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釋蒙光 2024-01-10
大家下午好,南無阿彌陀佛。
剛才做課的時候想到:我們现在在誦《總序之文》,課誦的環節以前還有讀誦《御文章》、《領解文》,和《往生禮讃》中《日沒禮讃偈》的“無常偈”。
《六時禮讃》有六首“無常偈”,“無常偈”有個特點是由維那在唱。“諸眾等”,就是在向我們這些人招呼;“聽說”,就是請聽我說。*
*注:六時禮讚的六首無常偈如下:
諸眾等聽說日沒無常偈: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諸眾等聽說初夜無常偈:
煩惱深無底 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 云何樂睡眠
勇猛勤精進 攝心常在禪
諸眾等聽說中夜無常偈:
汝等勿抱臭屍臥 種種不淨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體 眾苦痛集安可眠
諸眾等聽說後夜無常偈:
時光遷流轉 忽至五更初
無常念念至 恒與死王居
勸諸行道者 勤修至無餘
諸眾等聽說平旦無常偈:
欲求寂滅樂 當學沙門法
衣食支身命 精麤隨眾得
諸眾等聽說日中無常偈: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采華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脩乃至真
日沒無常偈、晨朝無常偈,我們在日本學的時候,誦到此處,是大衆跪坐雙手按膝,低頭恭聽;總序之文,雖然是自己在誦,但誦的當下也是雙手按在大腿上、低頭彎腰、恭聽,這樣一個姿勢。所以在做課的時候,有時候正直端坐,大聲讚歎如來;有時候低頭彎腰,拜領恭聽從如來、從聖人那裏傳來的聲音。雖然誦讀聲是以自己的聲音出現,但在當下聽到的是如來的法音。是這樣一種心態。
所以用什麼樣的姿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傳統,最重要的是當下的用心如何。在傳統裏是這樣一種用心,做課的當下不是我們在如來面前報告工作:我又完成了一次功課任務哦!而是借著課誦的方式,來拜讀、拜聞如來的法音,祖師聖人的教導。
這也引申到一個話題。昨天我們跟本山國際部的部長提到了中文的傳教和課誦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方面有比較迫切的需要。我們中文的教法,包括淨土真宗的歷史、教理的比較全面的介紹,歷代的祖師、善知識著作的一些翻譯介紹,還很欠缺。因為本山國際部是面向世界,現在對於歐美方面的傳教途徑比較暢通;但實際上,日本本土之外,用中文的信徒數量相當多。而這些信徒,能得到的資料就比較少。目前有的資料,很多是我們之前在瑞默老師的指導下陸陸續續做出來的。
親鸞聖人用漢文著作了《教行信證》,也用日文寫作一些書信和文章,這些書信和文章有部分被翻譯成中文,但不是很準確,有些甚至是相當不准確,這方面的空白還有待填補。蓮如上人的《御文章》,我們之前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翻譯。現在大家手頭的中文翻譯版本,是唯一的中文全本,恐怕也是本山在日文之外,唯一的外文全本。我看到本山出版的《御文章》英譯只是選本。
教典的翻譯,難度本來就大,日本的文化、佛教的信仰,用歐美的語言、思維來傳遞,有相當的困難,所以我也很能理解,爲什麽這麼多年,只有一個英文的《御文章》的選本在流通。我這次在講《御文章》的時候也參考了英文的選本。用中文講解時,對原文的理解不是特別有把握的地方,會參照英文的譯本。而當初在中文翻譯進行時,除了日文原本之外,沒有其他的參考,之前有人流通的錯誤百出的中譯本完全不能用,這也是很大的缺憾。
另外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傳統的問題。我們現在是用中文來做課誦,《正信念佛偈》、還有我們現在暫時替代《和讃》的曇鸞大師的《讃阿彌陀佛偈》,原文都是中文,用中文唱起來字正腔圓,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唱誦的方式直接頂戴經教中祖師的聖意。
歐美流通的課誦本,也用羅馬拼音來標註日文的發音。大家一起做課的時候,日本同朋拿著日文假名標註的聖教,雖然看的是中文(《正信偈》原文是中文),但用日語發音唱誦;其他不管是歐洲的、美洲的、還是中國的,都一起用日語發音唱。而實際上,日本同朋一邊以日語發音唱誦,在誦念的當下也同時頂戴吟味著經教的義理。而我們不懂日語的人只能聽到聲音,當下唱誦的聲音是一致的、和諧的,但其中的意義就錯過了。
我在想,我們真宗的精神根本上在於聽聞。唱誦時要知道意思,如果不知道意思的話,和誦咒有什麼區別?咒語就是你不需要知道意思,只要有聲音就好了,聲音準確就對了。但是我們真宗是凡夫的教法,凡夫需要理性的理解、需要感情的感動,如果不知道所誦經文的意思,很難談得上理解和感動,這樣也失去了原來祖師著作聖教的意義。
我們真宗的課誦,主流傳統是從蓮如上人開始,形成以《正信偈》、《和讃》爲主要內容,在這之前是《往生禮讃》。日本同朋唱《往生禮讃》,很多人可能會不懂意思,只是跟著唱,但是那些帶領的人一定要知道意思。不但要知道中文的發音,更要知道《往生禮讃》裏面這些偈子、文句的意思,才能跟信眾去解說。蓮如上人開始,課誦用《正信偈》和《和讃》,因為這樣更便於日本的民眾接受,尤其是《和讃》,都是用日文寫的。
《蓮如上人一代記聞書》中記載,蓮如上人在做課的時候,曾經吟味聖教的句子,而忘了唱誦。上人唱誦《正信偈》,《和讃》,啊,義理太深了,佛恩太廣大了!拜讀著拜讀著,深深沈浸在聖人所開顯的光明境界中,忘掉了後面的句子,完全進去了,進到教典的文字裏了,也忘了唱誦……蓮如上人不是記不住《和讚》的內容,而是在那個當下,被聖人讚辭中某個句子的意思深深的吸引和打動,渾然忘我。從上人的示現,我們知道做課還是需要知道所唱誦的經義。
佛教有一種修行叫作隨文入觀。隨著經教的文字,我們被帶入一種觀想的境界。“觀想”這詞好像覺得太難,其實不是要你主動去想,而是經典的文字本身就有功德,文字帶出形象、情境、喚起感情,會吸引我們,帶領我們進入到一個有形象、有感覺、甚至有情節的世界,進到經教所開顯的境界中去。佛教的記載傳說中,有很多祖師大德在讀經的時候進入三昧,進入淨土,和佛心感應,聽到佛、菩薩和過去的祖師在跟他說話,等等。那個當下就是一種感應道交,也叫隨文入觀。所以佛教的文字、佛教的經文,不是咒語、也不僅是聲音,它是有意義的,佛心是通過這些文字和聲音來傳達。
就此而言,我覺得我們作為使用中文的信徒,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在座有很多青年的信徒,還有很多沒到場的年輕人,希望大家能夠有意識的往這個方向做一些努力。因為我們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現在剛剛開始接觸到真宗的聖教,就像當初日本的佛教徒們最初通過中文頂戴到阿彌陀佛本願的教法,從曇鸞、道綽、善導祖師那裏頂戴這些使用中文的祖師的教法,他們付出的艱辛比我們現在要大得多。我們現在已經有這麼多的積累,當代的中國人有心在追求佛法真理,大家有這個能力,希望有這個發心,能夠在聖教的翻譯傳達、還有從日文課誦到中文課誦的轉換工作上,有人來多做一些事情。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這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希望能有這樣的發心。這是剛才突然間想到的。
20230822 講於香港法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