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一代記聞書(三~一五)

梵聲 其他 6

(三)御勤行時,忘順讚(註:日域《和讚》之唱誦,常數人輪番舉腔領唱,名為“順讚”。及上人舉腔時,因吟味前所誦之《和讚》,而忘記接腔,故曰“忘順讚”。)。行歸南殿,開示曰:“聖人勸示之《和讚》,甚為可貴殊勝故,忘舉腔之事。”作此開示。“稀有難能之御勸化,信之往生者甚少。”作是御述懷也。

 

(四)問“不知念聲是一”時,開示曰:“‘思於內,形於外’(諺語)。此故,獲信之體即南無阿彌陀佛,若領解於心,口心一也。”

 

(五)蓮如上人開示曰:“本尊掛破,聖教讀破。”作此對句。

 

(六)開示曰:“南無者歸命也。歸命者,一念信憑彌陀令得往生之心也。又發願回向者,信憑之機,即時賜予大善·大功德也。其體即南無阿彌陀佛也。”作此開示。

 

(七)對加賀願正及覺善又四郎:“信心者,‘彌陀一念救度我’地信憑時,即以獲救之姿,稱南無阿彌陀佛也。總而言之,無論罪業多少,以一念之信力賜予消除也。”又引:“無始以來輪轉六道之妄業,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地歸命,得佛智無生之名願力滅除,涅槃畢竟之真因始萌發也。”(存覺上人《淨土真要鈔》)作此開示。於是,將此意書於掛軸,贈與願正。

 

(八)對三河之教賢、伊勢之空賢,開示曰:“南無者歸命,是心者,信憑御救度也。此歸命之心,即感得發願回向之心也。”作此開示也。

 

(九)“久持他力之願行在身,卻爲無由之自力執心繫縳,長久流轉也。”(《安心決定鈔》74,所用版本與通行者微有不同)問不知如何領解,開示言:“聞知而不信之事也。”作此開示。

 

(一〇)“‘彌陀大悲胸(心)中,充滿彼常沒之眾生。’(《安心決定鈔》35)之句,未曉其意。”福田寺作此問。開示曰:“佛心之蓮華,只開於胸中,何嘗在腹?故亦有‘彌陀身心之功德,滿入法界眾生身心’之言。此故,唯指領解之心中也。”作此開示,稀有可貴也。

 

(一一)十月廿八日之逮夜(註:親鸞聖人御忌日前夜也。),開示曰:“誦《正信偈·和讚》,思回向於佛及聖人乎?膚淺矣。於他宗,則勤行而迴向也。於御一流,則重在領解他力信心,此聖人《和讚》所記之旨趣。尤其御釋七高祖之殷切,以易解之文字著於《和讚》。深深知此恩德,‘尊貴哉!’地念佛,是於聖人御前,慶喜稱說佛恩之意也。”再三地作此開示。

 

(一二)聖教記誦雖多,他力之安心若未決定,徒然也。任憑彌陀而往生決定,此信無二心直至臨終者,往生必定也。

 

(一三)明應三年十一月,報恩講之廿四日晨二時,空善往聖人御前參拜,半夢半醒,不知是夢是真。禮拜時,從佛龕後,似有綿絮積聚伸展,上人於中現出。正欲拜時,見上人相好,如開山聖人,心思:“噫,不思議哉!”,即向佛龕禮拜。聖人隱去。遂思:開山聖人示現上人,再興御一流。正欲言時,聞慶聞坊讚歎聖人之御流義:“正如木石待緣而生火,瓦礫銼磨而成玉。”默記此讚歎《御式》(《報恩講私記》)之語而夢覺。遂於開山聖人之御再誕,仰信不移。

 

(一四)教化者,先當信心決定,再讀講聖教,則聞者亦可獲信。

 

(一五)開示曰:“信憑彌陀,救度決定,‘救度尊貴哉!’之歡喜心有者,唯慶喜稱念佛也,此即佛恩報謝也。”

Comments

Add comment
  • Comment list is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