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光 2020-03-21
今天有同朋問:不是說本願是“他力”法門嗎?爲什麽我們還需要“努力”?
這個問題大概是他力思想永遠要面對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一件事: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麽?佛教的根本目的是什麽?
——佛教爲我們指示人生的實相,讓我們證入與阿彌陀佛相同的無量光·無量壽的真理世界。
這在凡夫的立場,首要是死的解決——解決生死的問題,進入不生不死的世界。所以我們學佛的第一目標、根本目標,是了生死。
如何了生死?佛爲我們開自力聖道和他力淨土二門。所有人都通過這兩扇門,進入真如的世界。
有志有力修聖道門而成正覺者,值得隨喜讚歎。
有志而無力修聖道,又想於現生了生死的,唯有依佛(他)力往生淨土,同樣得證無上覺,入真如法性海。
阿彌陀佛是成就自他不二的覺證的佛。自他不二是指:阿彌陀佛在完成自身成佛功德的同時,也成就了我(不可泛泛地說“衆生”,當知是爲“我”一人)往生成佛的功德,回向給我(無關他人!)。佛與我(衆生)的約定是,不能令我往生,自身誓不成佛。這就是十八願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而佛方成就正覺,而是“二利圓滿的大正覺”,二利,即自利利他。從佛方說,是“自利”(自身取正覺)的同時,即不止於佛自身,同時起“利他(衆生)”之大用;在衆生(“我”!)處,則是“他(佛)利”,是“佛”回向往生成佛的大利給我。
久遠劫來,佛一直在回向功德,給予兩手空空的我們。
自利利他二利圓滿的佛,就是報身佛“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因此,凡夫的我要得解脫,唯一只有依靠他力的法門,領受如來二利圓滿的功德。在了生死一事上,凡夫(“我”)無力,而如來(“他”)有力。往生成佛的功德已成就於如來,不需要凡夫出手。
爲了徹底了解這一點,讓“他力”不止停留於理論和概念,而是成爲我們生命活生生的事實、體證,我們需要“努力”。因爲我們最拿手的本領,是不能自力了生死,卻還帶著無始劫來輪回的無明煩惱習氣,邪見憍慢、自以爲是、疑心重重。所以在他力法門,行者努力的方向,不是去修自身無力成就的戒定慧三學聖道行,而是爲如實頂戴自身無力與如來有力的事實,而“極於聽聞”。
所謂“聞即信”,通過相續地聞法,佛的光明、名號的功德,通過佛的形像、聖教的文字、講法的音聲,進到我們心裏,凡心被佛心同化,此即是信心決定。
真正努力過的結果,是生起這樣的感受:
越是努力越會發現,在了生死這件事上,自身除了造生死業、輪回因外,什麽清淨業也做不了。
——因此,唯有無盡的慚愧。
如來慈親竟爲無能自救的我完成往生成佛的功德,慇勤回向給我,呼喚不停,守護不捨。
——因此,用言語說出的感恩都膚淺無力,唯有“南無阿彌陀佛”。
信心,就是於如來前低頭,仰讚歎,俯慚愧。
以爲是自己的努力,在自業自得的世界,其實也仍然是托著佛引導加持的庇蔭,才能於濁世中得到一些善報、生起一些清淨智慧。有幸與佛法起些許相應,如不把握此生,依佛願佛力出生死,仍只成輪回業而已,不值一提。
唯有真正努力過的人,才會心甘情願地跪於佛前,老實做個孩子、愚人。
所謂“還愚癡,生極樂”。
頂戴信心的念佛人不會自滿,更不會放逸。因爲心被阿彌陀佛的心所感動,想要報恩,想要讓有緣同朋得到同樣的利益。被佛心所同化的這顆心,會像阿彌陀佛那樣主動去做事,做更多的事。
此時念佛行者的生命,可以分成“未來的生命歸宿”和“現實的生活實踐”兩個層面來理解。
就個人未來的生命歸宿,即往生淨土而言,行者是被動,是被佛所動。
就現世的生活實踐的報恩行而言,是主動。但是看似自己的主動,究其實,畢竟是佛來做主。實在說來,在法界中,沒有比阿彌陀佛更主動的生命了!我不求,祂已自來;我尚不知不覺,祂已爲我成就生命中最圓滿的境界果報(往生成佛)。
這樣的大恩,當我們通過聞法獲得信心的智慧,越觀察反省自身,越深感如來願心之深廣、大恩無以爲報,而被佛方滾滾而來的功德力所帶動而精進努力。此時的努力,是“被”他力策動、不得不然的努力,是人性之自然,也是真實信心的流露。
所以頂戴佛心的人,自然會想念佛,會以稱揚名號作衆生的大供養、大布施,會在法上精進,通過自身的努力令更多人與佛法結緣、乃至得到究竟利益,這稱之爲“自信教人信”,是真實“報恩行”。
身在業感所成的娑婆世界,沒有不忙的人。不是身忙,就是心忙。差別只在所忙何事而已。
成爲念佛人,也還是身忙,但心是歡喜的:
獨自一人時,歡喜著與佛合一;同朋相處時,歡喜著與衆分享。
如聖人所說:穢身雖在娑婆,心於淨土悠游也。(帖外和讚)
我們學佛,首先應當爲自身死的解決而學佛。以追求真理的心,才會遇到真實的佛法。因爲佛和我們生命息息相關,如來是活的,來入我心。日日聞法、頂戴吟味聖教,生命即日新又新地被更新,接上佛方的源頭活水,獲得新生命。頂戴一分佛心,自會做一分佛事。努力自信,也教人信;努力自利,也行利他行,因爲自他本來不二,這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世間的善法尚且知道“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知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學習佛法,沒有體會到“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乎法界之內皆兄弟也”(曇鸞大師《往生論注》),那是還沒有頂戴到阿彌陀如來的父母心的人,不名爲真學佛者。
最初只是爲了解決一己的生死問題,沒有想到,被引導進入的是自他不二的廣闊世界。這無限清淨和光明的境界,正是無量壽·無量光的如來家。我們是淨土的主人、如來的愛子。
我們是爲了覺悟生命的真實而學佛,不忘初心,如來自會帶我們回家。爲了偷懶不做事而賴上佛這樣的心,是縱欲、自私,是從我執起的煩惱習氣,相應的只能是三惡道。
生前以學佛的名義自私、懶墮、放縱,死後所去的地方居然是淨土,這可能嗎?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心,如是境。不依佛心,不得入淨土,此謂他力。
這才是大公無私、平等清淨的佛法,不是嗎?
按:有同朋問起這個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很普遍,也最易混淆。所以較詳盡地寫出來,文字力求通俗易懂,不掉書袋,願對同朋有所助益,也希望得到同朋們的指教。
下一篇法談亦是基於此文展開,請同朋們參攷。
蒙光 合掌
留言列表(7条)
[…] 蒙光:“他力”法門,爲什麽還需要“努力”? […]
[…] “他力”法門,爲什麽還需要“努力”? […]
[…] 0 3 Generate poster 不在凡夫身上找證據 Previous 2022-03-03 16:55 “他力”法門,爲什麽還需要“努力”? Next 2022-03-03 […]
[…] “他力”法門,爲什麽還需要“努力”? […]
[…] 真宗不是不要努力,也不是不重視稱名。是努力的方向正確的話,結果會發現不是凡夫的努力,是如來大悲回向的本願名號,才是往生的真因。因此盡形壽的稱名和教人信,都不會算爲自己的功勞(不計機功),而是爲報答佛恩、稱揚佛德的自然。精進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隨順佛願自然而有的動力,是大願業力之自然,所以謂之“願力自然”。《高僧和讚》(No.200·八二): […]
[…] “他力”法門,爲什麽還需要“努力”? […]
[…] 這裏的關鍵是,要否定(“非”)的,不是“言語聞信”的動作,而是“我”的主體。他力法門自力無功,但不是自己不要努力。莫誤以為自己可以不要“言語聞信”,是雖精進於“言語聞信”,而無機方之功,不可有歸功(因)於“我”的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