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5年02月09日

和讚的真髓
瑞劔老師 九十五歲
卷首和讚講讚
和讚的真髓
天親論主白一心,無礙光佛歸命禮(本篇)

天親讚十首
造論之本意
(129)
釋迦之教法雖多
天親菩薩慈悲勸
煩惱成就之我等
彌陀弘誓應歸依
此示《淨土論》的要義。天親菩薩者一心歸依彌陀。

《淨土論》的義趣
(一)明國土莊嚴
(130)
安養淨土之莊嚴
唯佛與佛知見也
究竟有如虛空相
廣大深遠無邊際
言「安養」者,安心養身之故名為「安養」。「莊嚴」者,莊飾嚴淨。言「唯佛與佛知見」者,即使從諸佛來看,亦是不可思議甚深的境界。「究竟」者,勝妙之義。「虛空」者,有清淨、不變、無邊和無分別、無礙之意思。淨土是只有佛才知道的世界。是依如來的本願力所成就之清淨佛土。

(二)讚如來之莊嚴
(131)
本願力得逢遇者
是人必定不空過
功德之寶海充滿
煩惱之濁水不隔
言「本願力」者,合併十八願(四十八願)之力(因力),和阿彌陀如來的果力(不可思議力)(名號力),稱為「本願力」。將聞信名號,稱為「逢遇本願力」。「功德之寶海」者,是將名號的功德比喻為海。不斷憶念本願力之人,是往生無誤呀。

(三)嘆菩薩莊嚴
(132)
如來淨華之聖衆
正覺之華所化生
衆生之願樂趣求
一切速令得滿足
淨土,是阿彌陀如來和菩薩聖衆所居住的世界。菩薩是從阿彌陀如來的正覺華所化生之聖者,眾生一往生,亦參與此菩薩的化導活動,得滿足其志願。國土莊嚴、如來的莊嚴和菩薩的莊嚴,此三者名為「三種莊嚴」。「正覺華」者,稱清淨佛智為正覺華。「化生」者,與從母胎所生的「胎生」不同,又是無生之生。「願樂得滿足」,是願望欲樂得到滿足,是自利和利他的願望。

心業無知(心業之功德)
(133)
天人不動之聖衆
弘誓之智海所生
心業之功德清淨
虛空廣大無差別
「天人」者,淨土之聖眾。「不動」者,說不像人那樣,被五欲所惑,心軲轆軲轆地轉動。「弘誓之智海」者佛智。佛智亦云真智,雖種種悉見、悉聞,心不隨之軲轆軲轆地變動,云為真智。淨土的聖眾因為得著佛智,所以心不動搖。「心業功德清淨」者,言此心是無分別、無差別的佛智。和所謂「寂滅」相同,那就是「心業之功德清淨」的意思。

往生的因果(一心生因)
(134)
天親論主白一心
無礙光佛歸命禮
本願力既乘得已
報土必定疾速至
「一心」者,弘誓他力之一心。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一念」相同。是專一、純一的一心,是無疑的心。「三心」(至心、信樂、欲生)簡化之「信樂」就是「一心」。往生之「正因」是此「一心」。「無礙光」者,是無礙光佛,示攝取不捨的力用。「歸命」(信心)者,「依靠、依憑」,任憑願力。往生依本願力(願心)成就之報土(淨土),一心歸命無礙光是往生的正因。

一心之異稱
(135)
盡十方無礙光佛
一心歸命無疑者
天親論主御言曰
願作佛心此即是
(136)
願作佛心之名者
度衆生之心是也
度衆生心之名者
利他真實信心也
(137)
信心即是一心也
一心即是金剛心
金剛心者菩提心
此心即是他力也
「願作佛心」是正智(自利),「度眾生心」是大悲(利他)。「金剛心」者,言真實信心,猶如金剛(鑽石)般地堅固,而譬喻為不壞的信心。言「度眾生心」者,攝取眾生,而令使往生安樂淨土之心。聽聞教說,不聞到「金剛心」出來為止的話不行。金剛心是從如來的相續生起。此心即是「他力」。

明妙果
(138)
願土一至必疾得
無上涅槃之證果
即興大悲力用也
此名回向從他力
「願土」者,言願力成就之報土。知為大病人,有唯聞之力,盡全力將「依本願力往生」之旨,至一息不來為止,重複、反覆地聽聞。臨終的病人,此不思議聞之力有喲。
昭和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瑞劔
天親菩薩的宗教
天親菩薩的宗教者以「一心」作為根本,是「五因」「五果」的法門。断鎧師曰:
「一因(信心——一心)究竟之處,五因(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廻向)成就之極促;一果(往生)開覺之處,五果(近門、大會眾門、宅門、屋門、薗林遊戲地門)圓滿之妙證。」
是信心正因。
(已上天親菩薩)
留言列表(1条)
[…] 天親論主白一心,無礙光佛歸命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