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瑞默老師 2009-03-23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今天晚上要講《教行信證》。

(瑞覺師問老師:今天晚上不是要講《御文章》嗎?)

是要講《御文章》沒有錯,但是《御文章》的發源處是《教行信證》,沒有《教行信證》就沒有《御文章》,所以《教行信證》是起源,是本,《御文章》是末。

我手上這本《教行信證》曾經遺失過。撿到的人因為看到裏面旁註寫得密密麻麻的,內容又很感人,所以把它送到報社去。沒送到警察局,因為這種事警察局不會理你。報社社長就刊出第一頁,以第一段文為標題,讓掉書的人看到後而來認領。這裡面寫的是佛教哲學、宗教哲學,流露出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精神,所以讀了讓大家很感動。

第一段文這樣講:

「世人知《聖經》的價值,卻不知《教行信證》的價值。讀《歎異鈔》的日本人,又能有宿緣拜讀《本典》的人很少。」

能拜讀到《教行信證》的人是有宿緣的,才能拜讀到。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後面第二段文又講:

「不問男女,都應慶幸能鑽研《本典》的恩德。」

不學《教行信證》,就無法知道淨土真宗,不知道淨土真宗,就無法知道何謂佛教。

(老師要瑞覺師念內文給大家聽。瑞覺師讀,老師邊聽邊說明。引號內是老師筆錄的瑞劔老師講義,餘爲老師的解釋。)

第二段文:

「餘乘獨自學習也能學會,哲學自學亦能搞定,宗乘特別是《教行信證》,欲得其眼者,須依止老師學習,應知。瑞劍依止恩師 桂利劍老師,實有二十餘載。遇善知識,難哉。」

第三段文:

「現今要看到士魂不易,要見到具僧魂者甚稀,僧魂即所謂的『教行信證眼』。教行信證眼即所謂『信心的人格』,亦是『真諦即俗諦』的人格,對親鸞聖人而言,乃『教相即安心』,『安心即教相』,此即是真的『教行信證眼』。」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第四段文:

「親鸞聖人是大信海化現來的人。無此信念,即無法懂得《教行信證》。」

第五段文:

「拜讀《教行信證》,不可拘泥文字忘了如來,亦不可只仰拜如來而疏忽文字。以即文字而離文字,離文字而即文字為圓解證入的行人。」

第六段文:

「宗乘不可不發展。拜讀《教行信證》不可以為已經明白了,就中止拜讀,或光只知依賴先哲的教義。弟子必須超越老師才行。要如此,得把《教行信證》經常置於心頭憶念不可,教行信證三昧即是這個。如此法門方能無盡地發展。」

「沒有比透過文字體會如來的願心,得到新生命更令人愉悅的事了。拜讀者要有如天文學者經常仰望天空發現新星般的心情方可。」

「《教行信證》的引用文是,初引所依止的《淨土三部經》,次引三部經的異譯本,再次引用七高僧及諸師的著作。外典則被引用於《化卷》。」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教行信證》有建立無解釋,全篇自是解釋。」

《教行信證》沒有說明,有的只是真理而已,為何沒有?因為一加上說明就變成假的。這是《教行信證》很可貴處。

加上人的知見去說明就容易走錯路,真理是有建立沒有解釋,沒有解釋才是真的,如要作解釋的話,《教行信證》整篇都是解釋。

「知終(善導大師)吉(法然上人)一願建立的法門(如拳頭),不知高祖五願開示的法門者(如手掌),對往生因,疑義百出吧。應好好鑽研念佛往生和信心正因完全一致之處。」

一願建立講念佛往生,五願開示講信心正因,如無法了解五願開示就是一願建立的話,就無法頂戴終吉的念佛往生與高祖的信心正因是一體的。

「《教行信證》,應致全力於《行卷》,好好地研究之。但透徹《行卷》,其他自能貫通。」

「《本典》的研究非為名利,乃為研究聖人的精神為何而研習。一旦生起名利之念,則《本典》的研究雖一時入佳境,絕對無法到達妙處。

又非為議論而研究,乃為知恩報德,為自身的往生而習學。一旦到達妙處,自會法喜充滿不會中止學習,此即真宗是安樂法門之所在。」

「《本典》,首先是記得讀法,其次是解釋文字,然後是重覆拜讀,能自然地發現真意最好,那即成為自己的血、肉、生命。」

「人一生中徹底學好《和讚》與《教行信證》二書的話,即是人生的大成功者。最好在心中做好這樣的決定:

遇到事情時,眼中唯有祖師聖人《和讚》、《教行信證》。」

瑞劍老師為了依止桂利劍老師學《教行信證》,辭掉校長之職,當小學老師。雖還有一個月就能領到退休金,同事勸留,老師心想聖人並未領過退休金,故當下決定辭職。

人生遇到需抉擇時,唯追隨聖人的腳步,瑞劍老師如此,瑞默老師也是如此。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本典》的註釋書,第一應依《六要鈔》。《六要鈔》的眼睛是:『念佛只是彌陀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機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議』。」

「欲得教行信證眼,應好好吟味「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之意。《教行信證》的用意,唯為說彌陀本願海。」

「聖人依七高僧意,發揮了阿彌陀如來本願的真意,製作《本典》,是為報恩也。」

所以親鸞聖人是為了報恩,而留下此部《教行信證》。

「《教行信證》,應常回「總序」拜見。「總序」最重要處:『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拜讀《教行信證》如有不懂處,常回到總序之文拜讀則通。

「《本典》是親鸞聖人的法身,字字皆是法身、般若、解脫的光輪。」

「《歎異鈔》是女性的親鸞聖人。」

因為《歎異鈔》是以和文書寫,容易拜讀。

「日本人誇示世界的鉅著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弘法大師的《十住心論》,及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

「《本典》是立教開宗的鉅著,當一字一淚的頂戴之。」

「宗祖親鸞聖人把佛法最重要處,已用『難思弘誓』、『無礙光明』闡明無遺。能遇此教法全是親鸞聖人的恩德,感受此恩德,奉獻自身者,才是真正的報謝佛恩,真的真宗門徒。有『難思弘誓』、『無礙光明』,汝還有何不足呢?」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本典》於聖人五十二歲時已大致成型,真正完成是約七十多歲時。」

歷時二十多年。

「拜讀《本典》,以前釋後,以後釋前,莫忘常回《總序之文》。」

因為總序之文是《教行信證》眼目所在。

「拜讀《本典》時,先精讀《和讚》最好。理想的是,不論是哪邊,都得花上二、三十年才行。」

因為《本典》是漢文不易讀,而《和讚》是源自《本典》的精神,故要有長遠心來學習《和讚》。

「『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二句皆證明親鸞聖人是如來。宣說『難思弘誓』『無礙光明』,此即是『見法、入法、住法、我安也』。」

「安心,當置身是瀕死的病人,火速地頂戴之;學問當思以不死的生命,穩紮穩打。做學問不可求速成,很快就明白了的人,不會久長,不可靠。」

作學問還要得依止善知識,你的善知識在那裡呢?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比較看看「教行信證」和「教理行果」吧。」

「『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是佛法力不思議。佛法力不思義是名彌陀弘誓。」

「瑞劍拜讀《本典》於茲五十二年,還是幼稚園的心境。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愈拜讀之,愈覺其高深;愈鑽研之,愈感其艱難。欲見聖人之法身者,須拜讀《教行信證》。此是宗門第一之書,亦是世界第一難解之書。」

「法重身命輕。得生為人,能得到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此是慶中之慶,當五十年如一日的天天拜讀。」

「一生吟味《本典》一書,有何不足乎?」

「百萬卷的書算什麼,眼光放高吧,凡俗唯汲汲於生活。注心血於鑽研《本典》,生活上所需的物質,皆會由如來賜與。開信眼於茲者稀有,努力吧。」

「瑞劍非專家,執教鞭已五十二年。不論誰,只要立下志願,皆能見到聖人的法身,精進吧。」

瑞劍老師拜讀《教行信證》五十二年,才體得聖人的精神。

「《本典》是宗教的第一書,是論文,且是一大詩文,是生命之書。拜讀之,直到從中能聽到無上的音樂為止,拜讀不倦。」

「當想人生的一切都是為鑽研《教行信證》。」

「若不早一點決定自身的安心,拜讀《本典》則無法持久。」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師:你們今天晚上聽到這幾段話,就不虛到此一行了。請發問。

問:《教行信證》只有建立沒有解釋,能不能請老師再詳細說明?

師:這句話是說《教行信證》沒有理論。因為一經過人解釋,就變成假的了,真理是不需要解釋也不用解釋。

譬如太陽一出來,天地就一片光明,可以看到東西,你問為什麼,你去解釋不是很奇怪嗎?為什麼電燈一開,這裡就亮起來,可以看到東西,你問為什麼,不是很奇怪嗎?就如近視者戴上眼鏡就可看清東西,這是沒有理論的。

但是人很喜歡去解釋說明和理論一番,比如說「是因為打開開關,燈光就會亮,就可以看到東西」,這種種的說明都是阿呆的說明。

所以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跟你說一堆這呀那呀,這都是在騙你的,沒有說明的反而是真的。

如何啊?有問題的話請提出。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問: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是有點道理。剛剛說《六要鈔》是《教行信證》最好的解釋,那它的特質如何?為什麼我們要看《六要鈔》?

師:你問這問題本身就是理論,因為你還沒讀到《六要鈔》,就要問這問題,這就是理論了。「燈光先照到我們」這是事實,「燈光亮為什麼可以看到字」這就是人的理論。

說明、解釋是人後來加上去的,「真理」是先有這個事實,然後才有理論出來。

問:請問剛剛所講「安心要以瀕死的心,教相要以不死的生命」之心,是否安心是今現在就要去解決,教相方面可以慢慢地學,長久地學習?

師:沒有錯。作學問要放長遠心,因為學海無涯;但是安心的話,因為一口氣不來就沒氣了,所以要以「今現在」的心來面對它。

問:就剛剛安心、學問的問題,聽師父剛剛在念時,感覺一個是用瀕死的心,一個是拋開的心,兩個是極大的矛盾衝突,無法統一,無法結合在一起,後來老師的補充,說要有善知識。我才知道要遇到善知識這兩個才能統一,這樣不知是不是?

師:對。因為自己想的都是「0」分,都是假的,真理不是像人所想的那麼簡單的東西,那麼膚淺的東西。活著的人能夠知道「真理」者沒有。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問:「安心即教相,教相即安心」,我們要讀到這樣才算讀到《教行信證》的眼目,我們又如何知道我們是達到這個程度?

師:你知道又如何呢?這不需要你知道的。你知道的「安心即教相」是「0」,「0」多加幾個「0」,還是「0」。本來我們就是「0」,不論你學多少都是「0」,即使「0」後面加上一千個「0」,加起來還是「0」。因為你的心理還有想用自己的力量去知道什麼,這種心態是阿呆。

問:剛剛瑞劍老師講到「《教行信證》是聖人的法身」,那我們怎麼樣拜見到聖人的法身?

師:你用拼命·捨命的心來拜讀,就可以拜見聖人的法身。

問:抱歉我再追問,請問老師有沒有拜見到聖人的法身的經驗?

師:人的經驗做什麼用?你把人的經驗拿出來做什麼?不要把親鸞聖人看成和你一樣,親鸞聖人可以講自己有體證,你不可以把凡夫的體證拿出來獻醜。親鸞聖人、蓮如上人從來沒有講過自己的經驗·體證哦!是後人加上去的哦!

瑞劍老師在世時,有同朋說:「佛法沒什麼難,跟阿彌陀佛說『是!』『是!』就行了。」

另一同朋說:「哎呀!要說『是』也沒那麼容易,因為我們的心沒那麼老實。」

瑞劍老師聽到後說:「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叫你說『是』呢?」

連這個「是」也不需你說,凡夫所講的都是虛假,連凡夫的「是」也不用,因為阿彌陀佛已經幫我們準備好放在六字裡面了。

奈良有位同朋拿一張卡片請瑞劍老師為他題上「是」字,老師遲遲不肯動筆,說寫這個又有何用?連「是」也不用了哦!「是」也不用了才是真的「是」哦!

(有人舉手,師喝道)

你們不要動腦哦!動腦就是「0」哦!

拜讀《教行信證》的幸福

問:剛剛提到一念的體驗也不用說,請問《改邪鈔》中有提到親鸞聖人的體證,不知如何?

師:聖人是聖人,你是你,不可以把自己與聖人相提並論,我是我。

問:剛剛聽到老師一講,內心有個覺受——得無所得,作無所作,念佛以無義為義,空空如也的感覺,很舒暢。

師:你有什麼感覺跑出來,就那樣的讓它跑出來吧!

問:老師剛剛講「聖人是聖人,我是我,不能相提並論。」那阿彌陀佛是慈親,不是平等救度嗎?要救聖人也同樣救凡夫,為何體證還分聖人和凡夫呢?

師:聖人是我們的善知識,他有體證是善知識的體證。我呢,是站在凡夫的立場來頂戴這個教法的。

凡夫再如何有體證還是凡夫。(結束)

2009-03-23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16 09:53
Next 2021-08-16 11:2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