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瑞默老師 整理 蒙光
一
師父:今天老師睡的很好、很沉。我等老師醒過來,餵老師吃東西時,跟老師報告說:你們大家發心要誦《教行信證》一百遍的事。老師聽了,笑著說:「真的嗎?那很好啊!」
我再請問説:「大家這麼發心,老師您高不高興呀?」
老師說:「好開心哩!」
老師說:「大家這麼加油,我也要加油早日好起來。」
我說:「那我也要加油翻譯囉!」
老師笑著說:「fight! fight!」
二
蒙光:昨天我在頂戴本典和三部經的時候突然冒出個問題:對我們真宗門徒,頂戴《本典》和《三部經》,功德利益及在法的領解各方面,有沒有不同呢?
斗膽懇請老師開示。慚愧,又在動腦了。
蒙光 頂禮
老師開示說:頂戴本典和三部經,功德利益是沒有不同。問題在凡夫無法直接地頂戴三部經的精神,要透過本典方能領解三部經。其實說穿了,我們也是透過自己的老師善知識的指引,方能領解本典的啊。別忘了三部經是佛說,本典是祖師說,我們是透過示現的人師方能頂戴佛法啊。否則哪會把佛法當佛法呢。
蒙光:恩,聽老師這麽一說,就豁然開朗了。是要通過善知識,才能頂戴到真理啊。
蒙光:要透過《本典》頂戴《三部經》。
師父,我頂戴本典時突然有個感受:雖然聖人表面上引用了經、論和三國七師及歷代大德的著述,這些文字看似出處個別,但在聖人這裏,實際上已經融爲聖人的一法身,不可以用攷據的方式去研究這些文字在原來的典籍語境中意思如何,而是要就《教行信證》本身來領受。瑞劔老師說的“有建立而無解釋”,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師父:老師說是的,很好!劉さんえらい(劉老師了不起)。
三
師父:蒙光的『本願力是性海示現之如來絕對自由的大意思。”這個“大意思”該如何領解?』
老師答:是佛心喔。
師父:蒙光的
『佛本願爲經宗致』——老師說此意指大經的中心是彌陀的本願。
『以佛名號爲經體也』——老師說此意指大經的中心是彌陀的名號。
“宗致”與“經體”是什麽關係?
老師說兩者一樣。
四
覺謙:請問老師:我們現在同修《本典》時,是用不間斷誦讀、力求不動腦的方式,這樣可以嗎?
老師答:這樣可以。這樣讀法可漸漸滲透到身心中。
覺謙:以前聽老師說過,日本同朋有讀過一百多遍《本典》的,讀法是怎樣的?』
老師答:即不管懂不懂,只是讀之。
五
覺雲 :老師,我們若無老師的指導,我們即使本典讀一百遍,也無法真正頂戴本典的精神。是這樣嗎?最近這一周,忙著讀誦本典,沒有聽聞老師的法帶,便覺自己怪怪的。對我來說,好像聽聞老師的法帶,來得更加殊勝。懇請老師慈悲開示。
老師回覺雲說:沒有老師的指導,是無法真正頂戴本典的精神的。
蒙光:剛才覺雲師姐說:最近這一周,忙著讀誦本典,沒有聽聞老師的法帶,便覺自己怪怪的。對我來說,好像聽聞老師的法帶,來得更加殊勝。懇請老師慈悲開示。——師姐的這些話,讓我有一些感想,未必和師姐的原意相符,我只說自己的感受和領解,請老師開示:
如果是沒有遇到老師,我們自己頂戴聖教無法領受本典的精神。但是遇到老師以後,在頂戴老師的人格中讀誦聖教,聖教是有在教我們的。我們頂戴本典的同時,已經在聽聞著老師的法,已經在光明攝取中了。聖教也好,老師的開示也好,都是佛功德、光明的顯現,二者不是兩件事。
但是如果頂戴的心態不正確,譬如有急於完成遍數,或者有預期要得到什麽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在出頭,這樣會聽不到聖教的說法,感到沒有受用。這個沒有受用的感受,其實還是自己在障礙。
覺雲:請老師慈悲開示:頂戴聖教,無論如何都是非常殊勝,每一遍讀誦都在頂戴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也是因為老師的指引,我們才有可能視本典為本典,一遍遍地頂戴著。只是我如果沒有常常聽聞老師的法帶,自己就出頭,我慢我執的習氣就出來,卻不自知。對於我來說,頂戴老師的開示、聽聞法帶,更為直接,更容易感應道交。因此以後的聞法以聽老師的法帶為第一要,其次是讀誦本典。不知這樣可以嗎?
老師答覚雲說:這樣OK。
師父 :覚雲,老師又説:頂戴本典是頂戴「法身」,聴聞法帯也是透過老師的言語地頂戴「法身」喔。所以有時間要學習頂戴本典才好。二者沒有衝突,且是相輔相成。
蒙光:很高興沒有違背老師教誨的精神。還有問題是:但是如果頂戴的心態不正確,譬如有急於完成遍數,或者有預期要得到什麽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在出頭,這樣會聽不到聖教的說法,感到沒有受用。這個沒有受用的感受,其實還是自己在障礙。——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呢。
師父:老師説:拝読本典,無法頂戴法身,是「我」在作祟。
蒙光:似乎自己說的話也是這個意思,可是就覺得老師說話有力量。這就是有“與法合一”的人格力量的緣故吧!
師父:等到中訳的《大系》出來,一面拝読《大系》,一面拝読本典,會有茅塞頓開之感。翻訳《大系》,感動很多,感動之一是慶喜得遇法雷轍的教法。現在我翻訳到「評林」了,才知道法雷的《大系》是如何真真正正地把聖人的精神如実地発揮出來的。也很感謝如利剣老師、瑞剣老師、還有我們所依止的瑞黙老師這様的大徳能出現世間,慶喜能遇到這様殊勝的教法,這様的良師,南無阿彌陀佛。
六
蒙光:請問老師:今天頂戴《本典信卷》與《略文類》,都讀到:言如意者有二種。一者如眾生意,隨彼心念,皆應度之。二者如彌陀之意,五眼圓照,六通自在,觀機可度者,一念之中,無前無後,身心等赴,三輪開悟,各益不同也。——這兩種如意,應如何領解?是說方便利益(如眾生意)和究竟利益(如彌陀意)嗎?慚愧又掉到文字知見裏了,懇請老師有時間爲學生開示。
師父:這兩種如意,應如何領解?老師說:聖教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嗎?「言如意者有二種。一者如衆生意,隨彼心念,皆應度之。二者如彌陀之意,五眼圓照,六通自在,觀機可度者,一念之中,無前無後,身心等赴,三輪開悟,各益不同也。」,不要把聖教複雜化,聖教很單純的。
蒙光問:師父,老師說聖教很單純,可是二種如意這段文,我還是看不懂啊。能不能請老師解說一下?
師答:「拜讀聖教有看懂的心態是很危險的。聖教有在教你啊。你的心境不到的話,就領會不到。解說無用,解說只會讓你的頭更大呀。」
七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剛才在頂戴本典,讀到:真實信心必具名號,名號必不具願力信心也。——這後一句,我以前一直讀作“名號未必具願力之信心也”。有時遇到中、日古文語法不同的地方,還真不敢下私意。請問師父,應當如何領受此句聖教呢?
師父:真実的信心一定具足名號(信心的人一定會流露南無阿彌陀佛出來),名號必不具願力信心—名號不一定具足願力的信心。(老師説形式的念仏並不一定是信心的人)。
八
覺塵:頂戴老師的本典口傳鈔,第14頁“六字釋”段有一句:“拜讀六字釋,眾生願行具足的是,非稱名、非名號、是於信一念願行具足的。”這句話在本典口傳鈔整個“本願名號法體圓成、果上顯現”悲智圓滿的大光明語境裏,讓我感到很突然,特請老師在方便的時候開示此句。這句話可理解為“只有孩子的心安樂了,媽媽的心才真正安樂”嗎?覺塵頂禮
老師答覺塵:眾生是在[信一念]願行具足的。若無信一念,名號和稱名與自己都是分開的。是在[信一念],法體圓成、果上顯現、悲智圓滿的大光明的本願名號,方成自己的。
覺塵:頂禮老師,頂禮法師!請問如果這樣領解可以嗎:在佛方已是本願名號法體圓成、悲智圓滿,自己因無明障垢所覆,在大光明中攪拌著自我黑暗的葛藤,因此,唯是頂戴、感謝無礙光明在破自己的無明暗. 南無阿彌陀佛!覺塵頂禮
蒙光:師父,看了覺塵師兄的問題,我的領解是:是在信一念,才會有如實的頂戴、感謝,此前雖然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是事實,我們卻還只是概念而已,沒有真實。不知這樣領解對否?蒙光 頂禮
師父:老師回答覺塵說.你的領解沒有錯.
師父:老師回答蒙光說.這樣領解對.
師父:老師又說,還會問這樣的問題時,表示和問題中的真理尚未一體,仍然還在思考概念的圈內。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老師最後這一棒敲得好啊!感恩頂戴這慈悲的一棒。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九
覺謙:請問老師:《本典》能否先只精讀“行卷”?
師父:老師回答覺謙說:[可以]
覺謙:請問老師:《本典》“化身土卷”,論及諸佛指派星宿、神祗守護世界,護持三種精氣等。這段的意義,請老師開示。
師父:老師答覺謙第一個問題:[此文在教我們,自己被守護著喔!莫要做違背因果的事情,否則愧對守護的諸神。]
覺謙 :我們的世界都在佛的守護之中啊!接第一個問題,再請問老師:作為佛弟子,對佛經中超出我們思維的各種奇異事蹟,應存怎樣的心念?
師父 :「對佛經中超出我們思維的各種奇異事蹟,應存怎樣的心念?」
老師説:「不要思維,只是讀就好。」
覺謙:請教老師:“信卷”:言及頻婆沙羅王“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為王……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這兩句如何理解?
師父:老師答覺謙第二個問題.「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這句如何理解?」
老師説:「子之罪是父母之罪,子之罪是父母之罪。」[信卷:言及頻婆沙羅王“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為王。]老師說從字面上,有人解為頻婆沙羅王因供養過佛才為王。這樣想也無可厚非。但是,為王與否是因緣法,不是單純的有供養過佛所以才為王的。
十
師父:手上有六要鈔的人請留意勿用己見讀之,以下僅錄出《大系》的片段,以供參考:「《對問記》序曰:《六要》大醇,亦未免有小疵,況於其他。…」
○劒(瑞劒老師)曰:遠公(月珠師)是剛健之士,而猶有此言,破中宗(蓮如上人)之誡者是偏者。末學之鈔與大權者之著作,玉石無混同者是幸也。
蒙光:師父,這段話應如何理解?個人領解,瑞劒老師的意思是:月珠師在宗學中是佼佼者,但對《六要鈔》的領解仍不免出於己見而致輕慢祖師。蓮如上人之誡的內容是什麼?是不是上人曾經告誡當以尊重頂戴大權示現之心來拜讀六要鈔?單單看師父這段話,不太敢確定意思。師父如有空,還請示下。蒙光 頂禮
師父:你說對了一部分。大系評林引用的六師,都是學界的佼佼者,但是都忘了存覺上人是非常之人。蓮如上人曾告誡弟子們說:拜讀六要鈔若有不解之處,勿自作聰明詮釋之。當保留之,待有體解後再來讀之。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無慧眼,所以不識真人啊。宗學大德尚且如此,我輩後學無智之徒,更要誠惶誠恐,必恭必敬才是。
師父:淨教寺的老住持知道我已譯出大系第一卷.他說最精采的在第二.三.四卷.(即行信兩卷).不過譯完教卷我已非常感動了.
蒙光:我現在還在頂戴本典。我想本典不夠熟悉之前,先不看六要鈔。因為本來就已經很愛動腦了,一旦讀到《六要鈔》,只怕自己會不由自主隨著習氣陷進知見坑裏去。所以暫時先避開。
師父:能這樣很好.等膡完稿.稿件送排.我會守住對你的承諾.譯好未譯完的[要義](老師寫在聖教上的口傳)以配合你們拜讀本典.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能頂戴到如此殊勝的法寶,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唯有五體投地頂禮師父。
師父:你們現在拜讀本典.心中必會有種種想法.感受出來.等到大系第一卷出來時.和心中的想法感受一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心境和祖師大德的心境不同在哪兒了.
蒙光:雪山童子為求半偈而捨身,慚愧以此不淨之身,卻能頂戴到祖聖相傳的血脈,佛佛祖祖的心眼。實在感愧交加。
蒙光:是啊,想法很多,越拜讀越發現以前一些想法都是片面,新想法又會止不住地冒出來。
師父:我翻譯時.常常被瑞劍老師.利劍老師的慈悲法語感動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而已.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當初頂戴師父翻譯的口傳要義時,也有類似的感受。但這種膚淺的感動,與師父的感受當然不能相比。
師父:不要如此說,感動就是感動喔!很高興中文的大系Ⅰ(教卷)即將問世。一想到這兒.就會興奮的睡不著。
師父:又想到有你們在等著.更是不能懈怠的膡稿.
蒙光:拜讀聖教,常常被感動,感歎:祖師雖然示現人身,他們內心卻棲居在淨土中,其境界之高遠,心胸之廣闊,見地之超邁,都非我們所能想像。我只有一次次被折服、攝受,不得不低頭讚歎。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師父這樣想,讓這個懈怠的我萬分慚愧。不得不振作起精神來。
師父:是啊,一想到祖師們、老師的精神,精力就源源不絕。想到被慈親逮住的不思議,每天都好開心哩!
蒙光:遠的是阿彌陀佛、釋尊、祖師聖人,近的是老師和師父,我們這些小齒輪就這麼被帶動起來了。
師父:我這一生最大的收穫,就是得人身,遇良師,頂戴教法啊!真感恩這樣的人生。
師父:雖然左手臂酸痛不已,在遇慈親的喜悅之前,甘心受業報啊!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像老師、師父這樣,能說出這樣一句話。願努力於正法,不負此人身。願不負親恩、師恩,不辜負得此人身的恩德。
按:二〇〇九年五月,福州同朋們發起素讀共修《教行信證》,老師深感歡喜,病體亦因之有起色。老師的生命,真是爲法而留。本典的學習,令參與的同朋各自頂戴了法喜光明,同朋們在法義上的領會也有提昇。期間同朋們頂戴本典和六要鈔、大系的問題向老師請益,頗多精義,不見於已刊布流通的法雷叢書等印刷出版物。
最近“大悲願船”群上的同朋也發心頂戴本典,特此將老師關於本典學習的開示整理出十條,供養大衆。曾經頂戴過的同朋,可以溫故知新;未曾頂戴過師教開示的,由此可略窺法雷轍教法堂奧之深遠廣大,雄渾細膩。
蒙光 合掌
留言列表(3条)
[…] 蒙光按: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我摘錄了其中完整的情節。今天頂戴老師的開示中,有一句:“子之罪是父母之罪”,正是此文的精神所在。 […]
[…] 本典開示十條 […]
[…] 本典開示十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