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5年02月26日

和讚的真髓
瑞劔老師 九十五歲
卷首和讚講讚
和讚的真髓
本師源信慇勤勸,念佛一門爲開顯(本篇)

源信大師十首
示本地
(206)
源信和尚臨終言
我本古佛來示現
化緣已盡於此界
本土還歸正是時
此是和尚滅後一日,向慶祐示現告命之法語。

廢立並嘆真宗開宗
(207)
本師源信慇勤勸
一代佛教廣大法
念佛一門爲開顯
濁世末代令流通
源信和尚是《往生要集》(三卷)的作者。

報化二土,示專雜得失
(208)
靈山聽衆是前身
源信僧都今來化
報化二土正辨立
專雜得失定分明
「報化二土」者,「報土」是十八願的信者所生之淨土。
「化土」,是十九願、二十願的人所生之淨土。「專雜」,是專修和雜修。「得失」,專修的人往生報土故利益大;雜修者往生化土故利益少。「靈山」,是靈鷲山,又也稱為鷲頭山,釋尊說法的場所。

示懈慢界
(209)
本師源信和尚者
懷感禪師釋爲憑
處胎經中說可據
懈慢界事爲顯明
「懈慢界」者,是懈怠之人(懶惰者)和憍慢之人往生的淨土。

示專修必生、雜修不生
(210)
專修之人致讚歎
千無一失師教說
雜修之人應嫌貶
萬不一生師斷言
言「千無一失」,是譬喻一千人之中,無一人無法往生。「萬不一生」者,是於一萬人中,往生者連一人都無之意。

生報土和化土之人
(211)
報土真實往生者
其數不多師宣說
化土得生諸衆生
其數不少師告言

往生人的行相
(212)
男女貴賤悉不論
彌陀名號可稱持
行住坐臥皆不簡
時處諸緣亦不擇
說「念佛,是無論在何時、何處稱念皆好」。
「想要多念佛往生」的是自力,為了報謝佛恩努力稱念則最佳。

念佛得益(煩惱具足、光明攝取)
(213)
煩惱無明遮障眼
攝取光明不能見
大悲親心無厭倦
恒常照攝我身也
此是聖人述說自身的喜悅。

注意(用心)
(214)
彌陀報土願生者
外儀之相雖殊異
本願名號應信受
寤寐相續念不忘

惡機的心要
(215)
極惡深重之衆生
他種方便更無有
唯專稱彌陀名號
淨土得生經教言
念佛往生的眼目是信心往生。
(以上源信讚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