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5月26日

大悲願船
法之聲(序)
報告春消息(本篇)

二十五、法之歌
一
真如月光明 露潤諸花草
四恩山峰高 凌駕諸群峰
二
仰見久遠大雄姿 伏垂恭敬頭之時
邪正不知亦不覺 我共凡夫是愚耶
三
溫煦慈光照 潭冰濁水融(遇佛光照耀,凝固了濁物的冰塊漸融,濁水漸清)
山谷出鶯聲 報告春消息(鶯聲發音同“聞法”,比喻呼喚聲,於聞法中,苦惱的人生被光明照育而變明朗)
四
光海無邊際 翔天展悲翼
清淨心顯現 如敷島婦德(相傳敷島是有德分之地。日本人自古以來尊為聖地,住於此地的人皆清淨誠實。)
五
信水深且湛 紫藤花傳香
俯慚愧風薰 仰淨土春哉

二十六、追悼歌
萬里晴空見月光 思念遺恨隱雲間
護念
汝若在淨土 定能見浮世(吧)
聞傷悼之言 亦如影隨形
守護生父母 賜惠親弟妹
稱念名號中 緬懷汝身影
無常
攀越有為之奧山 生死途中行旅人(喲)
汝猶當青春年少 如山谷百合盛開
亦知無常是真理 教汝回歸西方國
師僧以苦口婆心 據實說法明無常
斷腸
喜與子哉喜與子 呼名唯有回音應
浮雲低垂似流連 奈何身影藏不見
寒窗透過冷月光 映於母懷妹之袖
稱念佛名聲不斷 幾夜看護天不亮
父身後留臥病子 牽罣不捨卻先逝
手中書信幾番讀 淚眼朦朧字模糊
「超世悲願得聞知 我等生死凡夫耶」
親心悲傷無可說 歸來但見室空寂
佛弟子
猶記兒時髮垂垂 幾經危險命得存
三十一年為佛法 集世敬愛於一身
今汝雖亡無奈何 心知有如和歌浦*
波潮來回無間斷 何時我亦海邊鴴*
從西空返來故土 與諸同胞共學法
追隨先聖行者跡
注:和歌浦,海岸名,其波浪壯觀雄偉,號“片男波”。親鸞聖人遗言云:我歲已盡,雖言還歸安養淨土,猶如和歌浦曲之片男波,潮聚潮散,退又湧回。
遺言·種田歌(親鸞聖人)注:鴴,音“恒”,近水生活,常棲息於沿海灘塗、河口等濕地環境,等濕地環境。還相菩薩回娑婆,如生活在海邊而不被海水所淹的鴴鳥,能於生死海上、苦厄濤中自在往來,救度衆生。


白菊
病苦藏於微笑顔 稱名聲中望西空
父親亦在佛亦在 生時無緣親父面
往生淨土得俱會 既是定業無是非
死魔恐怖徒爭戰 在生時日原無多
弱女竟與死王戰 來犯大敵甚強勁
白菊清新霜夜惱 可憐枯萎日迫來
姑且小眠安穩待 秋水明眸再開時
(啊!)
原來如此真微妙 不可思議無稱說
今於身邊妹爲伴 稱南無阿彌陀佛
聲音緩緩復依依 如門上釘無掛物
徒留痕跡唯寂寥
親友同憶溫柔貌 唯向靈前頻揮手
靈前白菊如生面 馨香清遠永在心
詩人
(啊!)喜與子哉喜與子
此刻一次即足矣 一次即可心已足
與父歸來共相語 亦至法座同聽聞
黑髮垂垂覆汝額 眼眸清澈面如雪
繆斯藝神亦來宿 慧質蘭心今何處

二十七、妙俳句
群山皆在春光裏 法之色
春天花開成一色 福壽草
白雲自有竹色映
任何事皆「是」「是」 春之晨
彌陀花香 宿假身
雨蛙不言 蓮花上
去來聲中 忘己哉
僧衣上 落葉飄落
瑠璃色漾於浴室 夏之月
佛法開火中 蓮之花
煩惱奔竹馬 三弦鼓聲清
一脫佛心殼 人聲清涼
秋日 名號亦不稱 父往生
夏日 與名號一起 母往生
織巢於草蔓 蜘蛛呀 秋夕
無聲開花 蓮清涼
解開眼上繃帶 秋之山
事足 南無阿彌陀 春之春
春海無量 無量的寶船
斷崖放手 花之意
住宿雖已定 黃昏雪寒哉
留言列表(1条)
[…] 報告春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