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7月4日

【十五】
佛呀! 感恩您呼喚這傢伙
說「惡人不得救」不對,說「不論做多少壞事都不打緊」也不對,說「不念佛就不得救」不對,說「不念佛也行」也不對。
蓮如上人的詩說得好,以此首詩,即能往生。
「罪深信憑如來身 依法(本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之力得往西」。
如來有救度罪惡凡夫的力量,有慈悲、有智慧、又有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十六】
只佛和我 親子倆 相依為命
如來的「真實心」,真實且重,重且真實。凡夫的「知解分別」和「思慮計度」,虛假且輕,輕且虛假。不想想物有輕重不行。
在自己的寸心裏思量計度時,阿彌陀佛也好,本願名號也好,都「不在家」!讓他們不在家就無法往生。
著眼於佛方、佛力、佛願,片刻不離的,就是頂戴信心了。所謂「我身的罪業深重也放下」,即意味此處。
自己這方面,反正都是泥凡夫的家,即使不在家也不要緊張。如來家是本師法王家,法王家若堅固,那就安心,大安心。

【十七】
被成大死人 大愚癡底人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是成「一文不知」之身往生淨土的。
很難做個「還愚癡往生極樂」、「一文不知」的人吧。這樣不行,明明是「一文不知」卻不願作「一文不知」。
「知道了」、「懂了」、「記住的」、「理解的」佛法,這些都不是信心。勅命的真實貫通了心底是信心。
「一文不知」,指信順佛說,指已離自力。
法然上人是日本國第一的大學者,但是在勅命面前卻成了「一文不知」。「一文不知」,是自己的思慮計度已彈盡糧絕的狀態(相)。
有人說:「做門徒什麼都不懂最好」。「一文不知」和「懶惰蟲」,可不一樣喔。

【十八】
以為如來和我是分開的 誰知竟然是
機法一體 二利圓滿
若不生者的 南無阿彌陀佛
佛的救度不思議 往生淨土更是不思議
存覺上人的《六要鈔》如此說道:「行信、能所,機法是一」。意思指「行」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信」,此名「行信」。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緣故,所以我們「獲救」,此名「能所」。法(本願名號)的運作自體即我的信心,此叫做「機法是一」(機法一體)。這一句甚深微妙,是淨土真宗的極意。
大部分的人都分開「行」和「信」,分開「能(阿彌陀佛的運作)」和「所(被動、信心)」,分開「機(金剛的信心)」和「法(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才不行。
「行信、能所,機法是一」的滋味如何呀?嚐到了沒有?若還沒有嚐到,要好好的向已嚐到的人請教,直到嚐到為止。在還沒有徹底瞭解之前,儘量地問吧。

【十九】
啊呀! 你可有思法真尊貴?
不思議哉! 法中法 六字名號
常聽人說佛法難聞。難聞在哪裡呢?什麼是難信的法呢?難在無法一聽到他人稱念呼喚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就領受為:
「啊!慈親在這兒」。
「啊!這聲音要我:『別擔心!汝的往生我已保證了喲』地呼喚著我」。
這裡是難關。自己和六字親到這地步,能做到用在地獄裏遇佛的心境領受六字,相當不容易。以聽聞後生一大事的心,就能聽見很親的聲音。

【二十】
南無阿彌陀佛
來喲來喲的慈親聲
不要擔心喔的慈親聲
守護著你喔的慈親聲
不論是說:「要聽聞名號喲」,或是說:「要稱念六字喲」,意只有一個,即聽聞大悲的「呼喚聲」。六字一句,為靠山,能作信憑。這就是所謂的信受本願。信之一念裡,早已是攝取光中的人。「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說的即是此處。無法不歡喜呀,慈親為我建立了不思議的本願喔。

【二十一】
呼喚聲中
忘我
往西國
慈親說:「一聲也好請聽我說,不能不救你。不,拜託,請讓我救!南無阿彌陀佛有救你的力量,這是如來功德的全體喔,一點問題也沒有」。
此佛說外,不論找遍何處,凡夫就這樣成佛的法沒有。這麼一條生命的依靠,為何都沒發現呢?若一樣都沒有,事情就簡單。
「啊呀!真有心,南無阿彌陀佛地喚著我」,為我的依靠。說「不得不做你的依靠」,是不思議的本願力。是被本願力救助的。
註:「若一樣都沒有,事情就簡單」,意思是:如果凡夫發現在本願之外的救度之路,一樣都沒有,事情就簡單了。就因為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還能做些什麽的自許、有其他更殊勝的路可依的期待,所以才多葛藤。

【二十二】
法雷庵 良人來 歲之暮
只記住「想已獲得信心即是不得也」這一句話,自己迷迷糊糊地也不去找能值得依靠的東西,如此過日子,真是悲哀呀。
眨眼的瞬間,生命的繩子就斷了。看到火車來時已經遲了。
趁還能吃得下飯時,要去找尋該找尋的,聽聞應該聽聞的。佛本願的南無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依靠,若還沒信憑此是依靠,流後悔之淚的時候馬上就來吧。

【二十三】
雖說新年 可不同無常的世間
往生的淨土 每天都新年
迷執的凡夫有著迷執的真理、論理、倫理。
佛知見的世界有著證悟的真理、論理、倫理。這些對凡夫來說太過高妙,因為超乎想像所以無法明白。為使凡夫明白不明白在哪裡而勞苦勞心的,是佛、菩薩和高僧們。
向凡夫傳達佛的力、慈悲和真理,雖是難中之難,但是沒有辦法不傳達。
種種善巧方便的結果,凡夫由佛的慈光,方被信知「以無義為義」,此時,凡夫從內心深處發出「不思議啊」,安心安堵。

【二十四】
空寒 令鶯鳴 梅之花
想知道佛法的真味,首先要放下衣食住、名譽、金錢、此世的生命問題、社會的改善、經濟等等,不論什麼都放下地專心於自己的生死。能這樣地縮小範圍,就能當真起來。就能發現自己是凡夫,能注意到凡夫的世界沒有一樣可以幫忙解決生死的。
也就是說生活在凡夫的世界裏,暫時把凡夫辭職。辭職凡夫是說,做個活死人。做個死人是說,不夾雜凡夫的智慧和想法,唯只專注佛祖的言語。
留言列表(2条)
[…] 做個活死人 […]
[…] 做個活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