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力的獨立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年07月15日

本願力的獨立

《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瑞劔

第一篇:誓願和念佛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一)善惡和本願力

(二)不簡善惡

(三)善惡不識

(四)行步無礙道

第三篇:唯稱教義和唯信教義

(一)唯稱和唯信

(二)如實修行相應

(三)行中攝信的念佛

(四)聖人結七祖之念佛

(五)本願力的獨立

本願力的獨立

三二、念佛和大悲

親鸞聖人的法門的面目,以上舉的《信卷》的御引文已經很清楚,上文可說是由大信心統一七祖者。在此文中特別注意的言語是「大慈悲心」,我們「信誓願不思議救度」,頂戴如來的大慈悲;依「蒙信善知識『唯念佛被彌陀救度』之說」,頂戴如來的大慈悲心;聞「念佛於行者非行非善」之念佛(名號),頂戴如來的大慈悲心;聞「念佛者無礙一道也」的誓願名號,頂戴如來的大慈悲心;聞「易持」的名號,頂戴如來的大慈悲心;聞「信本願念佛成佛」,頂戴如來的大慈悲心。於大慈悲和大信心的世界超越因果,淨土真宗誠是如來大慈悲心的宗教,「信」之一字振一宗。

本願力的獨立

三三、卷首和讚與念佛

頂戴《歎異鈔》,拜見「唯念佛」之文,想起《御文章》的「取念佛的信心」,又與「正信念佛」、「念佛正信」之御言語合併頂戴,又也頂戴《卷首和讚》: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恆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的聖句。高祖論往生的正因是暫時分開「行」和「信」,但是「行」也好,「信」也好,原本是如來的大慈悲心、無礙佛智,是依南無阿彌陀佛故,是分而不可分,無法分而分。

此故,「行」和「信」不二,又於念佛和信心的關係亦是不離,活的如來的大慈悲心滿入活的我們之人格,透徹身心時,那就云大信心。信心的威德,心也好,言語也好,皆無法及,顯現於口即為念佛,這即是「正定業」,是「大道」,是名聲普聞的誓願力,亦是報恩行,念佛處是常行「大悲之益」,這亦是橫超的大信心之顯現。

本願力的獨立

三四、如來是無量光明慧

「唯念佛」不是光把如來放到對面,不是置大慈悲心於信仰的對象之樣相,「唯念佛被彌陀救度」之說處,其心早已是大慈悲心的全現,此一句之中如來的無量光明慧(光壽二無量)活生生的顯現,而如實地拜見在眼前運作之相,御說此「念佛的信心」、「信心的念佛」、「願力的信心」之中,此「大慈悲心的信心」之中「願作佛心」和「度眾生心」早已具足,「佛心凡心一體」的吟味亦於「唯念佛」之中能品嘗到。只是把如來和名號放到對方觀望,是沒有結果的。

本願力的獨立

三五、唯信正因之文

於《教行信證》頂戴「信心正因」之文,有:

(一)「即之言由聞願力,光闡報土真因決定,時尅之極促也」(行卷)

(二)「真實信之業識,斯則為內因(正因)」(行卷)

(三)「正定之因唯信心」(行卷)

(四)「(大信心)證大涅槃之真因」(信卷本)

(五)「涅槃真因,唯以信心」(信卷本)

(六)「斯心(信樂)者即如來大悲心故,必成報土正定之因」(信卷本)

(七)「一心(天親的一心歸命)淨報土真因也。」(信卷本)

(八)「報土真因,信樂為正故也」(化卷本)

如上,聖人宣揚「依一信心往生喲」,即所謂「唯信獨脫」之意,這和《教卷》所言的「夫顯真實教者,則大無量壽經是也」之大宣言,共於《教行信證》光顯「唯信獨脫」的法門,兩兩相俟,如攫地球擲於天空,是光壽之力,是空前的大宣言。

本願力的獨立

真宗的大信心,唯是仰信本願力,信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的大信心。

「唯念佛」也是立於忘記信、忘記行而仰信本願力,仰信本願力的信心,唯是本願力,「唯信獨脫」是「本願力的獨立」,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亦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一法身。

「啊,那月,信亦忘記,望那月」(最三)

池山榮吉老師因為無論如何也無法頂戴信心而很長一段時間感到煩悶,著眼「唯念佛」之言語而唯稱念佛,於念佛之中,廓然感得本願力而安心決定,真是尊貴的事。

這樣拜見,《歎異鈔》即是「本願力的獨立」,獨立之相、意、吟味,有道之不盡的好味道,這即是所謂南無阿彌陀佛的獨働。那是「信唯念佛被彌陀救度」的信心,是「信被誓願不思議救度」的信心,這本願力的信心是肝要。至此可知「唯以信心為要」(第一章)。頂戴「唯稱教義」的念佛「信心為要」,爲「唯信教義」,不別開之處,是「唯稱教義」的唯念佛法門。

親鸞聖人講眾生的「行」是「稱名」,同時亦視這稱名原樣是「名號」而說:「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行卷)

本願力的獨立

三六、信行通攝門的意義

聖人視稱名為眾生「行」見於如下御文:

(一)「稱名本願已顯於選擇的正因悲願」(唯信鈔文意)。

(二)「心憶念彌陀,唯勸口唱南無阿彌陀佛喲之法也,這是顯口稱誓為本願也。」(唯信鈔文意)。

(三)「言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本)者,指安養淨剎的往生正因是念佛為本也。言正因者,指往生淨土必為佛因也。」(尊號真像銘文)

(四)「聞一聲稱念本願的名號而往生,一聲亦稱念或十念亦做者行也。聞此御誓無絲毫疑心,即信一念。雖然聞信和行有二,聞行一聲無疑者,是聞無離行之信。」(行信不離是就能信能行而說)(末燈鈔—覺信房御回信)。

(五)「言彌陀的本願者,誓言迎取稱念名號的人到極樂,深信此而稱念者是慶喜之事。」(末燈鈔—給有阿彌陀的御回信)

這些文,是顯「稱名本願」之御意者。以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為根據,相承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的法門當面的真宗義,誠如此所示。然親鸞聖人釋「稱名則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行卷),承受這些法語的行者,直仰如來的「大悲心」,還「南無阿彌陀佛」。元來以《大無量壽經》為本出現的《觀經》故,其「行」也好「信」也好,亦返《大經》,為「聞其名號」的行信。

念佛應一切頂戴是南無阿彌陀佛,仰本願力。

雖然同樣依據第十八願,從「五願開示」的法門、「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成就文頂戴是真宗的面目。

頂戴成就文,細細頂戴前述的「一心是名如實修行相應,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也」(信卷末)的御言一看,不會被「稱名」所困,能直接地吟味南無阿彌陀佛原樣的「唯念佛」的滋味。

本願力的獨立

三七、觀經大經

《觀經》法門應還《大經》法門之七祖法門,頂戴《教行信證》,其真髓自明。

「信」是「行」(稱名)處是「唯念佛」,「行」(南無阿彌陀佛)是「信」處是「一心歸命」。信·行共唯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信·行皆是「汝一心正念直來」的招喚勅命,「唯念佛」亦是阿彌陀如來的「呼喚聲」,難能可貴。

本願力的獨立

三八、信行通攝和唯信別選

以上舉稱名本願的諸文,直接以此是真宗的真面目,視為是《教行信證》宗教的本意如何呢?不論怎麼說,真宗依《教行信證》,依據「願成就文」,可吟味一宗之義。恩師桂利劎老師在所著作的《斷鎧師的行信論》中,舉上列的末燈鈔的信一念、行一念的文,與《歎異鈔》的文對照,意釋原文述叙如下,桂老師說:

【這是從元祖法然上人繼承的「稱名本願」教法的言語,是「信行通攝門」的法義。信行通攝門者,指信救度稱念名號者的本願,稱一聲的念佛,那是行一念,如斯信是信一念的法門,又是行和信互相容攝的法門。這必須歸「唯信別選門」頂戴其(真宗的)真實處方可。「唯信別選門」,是「唯信門」即「信心正因」,從念佛往生的念佛別開信心,依據成就文,在五願開示上教「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真宗本面目的法門。與《歎異鈔》中講稱名念佛往生喲的法門,暫有不同。

「信行通攝門」是元祖法然上人又是善導大師直接的法門,「唯信別選門」是親鸞聖人把兩大師的法門更發展,發揮出兩大師的法門稱名本願(唯稱門)心底的意思,不能分辨聖人獨特的法門,說「親鷥聖人不也這樣說嗎」,而單宣傳稱名本願,光依唯稱門述說教法,這不是反而違背祖師聖人的宗風嗎?應思考。

《末燈鈔》和《歎異鈔》是因為當時有人誤主張「信念佛往生是邊地的往生」故,為糾正彼等的錯誤所說之言語。此故這是正述元祖法然上人的教義,辨明教義者。

《歎異鈔》的真實念佛,「可墮地獄之業云云」的文也是,對說「念佛無間、禪天魔」,說念佛是墮地獄之業(業因)地攻擊真宗的日蓮宗人所作的解釋。誠如文所說的一樣,這亦是直率地宣述親鸞聖人入信心的路徑,此故有「稱名本願」之用語。

「稱名本願」的教法至親鸞聖人,為「五願開示」的法門,古來被說是「念佛往生願」的第十八願,成「至心信樂願」,而《信卷》開。稱名本願之義(乃至十念)環繞《行卷》,被統一於第十七願之下。此時「教」也是唯信,「機」也是唯信。這是把「本願成就一實圓滿真教真宗是也」的全面目明顯化者。這是真宗平常的教法。

「淨土和讚」(No.58·八)曰:

「至心信樂欲生者

 十方諸有普勸之

 不思議之誓願顯 

 真實報土之因(往生的因)著」。

特別在此首《和讚》的文字上御示「本願之意,第十八選擇本願也」。可知「至心信樂」是本願(如來)的勅命之意。云云】

本願力的獨立

第十八願是曰「以至心信樂欲生安樂國土喲」的「勅命」。《尊號真像銘文》聖人曰:

【言「至心信樂」者,「至心」曰真實也,言「真實」者,如来的御誓真實,曰「至心」也。煩惱具足的衆生原本無真實心,無清浄心,濁悪邪見故。言「信樂」者,對如来的本願真實無二心深信不疑,曰信樂也。此至心信樂即勸令十方衆生應信樂吾真實的誓願,是御誓的至心信樂也,非凡夫自力之心。言「欲生我國」者,以他力的至心信樂思欲往生安楽浄土也。】

本願力的獨立

三九、心勅命、欲生命和歸命

親鷥聖人在古來第十八願的「選擇本願」、「念佛往生願」的願名上,又再加上「至心信樂願」、「本願三心願」、「往相信心願」,然後見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三心原樣是如來的勅命(呼喚聲)。因此拜見《尊號真像銘文》,曰:「欲生我國者,以他力的至心·信樂思欲生安樂淨土也」。

又「欲生勅命」於《信卷》曰:

「欲生者,則是如來招喚諸有群生之勅命。」

聖人把本願的三心統一於「信樂」一個,視其三心即一的信樂是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又「歸命的一心」於《行卷》善導大師釋六字釋曰: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尊號真像銘文》曰:「歸命者南無也,言歸命者,順如來的勅命也。」順如來的勅命是歸命(信憑、依靠),那是真實的信心。順勅命的「歸命」的信心其原樣是如來的勅命(大慈悲心),是本願力。明其旨曰「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此即是本願力的獨立、勅命的獨立。用凡夫的知解、分別、想法、計度、行為是不能往生的。

《歎異鈔》的「唯念佛」也是,其原樣是如來的勅命,我們立即頂戴如來大悲招喚的「慈親心」。

聖人說「唯念,這是信順勅命之姿。唯有大悲招喚的聲音遍響於「唯念佛」之中,經常遍響著,今現在亦遍響著,想、計度這樣能往生否、不能往生否的餘地、時間、場所也沒有。

本願力的獨立

四十、正定業和助業

恩師利劎師意曰:

【就善導大師的五正行(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有三點心得。那是(一)要門助正、(二)真門助正、(三)弘願助正。

(一)「要門助正」指五種正行中,第四的稱名正定業(念佛)以其他四種助業為往生的助力。這說法不太好。把念佛的正定業和其他助業一起並修,以此想要往生,這云「雜修」被嫌棄。《和讚》(No.184·六六)曰:

「助正二業兼修者

 即名雜修雖精進

 一心不得之人故

 佛恩報謝之心無」

法然上人的《和語燈》曰:「本願的念佛,使獨立,不使助也。能使助的人往生極樂的邊地。所謂助,智慧亦為助,持戒亦為助,道心亦為助,慈悲(凡夫的慈悲)亦為助也。善人就善人的念佛,惡人就惡人的念佛,唯出生的原樣念佛的人,言念佛不使助也。」

「唯念佛」的意思,依此可知。法然上人的詩曰:

「聞得就如立於原野之竹竿

 影不為障謂他力」

(二)「真門助正」,《化卷》曰:

「雜心者,大小·凡聖、一切善惡,各以助正間雜心稱念名號。」

即是此。形雖行念佛,心却是「善心不起」、「沒有坐禪」,這樣的心(定心、善心)雜於稱名念佛間。《改邪鈔》曰:

「連熱切計度以正定業之稱名念佛為往生淨土的正因,尚是凡夫自力的企圖,不可往生報土云云。其故,由不知願力不思議也。」

說「知道」也好,說「不知道」也好,說「這樣行了」也好,說「這樣不行」也好,皆是凡夫的「計度」故,不能往生。往生唯是願力的不思議。

本願力的獨立

(三)「弘願助正」,《破邪顯正鈔》(中)曰:

「最好應經常於念佛加誦此,授與者也。此亦非往生的正業,唯念佛的助行也。」

是此類的助業,不可因為有做此種助業就想助成往生的業因,這是報恩行。《改邪鈔》有「由依他力的安心所催,應做佛恩報謝的起行作業」,是此種的助業。此時是「助發助緣」的意思。】

桂老師如此說。

得善導、法然兩大師「稱名正定業」的真意,必會入「聞信一念即得往生」的唯信門。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7-15 09:58
Next 2024-07-16 11:2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