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瑞默老師
自然就是規則和法則。自然就是法則的力用,——力量和作用。讓事情順著法則去走,叫做自然。但是自然很難。
像雨從天空落下來,就叫做自然,它不會從地下往上掉。(老師手指桌上的水杯)如這件東西是從上往下掉,這也是自然,它絕對不會從下面往上跑。這種法則,無論在廈門也好,在福州也好,在香港也好,在日本也好,都是這個法則;現在也是這種法則,以前也是這種法則,未來也是這個法則。這個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必然會是那個樣子。
但是我們人,一動腦就不自然了。我們人類越文明,離自然就越遠。人,不論再怎麼努力,自我都不會沒有。人類不論再怎麼進步,文明不論再怎麼進步,肚子餓的時候還是肚子餓,肚子餓的時候怎樣想像飽還是不會飽,別人吃飯我們還是不會飽,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人,不論別人多麼的成功,如果我們自己不健康,多病,沒有成就的話,就沒有辦法得到滿足。不論別人如何的幸福、如何的成功,如果自己沒有成功的話,我們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我們活多久,這個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就跟我們多久。
我們如果撇開自己,說要造福人群、要造福社會,是很難的,一定有那個「我」在。我們說要改造社會、造福人群,那裏面就有一個我執在了。所以不論有什麼方案,說這個方案有多好,當你仔細研究這個方案時,你也會發現不是很理想。只要有一點私心,如希望自己過得好一點、舒服一點,只要有這樣一點私心的話,不論你的法子多麼的好,都是假的,都是錯的。但是我們人,都不會知道自己錯。我們無始以來,都受到這種自我的限制。雖然想改造社會、造福人群,如果沒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的話,就會生氣;口上講的是要造福社會、造福人群,可是如果沒有照「我的」方案去做,問題就來了。與其說是要造福社會,不如說是要順著「我的」想法。所以我們一起心動念就是錯誤。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想的,我們所做的,都是顛倒行。可是我們都以這種顛倒行為滿足。我們看到一個人成功時,我們能發自內心為他感到歡喜嗎?這樣的人,到底有幾個呢?真理的世界,別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但是我們人呢,就是先想自己的幸福。先想到自己,這當下就是迷執了。
我們先要知道,正確的理、正確的法是什麼?真理的世界是,眾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人,——說凡夫也好,都是先從自己,以自己為出發點,先求自己幸福。從自己為出發點,以自己的幸福為出發點,這就是人、就是凡夫。
什麼是佛?什麼是真理的世界?佛之所以為佛,就是以眾生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以這個(衆生的幸福·利他)為基準。人類的生活中、社會裏,跟這個基準很接近的,就是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母親看到孩子快樂,她就很快樂;她看到孩子流眼淚,她也心痛。這種母子的關係,就跟佛的心很像,很接近。父母對孩子的心,是孩子成功,父母就很開心;孩子如果不幸,父母會為了他感到很悲傷;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心,最接近真理的法則。但是,很遺憾的,身為孩子,他往往無法瞭解、明白父母心,天下父母心。所以會有忤逆父母、不孝父母的孩子出現。
最自然的生活樣態是什麼?就是以孩子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以孩子的幸福為父母的,這個是最接近自然的了。但是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最疼愛的就是自己,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孩子不明白父母是那麼的愛護自己,所以才會忤逆父母、傷父母的心、頂嘴,這就是不明白天下父母心。所以不孝父母的人,是違背天地的法則。從天地的法則來看,頂撞父母的人,當下就是違背因果。做了違背因果法則的事,一定會承受業報。業報一定會找上門來。
我們大家要好好思惟「自然」是什麼,好好思惟「自然」這兩個字。佛是順著自然的人,是依自然而行的人,所以佛是「眾生病,則我病;眾生樂,則我樂」,這樣的是佛。生為一個人,看到眾生、別人遇到苦難,就覺得不忍心,這個是人性。如果我們看到自己討厭的人、不喜歡的人遇到不幸了,沒有惻隱之心的話,就是違背因果·自然法則了。
我們一般看到自己的冤家、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人,遇到不幸的時候,往往都要拍手叫好。這種心,是違背因果·自然法則的。不論是什麼人,哪怕他是我們很不喜歡的人、很討厭的人,當他遇到不幸時,我們能生起憐憫的心、可憐的心,這才是契合自然的法則。但是我們人啊,自己喜歡的人遇到不幸會覺得很難過,會和他一起悲傷;可是一看到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人遇到不幸,就拍手叫好:「哇,他總算遭到報應了!」這種心就是違背因果、違背自然法則的,就是分別心,當下就被我們的愛憎牽著鼻子走。
被我們愛憎的心牽著鼻子走,這當下就是違背自然的法則。當我們聽聞佛法,我們捫心自問,或者靜下心來看自己內心的世界,會發現原來我們都是在違背自然的法則而活著。如果我們都是以自我為本位,在想事情、在做事情,在看自己的話,就是錯的。
山上的樹,就是自然的榜樣。樹本身就是自然,它顯現的就是自然。它們不會為了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感情用事。但我們人,就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違背自然。
我們跟樹比起來哪個聰明呢?但是我們都認為樹沒有知覺,都認為我們人比樹聰明。樹的成長是無我、無心的成長。所以你把樹枝剪斷,它也不會生氣,照常茁壯成長。所以禪宗的祖師大德,如達摩祖師這樣的人,他們來看樹,樹就是佛。
山上的樹木很多,我們去砍樹枝的時候,被砍到樹枝的樹,它不會說「為什麼你來砍我,而不去砍別的樹」?它沒有你我,它無我,它讓你砍。我們人,別人向我們道謝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心;如果我們為對方做一點事情,為對方付出,他卻連一聲謝謝也不講,我們的我執就出來了,煩惱就出來了。所以無我、無心是最珍貴的。當對方笑臉對我們道謝時,我們就很開心;開心的當下,就是執著了,就是心迷執了。當我們為對方服務,對方笑臉對我們說「謝謝,謝謝」時,我們會說「不客氣,不客氣」。我們口裏是說「不客氣」,其實心裏高興的要命。可是當我們為對方服務,對方卻沒有什麼反應時,下次你一定不會為他服務了。
我們學佛的人,做真正的道人,走佛道的人,就是要去自己這種執著的心,去看自己執著的心。我們以誰來為生活的榜樣呢?看山上的樹木,它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山上的樹木是無我、無心,就是以此為我們的榜樣,以無我、無心的樹為我們的榜樣。心情煩躁的時候,不妨到樹林裏面去,到山上,到樹下,坐在大樹下,自然而然,很煩躁的心,就會靜下來了。那是為什麼呢?那是山上的樹木在教我們無我無心。所以你看我們修行人,佛教的修行人,他們都是入山修行。為什麼要入山修行?就是說這個。
想要修行,如果走入人群,很難修。走入人群的話,貪瞋癡就會生起。走入人群的話,愛憎的心會越來越強烈。所以禪宗的修行者,為什麼都要去山裏呢?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以前的寺廟都是建在山上。寺建在市中心的話,我執就會很旺盛,真正的佛道就沒有辦法去實踐。要讀佛經的話,在山裏是最適合的。我們如果在人群裏讀佛經的話,就是用貪瞋癡在讀佛經,就沒有辦法真正昇華自己的心。不信你試試看,帶一本佛書到百貨公司裏看,你的心思是想佛經還是想喜歡的東西?
人是怎樣的動物?人是被自己的貪瞋癡左右的動物。不被自己的利害得失所左右的人,是很高尚的人。但很遺憾的是,我們會被周圍的一切所左右。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拿錢的。不論是怎樣的修行人,你讓他拿錢看看?那種得失心、名聞利養就出來了。所以貧窮最好,當乞丐最好。真正能夠當乞丐的人,是最好的人。沒有辦法真正當乞丐的人,他就沒有辦法真正的修行。捨很難。
上次看到一位四處漂泊的老人,有人問這位老人:「你這樣不覺得很苦嗎?居無定所,三餐不濟。這樣的生活你不覺得很苦嗎?你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怎麼樣呢?」那老人說:「非常滿足。」他感到非常滿足。這種人是最富有的人。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想的,對於這個流浪的老人來講,他這樣子很快樂,他覺得沒有比他現在更快樂的了。很遺憾的是,我們凡夫連這個乞丐也當不了。真正的乞丐,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去當的。
以前,出家人是走入塵世中去修行的。為什麼大家沒有辦法修行呢?就是因為沒有辦法去我欲,所以沒有辦法真正的修行。如果我們有稍微涉及一點佛經的話,拜讀過佛經的話,你就會知道:原來,我連乞丐也不如,這麼執著。當你這樣觀照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法器。我們可以做到形式上在讀經,可是內心卻被自己的執著玩弄、左右。
有四個字對我們學佛的人很重要,哪四個字?「知足常樂」。我們要以知足常樂這四個字為出發點。你要修行,你就要捨家棄欲。就是不要先生,不要老婆,不要錢,然後入山去修行。這樣子,你才能真正的修行。所以大家要知道:你有家庭,有孩子,修行就是落第了。不要以為你們這樣子可以修行。真正的修行,自然「孤家寡人」。你真正要修行,你就要拋家棄子,連父母也要離開,你才有辦法走修行的路。
中國有個叫玄沙的人,他很想要修行,可是他有個父親。父親在,他就沒有辦法出家修行。為了要去出家修行,有一天和父親出去捕魚,他就趁父親不注意的時候,把父親推下水。他的父親抓住船邊,叫兒子拉自己上來。玄沙想,這時候如果把父親拉上來,就沒有辦法出家修行了。他就把父親的手掰開。他父親就溺水死了。這樣子,他就出家修行去了。因為他是自己親手把父親推下水,把父親淹死,這種殺父的「五逆十惡」罪很重。殺死父親的情景每天都侵蝕著他的心,這種心變成一種動力,推動他精進的修行。所以他修行十年,就開悟了,就進入無心無我的世界。
當他開悟的時候,他就夢見他的父親。父親跟他說:「當初被你推下水的時候,非常的怨恨:『我的親生兒子竟然殺害自己的爸爸!』因瞋心而墮地獄,受苦不斷。直到今日,因為你修行開悟的功德,我得以從地獄出來,上昇天界享樂,今天特來向你道謝及辭行」。話說完就不見了。
玄沙因為是自己把父親殺死,再去修行,所以他修行的心和一般人不一樣。「罪惡深重!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殺死,自己是這麼的罪惡深重!」因為他帶著這種心去修行,當他這樣精進、努力去修行,十年他就證悟到無心無我的境界。
當他開悟的時候,他的爸爸就來給他托夢。說︰剛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的時候,心中充滿怨恨。心裏很不甘願,竟然我的兒子會把我害死。因為心不甘願,起怨恨心,而墮入三惡道受苦。可是當他兒子,證入無我無心的時候,就是開悟的時候;以開悟的功德,讓他的父親從三惡道裏出來,生到天界;所以他來向兒子辭行:因為你開悟的功德,功德力令我得從三惡道裏超拔出來,今天要生到天界去了,特來給你道謝。
我們在座的大家,如果能從我執的世界證悟到無我的世界的話,這種功德很大,可以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夠得生善處。我們要走修行的路,就要有像玄沙這樣的決心。每天的心境,就是「我是惡人,我是罪惡深重的人」,帶著這種心,這種慚愧懺悔的心去修行,才能夠真正走上修行的路。不然的話,稍微讀了一點佛書,稍微念了幾句佛,就自以為自己有修行了。這樣子哪裡是修行?是在自我滿足,自以為是,根本就是傲慢、邪見。
如果自以為自己都是在做好事,自己沒有做壞事,然後會講佛法給人家聽,自己也有聽佛說法,有在修行,這種人都是天狗,都是邪見憍慢。像玄沙這樣,為了走修行的路,他把自己的父親害死了。所以他在二六時中,念頭離不開這個:「我是不孝父母的人,我把自己的父親殺死了」,所以二六時中,他心心念念:「我是個不孝的孩子,我是個罪業深重的人」。他是懷著這種心去拼命修行的。像玄沙這樣,他自覺自己是不孝父母、罪惡深重。有這種自覺,起這種自覺去修行的,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們人,動不動就會以為自己是好人。聽了一點佛法,就以為自己比以前好了很多,慢心就會起來了。為什麼學佛會沒有辦法進步呢?就因為我們很容易起這個慢心,可是我們又看不到自己有這個慢心。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腳都浮在空中!沒有像玄沙這樣,他的腳是踩在「我是罪惡深重的凡夫,我是罪人,我是不孝父母的人」上。他的腳是踩在這上面,所以他能夠腳踏實地的修行。
但是我們一般人,我們的腳都踩在空中。所以,雖然會說自己是惡人,會說自己是凡夫,可是這個凡夫是踩在空中的。你看我們說自己是凡夫,可是當我們看到別人缺點的時候,就去攻擊、去排斥,然後就是生氣。那樣的當下,就已經不是凡夫了,也就是高高在上了。
我們如果沒有像玄沙這樣自覺的話,雖然嘴巴上講自己是凡夫,其實都不是凡夫,都是傲慢,邪見憍慢的惡眾生。我們如果在娑婆生活,用佛法這面鏡子來照見自己,我們就會發現:自己一點佛法也沒有,每天都是在背道而馳,都是過著背道的生活。真正有這種自覺的人,他就不會如此:稍微比別人多捐幾個錢,他就會說我付出了多少;比別人多掃了點地,他就「我好發心。我們凡夫,動不動慢心就起來了。
用這樣的心,來讀佛學也好,聽聞佛法也好,都是邪見憍慢。你真正認真去走佛道時,就會發現:啊,原來我的我執這麼重。我們聽了佛法,我們的心都會去觀照別人,可是都忘了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心都是向外求的。
不論是看佛書也好,讀佛經也好,聽聞佛法也好,當我們真正在佛法中,讀到佛書的時候,你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我執很重,慢心很重;原來,我的心都在看別人;原來,我們剛知道一點佛理,就會在心中評判別人:「啊,那個人,他在講這個話;那個人還不懂……」我們無時不刻都在評判別人,但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心在評判別人。不曉得我們在看別人,那個當下就是慢心。
所以大家如果有條件,可以去看善導大師的著作。善導大師是一位很虔誠念佛、精進的修行人,可是你看他所留下來的著作裏面,他都在懺悔:懺悔自己沒有修行;懺悔自己罪業深重;懺悔無始以來,自己造了多少殺業;懺悔自己無始以來,犯了多少偷盜的罪。善導大師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其他人稍微有禪坐,有讀佛書,他們就認為自己有修行了;善導大師也有禪坐,也有念佛,可是透過這個,他發現自己:「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一點修行也沒有,我罪業深重。心心念念都是罪業、煩惱,無有出離生死之緣」。他這樣在看待自己。
能做到如善導大師這樣觀照自身的是親鸞聖人。因此親鸞聖人的著作中,說自己「無慚無愧」,「無小慈」、「無小悲」,有的只是「重視名利,好為人師」。他就是這樣的慚愧自己。
我們學這個教法的人,要學什麼呢?要學用無常來觀照自己,而不是去觀照別人。我們聽聞佛法的人,如果沒有看到,自己每天的起心動念,都是跟佛法背道而馳的話,就是沒有佛法。這樣的話,就是假的修行人,假的念佛人。你越精進念佛,就越會發現自己是假的修行人。如果自己以為自己是真的修行人的話,那就是邪見憍慢。
親鸞聖人所留下的著作裏,他都說:真正的念佛我一句都念不了,一句都沒有辦法修行。在《愚禿悲歎述懷》中,他有的只是什麼呢?「慚愧,慚愧,慚愧。」如果你的心現在還有:「啊,我每天都很精進,我每天都有在持佛經,我每天都有在念佛。」如果你的心態是這樣的話,這就是憍慢啊。越是精進念佛的人,他就會:「啊,我連真正的念佛一次都沒有。」可是這樣的人,他是每天都在念佛的。真正領受到淨土真宗的心法的人,他雖然每天都在精進念佛,可是心裏:啊,我連一句真正的念佛都沒有啊。
在今日,修真宗法門的人,真正很努力修行,可是「自己一點修行也沒有」,這樣的僧侶很少;傳法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來聞法的人。當我們遇到真人,我們在真人的面前,就會發現自己的虛假,一切都是虛假;我們到了真修行人面前的話,就發現自己是假的修行,我們都沒有修行;可是如果我們到不是真正修行人的地方,我們就會覺得「我比他有修行」。因為彼此都是假的修行,是假的念佛人,所以:「唉呀,他啊,還是慢心那麼重。還好我沒有他慢心那麼重。」我們就會有這種心態出來。之所以有這種心態,是因為大家都是假貨,假的念佛人。會看到自己是假貨的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念佛人。
如果我們起一個念頭:「我比別人精進,更明白佛法,高人一等。」只要你有這種心的話,就都是假的了。真正的學佛人,他不會有「我有佛法」那種姿態出來,他擺不出來。真正的念佛人,他不會擺出一副比別人瞭解佛法,比別人懂佛法,高人一等(的姿勢),他不會有這種姿態出來。他能比什麼呢?「慚愧,慚愧啊,我什麼都不懂啊。」有的只是謙虛。謙虛的人,(是)佛法的光明進入他的心坎裏面的人。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比別人懂佛法的人,是天狗,就是憍慢。
期待大家,對於剛才講的佛法,能夠在心中反覆的思維,然後再去精進。到你們七十、八十的時候,這些佛法就會融入你們的身體裏面了。期待大家直到七十、八十都不要間斷,不要間斷憶念佛法。大家不要提早畢業。不要「我懂了!我明白了!我已經獲得信心了」,就不再來聽聞佛法了。不要提早畢業,提早畢業就完蛋了。
參:自然即是彌陀佛
留言列表(3条)
[…] 從佛逍遙歸自然 […]
[…] 從佛逍遙歸自然 […]
[…] 從佛逍遙歸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