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7-07
《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瑞劔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第三篇:唯稱教義和唯信教義
一、信心和念佛
《觀經》教義,依據第十八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信包於「乃至十念」的稱名中,與《觀無量壽經》卷末的「念佛咐屬之文」合併,教說念佛唯稱十遍或稱一遍的人,依如來的本願力,迎取之到淨土是本願意。這即是「念佛往生」。《一念多念證文》曰:
「本願之文誓『乃至十念』,應知已誓『十念』,不限一念。何況誓『乃至』,指稱名的遍數不定。此誓願即顯易往易行之道,示大慈大悲之無極也。」
「觀經法門」的念佛,「稱名」和「信心」完全一體,即念佛是信心,是憶念,是南無阿彌陀佛。又信心、憶念、南無阿彌陀佛原樣是念佛,可說信心和念佛就像化合了一樣。就像人類的身體,從外面看是物質,從內看是精神(心、意識),就像人體是精神和物質的化合體一樣。《歎異鈔》的念佛也是這種色彩的內容有很多,是信心和稱名的化合體。
親鸞聖人的法門,就往生的正因論時,常規是暫分信心和稱名。時間上亦有信心是前稱名念佛在後。這是應時代要求的發展。總之,人有分開「信」和「行」思考的習慣,這是《歎異鈔》易被誤解的原因。
原來往生的因有三種情形,即:
(一)只記錄念佛(稱名)的情形。
(二)只紀錄信心的情形。
(三)並列信心和稱名的情形。
依那個時候、那個時候地吟味是好。不論何者,我們的往生不外是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
二、本願名號是正定業也
稱名和信心的關係云「行信論」,這在真宗是最大的問題,亦實是很難的問題。今為了易於明白,先來想想看到底人是什麼樣的存在。人心有所思,必會動到肉體的某處,顯現於某處。人的身體是這樣的構造。因此,從以前就有「信火行煙」、「心有於內,色形於外」。聞如來大悲心的南無阿彌陀佛,想「好可貴」時,那信心必顯現於色,顯現於口,成為念佛。故念佛如波,信心如水,故親鸞聖人曰:
「真實信心必具名號(稱名)。」(信卷)
透徹我們心的如來大慈悲心(信心),五臟六腑不用說,亦出現於血液的每一滴、細胞的一個一個、眼睛的顏色、臉的顏色,亦出現於聲音中。作為響遍十方者,首先成為稱名念佛顯現。這亦是願力自然,其念佛是《歎異鈔》的念佛,且是信和行不分的念佛。這未必說是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的念佛而不是親鸞聖人的念佛。聖人也是常稱此念佛。但是《御文章》的表示法是信心為正因,稱名是報恩行,因此和《歎異鈔》的「唯念佛」的教化風格,化風稍有不同。《正信偈》的「本願名號(稱名)正定業,至心信樂願為因」二句,正可說是《教行信證》的縮略圖之句,聖人的本意在顯「至心信樂願為因」即信心正因。從這點說,《教行信證》一部可說是顯大信心是涅槃真因的聖教。
「本願名號正定業」是善導·法然兩大師的法門。在安心上,兩大師和親鸞聖人無絲亳不同,這顯於《教行信證》。又《行卷》顯「本願名號正定業」即南無阿彌陀佛,《信卷》顯「至心信樂願為因」即信南無阿彌陀佛的信心。可窺知結《行卷》和《信卷》者是「正信念佛偈」。但是,《行卷》的念佛顯於第十七願「諸佛稱名願」之下,這是要深切注意之處。看「本願名號正定業」之句和「至心信樂願為因」之句,是彰顯師匠(上句,法然上人的宗教)和弟子(下句,親鸞聖人的宗教)之相承,愈加難能可貴(師說)。
三、雖然暴風雨
「本願名號正定業」的念佛也好,「至心信樂願為因」的念佛也好,不論何者皆無非大慈悲本願力,且南阿彌陀佛是「圓融至德嘉號」(總序),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行卷)。故往生之業念佛為本,絲毫無加凡夫雜毒之善、虛假之行的必要。太陽一昇東天,十方之闇晴的相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的本願,是統御法界(眾生界)之相,亦實是淨土真宗的面目。真宗誠是可喜、達觀、世界最高最大真實的宗教。
今昔皆同,如第二章所顯,後生的問題真的成為問題時,五里十里之道也不嫌遠而來聞法的人有。以前,雖然是暴風雨天,七十多歳的老爺爺、老婆婆們自遠方來參詣,其中數名好容易冒著風雨逃了命,被年青人救助,終於返回家門的人也有;為此生病的也有。法座期間連大殿裡面也撲進強烈的風雨,樹木劇烈搖擺,稻子如波浪起伏,可憐地相繼倒去,水田瞬間變成大池塘,爬到屋頂的村人、有女人有孩子,在風雨中、在水中,進退維谷,火車、電車全部不通。(昭和二十九年八月三日)
一想到那時候的情形,可怕的景像今仍歷歷在前。這般真劍求法的人們有很多。想到那父親、想到那母親、想到懷念的善男善女時,《歎異抄》就不能隨隨便便的講。把什麼給那些人呢?不認識幾個字的人也有,講艱澀難懂的事聽不懂。簡單、易聞、易信地講法很難。想到那麼多那麼多的人事時,隨便講法會覺得很慚愧,很對不起大家。傳法也是,沒有不惜生命就太慚愧了。他們,想成是自己的父親、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孩子時,淚水流不是嗎?
「今母親 今臨終 吾子喲 念此說喲 竭誠」(最三)
思及那樣的暴風雨仍來參詣的人們時,心特別被打動的是第二章之文:「諸位翻山越嶺,過十餘國的國界,不顧身命來此的目的,不外是為了詢問往生極樂之道。
但是若羨慕我,以為我除了念佛以外還知道另有往生之道,知道其它法門等,那就大錯特錯了。
若不相信我所說的話,南都(奈良的興福寺等)北嶺(京都比叡山的延曆寺)亦有許多優秀的學僧們,不妨前去參訪彼等,仔細的聽聞往生之要。
對我親鸞來說,但蒙信善知識(法然上人)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
四、彌陀的願力
善男善女們,信什麼呢?如何信呢?哪個是真的信心呢?假的信心呢?何事是自力、他力呢?「計度」是什麼呢?這不知道的人很多。這些人們,想知道如來的恩德而真劍地聽聞佛法住真實的信心。講深奧就聽不懂,多講則越聽越糊塗,不講則不明白,懂的不是信心。
「說教 說說說 皆消 唯仰信喲 彌陀的願力」(最三)
五、今現在正遍響
要詳述「至心信樂之願」(第十八願),不頂戴《信卷》就不能說是充分。最扼要,最容易明白親切地御示者是《和讚》。曰:
⑴「至心信樂欲生者
十方諸有普勸之
不思議之誓願顯
真實報土之因著」(No.58·八)
⑵「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No.26·二四)
阿彌陀慈親向我們愚惡的凡夫說:「汝等沒有『至心』(真實心,如來的智慧),所以,用俺(如來)的至心來生我國(安樂淨土)。『信樂』(真實的信心)也是,知道出生到人界(宿業的世界)的人,絶對不能用自力發得,所以用俺的信樂(大慈悲心)來生我國。又『欲生』也是一樣,知道沒有持真實想往生彌陀佛國的心,所以用俺的『欲生心』(巧方便迴向心)來生我國。」即御招喚,向我們拜託用如來的至心信樂來生安樂淨土。(參照《尊號真像銘文》)
凡夫很貧窮,不持有至心、信樂的好寶貝。憐愍之,阿彌陀慈親呼喚說:「別擔心別擔心呀,寶貝在我這裡成就了。想看,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想聞,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俺成為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著汝喲。」如第二章所說:「總之地獄是一定的去處」般,我們今現在正往地獄落,不,地獄是我們的去處。死,一分一秒也不「片刻等待」。
如來是慈親,忘記慈親在,錯失往生。呼喚「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在大殿裡,在御內佛中,在淨土,在念佛聲中,也在惡業煩惱中。慈親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啊呀真歡喜 今天 念念相續的御佛慈悲又歷歷地立於眼前 如來(本願力之姿)之御顏(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聲)中離生死 我亦在彼攝取中 一起往生 法之友」(最三)
六、思欲念佛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慈親的呼喚聲不思議,立於眼前、二六時中在耳畔的是「不思議之誓願顯」。「至心、信樂、欲生」地呼喚我是不思議,又呼喚聲亦是不思議。不知這個,就會掉到「我信什麼好呢」「如何信好呢」「稱念佛好嗎」「用什麼樣的心情稱才好」「頂戴真實的信心要如何做是好呢」等「善惡」中而計度、迷惘。但是被聞此一秒中也不停地不思議的呼喚聲(誓願名號)時,「善惡」的「計度」亦不知到哪兒了。鳴呼,不是從自己方面信的,不是聞的、不是獲得信心的、不是安心以後往生的、不是因為稱念佛往生的、不是自認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唯只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好可貴,自然不知不覺「南無阿彌陀佛」從口中出來。那徵兆就是「思欲念佛的心發起時」。滿足於此御慈悲,頂戴是「南無阿彌陀佛慈親故方有救」,自然顯現於口的念佛是,「但蒙信善知識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第二章)的御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呼喚「不會讓汝下墮喲」「等著汝喲」的慈親,是慈親的「呼喚聲」,是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大智慧力·大功德力的結晶。慈親的肉、血液、正覺的全體是「呼喚聲」,如來的,「至心·信樂·欲生」三心全體是「呼喚聲」,是被南無阿彌陀佛慈親的「呼喚聲」救度的。因此我們安心於本願力的聲音中,此處,第一章曰:「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
不是講信「彌陀誓願不思議」以後被救,是「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若是「信以後往生」,人就會計度要如何信才好,但並非如此。是被「誓願不思議」救度。聖人說此意曰:
「歸命(信心)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行卷)
又《總序》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惠日。」
《略文類》曰:「夫無礙難思光耀(光明)滅苦證樂(淨土的法性常樂之樂)。」
這些皆是「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之相。
七、彌陀的誓願不思議
「淨土和讚」中御開山聖人說第十八願的本願曰: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No.26·二四)
「若不生者之誓故」,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用俺(如來)的大慈悲力若萬一有無法救度汝,俺就不取正覺,就不成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喲之呼喚聲的佛)立於汝的面前喔」之如來的誓願。
大慈悲是佛道的正因。彌陀如來是大慈悲的慈親,三世諸佛亦依阿彌陀如來的大慈悲心成佛。末代的凡夫亦依阿彌陀如來的大慈悲被往生。本家的阿彌陀如來為了把大慈悲力徹底送給我,而成為光明,成為名號,成為呼喚聲,成為世尊,成為諸佛,成為高僧。分店、辦事處、店舖好多呀。這些皆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大慈悲力。此即云本願力。佛心是佛力,是大慈悲力,是滅我的罪使往生成佛的力量。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淨土教的根源,是真宗的眼目,第十八願的心髓。又實是法性真如海的功德、働(力用),是如來慈親和我同搭一條船之相。跟我說「要到涅槃的彼岸,一起到吧。落水,一起落吧」。此大慈悲心是第十八願的心,是「若不生者」的御意、誠是不思議之力,是難能可貴的御慈悲。佛和眾生同一命運,二利圓滿的大正覺(南無阿彌陀佛)外無他。依此世界無二的慈親,我們被救度。此,第一章曰:「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
「唯念佛被彌陀救度」,是指依如來的功德力、依大慈悲力救度,是被誓願不思議救度。元本聖人也是不斷地念佛,但是此念佛的原樣是誓願不思議,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是「若不生者」誓願的原樣。「若不生者」的大悲力之外沒有聖人的念佛,沒有《歎異鈔》的念佛。故「唯念佛」是聖人仰信誓願不思議力,完全被誓願不思議力捲住、包住、抱住、同化之相。是慶喜的念佛,是大安住的念佛。「乘大悲願船,浮光明廣海,至德風靜」是聖人的法悅。
「唯念佛」的吟味,聖人於《行卷》曰:
「明知,是非凡聖(凡夫和聖人)自力之行,故名不迴向之行也。大小聖人,重輕惡人,皆同齊(示佛智不思議、誓願不思議)應歸選擇大寶海(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這是善導大師、法然上人念佛往生的奧義。念佛成佛是選擇大寶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唯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與「歸選擇大寶海」為一的念佛是「唯念佛」的念佛。不歸入選擇大寶海的念佛不是他力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