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善導大師 注釋 釋蒙光 2025年8月13日

背景介紹
《日沒禮讚偈》出處:此偈是《往生禮讚》(全名《往生禮讚偈》)的一部分,為唐朝善導大師(淨土真宗七高僧之一)所著,收錄於其著作五部九卷中。善導大師是淨土真宗的第五祖,該文本旨在引導眾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結構:《往生禮讚》分為六時禮讚(日沒、初夜、中夜、後夜、晨朝、日中),《日沒禮讚偈》是日沒時段的禮讚文,對應黃昏時分修行。內容基於《大經》(即《佛說無量壽經》),並參考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論著。
目的:通過唱誦和禮拜,讚歎佛德,自身領受信心,並回向一切眾生,願共諸衆生同生極樂世界。核心是「迴願往生」,即依佛願力成就回向,頂戴功德,自利利他,同生淨土。
特點:以偈頌形式(佛教詩歌)呈現,依相承聲譜修持。術語皆淨土信仰的核心概念,源自佛典經論。

原文及注釋
以下依實際修持唱誦的《日沒禮讚偈》原文(據善導原文簡略化),按段落分解,並添加注釋。
日沒禮讚偈
注釋:標題意為「日落時的禮讚偈」。在六時禮讚中,日沒象徵無常和生命流逝,提醒修行者把握當下精進求道,與佛心相應,依佛願往生。
打磬二音
注釋:
「打磬二音」:磬是佛教法器(一種金屬打擊樂器),用於標記禮讚節奏。「二音」指敲擊兩次,表示禮讚的起始或轉捩點,象徵清淨和專注。

‧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一切三寶我今稽首禮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南無」:梵語「Namo」的音譯,意為「皈依」或「禮敬」,表達對佛菩薩的虔誠。
「釋迦牟尼佛」: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象徵智慧和解脫之道。
「一切三寶」:三寶指佛(覺悟者)、法(教義)、僧(修行僧團),代表佛教核心皈依對象。
「我今稽首禮」:稽首是跪拜頂禮的姿勢,表示最高敬意。
「迴願往生無量壽國」:迴願指將功德回向;往生即命終後投生淨土;無量壽指阿彌陀佛,無量壽國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別名。
大義:此段皈依三寶,並明確發願:通過禮拜讚歎,頂戴佛德,回向自他,同生淨土。以對阿彌陀佛的化身、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禮敬,為報恩行的起點。
‧南無十方三世盡虛空徧法界微塵刹土中一切三寶我今稽首禮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十方三世」:十方指空間(東、南、西、北等十個方向);三世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涵蓋整個宇宙時空。
「盡虛空徧法界」:虛空指無限空間;法界指一切法(事物)的範疇;徧即「遍」,表示無所不包。
「微塵刹土」:微塵比喻極微小粒子;刹土指佛國或世界;整體描述法界中無數佛國。
「一切三寶」:同上,泛指所有佛、法、僧。
大義:此段擴展皈依範圍,強調對十方法界一切三寶的禮敬,體現淨土境界的廣大包容。修行者頂禮讚歎十方三寶,依如來功德回向成就,萬善同歸淨土。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標明方位;淨土教指方立相,令衆生心有所歸。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經上描述為無苦純樂之地,即超越相對苦樂的清淨法性界;阿彌陀佛是淨土信仰的人格化示現,以大願力接引眾生。行文從娑婆堪忍土,擴展至十方世界,最後歸於西方淨土,可拜見十方世界同歸一處,西方即是十方,一多互即,廣略相入。故阿彌陀佛是久遠實成之法身,亦即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實相爲物不二的方便法身。
「願共眾生咸歸命」:「咸」意為全部;「歸命」在字面上是投歸、依靠全生命,表示念佛人對阿彌陀佛的完全信賴和託付。其隱意,衆生所以能有此歸命信賴之心,是如來作爲法界的王者,視一切衆生爲己子,而發出「歸來!信任我、依靠我」的「勅命」。此「歸來之勅命」入衆生心時,始有衆生的歸命依靠。
「故我頂禮生彼國」:頂禮即五體投地禮拜;生彼國指往生極樂世界。
大義:此段聚焦阿彌陀佛,行者發願與一切眾生共同皈依,禮拜讚歎佛德回向,救度衆生得生淨土,體現「自利利他」的菩薩道精神。

後續多行以相同結構重複,每段禮敬阿彌陀佛的不同名號(代表其不同功德)。這些名號源自《佛說無量壽經》,象徵阿彌陀佛的光明和智慧。以下分組注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無量光佛是阿彌陀佛別名,強調其光明無量,超越時間,長時照破眾生無明。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邊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無邊光指光明無邊際,超越空間,盡十方無盡無限,象徵佛德廣大無邊。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礙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無礙光指光明圓滿,融化穿透衆生一切障礙救度眾生。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對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無對光意為無與倫比的光明,象徵佛的功德至高。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炎王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炎王光指如火焰般熾盛的光明,超出常倫,象徵佛的威德和力量。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如來光明能淨化眾生貪欲染汙的根本煩惱。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歡喜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佛光帶來法喜,象徵佛的慈悲,能消除瞋恚煩惱,得喜悅滿足。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智慧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智慧光代表佛的般若智慧,照破愚癡無明。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不斷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不斷光意為光明不間斷,象徵佛不捨衆生,恒時相續護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難思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難思光指光明不可思議,超越凡夫思維。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無稱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無稱光意為無法言喻稱說的光明,象徵佛德的深奧。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超日月光佛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人間晝夜以日月爲光明,佛光明超越日月,象徵佛光的至高。

阿彌陀佛十二光名關係總表
光名 | 核心特質 | 對治煩惱 | 救度功能 | 經典依據 | 修行攝受 |
無量光 | 時間性光明,豎貫三世 | 時空局限 | 救度一切時劫眾生 | 《無量壽經》 | 念佛超越生死輪回時限 |
無邊光 | 空間性光明,橫遍十方 | 邊見邪見(斷常二見) | 破二元對立,顯中道實相 | 《往生論》 | 念佛消弭偏執,契入平等法性 |
無礙光 | 穿透一切障礙 | 三障(煩惱、業、報) | 破除內外業障,直透心性 | 《往生禮讚》 | 稱名即破業障,身心無礙 |
無對光 | 絕待圓融,無可比對 | 對立分別心 | 契入不二法門,離念靈知 | 《無量壽經》 | 化解冤結,泯滅人我分別 |
炎王光 | 光明熾盛如王 | 無明業火 | 燒盡煩惱薪,救地獄眾生 | 《無量壽經》 | 稱名轉業火為智火,消重罪 |
清淨光 | 從無貪善根生 | 貪欲染汙 | 身心清涼,離熱惱 | 《觀無量壽經》 | 念佛轉淫欲為清淨智 |
歡喜光 | 從無嗔善根生 | 瞋恨怨懟 | 生慈悲喜舍,得法喜安樂 | 《無量壽經》 | 念佛化瞋心為慈悲,常生歡喜 |
智慧光 | 從無癡善根生 | 愚癡無明 | 破疑癡二暗,啟厭離欣求之心 | 《往生論注》 | 稱名開智慧,知苦空無常 |
不斷光 | 恒常照護無間斷 | 懈怠放逸 | 攝護正信念佛者,不退轉 | 《無量壽經》 | 念佛蒙佛常照,精進不退 |
難思光 | 超越思維境界 | 意識分別 | 離心緣相,唯信能入 | 《無量壽如來會》 | 以信心契入離言法性 |
無稱光 | 離言說稱量 | 語言執著 | 顯實相離言,非語言可詮 | 《無量壽經》 | 念佛超越言詮,直證究竟 |
超日月光 | 優越於日月光明 | 內外黑暗 | 消業顯性,證無生忍 | 《無量壽經》 | 名號破心靈暗冥,得究竟解脫 |
說明:
十二光名的整體性與互補性:
十二光名互融互攝,如「無礙光」破障、「不斷光」恒護、「智慧光」破暗,共同構成阿彌陀佛救度的全德。
名號總攝: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總攝十二光功德,信受即蒙光攝,無需另修他法。
對治三毒根本:
清淨光→貪
歡喜光→瞋
智慧光→癡
凡夫雖未斷惑,念佛即得佛力冥加,煩惱轉薄,往生後究竟斷盡。
末法契機:
十二光彰顯「橫超」特質:不斷煩惱得涅槃(「不斷光」)、五逆十惡皆得救(「炎王光」),為末法唯一出路。
經典依據:
出處:《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本)
教理:《往生論注》明光明即智慧
實踐:《觀經四帖疏》倡稱名(信心)即蒙光攝,故念佛人以信心爲正因,稱名爲報恩行。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後生 願佛常攝受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
「哀愍覆護我」:哀愍即慈悲憐憫;覆護意為庇佑保護。
「令法種增長」:法種指善根種子;增長即培育。
「此世及後生」:此世指今生;後生指來世。
「願佛常攝受」:攝受即接納護持。
大義:此段再次禮敬阿彌陀佛,感恩無始以來蒙佛慈悲護佑,使善根自過去至今生來世相續增長,願佛常攝受(接引)眾生。表明修行者對佛力的信憑。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與上座弟子,代表大慈大悲。禮敬菩薩,即禮敬如來之大悲。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象徵智慧力量。禮敬菩薩,即禮敬如來智慧,能破除往生障礙。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清淨大海眾
願共眾生咸歸命 故我頂禮生彼國
注釋:諸菩薩清淨大海眾指極樂世界的所有菩薩聖眾。禮敬表達對僧寶的守護引導之德的感恩,願以功德回向衆生同生淨土。

‧普為師僧父母及善知識法界眾生斷除三障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歸命懺悔
注釋:
「普為師僧父母」:普為即普遍為;師僧指出家師父;父母包括生身父母和法身父母(佛教視眾生如父母)。
「及善知識法界眾生」:善知識指修學道上的導師;法界眾生指一切有情眾生。
「斷除三障」:三障指煩惱障、業障、報障(障礙解脫的三類障礙)。
「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發願所有眾生共同往生淨土。
「歸命懺悔」:懺悔指懺悔罪業;歸命即皈依。
大義:此段將功德回向給師僧、父母、善知識及一切眾生,願同頂戴佛德,斷除三障,同生淨土。體現大乘佛教的廣大心量。
‧至心懺悔
注釋:至心即至誠懇切;懺悔是懺悔過去至今生所作種種惡業罪障,清淨身心。
‧南無懺悔十方佛 願滅一切諸罪根
今將久近所修善 迴作自他安樂因
恒願一切臨終時 勝緣勝境悉現前
願覩彌陀大悲主 觀音勢至十方尊
仰願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願生彼國
懺悔迴向發願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注釋:
「南無懺悔十方佛」:禮敬十方諸佛,以佛爲對境,懺悔過去今生所造惡業。
「願滅一切諸罪根」:願消除所有罪業根源。
「今將久近所修善」:久近指過去和現在;所修善即累積的善業。指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爲今生得度之宿善。
「迴作自他安樂因」:回向成為自他安樂之因緣。
「恒願一切臨終時」:恒願即常發願;臨終時指死亡時刻。一切臨終時,即無常念念至,時時即臨終,此時是永遠的今現在。
「勝緣勝境悉現前」:勝緣指善知識等助緣;勝境指佛國景象。非以凡夫肉眼之見,是以心眼、信眼拜見。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
「願覩彌陀大悲主」:覩即見;彌陀大悲主指阿彌陀佛。
「觀音勢至十方尊」:觀音和勢至菩薩及十方佛。
「仰願神光蒙授手」:仰願即敬仰佛願,以佛心相應之意願好樂;神光指佛光;授手象徵接引。
「乘佛本願生彼國」:本願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懺悔迴向發願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總結懺悔、回向、發願,最終皈依阿彌陀佛。
大義:此段核心是懺悔和回向,念佛行者願罪業消除,善根回向,平生時時得佛菩薩護念,直至臨終接引,乘佛願力往生。強調「乘佛本願」的淨土要義。
‧禮懺諸功德 願臨命終時
見無量壽佛 無邊功德身
我及餘信者 既見彼佛已
願得離垢眼 往生安樂國
成無上菩提
注釋:
「禮懺諸功德」:依教禮拜懺悔領受的功德。
「願臨命終時見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願臨終親見佛身。
「無邊功德身」:形容佛身的無量功德。
「我及餘信者」:餘信者指其他信眾。
「願得離垢眼」:離垢眼指清淨法眼,能見如來真身,即見佛大悲心。
「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即極樂世界。
「成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即佛果。
大義:總結禮讚功德,願直至臨終見佛,得清淨眼往生,成就佛道。實現佛道修行終極目標。

‧禮懺已一切恭敬
注釋:禮懺已指懺悔完畢;「一切恭敬」表示懺悔罪業之後,行持禮讚的大衆不敢懈怠,更抖擻精神於三寶前生恭敬之心,重申歸依三寶誓言。
‧歸佛得菩提 道心恒不退
願共諸眾生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歸佛得菩提」:皈依佛寶,得證菩提(覺悟)。
「道心恒不退」:道心即求道之心,即淨土教的大菩提心,亦名金剛信心,恒不退轉。
大義:願道心不退,與眾生同生淨土。
‧歸法薩婆若 得大總持門
願共諸眾生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歸法薩婆若」:薩婆若指一切種智(佛的智慧),即佛如實證得佛凡一體的境界與功德,皈依法者,能頂戴佛德領受此智慧德分,入機法一體之信心三昧。
「得大總持門」:「總持」是「陀羅尼」的意譯,指「總攝憶持」,即能總攝一切佛法的核心義理,同時能令修行者憶持不忘,不致遺忘或散失。此處指名號功德攝持一切義,成就一切法。
大義:皈依法,信憑名號法總持佛德回向往生。
‧歸僧息諍論 同入和合海
願共諸眾生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歸僧息諍論」:諍論指各執己見而起爭論;皈依僧團,當以佛心為心,息滅紛爭。
「同入和合海」:和合海比喻僧眾和諧。
大義:皈依僧團,得善同朋、善法友護念攝受,同得往生。
‧願諸眾生三業清淨 奉持佛教
和南一切賢聖願共諸眾生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注釋:
「三業清淨」:三業指身行、口說、意思;清淨即無染。
「奉持佛教」:奉行佛法。
「和南一切賢聖」:和南即禮拜;賢聖指高僧大德。
大義:願眾生三業清淨,持守佛教,禮敬聖賢,同生淨土。

‧諸眾等聽說日沒無常偈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注釋:
「日沒無常偈」:此段是附加的無常偈,行者於日落時修持,當提起無常觀。
「人間匆匆營眾務」:營眾務指忙碌世俗事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年命即壽命;日夜流逝無常。
「如燈風中滅難期」:燈在風中易滅,比喻人命危脆。
「忙忙六道無定趣」:六道指輪回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無定趣指隨業流轉,無有定所。
「未得解脫出苦海」:苦海即輪回諸苦,深廣無盡,猶如大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如何能不恐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勸勉大衆當趁健康時,自我鞭策精進,追求不變的真理(即往生常樂之淨土)。
大義:通過無常觀激發修行緊迫感,強調於一日將沒時更應精進。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法界盡我願亦如是發願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注釋: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弟子指參加禮讚的念佛同行者。
「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顛倒指邪見;錯亂指散亂;失念指忘失正念(念佛);直至臨終己身皆在佛德守護中。以此安祥正念,及下文的無苦快樂,表信心自然之相與利益,此皆佛願力自然之成就,非行者祈求始得。
「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於佛光明攝取中,身心離諸業苦,於念佛三昧中與佛冥合,受用法樂。
「聖眾現前」:指佛菩薩現身接引。
「乘佛本願上品往生」:上品往生指最高階的往生。依《觀經》與《往生論注》,淨土隨行者自力修行程度而現九品,以佛心平等,超越九品而成一味。
「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六神通指天眼通等;往生後成佛,即得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救攝即救度;頂戴大悲心的念佛人,往生即得成佛,故往生後即刻回入十方世界救苦。
「虛空法界盡我願亦如是」:願心廣大如虛空法界,以度盡衆生爲心。佛願如是,我心亦然。
「發願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最終歸命阿彌陀佛。
大義:此段是核心發願文,祈願臨終正念、上品往生、得神通利他,體現淨土真宗的自他二利精神。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注釋:以念佛作結,簡易明快,顯淨土教化,結晶於名號。重複七次的唱誦,或爲圓滿象徵。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注釋:
「願以此功德」:指所禮讚的如來功德。
「平等施一切」:平等回向所有眾生。
「同發菩提心」:菩提心即信憑救度得生之心。
「往生安樂國」:安樂國即極樂世界。
大義:總結回向,願眾生同生信心,依佛願行成就同生淨土,體現大乘不二圓融精神的極致。

總結注釋
行持:《日沒禮讚偈》以禮拜、唱誦為主,結合懺悔、發願和回向。修行者於日沒時開始行持,配合法器(如磬)增強專注。
主題:強調「迴願往生」,即通過禮敬三寶、阿彌陀佛及菩薩名號,頂戴如來功德,自利利他,依佛力回向同得往生。名號禮讚部分突出阿彌陀佛的十二光明功德,令修行者破闇滿願。
應用:在淨土真宗,此偈常用於日課或法會,念佛行者以信心頂戴,以報恩心持誦,不忘無常,常行精進。
傳承:此偈是善導大師著作《往生禮讚》的開篇,此後成爲淨土行人的重要儀軌,影響深遠。唐以後中土淨土法脈斷絕,善導流盛行於日本,爲日本淨土教之主導,多奉此爲日常勤行。
留言列表(1条)
[…] 《日沒禮讚偈》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