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莊嚴真妙土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5年01月16日

本願莊嚴真妙土

十八願的相狀

「無蓋大悲」

如來的特級酒

淨土的戶籍

真實明故歸命禮

光雲無礙如虛空

三塗黑闇蒙光啓

大心海故歸命禮

本願莊嚴真妙土

舉二士為準

(19)

觀音勢至共相與

慈光世界普照曜

有緣衆生皆度盡

休息片刻未曾有

觀音、勢至二大士是安養界的上首菩薩。二大士者,彌陀如來大悲和佛智的化現。

「慈光世界」者,濟度眾生的世界,即生死海。言「度」者,說救度浮於生死海的眾生。言「休息片刻未曾有」者,說無暇休息。

此二首是還相菩薩所為。

還相菩薩者,云為「不動遍至」,是不動本座,而徧遊十方,有化度眾生之力。

本願莊嚴真妙土

示利生自在

(20)

安樂淨土往生人

五濁惡世必還來

釋迦牟尼佛所現

利益衆生無限際

言「五濁」者,此世是濁惡:(一)劫濁(時代濁)(二)見濁(思想濁)(三)煩惱濁(煩惱熾盛)(四)眾生濁(社會濁)(五)命濁(短命的人多)。

還相廻向的菩薩者,如釋迦如來,利益眾生。此和讚示利生成就自在。

本願莊嚴真妙土

上求菩提之相

(21)

神力自在無極限

測量算數所不及

不思議之德集聚

無上尊故歸命禮

言「神力」者,不思議之力。「測量」者,推測。此一首言菩薩「上求菩提」而自由自在地顯現神力。

佛教者,「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上求菩提(覺悟),下化(救度)眾生,成爲大乘佛教的通則。今者示以神力自在上求菩提。

「無上尊」者,阿彌陀如來。菩薩所做的「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若究尋其本,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彌陀如來的威神力),所以是歸命阿彌陀如來(無上尊)地仰讚。

本願莊嚴真妙土

示有五乘之名

(22)

安樂聲聞菩薩衆

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無殊異

他方隨順故列名

一往生淨土,就皆成佛,是受「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呀。然隨順此娑婆的習氣,雖是淨土的往生人,亦假附其名稱為「人」、或「天」(天人)、「聲聞」、「菩薩」。然而因為實際是成佛之人,所以於實際處皆是相同,因此說為「身相莊嚴無殊異」。一往生,於實際處,智慧也好,外相也好,皆是同一。因此稱為「身相莊嚴無殊異」呀。

本願莊嚴真妙土

正明平等之一果

(23)

顔容端政無可比

精微妙軀非人天

虛無之身無極體

平等力故歸命禮

言「顏容端正」者,顏容端莊而整齊。言「精微妙軀」者,精妙微妙,總之,是說往生人有著不思議的身軀。言「非人天」者,不是人或天人的樣子,是持著那以上的美妙身軀。言「虛無之身無極體」者,是沒有痛苦的大樂之身。往生人開彌陀同體之悟,其姿相亦和彌陀同樣。言「平等力」者,是阿彌陀如來。

本願莊嚴真妙土

所聞之法

(24)

安樂國之願生者

正定聚皆悉得住

邪定不定其國無

諸佛讚歎故頂禮

得真實信心(第十八願的行者)者,入「正定聚」之位。必定往生成佛之人說為「正定聚」。言「邪定聚」者十九願的往生人(修萬善萬行之人)。言「不定聚」者,是二十願的往生人(自力稱念佛之人)。

淨土真宗的邪定聚之人、二十願不定聚之人和十八願正定聚之人。從十九願入二十願,從二十願入十八願,說此為「三願轉入」。所有的人,都是以此徑路入於真實信心的。

本願莊嚴真妙土

能聞之機

(25)

十方諸有之衆生

阿彌陀至德名聞

真實信心得頂戴

必於所聞大慶喜

言「必於所聞大慶喜」者,是歡喜所聞之意。言「至德名聞」者,是功德廣大無邊的名號。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心也好言語也好,皆所不及。聞難聞之名號,頂戴億劫亦難得之信心,是歡喜中之歡喜。依本願力往生決定,其時即是攝取不捨之時。

本願莊嚴真妙土

所得之益

(26)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

在如來的本願力,誓眾生若不能往生,則不取正覺,說為「若不生者」。信心者,歡喜如來建立了廣大無邊的誓願,以佛智的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如此仰敬慶喜的,就是信心。信樂是信心。信心者,自己信的不是信心,知道的不是信心。仰徹佛心、佛力、本願力的是信心。是依本願力仰信本願力的。言「一念慶喜」者,是信的一念。依信一念往生決定。不是因為稱念佛往生決定。因為是「即得往生」,所以往生是信一念時決定的。

本願莊嚴真妙土

總讚國土

(27)

安樂佛土之依正

法藏願力所爲也

天上天下無比方

大心力故歸命禮

淨土的國土莊嚴為「依報」,阿彌陀如來的佛身莊嚴為「正報」,是依正不二。阿彌陀如來之「正覺」,是阿彌陀如來其自體,「名號」顯現正覺的全體,是如來的功德力用(働),又是光明,是集了不思議之德者。於名號中,阿彌陀如來依正的功德皆含籠著。說阿彌陀如來為「大心力」,又亦說為「大心海」。阿彌陀如來的殊勝所在,是其本願力,又是其「名號」。淨土者,說為「願心莊嚴」,是依大願心力所莊嚴之淨土。

本願莊嚴真妙土

嘆清淨功德

(28)

安樂國土之莊嚴

釋迦無礙之辯才

窮力講說不能盡

無稱佛故歸命禮

言「釋迦無礙之御才」者,是即使以釋迦如來之無礙智、無礙之大辯才亦說不盡。淨土是唯有佛所了知的妙境界。言「無稱佛」者,彌陀如來。是稱讚不盡之佛的意思。

本願莊嚴真妙土

量功德

(29)

已今當之往生者

此土衆生非所限

十方佛土來生者

無量無數不可計

「已今當」者,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彌陀淨土者從十方往生而來,是廣大無邊際。言「不可計」者,說無法計數。

本願莊嚴真妙土

得生之真因

(30)

阿彌陀佛御名聞

歡喜讚仰心歸依

功德之寶具足得

一念大利無上也

聞阿彌陀如來的名號,「哎呀,真難能可貴呀」,歡喜讚仰嘆,那就是說為信心者。於信一念,全部頂戴名號的功德,而頂戴往生之無上的利益。真宗的極意者在此處。

本願莊嚴真妙土

勸進聞名

(31)

假令大千世界中

充滿大火要當過

佛之御名得聞者

永得不退安住也

將我等所住的太陽系之世界湊成千數說為「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說為「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說為「大千世界」。宇宙是無限的,將小、中、大三個世界全部合起來說為「三千大千世界」。越過充滿大千世界之火聞佛法之熱心者,是信心獲得,住於不退轉,能夠往生。

(轉佛學詞典:【三千大千世界】系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謂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所集成,故稱三千大千世界。然據正確推定,所謂三千世界實則為十億個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實為千百億個世界,與一般泛稱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實有差距。又於佛典之宇宙觀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領域,故又稱一佛國。[觀無量壽經卷十二、俱舍論卷十一、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往生要集卷八十四])

本願莊嚴真妙土

正明來生盛事

(32)

神力無極阿彌陀

無量諸佛所讚歎

東方恒沙之佛國

無數菩薩悉往覲

(33)

自餘九方之佛國

菩薩往覲皆如是

釋迦牟尼如來偈

無量功德讚歎之

「神力無極」者,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恒沙」者,如恒河的沙數之多。「無數」者,其數無限多之意。「往覲」者,是往詣的意思,和往生相同。菩薩為欲成就自利利他之德而願往生。

本願莊嚴真妙土

示往覲之意

(34)

十方無量菩薩衆

德本深植爲願行

恭敬持心作歌歎

大衆歸命婆伽婆

言「德本深植」者,為積德之意。「恭敬」阿彌陀如來,慎重尊敬禮拜,以偈頌所讚嘆。「婆伽婆」,也說為薄伽梵,是佛、如來,自在、端嚴、尊貴之意。此「和讚」是歌嘆菩薩往覲者。如龍樹、天親等菩薩願往也是為了這個。

本願莊嚴真妙土

明方便化土

(35)

七寶講堂道場樹

方便化身之淨土

十方來生無量數

講堂道場歸敬禮

「七寶」者金、銀等之寶。「講堂」者說法之建築。獲得菩提(覺)之場所為道場,於道場有樹木故說為「道場樹」。講堂、道場樹是化土之相。混雜自力往生化土者居多數。聖人之語含著往生化土者翻轉自力,往生真實報土之意。「講堂、道場樹」是淨土的依報,然在此處,以依報示有正報(彌陀如來)。

本願莊嚴真妙土

直嘆真佛土

(36)

妙土廣大超數限

本願莊嚴之所起

清淨大攝受之故

稽首歸命至心禮

言「妙土」者,對化土,而說真實報土為妙土。妙土是廣大無邊、超越數量,說為「超數限」。「清淨大攝受」者,阿彌陀如來也。阿彌陀如來的功德莊嚴有八種,代表性的莊嚴,是依本願力攝取(攝取不捨)眾生之功德,即「不虛作住持功德」,言此功德為「大攝受」。阿彌陀如來是「大攝受」。「稽首」者,俯首於地禮拜。淨土以攝取眾生令往生之願心莊嚴著。

本願莊嚴真妙土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5-01-20 16:31
Next 2025-02-10 10:4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