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為主

瑞默老師 2007-03-02 台北

隨處為主

「模仿」是「你」在學習「他」,還沒有成為「一體」,所以不行。

基督教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真如」,他們不講「真如」。佛教講「真如」、「法性」,最大的不同在這裡。佛教像淨土真宗講阿彌陀佛的時候是「方便法身」,可是這個「方便法身」又不離「法性法身」。基督教是把什麼都歸給神,這是最大的不同之處。

問:老師聽過「三身一體」嗎?就是所謂的「聖父、聖子、聖靈」,它很像佛教講的「法、報、化」三身?

答:講「三身一體」是人憑空捏造出來的。佛教是「法」,不是憑空想像的。就像吃飯肚子會飽,這就是「法」。東西吃下去,肚子會飽,這是「法則」,是「自然如是」,不是有一個東西讓你吃下肚,然後就飽了,不是的。

這個食物我們吃下肚,就感到飽足;然後變成營養,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生命得以延續,這個現象就是「法」,並不是神創造的。基督教是「神創造說」,佛教不是「佛創造說」。(老師手抓一物放掉)

這個東西由上往下掉是自然如是,不是神讓它往下掉,原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人就是沒有辦法明白,就會迷信。

煙往上飄,不會向下飄,雨從天而降,它是水蒸氣上升凝聚,當形成氣候就成了雨水落下,這是「法則」。所以佛教跟物理科學法則是一致的、相通的,基督教則不通。

隨處為主

「法」是自然的,所以不論走到哪裡都是不變。人的輪迴也是一樣,人是依「迷」的法則在不斷的輪迴。

「佛、法、僧」三寶:「佛」證「法」(法理、法性),法理、法性被佛所證,沒有佛就沒有法,沒有法就沒有佛,把「法」如實傳給後代的就是「僧」。

 佛的圓光就是「法」與「人格」合一的證明。                       

臨終的時候這樣說最好:「各位,我走了,謝謝你們長期以來的照顧,我還會再來!」                      

《阿彌陀經》:「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十方國」也包括我們的內心深處。彼佛光明今、現在就照到我的心坎裡面,所以對阿彌陀佛沒有辦法隱藏任何秘密,因為阿彌陀佛今、現在就照到你了,你就正在佛光裡面。

人啊,肚子餓了想吃飯的欲望,阿彌陀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就好像做父母的,對孩子心裡頭想什麼都知道一樣。

問:老師講法的時候說「無生之生」,好像就是沒有「往生」這件事情。「沒有往生這件事情」是怎麼一回事?是「無我、無心」的心情看往生的嗎?

答:真正「無我」的境界,是連「無我」的念頭也沒有,我們凡夫所講的「無我」都還有「我」在。

當你離開執著的時候,你連「沒有執著」這個也沒有。一般人聽到執著不好,就會起一種「不要執著」的念頭,「不要執著」的心也是「執著」。

當你聽老師說,「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到飯店去吃飯,這樣太浪費了。」於是就不到飯店去吃飯,這也是一種執著。如果你聽人家說,「不吃這種食物對身體比較好」心裡就想不再吃這個東西,當下這就是執著了。

面對食物,不管有沒有吃,在接觸它的當下隨緣,不要想著「這個對身體好,那個對身體不好」,這樣子就是執著了。

我們人,仔細去討論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去執著一些不該執著的地方,執著的當下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執著。

隨處為主

問:要執著在「該執著」的地方,對還是不對?

答:不要去執著「我在執著」,不要去執著「執著」這件事。忘記「執著」,連你在執著的當下也要放掉,這樣子是最好的境界。《臨濟錄》講「隨處為主,立處皆真」。但是我們都沒有辦法在隨處當自己的主人,我們都是當奴僕,被人牽著鼻子走。

何謂「隨處為主,立處皆真」呢?當你肚子餓了就是要吃東西,不要假裝一大堆理由,不老實,這樣子就沒有「隨處為主」了。缺錢的時候就去賺錢,有了錢就是要用,特意存起來也是執著。

當我們聽人說「執著不好」,「我們不要執著」,心裡就想「我不要執著」,但是心裡起「不要執著」的念頭會讓你很苦。「隨處為主」就是「那個時候」,「那個因緣」,去做「那件事」就好了。

「人生無常,因果嚴肅,依本願力往生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這是瑞劍老師中風住院時,寄給老師的明信片所寫的法語。因為宿業我們才會生病,所以學佛的人,當業障現前的時候不要心態不平衡。

不論你得到什麼病,當業障來的時候,念佛人要有「來了,來了,終於來了!」的心態,遇到業緣來的時候,沒有這種心境,你的佛法就是死的。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25 06:11
Next 2021-07-25 06:4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