一直都在稱念「彌陀名號」的人喲。那是真實獲得信心,所以自身一直都是「憶念之心恒不斷」,始終是早晚不停地憶念如來之御恩,這就是憶念。

十八願的相狀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我們幾乎無任何報謝佛恩之心,雖没有,但會有「真對不起佛」的心就是報佛恩的憶念。為何說報佛恩的話就好呢?這點,阿彌陀佛早就教給我們了。「稱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報佛恩」故,因此教我們要儘量地「稱喲,稱喲」。這點如從學問上講的話,雖說「彌陀之名號常稱」是十七願,「信心真實獲得者」是十八願,但這些全都是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呢?在這裡已說得很清楚呀,很難是吧?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這是十八願,成為這樣的「相狀」能往生極樂。為了成為這樣之「相狀」,勉強要變成這樣也是不行。是聞開(聞信)「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自然而然會成為此相狀。常到寺院聞法之人,光著眼於「想頂戴信心」「想要信心」地只看「信心」,而忘了聞開(聞信)「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這是很重要的地方。

《御文章》中不也說嗎:

「信心獲得者,領受第十八願也。言領受此願者,領受南無阿彌陀佛之相也。」(《信心獲得章》)

這没有記住不行。要聽聞哪裡,要聽聞什麼呢?當流不聽聞第十八願的意思不行,因此,在本願寺派,一也是本願二也是本願,本願若無則不能往生極樂。御同朋們大都認為自己獲得信心就能往生極樂。當然這没有錯,獲得信心是没有錯,但是,若問信心是什麼呢,則没有頂戴第十八願之御意不行呀。因此,同朋知道提問「第十八願是什麼意思呢」,是聰明的提問。

十八願的相狀

有人發問:「信心要如何才能頂戴到?」「我還没有頂戴到信心,該怎麼辦?」

這是笨的問法。在他還沒有提問之前,他的心早就滿滿的都是自己頂戴信心、自己頂戴了信心、自己要頂戴這信心的念頭。大家都在講「信心」「信心」,所以,自己也想要信心,但是一問他什麼是信心呀?什麼都不知道。很多人會想「我還沒有頂戴到信心呀」「信心要怎麼樣才能獲得呀?」這樣的心態雖然不能說是錯了,但是,這是第二流的提問呀。

當流是從第十八願開顯的呀,第十八願是重要的御本願,因此應要提問的是「請為我講第十八願的意思」才對。這樣提問,不然就是要提問南無阿彌陀佛呀。若非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無法得救,若非本願者則無法獲救。為什麼這樣呢?為什麼沒有第十八願無法獲救呢?這點,不得不深思。第十八願統一四十八願,總結四十八願,總結處是第十八願呀。因此,講第十八願,則四十八願全都在裡面,因此,阿彌陀佛發起本願。但是怎麼覺得眾生獲救好像是毫無辦法呢?做阿彌陀佛看看,就能有此感受呀。

十八願的相狀

說做八正道、六波羅蜜的修行、坐禪、積善根功德,總歸這些是「定善」、「散善」之定、散二善呀。講定善是坐禪,散善是持戒律、不作惡只行善。法藏菩薩也想過要像通途佛教講的那般「要求凡夫也做到這樣吧」,但是看到眾生的樣子,實在無法這樣要求。講「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是散善,要求持戒,能做到的人半個也沒有。你們能做得到嗎?不行,是吧。那麼就算講「去坐禪吧」,坐禪也做不到,心散亂放逸,一分鐘也靜不下來,不是嗎?讓這樣的心慢慢沈靜下來,心集中於一境,觀淨土的莊嚴,這也是坐禪的一種。又也有觀真如實相的修法,這也是坐禪。還有什麼都不想,只是靜心,這也是坐禪。不論是哪種坐禪,無法真正坐禪呀。

這樣,凡夫不就無法獲救了嗎?所以才說「救」「無法獲救的眾生」呀。此處是如來的御慈悲。例如病人,此病人是醫生已經放棄了,但是患者本身會想「怎麼樣都沒救了嗎」,旁邊的人也會想「無論如何都想救呀」,御慈悲亦是如此。除地獄外無處可去,阿彌陀佛無法坐視眾生往地獄去,雖然是無藥可救的人,「無論如何都想救呀」,所以就如「正信偈」所言:「建立無上殊勝願,超發希有大弘誓」,阿彌陀佛的御本願超勝諸佛呀。

十八願的相狀

「建立無上殊勝願,超發希有大弘誓」,是指建立諸佛菩薩也無法建立的本願。地藏菩薩也有本願,藥師如來也有本願,阿閦如來也有本願。總之,講本願,釋迦如來原本就有本願。查其他諸佛的本願,就會發現藥師如來的本願也好,阿閦如來的本願也好,凡夫做得到的,一條也沒有。始終都是在講「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坐禪去」。能做得到這個就能獲救的是諸佛如來的本願。這樣的話,凡夫獲救之人一個也沒有。既然沒有那就算了吧,一般是如此呀,但「無法坐視不顧」的是阿彌陀如來的御慈悲,所以才說:「無論如何都想救呀」。

要救度眾生,發什麼樣的本願才能救呢?建立第十八之本願能救。那本願就是「無上殊勝願、希有大弘誓」,是諸佛如來所沒有的本願呀。

你們想這是什麼樣的本願呢?「本願」「本願」,你們想會是什麼樣的本願呢?本願,是指唯依阿彌陀佛的功德而獲救呀。了不起吧!若用電來做比喻的話,則阿彌陀佛用御自身的功德之光,稱之為無礙光明,放出這光明,用這光明之力而燒盡煩惱。鐳也是如此,若得的是皮膚癌,現在去醫院接受的治療就是被鐳射,若是輕症,則鐳射就可治癒。聽說肉腫瘤也是如此,罹患肉腫瘤大多是無救,但是醫生還是會做鐳射的治療,並不是完全治不好,也有病人是這樣被治癒的。因此,是用鐳的放射能而燒盡,做鐳射呀。與此相同,阿彌陀佛若沒有用阿彌陀的鐳能量而燒盡凡夫病:貪欲、瞋恚、愚癡的病、病根,則無藥可救呀。因此御自身成了南無阿彌陀佛之無礙光明。

十八願的相狀

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無礙光明。分開光明和名號的時候也有,但是講「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時,那是南無阿彌陀佛呀。南無阿彌陀佛是無礙光明,如此放光明,這是阿彌陀佛的心之智慧和慈悲的光明呀。心的光明為「無礙光明」,「啪」地放光明,燒盡眾生的貪欲、瞋恚、愚癡的三毒煩惱,令眾生往極樂。這想法真是好法子呀。

你們不也是如此嗎?有事要拜託人時,沒有做點什麼或帶點什麼,就不好拜託吧?例如,要跟人借五萬元,只是說「拜託請借給我錢」,是借不到的。想要進入大學,沒有用功讀書不行。想要當醫師開業,沒有醫大畢業,實習個四、五年,再參加國家考試及格也不行。想想看,在這世上,自己什麼也不做,照自己所想而獲救的法,或者獲利益的,有什麼呢?什麼都不知道,連白蘿蔔也沒有人會送你一條呀。

十八願的相狀

若被阿彌陀佛說「你帶三條紅蘿蔔,三條白蘿蔔來」,你可存積了價值三條紅蘿蔔、三條白蘿蔔的善根功德嗎?一點也沒有是吧?絶對沒有是吧?絶對無善根功德之凡夫的境界和持有無礙光明的阿彌陀佛,有如天淵之別。

明明如此,卻在像其他拜神的宗教一般地拜託阿彌陀佛說「求求你,拜託拜託!」以為這樣就能獲救,這從佛教的眼目來看是「迷執」呀。完全是「迷」的,是地獄業呀。拜託神說「求求你,拜託!拜託!」是地獄業呀。人皆不知此地求著神呀。又認為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能成佛也是很怪異。從自己這邊說「拜託」,有「祈求的心」,對佛、菩薩或對諸神、諸佛有「祈求的心」,也即是有「祈願的心」,按照所期望的而祈願是「迷」呀。從今日起,有這樣心的人不放掉不行,那是地獄業呀,我不客氣地說了哦。

十八願的相狀

世間的人不知此事,所以為了向神祈願求福,而到處去參拜。祈願求福的皆是煩惱。以煩惱而祈求是無理的要求呀,是遠離因果道理的要求。因此,不能再如此下去呀。認為阿彌陀佛是「跟我祈求吧,其他的神皆作祈禱,就像那樣,阿彌陀佛拜託求求您救救我,要早晚跟我祈禱哦」,這是迷信。若你們是以這樣的祈求心祈禱、祈願,如此就能獲救的話,則我也會說的呀。但是你們的願求心非真實一事,早已被如來看穿了哦。瞧,不是這樣子嗎?祈求、祈求、不斷地祈求,希望孩子的病能好、希望生意興隆、希望自己的病能好。當祈求沒有兌現時,「哎呀!我真傻,那裡的地藏菩薩根本就不靈驗呀。我再也不求那裡的地藏了,來拜這裡的觀音吧」,馬上就變更對象了。是看穿凡夫這樣的心態哦,所以凡夫的祈求就像在水上畫畫一樣。

十八願的相狀

如果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或者神明會講話,一定會問:「你真心在祈求嗎?當真在祈求嗎?不論你的祈求是否兌現都願意信我的在拜我嗎?如何呢?」被這麼一問,看看自己的心:「我有真心嗎?有當真嗎?」然後就會發現百人中有百人,千人中有千人都無真心呀。只因為自己有祈求了,所以當病沒有好時就會怒言:「那個觀音根本就無效,再也不拜了…。」祈求的另一面有著詛呪心,這實在是膚淺無知呀!但是自己並沒發現那樣的一面,而這樣「拜託拜託,求求您求求您」地祈求。……

祈求也不行。用染汚心而祈求哪能成佛呀。佛和凡夫究竟有多少差異呢?凡夫,聰明的人也有,被稱為善人的人也有,親切的人也有…,但是彼此都是五十歩、一百歩而已,差一點點,有山有谷。更深入地看時,則不論何等偉大的人也好、何等善人也好、何等學者也好,皆是凡夫呀。凡夫者何樣乎?「自己最可愛」的是凡夫呀。不是凡夫的人若有者,則請出來亮相吧。新興宗教的教祖等雖貌似神一般,我們不論何時都可以向他說:「即使是新興宗教的教祖,和我們絲毫都無不同,是泥凡夫呀。」本來就是凡夫呀。彼若發怒來興師問罪者,則面對面說給他聽更好:「你也是凡夫,不是嗎?請不要不可一世呀,我也是凡夫呀。」雖說是教祖,也是凡夫呀。淨是「我最可愛」呀。因為「我最可愛」,所以是也會吵架,也有慾望,也會說他人壞話的凡夫呀。

十八願的相狀

佛,果然是佛,和凡夫不一樣,是「無我」,對御自身一點也不覺可愛,可愛的是眾生。唯「眾生好可愛好可愛」呀,所以是佛。講智慧,凡夫的智慧連明日之事亦不知,但一成佛,則以前的事、前生的事,皆立即明白。又未來之事也能明白,現在之事當然不用說。遠處之事、隱處之事,悉皆御覽得一清二楚,連他人的心都明白。八萬四千煩惱無一殘留,皆已斷盡,那樣的罪啦、煩惱啦,一樣也沒有。因為有做那樣的修行故。

要對今日的年輕人講,則是凡夫在相對的世界,佛的世界是絶對的世界。絶對的世界和相對的世界之間,無法架上橋。因此對凡夫相對之人不論怎麼講,以相對的頭腦而講善惡的皆是相對界。在相對界的凡夫,以相對的頭腦做相對之行,則善惡皆是相對的世界,無法到絶對的佛世界,不論如何皆無法去呀。做善亦落,做惡亦落呀。做善亦煩惱,做惡亦煩惱喲。世間不知這樣的事。

十八願的相狀

「老師,做善也是煩惱嗎,做善也是罪嗎?」「嗯,是罪呀」。做善也是地獄必定。講凡夫的善,若「我最可愛」的心沒了,「無我」以後才行善,那才是善。但是講做了善,就好像牆壁上了一層漆一樣。耶穌說「你等如塗白的坟墓」,坟墓塗白色塗得很漂亮,裡面挖開一看,淨是死人的骨頭,淨是屍骸呀。心(墓)中的汚穢,只有表面塗白,打開裡面一看,淨是屍骸橫七豎八。人就像這樣呀。「行了善,行善也是罪嗎?」挖開行了善的善心看看吧。一看之下,淨是貪欲、瞋恚、愚癡、自己最可愛,如屍骸般之物,亂七八糟呀。因此,講行了善只是表面,內心深處但見貪欲、瞋恚、愚癡三毒的煩惱屍骸到處散著呀。所以不得不去地獄。即使行善也無法成善,因此行善也是地獄必定,行善亦罪故。沒有到此程度地深思不行。

「如此說來,老師,不就是無論如何人都無法成佛了哦?」

「是呀,無法成佛。」

現代人「無法成佛」。能成佛的人半個也沒有。

十八願的相狀

在創價學會講信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能即身成佛,講可從此世成佛,那都是騙人的玩意兒,成佛的人都沒有,只是口說而已。不止如此,死後去的淨土也沒有,那都是騙人呀。即身成佛,講從此世成佛,但成佛的人都沒有呀。沒有佛會講自己成佛了而自滿。被三千大千世界的人說「那人是佛」方是佛。釋尊就是如此呀。釋尊御自身亦言「我是佛」,這是初轉法輪要濟度五比丘時的事,五比丘初見釋尊時,因為是昔日的舊識,就喚釋尊為「喂!瞿曇」。於是,釋尊就斥責他們說:「不可以喚我為瞿曇,我已是得無上正遍智的佛陀喲。你等須稱我佛陀。」於是,五比丘皆臣伏。釋尊有講這些話的資格呀。其後,釋尊宣說的,沒看一本書,四十五年說了八萬四千的法門呀。

十八願的相狀

今日的博士和大學的教授,儘管是拿了三、四所大學文憑的人,撰寫艱澀難懂的書,令人不知所云。佛經不是讀了就知道的。我到高野山在那裡做研究時,曾當面請問過在高野山大學任教的寶亀院和尚:

「您真的認為在此世能即身成佛嗎?有人在做這樣的修行嗎?」

「不敢想呀,像我這樣,沒想過可在此世成佛呀。」

「那是死後立即成佛嗎?」

「死後立即成佛這樣的事,也沒有想過。若能夠今世投生為人修行,死後又能再投生為人修行,雖然不知道要修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只願如此不斷地累積修行。像弘法大師這樣偉大的高僧,他是佛呀,不能和他相提並論。我們即使讀弘法大師著作的書,也看不懂,連九牛一毛都不知道呀。」

這或許是其自謙之詞,不過事實如何不知道啊。閲讀大藏經,讀《華嚴經》也好、讀《般若心經》也好、讀《大般若經》也好、讀《維摩經》也好,説現代人中懂的無有一人亦不為過。有這麼難呀。不只是光讀而已哦,還要加上修行。所以,在此世成佛啦,死後未來馬若上成佛的教法沒有哦。有的話,那是騙人,說謊呀。不可被這樣的謊言騙了。凡夫是成不了佛的,無論如何皆成不了呀。這很重要,在一開始就先講了呀。

十八願的相狀

今天死的人也有,昨日也有很多人死,光是車禍死的人,一年中有一萬人為此喪命呀。無常風強吹呀。所謂「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無常風強吹呀。昨天也去探望了某病人,他已自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跟我說:「老師,人真是好脆弱呀!」沒有錯,人真的是很脆弱的存在呀。健康的時候,生龍活虎的,一旦患上不治之症,就力氣全無,即使想要活下去,亦不得不死。雖然想要活,但人很脆弱呀。一兩個月前還生龍活虎的人,一旦患病,怎麽樣也不行。連想從床舖下來都無能為力,所以才講「人真脆弱呀」。

你們也要想「人真脆弱呀」。「是的,人真脆弱呀」「人的身體真脆弱呀」。頂戴《維摩經》,人的身體如風前的芭蕉葉一樣呀。芭蕉葉被風一吹,就支離破碎呀。不論是什麼樣的芭蕉葉,被風一吹,就會立即破裂。像這樣,人很脆弱呀。我們也是,今天還好好的,三天後,「稻垣老師十六日還在明性寺講法,怎麼說往生就往生了呀。」人很脆弱哦。一個月若只喝水,則虛弱得眼睛也看不清、聲音也出不來,變得皮包骨,全都是很脆弱呀。如此脆弱的人,即使說要修行也做不到。加上腦力不好,即使是大學的教授,弘法大師寫的書,千萬分之一也看不懂呀。

十八願的相狀

我們是無法修行這樣的存在,佛從絶對界御覽,「這些人若置之不顧,則地獄必定呀。要如何才能救度之呀」而五劫思惟、兆載永劫御修行的呀。御自身成為電,御自身成為鐳射,御自身發出全身的力、發出光明名號的力,如從慈悲心說,則只有「念力」。如從光明名號說,則是功德力,發出功德的放射能,不得不救度。一切諸佛做不到這點。我一人用我的真實、用念力,用真實的念力,結晶成南無阿彌陀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光明,而燒盡眾生的煩惱。用我的念力,而「啊!慈親故呀」「三千大千世界唯阿彌陀佛一人呀」「救我的佛唯阿彌陀佛一佛呀」,是這樣的心令生起,然後帶到極樂去,這就是「本願」呀。因此云「彌陀之名號常稱」者,是「本願之力和名號之力好尊貴呀!好難能可貴呀」、「以無上的功德南無阿彌陀佛救助我」、「真感恩呀」即為「彌陀之名號常稱」呀。這樣的心一生起,自然南無阿彌陀佛會出來。不是光口動就好哦,那樣的念佛不是淨土真宗的念佛。

十八願的相狀

淨土真宗的念佛,是被念念不忘以阿彌陀如來大慈大悲的御念力而獲救,御念力的結晶顯現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光明一樣,以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御力而獲救。因為對方是以這一樣來救度,所以是「哈!容易又容易,這樣容易啊。若是要求我『來求我』,『去行善來吧』,那很難做到。講稱念佛,只動口,那也很難。但是佛講其『御念力』,用『阿彌陀佛的南無阿彌陀佛放射能一樣來救度』呀。」這樣簡單的事沒有呀。佛的「真實」、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只要自己能被頂戴「是這樣的彿」,自然口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出來。聖人御自身如此地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臨終時也是「念佛之息絶了」,自痛苦中亦稱念佛,念佛止時與命終時同時,此謂「念佛之息絶了」。

十八願的相狀

想把在相對界的人拉到絶對界呀。相對和絶對如何不同呢?相對的人是零分,絶對的人是一百萬分。零分不論加上多少還是無法變成一百萬分呀。說我行孝了也是零分,說我念佛了也是零分。凡夫所作所為,哪怕是做了五十年、八十年,從佛眼來看,人做的事皆零分呀。零分怎麼能變成一百萬分呢?所思、所為、所想皆零分。零分不論堆積多少也不行,不論如何地振奮也不行,皆是地獄必定呀。

十八願的相狀

身似芭蕉葉般脆弱,又或者「如燈風中滅難期」,像點在大風中的蠟燭一樣,瞬間就會熄滅,何時會滅不知道。芭蕉葉雖自豪很大,一旦狂風吹掃,立即支離破碎地裂成片片呀。以如此脆弱的生命,過著零分的生活。零分還好,是零分以下呀。起貪欲、瞋恚、愚癡的三毒煩惱、起八萬四千的煩惱,零分還算好,是零分以下的呀。這樣不就不能往生極樂、不能成佛了,不是嗎。從相對界不能到絶對界呀。所以,講凡夫成佛,不得了呀。要立下這樣的大志願(成佛)很不容易呀,若非弘法大師和傳教大師這樣的人物,不容易立志呀。親鸞聖人和法然上人也落第呀。自己是相對界,知道自己的斤兩,雖在相對界,不忍就這樣地沈沒在生死苦海,立我無論如何也要成佛的志願。此志願之大菩提心的第一步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我全部都要救呀,這了不得。這樣的心,不論推敲何處,哪裡找得到呢?是「我最可愛」的凡夫,即使自己墮入地獄、受什麼樣的苦、怎麼貧窮,發誓讓一切眾生成佛的心,如何會有呢?就算花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滅除一個煩惱,即使是想滅除「我最可愛」的心,一個也滅不掉呀。女人的話,則惡口呀。即使想「從現在起不再說」人的惡口,三天也忍耐不住呀。能做到什麼呢?做不到不是嗎?就是這麼一回事呀。「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高僧們原是佛呀,所以能如此。法然上人和親鸞聖人也是無法做到這樣而落第的。那落第了要怎麼辦呢?既是自己的事,置之不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無法放任之,即使是凡夫呀。

十八願的相狀

這是難能可貴的事,是佛的光明呀。「我成佛之道雖沒有,但是想成佛呀」「往極樂之道雖沒有,想去極樂呀」。是怎麼樣也沒有辦法,人呀。雖說是凡夫,人雖是有善心,但沒接觸佛的光明,這樣的心發不出來。佛說:「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哦」「你的後生我包辦了」「別擔心喲,能無條件地讓你往極樂哦」。能無條件地往生是本願力的力量呀。因為佛如此說了,所以,我們自然是「謝謝」,除此外無它。因此,早也好、晚也好,唯有「什麼能耐也沒有的愚鈍者,是阿彌陀佛才要救,謝謝、謝謝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彌陀之名號常稱」呀。「謝謝、謝謝」地仰信佛慈悲力,是「憶念的心」呀。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12-12 17:02
Next 2024-12-13 16:24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