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真宗之浮现

来源:晶报    2017年10月28日    版次:B02

净土真宗之浮现

时间跨越到十六世纪,经过“莲如中兴”的迅猛发展,净土真宗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一种不容任何人小觑的强势存在。真宗传至本愿寺第十一代法主显如(1543-1592)时期,势力达到鼎盛,真宗教团竟可与战国时代不可一世的霸主织田信长(1534-1582)公开对垒。织田信长亲率大军围攻址在今大阪市内的石山本愿寺,历时四年而终不能攻克,此即史上著名之“石山合战”。至天正八年(1580)在天皇出面调解之下,双方才以媾和而结束战争。

继织田信长之后崛起的新一代霸主丰臣秀吉(1537-1598),对真宗势力改行怀柔之策。先前在莲如时期,因为净土真宗的蓬勃发展,引起旧有八宗的强烈不满,一怒之下将京都本愿寺捣毁;莲如为避免矛盾激化而改至他处重建本愿寺。丰臣秀吉为笼络真宗,于天正十九年(1591)把京都堀川一块土地施给真宗,在显如主持下重新兴建起京都本愿寺,亦即今之西本愿寺。

在丰臣秀吉后创建江户幕府的大将军德川家康(1543-1616),年轻时曾经领教过真宗教团的厉害,几遭灭顶之灾,他对真宗教团尤为心存忌惮。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后,利用真宗教团内部的矛盾,在庆长七年(1602)迫令本愿寺一分为二,另施京都七条乌丸一块土地兴建东本愿寺,位于堀川大街的本愿寺遂被称作西本愿寺。

净土真宗之浮现

德川家康之江户幕府,对于寺庙的管理,较以往时代要更为严格,但对净土真宗仍相对谨慎,惟恐棋错一着而引动各地教团的武装反抗。幕府在宽文五年(1665)颁布的寺庙管理法规,其中特别注明,承认真宗娶妻生子的做法,这应是日本政府对真宗在家信仰形式的正式认可。以西、东两本愿寺为领袖的净土真宗,在江户幕府时代亦日趋平静,没有再发生过激的行动。两本愿寺还分别与皇室、贵族联姻,跻身上流社会阶层;积极设立大学,推动全国教团大兴办学之风,鼓励信徒研究佛学。西本愿寺创建的龙谷大学,若自此时计其校史,则已有370年之久。

净土真宗之浮现

时至庆应三年(1867),江户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1837-1913)宣布“大政奉还”,国家权力复归天皇朝廷;次年即明治元年(1868),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开始一系列政治、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即“明治维新”,这是日本历史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明治维新的一大举措是推行“神佛分离”政策,政府刻意强调神道与皇权的关系,扬神抑佛;佛教千余年来在日本树立的崇高地位,至此遂告颠覆。而佛教地位之颠覆,即意味着文化之颠覆,旧有文化皆面临覆亡之危机。“神佛分离”政策宣布后,日本全国各地掀动废佛毁释风潮,诸多寺庙遭到破坏,寺庙保存的大量文物亦被毁弃。当此时也,净土真宗一反江户时代的平静,开始躁动起来,多地教团发生暴动。西本愿寺的名僧岛地默雷(1838-1911)等人还直接上书明治政府,要求对佛教采取慎重态度。

净土真宗之浮现

笔者所见资料有限,无法判断净土真宗的上述行动是否对明治政府构成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如何。我们所能见到的是,至明治五年(1872)政府颁布法规,宣布废除僧官制度,解除娶妻、食肉、蓄发等诸项禁令,实行佛教僧侣职业化。从这一法规来看,仅从形式上论,恰仿佛是真宗的“不僧不俗”;某种意义上说,明治政府的新政策,颇有促使日本佛教“真宗化”的意味。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对于真宗的让步尚不得而知,而在明治政府颁布华族令叙爵时,西东两本愿寺皆得列名伯爵,显然已是把真宗的领导者视作“皇室之藩屏”。

现今日本佛教共存十三宗,尤以净土真宗信徒最多,人数多达一千一百五十五万,寺庙数量达到两万余座,为其他宗派所望尘莫及。这就等于说,真宗依然是最为当今日本民众所接受的佛教宗派。遗憾的是,对于在日本社会影响甚著的净土真宗与本愿寺,我们的研究却远远不够,作文到此,颇觉心仍有余而力亦是不能及了。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9-29 10:47
Next 2022-10-03 06:1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