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稻垣瑞劍 翻譯 釋瑞覺 校訂 釋蒙光 2025年5月27日

大悲願船
法之聲(序)
木魚聲(本篇)

二十八、獨語
擅長游泳的人,放開手腳,放鬆自己,知是靠水的力量浮在水上。
大悟最高,小悟不計其數,信心崩壞幾千遍,認為這樣就能往生而自我陶醉,那夢亦一夜即消,留下的是本來面目。
我呢是木魚,裏面空空,被敲就空空作響。但是聲音從哪裏來又往哪兒去?因為是無聲之聲,隨後被問,我也不知道。再敲我吧!以前是呯呯作響,今現在則是空空地響。



二十九、道歌
本願一句已慣聽 是真實呀 彌陀的本願。
真慚愧!慶喜冥加,羞恥冥見,衣食知足。
如鐵被磁石引動 我被本願攝往生。
逆緣告知應報真理 應知弘誓真實 大家喲。
捨孩子的牽絆 生死大事與君談。
法水流巖下,挖掘復挖掘 汲取 深深不斷地。
憂事重重復重重 雖如此 一心向道前行。
今日亦「今乎」「今乎」 等待病、死神、火災、貧窮。
今日一日又平安度過 爲慈親的衣袖保護。
慈親相待安心還 君是光明是故鄉。
安心法海揚帆去 全憑掌舵人之力。
凝視我身 狂愚也 啊!真慚愧! 啊!真有趣!
夢中會母夢不醒 夏夜雨珠敲簷聲
不思議聞不思議法 風吹松聲豈不聞。
洞水松風亦說法 彌陀本願法中法。
聖教文字光明照 鈍耳亦聞法身聲。
善惡智愚皆融化 無礙光無半點痕。
嬰兒在母懷 不憂心掉落。
金銀縱多心未足 一物亦無大滿足 功德寶海。
愧哉 不知驚懼耳慣雀 亦受彌陀之慈光。
參考:耳慣雀
南無阿彌陀 語之說之皆愚痴 再如何說 只是六字尊號。
南無唯「是!遵命」之心 阿彌陀佛即「就那樣地來喲」。
法與我 非令聽被聽二者 唯法之聲光響著。
安住無量光明我 白髮亦是無量壽。
哲學智慧乃相對有限 信乃絕對如來地。
南無是我 阿彌陀是慈親 被慈親背著 輕鬆無煩憂 往西寶國。
所聞法是醍醐藥 能聞人是重病人 思此而聞法。
聞法之心、智慧亦無 佛光中忘我。
仰信不思議是不思議 其聲懷念亦尊貴。
隨年歲增長 念佛味愈醇 聲之響。
勅命是南無阿彌陀佛之呼喚聲 忘水火 忘我。
勅命乃一聲鶴鳴 乃絕對 莫於往生可不可地妄執。
佛法 少欲知足雖好 聞法欲乃善中善。
年年聞佛法全忘 還童 彌陀懷抱。
無礙光法界身之恩惠 南無地信憑 阿彌陀出現。
有無交給智者 行住坐臥 南無阿彌陀 佛恩尊貴。
善惡不知此阿呆 被喚「來喲」身歡喜。
彌陀法是嬰兒粥 還童之人得受用。
法是凡夫易行道 忘己無我身歡喜。
彌陀救度奧中奧 無上方便淺即深。
悲願救度免費 知是慈親悲心 依文字人喲 莫入岔道去。
貌似了不得 吾頭有何物 愚痴無智無知 腦空空。
佛法是三餐米飯 聞不厭亦食不膩。
聽懂處宿地獄種 不厭處法不思議。
忘生死事聞法人 法不思議不入耳。
當流最忌思委曲 要在素直淳心聞。
剃刀刮臉技純熟 此中即有法之道 忘記信而頂戴信。
年終惡業來報時 當知誓願爲此人。
此身無不足 今為佛弟子 真歡喜。
煩惱之外即無心 不思議能信如來。
佛法寶海迷前路 祖師掌舵爲引導。
佛法多學多迷惑 閉眼塞耳只一道。
真有趣 以眼見時則目迷 信者言語亦無用。
佛法再聞亦不聞 無法往生得往生。
莫被說獲信者欺 說不思議亦是皮。
莫思急欲獲信心 人言雖如此 彌陀是「就那樣地」。
思及離別能再會 迷執故鄉亦懷戀。
佛雖一刻不忘我 慚愧此身多健忘。
聞如木魚心空空 被叩之時方鳴響。


與人議論未嘗負 如此阿呆 木魚空空誰要勝。
木魚出聲真歡喜 有聲卻無常念佛。
是木魚則無不滿 以聲遣聲不思議。
木魚先生敢請問 作此相狀欲何為 於無緣中爲結緣。
坊守亦似木魚 有佛緣卻墮落 可憐哉。
雖是木魚莫輕看 木魚就以木魚樣 頭被敲能得聞法 真尊貴。
有口慎莫言人惡 雖無耳唯聽念佛。
迷心腸被掏空空 不悟而悟 此即法也不知乎?
佛法是 身心體得「若不生者」誓願之滋味。
信之友 同一慈親 常談慈親事。
莫看別家花開好 散花香吧 法友。
法友來 讚嘆法爲慶喜日 這是真的恭禧。
三毒鬼與佛共住我心 生活常令佛外出。
此生 膚淺人聞深妙法 以膚淺心竟得聞 真歡喜。
心雖隱藏亦留痕 思人不知真可歎。
持心寂靜清淨行 正念求之莫勉強。
今知我身罪業深 夜夢紛紜無清淨。
當知因果必報應 謹慎身心於佛前。
雖欲隱藏心 言形露馬腳 金剛心之有無。
恥對初白雪 愧對染墨衣 不可說不可說。
曾思我善(是)人惡(非) 可有反省吾身哉。
口再能說善道 無信人之言皆惡。
如履薄冰心 慎己過生活 雖無人知見。
安心超越明闇 我心如何皆捨棄 大歡喜。
信心非探求己心 此心剎那變化無憑。
聽聞如線隨針 己雖無眼針有目。
信仰 伸手執不執皆惡 我身被執取 任憑任憑。
耳長兩旁眼兩側 心亦不正置一邊 此是阿呆凡夫也。
三年不長 三日非短 此身融入佛生命。
(編注:《大悲願船》至此瑞劔老師著述部分完結,下爲妙好人平田有和所作的,題爲《法的喜悅》的心得筆記。)
相關鏈接:往覲偈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