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年08月04日
和讚和歎異鈔的吟味
—唯念佛—
十六、法然上人的念佛
法然上人的『一枚起請文』曰:
「非唐朝我朝诸智者们所言的观念之念,亦非作学问,悟念之心所言的念佛。唯思为往生极乐,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无疑,除此之外,无别之窍门。」
此文之意,和『歎異鈔』的:
「置於親鸞,則但蒙信善知識(法然上人)「唯念佛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
的御意同一。可是法然上人的念佛,不是認為稱念佛是往生極樂的唯一條件,無論如何都想念佛而往生地運用自力之心的念佛。聖人將法然上人的念佛意,於「行卷」示『選擇集』的眼目,言:
「應歸選擇大寶海(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乘選擇大寶海之流而全無我之念佛是法然法人的念佛,又是親鸞聖人的念佛。這就是「唯念佛」的念佛。
法然上人於『選擇集』卷頭揭示一部之要,曰: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 念佛為本」。
此意,是云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力用中就包含著念佛,又念佛原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這就是他力的念佛,是「唯念佛」的意思。
所謂「應歸選擇大寶海(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成佛」,是信願力的不思議為不思議。不信願力的不思議,而思計「因為念佛是正定業所以念佛吧,若念佛則往生的吧」,不是他力的念佛。於『改邪鈔』曰:
「勸誘以正定業的稱名念佛計度為往生的正因,猶持凡夫自力的企圖故,不可契合報土往生云云。其故,由於不知願力之不思議所致」。
因此於『歎異鈔』之初,有:
「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如此生信而欲稱念佛之心生起時,即已蒙受攝取不捨之利益也」。
是應善加吟味。
於「唯念佛被彌陀救度」的世界,裝學者的樣子亦無,裝智者的樣子亦無,裝念佛行者的樣子亦無,裝信者的樣子亦無。於本願力中智愚之毒完全消滅,唯是仰信本願力原樣的念佛,這就是「唯念佛」。總之在佛教,「裝樣子」就是惡。總之凡夫想要做出個什麼樣子地於佛前裝模作樣,坦白地說是不行,赤裸裸就好。即使實在不想成赤裸裸,也自然而然地被赤裸了。赤裸的念佛就是「唯念佛」,依本願力往生外無他。古語有「行立解亡」之說,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行一立,凡夫「計度」之解自然而然就消亡,是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那就是「唯念佛」。
像親鸞聖人這樣隨順老師教法之人在其他地方沒有很多。得人師而隨順其法語的性格若無者,恐怕得淨信就很難。這是求道之人應加領解的重要事。
作為大行的念佛
於「行卷」初曰:
「謹按往相回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則稱無礙光如來名。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一拜讀此文,就如「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今現在太陽即昇起於東方破十方之闇而輝耀地被感動。「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慈親,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大行。於此外無我等的信心,亦無往生。仰如此太陽般無礙光如來的佛智,自然而然地發出了歡喜聲,就是稱名念佛。此念佛是信心的念佛,是憶念聲,是讚嘆聲,報謝佛恩之歡喜聲。
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所有的清淨善、所有諸佛如來的功德,都包含於此中,故被稱為「大行」。
此大善大功德並非他家之寶,是如『和讚』(No.356·三)所言:
「兆載永劫之修行
阿彌陀三字全收
五劫思惟之名號
五濁我等爲咐囑」
是全部都為了給與我之慈親的財產。我等是如來的孩子,仰信如來廻向的願心之處,此大善大功德就滿入我等身心。於『和讚』(No.131·十三)曰:
「本願力得逢遇者
是人必定不空過
功德之寶海充滿
煩惱之濁水不隔」。
「不隔」是很難能可貴的。這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大慈悲力,是大智慧力,是大誓願力,是攝取眾生力。「不隔」之力用,是如來不思議的功德力,是名號的放射能。信受此放射能、受持者,三垢生死之雲永晴,獲得一如法界真身顯的大利益。此「不隔」之妙味,就是「念佛者無礙之一道也」之意。是即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力用,是同化作用。因為如來有此放射能和同化作用,所以我等一切眾生的煩惱冰溶解,成菩提之水。於『和讚』(No.159·四一)曰: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皆不宿
衆惡萬川即歸入
功德海水一味也」。
是真正難能可貴的事,是不思議中的不思議。又於『和讚』(No.285·四八)曰:
「不思議佛智能信
報土之因佛教言
信心正因獲得者
難中之難復更難」。
言「信心正因」者,是佛智、大悲、本願、名號就是如此這般不思議地深切感動自己的心,不思議地於本願力的「招喚聲」中頂戴了安心安堵。這亦是於信順佛教、隨順佛語外無別道。這樣一來,不變成像活死人一樣,就無法信佛語之原樣。於心如何呢?有「隔」,則絕對不是純粹的如來大悲心之徹底者。或者是一成為「阿呆」就好,但那也是很難的事。終究,信順自己之人師即尊敬善知識之言語,又明白業報恐怖,就粗心大意的人之聞方·思樣·修行(聞思修)也好、善行也好、念佛也好、坐禪也好、這也好那也好,云為人的智慧,如太陽前的螢火般,都毫無價值、是無力者就明白。於彼如來的大悲本願力與顯現。顯現的方式,是作「不思議的佛智」,成「南無阿彌陀佛」而顯現。「信心正因」,亦除了不思議的佛智外別無。人的思計之行盡,是不可思議的佛智之無盡。大悲的誓願如大虛空是無限,有無量的功德。
十七、卷頭和讚之意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聖人的全面目,見於此首『和讚』。聖人的學問也好、信心也好、行事也好、人格也好,全部於此中得拜見。又第十八願真實信心之行者是如此形相。所謂「如實修行」,是此形相。阿彌陀如來光明智慧的力用、大悲本願的顯現、名號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就於此『和讚』之中活生生地躍動著。以七高僧為始,至親鸞聖人、蓮如上人、庄松、清九郎、素野、阿輕、吉兵衛、源三、才市等的妙好人,都於此『和讚』的光明中,千變萬化,虛虛實實,顯現著持有無限面向的大信心海。這即是誓願不思議顯現於信心念佛人之形相,也實是於此等人中,誓願不思議之力和光明的生命在躍動著。這就是:
「唯念佛被彌陀救度」,
念佛行者的自然之姿。所謂「彌陀之名號常稱」,是「唯念佛」。
稱名,即是念佛,念佛即是憶念,憶念即是信心,信心即報謝佛恩的念佛地流出。如此,雖然姿相種種變化,場所亦種種變換,但唯是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並非是固定的、冷冰的屍骸般之物。如來大悲心的力用,是無礙光的躍動。人們各別顯現的方式不同,雖不同,但又同一。其同一之形相,即是此「卷頭和讚」之相。即使如來的大悲心顯現於念佛的心、行儀、言語、詠歌、文章、或其他,其本(始)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內涵(中)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結果(終)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妙好人都一致地,「真難能可貴」、「好可憐」、「誠惶誠恐」、「哎呀真不敢當」、「可恥」、「無論如何都」、「太疏忽大意了」、「膚淺無知」、「愚者」、「罪深的我」等地稱說著。雖然好像是很刻板的樣子,但因為那是真實的感受所以沒辦法。念佛行者於如來的廻向真實感受到了時,無論怎樣的感動,都南無阿彌陀佛地念佛。所感動的是大悲的慈親,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活生生的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
《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第三篇:唯稱教義和唯信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