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宗教

原創 蒙光 2019-08-20

真的宗教

《教行信證大系》心得三則

瑞劔老師《教行信證大系·教卷·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宗教相競興起,在強調宗教的社會性和大衆的積極性的同時,很容易將宗教本質的教義和信仰,弄得過於低調及弱化。像這樣,有捨本逐末的傾向。

在這麽混亂的時代,真的能救自己、救人類的宗教,必須是與科學不矛盾、離一切的迷信、立腳於法界的大真理、而且還得滿足宗教的感情不可。

真的宗教

蒙光:新興宗教從傳統宗教中汲取了大量資源,而後改頭換面,以迎合現代人的需求。尤其是投合了社會大衆對名利和感官享樂的欲望和追求,暫時緩解現代生活中的普遍焦慮,故能使人趨之若鶩。

而傳統宗教的改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工作,有心者雖努力實踐,然舉步維艱,常給人以守舊、落伍的印象。

其內部的一些革新嘗試,亦多強調宗教的社會性,以迎合大眾;也更多地提倡社會大眾所認可的積極性,如慈善事業的普及,對人生事業的幸福、成功的追求等等。

這些都過於隨順日趨嚴重的物質主義潮流,隨順迷失的人心中產生的暫時需求,注重個體心理情緒的調適,以適應社會和群體。宗教的超驗性,和對現實人生的超越性,都被弱化,甚至當成過時和迷信,避而不談。

這樣的發展方向,其實迷失了東方文化本有的價值(即直接建立人生的光明面與正面價值),降低了自身的位格。宗教本質的教義和信仰,被修正得過於低調和弱化,變成人的思想、感情的玩具。這是捨本逐末的表現。

在這麼混亂的時代,能救自己,救人類的宗教必要滿足幾個條件:

 與科學不矛盾,離一切的迷信;

 立腳於法界的大真理;

 滿足宗教的感情,給人心以安慰與希望。

(以上第一、第二條,給人以理性的滿足。第三條給人以感性的滿足)

真的宗教

站在佛教的立場,佛(智慧)與凡夫(無明)是相對的。聖者的智慧極高明,卻是凡夫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在智慧的世界,佛一直在運作著,此運作即是慈悲。

佛通過慈悲,來到這個世界,與凡夫共頻共振,把我們調整到和他同頻,而回歸真如界。此即是佛的回向。是佛的回向,讓凡夫有了保障,有了可依靠的地方。

我們凡夫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佛在自證的法性真如界中,不忍我們憑自力無法擺脫流轉輪回、在無明罪業中從苦入苦,以大悲心成就淨土真實教,回向娑婆界的我們。

遇到淨土教,我們才真正知道原來我要的是這個——徹底的理性的滿足,感性的安慰。我們是餓了只知道哭的孩子,而淨土教是佛捧到我們嘴邊的母乳。

 (此則文雋同朋整理)

真的宗教

   

《大系》(第一卷,三十七頁):大師設「冰上燃火」的譬喻,明示我等凡夫也能往生的趣旨。(瑞劔老師注:)譬喻的意思是,在冰上一燃火,火熄滅和冰融化是同時。

同理,我們的往生就如燃火一樣,火猛則冰融解,冰一融解則火熄滅。彼下品之人,雖不知法性無生,但以稱佛名之力,作往生意,願生彼土。彼土是無生界,見生的火自然熄滅。(出 第三章 「真宗的流傳」 之「曇鸞大師」一節)

今晚《大系》共修最感動的是冰上燃火的譬喻:凡夫的業障是冰,如來的智慧是火,火為冰而有,冰上燃火,冰融則火滅。

阿彌陀佛之所以要成佛來到世間,是因為有凡夫的存在。如果不是為了讓冰融化,是不需要火的。冰融化變成水後,火也就滅掉了。等到往生後,也就沒有我和如來的分別,如來即我,我即如來,我和如來是一體的。

阿彌陀佛來到世間,就是為了讓眾生都成為阿彌陀佛。都是阿彌陀佛,也就取消了阿彌陀佛的獨立存在,不用特別強調阿彌陀佛這個詞了。冰一融化意味著開悟,淨土門不在此土開悟,是往生淨土後開悟。

頂戴信心的人,內心有佛的光明,雖然還是凡夫,但是底色被轉掉了,會用佛法的目光看事情。如來的智慧火一旦燃燒,凡夫的煩惱冰會慢慢化掉。有的人化得快一點,有的人化得慢一點,但不融化是不可能的。

因為如來的光明和溫度一直在向凡夫作用著。所以,煩惱冰不得不化為菩提水,這不是冰自己的力量,是他力。

原來我這塊冰不是孤獨的冰,還有為我點燃的火。在這冰冷黑暗的娑婆世界,在無明闇夜中,有一隻為我點亮的火炬,有一隻爲融化我煩惱冰而燃的火把。

這是阿彌陀佛為我點亮,並且通過祖師傳遞給我的燈火。祂一直在燃燒著,點亮過那麼多人,現在到我了,我被融化指日可待。

頂戴佛法的人生中,有光明,有溫暖,這是佛法者的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

  (此則彌海同朋整理)

真的宗教

   

晚上《大系》共修,講到真宗第六祖源信和尚。

真的宗教

大系原文: 若粗心地看讀和尚的大作《往生要集》,會以為正信念佛是以觀念(定善觀)為主。但是若稍加留意地拜讀時,極略觀(勸歸命想、引接想、往生想)一文,是依據善導大師的六字釋而來。

《往生要集》: 若有不堪觀念相好,或依歸命想,或依引攝想,或依往生想,應一心稱念。(板書)

蒙光: 源信和尚,十五歲入皇宮給天皇講《法華經》,何等的天才!祖師真的都是佛再來。源信和尚是天台宗出身,法然上人和親鸞聖人也是出自天台宗。

在佛教中,天台宗的教義最為系統。大師一生的修行和著作都是在比叡山,所以《往生要集》也被天台宗視為重要的著作。

但是我們可以從題目看出來,這部書是講往生的。大師把關於往生最重要的經文集合在一起,加上自己的體會領解,形成一個系統,就是《往生要集》。

《往生要集》中講到正信念佛,因為天台宗以止觀為標誌(Logo),所以從表面看,源信大師說的念佛,是以觀念(禪定中的觀想)為主。

我們仔細拜讀極略觀”:“若有不堪觀念相好,前面一直在講觀念,可是最後說有些人做不到,不堪,爲舍故說(爲舍此法而說),這是龍樹菩薩的故伎重施。

或依歸命想,或依引攝想,或依往生想,應一心稱念。

從這裡可以看到祖師傳承的厲害,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極略觀的文字完全是依善導大師的六字釋而來。

真的宗教

善導大師的六字釋”: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所以:歸命想南無

引攝想(引導保護)=阿彌陀佛

往生想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所以源信大師的依三想,就是依南無阿彌陀佛

最後源信大師歸結於一心稱念

如何才能依南無阿彌陀佛呢?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信心一心稱念,從信心中流出稱名,信心是體,稱名是用。一心中圓具了歸命(即如來的召喚)、阿彌陀佛的守護和往生一大事的解決,所以一心是根源,三想歸於一心

善導大師的六字釋,在源信大師眼中,以信心信樂的一心全體頂戴。不堪觀想的我們,唯有聞如來回向的南無阿彌陀佛大音,一心領受,發爲稱念

(此則彌海同朋整理)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2-28 23:02
Next 2022-03-01 22:0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