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帖和讚

親鸞聖人著作 釋蒙光校譯 2024-01-06

三帖和讚

讚,即讚歎頌揚之義,讚歎頌美之辭亦名爲“讚”。佛教中特指讚歎頌揚佛菩薩功德行儀的章句。佛典中讚歎佛菩薩功德者,以偈頌形式居多。日本佛教傳統中,將日語(和語)書成,以“和音”唱頌佛、菩薩、祖師或教法等之偈頌讚歌稱爲“和讚”。其形式多以七五調,四句一章為基本格式,亦有數章至數十章的連續唱頌。

《三帖和讚》,是親鸞聖人晚年,為使真宗之根本教義易知易曉、便於傳布,所製作之歌讚,包括《淨土和讚》、《高僧和讚》與《正像末和讚》三部,合稱“三帖和讚”,簡稱“和讚”。

《淨土和讚》依淨土三經、諸經及曇鸞和尚之《讚阿彌陀佛偈》等,讚歎淨土莊嚴,稱揚信心教法。其細目:

卷頭和讚 (二首)

讚阿彌陀佛偈和讚 (四十八首)

大經意 (二十二首)

觀經意 (九首)

彌陀經意 (五首)

依諸經意彌陀和讚 (九首)

現世利益和讚 (十五首)

依『首楞嚴經』作大勢至菩薩和讚 (八首)

共一一八首。

《高僧和讚》讚歎三國七高僧(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源信、源空)之生平與教導。其細目:

龍樹菩薩 (十首)

天親菩薩 (十首)

曇鸞和尚 (三十四首)

道綽禪師 (七首)

善導大師 (二十六首)

源信大師 (十首)

源空大師 (二十首)

已上七高僧和讚 一百一十七首

附二首。

共一一九首。

《正像末和讚》依經典授記之正像末法三時,歌詠淨土教於五濁惡世對末法惡機之救度,堅誡疑慮,懺悔末世惡相及自身惡機,讚歎末法時應現和國救度之聖德太子,其細目:

夢告和讚(一首)

正像末和讚(五十八首)

疑惑和讚(二十三首)

皇太子聖德奉讚(十一首)

愚禿悲歎述懷和讚(十六首)

善光寺如來和讚(五首)

自然法爾章

自歎(二首)

共一一六首。

又一般認定爲聖人所作,未計入《三帖和讚》者,有:

帖外和讚(九首)

《三帖和讚》以四句為一首,共計三百五十三首,加上《帖外和讚》九首 ,合計三百六十二首。

日本真宗寺院以《和讚》與《正信偈》同為早晚誦讀之常課。

三帖和讚

淨土和讚

卷頭和讚 (二首)

No.1

彌陀之名號常稱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No.2

誓願不思議懷疑

御名稱念之往生

宮殿之中五百歲

虛度光陰佛說之

三帖和讚

『讚阿彌陀佛偈』曰:

    曇鸞御造

南無阿彌陀佛

釋名無量壽傍經

奉讚亦曰安養

成佛已來歷十劫

壽命方將無有量

法身光輪徧法界

照世盲冥故頂禮

又號無量光 真實明

又號無邊光 平等覺

又號無礙光 難思議

又號無對光 畢竟依

又號光炎王 大應供

又號清淨光 又號歡喜光

大安慰 又號智慧光

又號不斷光 又號難思光

又號無稱光 號超日月光

無等等 廣大會

大心海 無上尊

平等力 大心力

無稱佛 婆伽婆

講堂 清淨大攝受

不可思議尊 道場樹

真無量 清淨樂

本願功德聚 清淨勳

功德藏 無極尊

南無不可思議光 已上略抄也

『十住毗婆娑論』曰
自在人(我禮) 清淨人(歸命)

無量德(稱讚) 

已上

讚阿彌陀佛偈和讚

    愚禿親鸞作

南無阿彌陀佛

No.3 (一)

彌陀成佛時已來

至今十劫已經歷

法身光輪無限際

世之盲冥照攝也

No.4 (二)

智慧光明不可量

有量之諸相悉數

光曉無有不蒙者

真實明故歸命禮

No.5 (三)

解脫光輪無限際

光觸及者經說言

有無悉皆自然離

平等覺故歸命禮

No.6 (四)

光雲無礙如虛空

一切有礙皆無礙

光澤無有不蒙者

難思議故歸命禮

No.7 (五)

清淨光明無有對

遇斯光者托佛願

一切業繫皆盡除

畢竟依故歸命禮

No.8 (六)

佛光照曜最第一

光炎王佛故得名

三塗黑闇蒙光啓

大應供故歸命禮

No.9 (七)

道光明朗色超絕

清淨光佛故得名

一度得蒙光照者

業垢悉除得解脫

No.10 (八)

慈光遐被照育久

光所至處皆調熟

法喜遍施得頂戴

大安慰故歸命禮

No.11 (九)

無明之闇光能破

智慧光佛故得名

一切諸佛三乘衆

咸共歎譽稱佛德

No.12 (十)

光明一切時普照

不斷光佛故得名

聞光力故心不斷

心不斷故得往生

No.13 (十一)

佛光測量甚以難

難思光佛故得名

諸佛往生歎不盡

彌陀功德致稱讚

No.14 (十二)

神光離相不可說

無稱光佛故得名

因光成佛之光故

諸佛皆共稱歎也

No.15 (十三)

光明月日皆勝過

超日月光故得名

釋迦歎說尚不盡

無等等故歸命禮

No.16 (十四)

彌陀初會之聖衆

算數譬喻所不及

淨土忻求者皆悉

廣大會故歸命禮

No.17 (十五)

安樂無量大菩薩

一生補處皆至也

普賢之德因歸入

穢國還來化群萌

No.18 (十六)

十方衆生爲度脫

如來法藏盡皆集

本願弘誓令歸入

大心海故歸命禮

No.19 (十七)

觀音勢至共相與

慈光世界普照曜

有緣衆生皆度盡

休息片刻未曾有

No.20 (十八)

安樂淨土往生人

五濁惡世必還來

釋迦牟尼佛所現

利益衆生無限際

No.21 (十九)

神力自在無極限

測量算數所不及

不思議之德集聚

無上尊故歸命禮

No.22 (二〇)

安樂聲聞菩薩衆

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無殊異

他方隨順故列名

No.23 (二一)

顔容端政無可比

精微妙軀非人天

虛無之身無極體

平等力故歸命禮

No.24 (二二)

安樂國之願生者

正定聚皆悉得住

邪定不定其國無

諸佛讚歎故頂禮

No.25 (二三)

十方諸有之衆生

阿彌陀至德名聞

真實信心得頂戴

必於所聞大慶喜

No.26 (二四)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

No.27 (二五)

安樂佛土之依正

法藏願力所爲也

天上天下無比方

大心力故歸命禮

No.28 (二六)

安樂國土之莊嚴

釋迦無礙之辯才

窮力講說不能盡

無稱佛故歸命禮

No.29 (二七)

已今當之往生者

此土衆生非所限

十方佛土來生者

無量無數不可計

No.30 (二八)

阿彌陀佛御名聞

歡喜讚仰心歸依

功德之寶具足得

一念大利無上也

No.31 (二九)

假令大千世界中

充滿大火要當過

佛之御名得聞者

永得不退安住也

No.32 (三〇)

神力無極阿彌陀

無量諸佛所讚歎

東方恒沙之佛國

無數菩薩悉往覲

No.33 (三一)

自餘九方之佛國

菩薩往覲皆如是

釋迦牟尼如來偈

無量功德讚歎之

No.34 (三二)

十方無量菩薩衆

德本深植爲願行

恭敬持心作歌歎

大衆歸命婆伽婆

No.35 (三三)

七寶講堂道場樹

方便化身之淨土

十方來生無量數

講堂道場歸敬禮

No.36 (三四)

妙土廣大超數限

本願莊嚴之所起

清淨大攝受之故

稽首歸命至心禮

No.37 (三五)

自利利他力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念言語所不及

歸命不可思議尊

No.38 (三六)

神力本願及滿足

明了堅固究竟願

慈悲方便不思議

真無量故歸命禮

No.39 (三七)

寶林寶樹微妙音

自然清和之伎樂

哀婉雅亮超十方

清淨樂故歸命禮

No.40 (三八)

七寶樹林週世界

光耀鮮明相映發

華菓枝葉皆同然

歸命本願功德聚

No.41 (三九)

清風寶樹間吹拂

出五音聲微妙曲

宮商相和自然也

清淨勳故我頂禮

No.42 (四〇)

一一華中之所出

三十六百有千億

光明煒燁色煥爛

朗照十方無不至

No.43 (四一)

一一華中之所出

三十六百有千億

佛身亦與光明同

相好莊嚴如金山

No.44 (四二)

相好各放百千光

一一光明照十方

恒宣妙法爲導引

衆生於佛道安住

No.45 (四三)

七寶寶池淨澄潔

八功德水滿池中

無漏依果不思議

功德藏故歸命禮

No.46 (四四)

三塗苦難道永閉

但有自然快樂音

是以安樂爲國號

無極尊故歸命禮

No.47 (四五)

十方三世無量慧

同乘一如號正覺

二智圓滿道平等

攝化隨緣不思議

No.48 (四六)

彌陀淨土若歸命

即是歸命諸佛也

一心讚仰一佛者

即讚諸無礙人也

No.49 (四七)

信心歡喜慶所聞

乃暨一念至心者

南無不可思議光

頭面禮敬願歸命

No.50 (四八)

佛慧功德申讚仰

十方有緣願皆聞

信心獲得之行者

常爲佛恩報謝身

已上四十八首

愚禿親鸞作

阿彌陀如來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釋迦牟尼如來 富樓那尊者·大目犍連·阿難尊者

頻婆娑羅王 韋提夫人·耆婆大臣·月光大臣

提婆尊者 阿闍世王·雨行大臣·守門者

三帖和讚

淨土和讚

愚禿親鸞作

大經意 二十二首

No.51 (一)

尊者阿難從座起

世尊威光得瞻仰

生希有心驚且異

未曾見如是光顔

No.52 (二)

如來光瑞甚希有

阿難承旨發快問

如是之義得宣明

出世之本意開顯

No.53 (三)

大寂定入住深法

如來光顔甚巍巍

阿難惠見妙辯才

問斯惠義佛所讚

No.54 (四)

如來興世之本意

本願真實爲開顯

難值難見如佛言

猶靈瑞花時一見

No.55 (五)

彌陀成佛之時節

於今十劫釋尊言

塵點久遠劫以來

已成佛道爲衆生

No.56 (六)

南無不可思議光

饒王佛座下聞法

十方淨土爲廣說

本願選擇攝取成

No.57 (七)

無礙光佛之光攝

清淨歡喜智慧光

其功德不可思議

十方諸有皆利益

No.58 (八)

本願之意,第十八選擇本願也

至心信樂欲生者

十方諸有普勸之

不思議之誓願顯

真實報土之因著

No.59 (九)

真實信心獲得者

即入正定聚之數

不退轉位既已住

必至滅度法自爾

No.60 (十)

彌陀大悲深且廣

佛智不思議得顯

變成男子之願發

女人成佛特悲憫

No.61 (十一)

至心發願欲生者

十方衆生方便導

衆善假門爲開顯

現其人前願引接

No.62 (十二)

臨終現前之願顯

釋迦示諸善方便

觀經一部爲普勸

定散諸機皆得入

No.63 (十三)

諸善萬行悉皆是

至心發願欲生故

往生淨土爲導引

善行方便之施設

No.64 (十四)

至心回向欲生者

十方衆生方便引

名號真門爲開顯

不果遂者願成就

No.65 (十五)

果遂之願既成就

釋迦顯善本德本

彌陀經中慇勤勸

一乘之機能相應

No.66 (十六)

定散自力之稱名

果遂之願既歸命

法德不教亦自然

真如之門必轉入

No.67 (十七)

安樂淨土願生者

他力信心若不得

佛智不思議懷疑

邊地懈慢久住也

No.68 (十八)

如來興世難值遇

諸佛經道難得聞

菩薩勝法聞亦難

無量劫亦希有也

No.69 (十九)

善知識得遇甚難

教人一事亦復難

如實聞見事亦難

信樂受持難中難

No.70 (二〇)

一代諸教信已難

弘願信樂復更難

難中之難如是教

無過此難如是說

No.71 (二一)

念佛成佛是真宗

萬行諸善是假門

權實真假若不辨

自然之淨土不知

No.72 (二二)

聖道權假之方便

衆生停留時已久

諸有流轉之身故

悲願一乘歸命禮

已上『大經』意

觀經意 (九首)

No.73 (一)

恩德廣大釋迦佛

韋提夫人受教勅

光臺現國諸佛土

安樂世界爲選擇

No.74 (二)

頻婆娑羅王勅令

宿因有期不肯待

仙人殺害之果報

七重牢獄深幽閉

No.75 (三)

阿闍世王起瞋怒

我母是賊爲賊伴

無道於母興逆悪

即執利劍欲殺害

No.76 (四)

耆婆月光同懇勸

是旃陀羅惡逆行

不宜住此既奏言

闍王逆心力勸諫

No.77 (五)

耆婆大臣手按劍

卻行而退猶苦諫

闍王惶迫雖捨劍

韋提仍命禁深宮

No.78 (六)

彌陀釋迦方便設

阿難目連富樓那

韋提達多及二王

耆婆月光行雨等

No.79 (七)

大聖權化皆悉爲

凡愚底下罪惡人

逆惡不捨本誓願

方便引入之施設

No.80 (八)

釋迦韋提方便示

淨土機緣已調熟

雨行大臣爲作證

闍王逆惡乃作興

No.81 (九)

定散諸機各別之

自力三心當翻轉

如來利他之信心

通入一道當願求

已上『觀經』意

彌陀經意 (五首)

No.82 (一)

十方微塵世界之

念佛衆生慈眼視

攝取不捨爲守護

阿彌陀故此得名

No.83 (二)

恒沙塵數之如來

萬行之少善共嫌

名號不思議信心

同讚同勸同護念

No.84 (三)

十方恒沙之諸佛

極難信法爲稱說

五濁惡世之衆生

證誠護念不退轉

No.85 (四)

諸佛之護念證誠

悲願成就之緣故

金剛心已獲得者

彌陀大恩應報謝

No.86 (五)

五濁惡時惡世界

濁惡邪見之衆生

彌陀名號親授與

恒沙諸佛慇勤勸

已上『彌陀經』意

依諸經意彌陀和讚 (九首) 

No.87 (一)

無明大夜佛悲憫

法身光輪無限際

無礙光佛爲來應

安養界裏影現出

No.88 (二)

久遠實成彌陀佛

五濁凡愚特悲憫

釋迦牟尼佛來化 

迦耶城中爲應現

No.89 (三)

百千俱胝劫經過

百千俱胝舌同出

一一舌出無量聲

彌陀德名讚不盡

No.90 (四)

大聖易往已宣說

淨土懷疑之衆生

無眼人者名此人

無耳人亦可稱之

No.91 (五)

無上上即真解脫

真解脫者如來也

真解脫境一旦入

無愛無疑得自然

No.92 (六)

平等心得獲證者

一子地即是其名

一子地者佛性也

安養往生自然悟

No.93 (七)

如來者即涅槃也

涅槃者佛性即是

凡地衆生不能悟

安養一生即證得

No.94 (八)

信心歡喜獲得者

如來等同經有言

大信心者佛性也

佛性即是如來也

No.95 (九)

衆生有礙之證悟

無礙佛智存疑惑

曾婆頻陀羅地獄

多劫衆苦沈淪也

已上諸經意

三帖和讚

現世利益和讚 (十五首)

No.96 (一)

阿彌陀如來來化

息災延命爲教導

金光明經壽量品

於衆生示此義也

No.97 (二)

山家之傳教大師

國土人民悲勸持

七難消滅誦文者

稱南無阿彌陀佛

No.98 (三)

一切之功德超勝

南無阿彌陀一稱

三世之重障皆悉

必定轉爲輕微也

No.99 (四)

南無阿彌陀一稱

此世利益無邊際

流轉輪回之罪消

定業中夭得免除

No.100 (五)

南無阿彌陀一稱

梵王帝釋歸敬禮

諸天善神皆悉來

日夜常隨守護也

No.101 (六)

南無阿彌陀一稱

四天大王皆悉共 

日夜常隨爲守護

一切惡鬼不令近

No.102 (七)

南無阿彌陀一稱

堅牢地祇生尊敬

如影隨形不相離

日夜常隨守護也

No.103 (八)

南無阿彌陀一稱

難陀跋難大龍等

無量龍神皆尊敬

日夜常隨守護也

No.104 (九)

南無阿彌陀一稱

炎魔法王尊敬禮

五道之冥官共同

日夜常隨守護也

No.105 (十)

南無阿彌陀一稱

他化天之大魔王

釋迦牟尼佛尊前

誓願守護念佛人

No.106 (十一)

天神地祇者皆是

善鬼神之嘉名稱

此等善神皆共同

念佛者作守護也

No.107 (十二)

願力不思議信心

即是大菩提心故

天地之間惡鬼神

無不敬畏懾服也

No.108 (十三)

南無阿彌陀一稱

觀音勢至共相偕

恒沙塵數之菩薩

如影相隨行者身

No.109 (十四)

無礙光佛之光中

無數阿彌陀遍滿

化佛無量各皆爲

真實信心守護也

No.110 (十五)

南無阿彌陀一稱

十方無量之諸佛

百重千重圍繞定

歡喜相守護念也

已上現世利益

依『首楞嚴經』作大勢至菩薩和讚 (八首)

No.111 (一)

勢至念佛證圓通

五十二菩薩皆同

即從座起望佛面

佛足頂禮致虔恭

No.112 (二)

教主世尊前敬白

往昔恒河沙劫時

有佛於此世間出

無量光佛是其名

No.113 (三)

十二如來相繼現

十二劫已次第過

最後之如來應世

超日月光是其名

No.114 (四)

超日月光於是身

念佛三昧教令修

十方如來於衆生

一子之守護憐念

No.115 (五)

子之念母心慇切

衆生憶佛亦如是

現前當來不相遠

如來必定得拜見

No.116 (六)

染香人之此身者

香氣常薰自然也

是故念佛得稱曰

香光莊嚴之嘉名

No.117 (七)

我原本於因地時

念佛之心相續持

無生法忍得契入

今於娑婆界相待

No.118 (八)

念佛之人皆攝取

淨土得歸必定也

大勢至菩薩盛德

大恩應深報謝之

已上大勢至菩薩

源空聖人御本地也

三帖和讚

高僧和讚

愚禿親鸞作

龍樹菩薩 付釋文 十首

No.119 (一)

本師龍樹菩薩者

智度十住毗婆娑

諸作皆讚西方土

勸令念佛爲衆生

No.120 (二)

南天竺有一比丘

龍樹菩薩是其名

有無邪見皆摧破

世尊經中已授記

No.121 (三)

本師龍樹菩薩者

大乘無上法弘宣

歡喜地已得證入

唯以念佛勸衆生

No.122 (四)

龍樹大士世間出

難行易行道辨明

流轉輪回之我等

弘誓大船爲導乘

No.123 (五)

本師龍樹菩薩教

能得聽聞信受者

本願於心常憶念

讚歎彌陀稱其名

No.124 (六)

不退轉位欲疾至

懷此願之衆生者

恭敬之心以執持

彌陀名號應稱念

No.125 (七)

生死苦海無邊際

我等曠劫久沈淪

彌陀弘誓船唯憑

乘載必得橫超渡

(譯注:後二句,以“彌陀弘誓船”爲主語,意爲“唯有彌陀弘誓船能載我等橫超渡越難度生死苦海”。非我等能乘,是爲弘誓所載也。)

No.126 (八)

智度論中分明說

如來無上法皇也

菩薩者法臣即是

尊重唯奉世尊也

No.127 (九)

一切菩薩同聲說

我等因地在昔時

無量劫數已經歷

萬善諸行皆修持

No.128 (十)

恩愛無盡甚難斷

生死無邊甚難盡

念佛三昧行持者

罪障消滅得度脫

(譯注:以上二首意義連續。一切菩薩自言己身經無量劫修行萬善諸行,不能斷恩愛、出生死。唯行念佛三昧能滅罪得度脫。)

已上龍樹菩薩

天親菩薩 付釋文 十首

No.129 (十一)

釋迦之教法雖多

天親菩薩慈悲勸

煩惱成就之我等

彌陀弘誓應歸依

No.130 (十二)

安養淨土之莊嚴

唯佛與佛知見也

究竟有如虛空相

廣大深遠無邊際

No.131 (十三)

本願力得逢遇者

是人必定不空過

功德之寶海充滿

煩惱之濁水不隔

No.132 (十四)

如來淨華之聖衆

正覺之華所化生

衆生之願樂趣求

一切速令得滿足

No.133 (十五)

天人不動之聖衆

弘誓之智海所生

心業之功德清淨

虛空廣大無差別

No.134 (十六)

天親論主白一心

無礙光佛歸命禮

本願力既乘得已

報土必定疾速至

No.135 (十七)

盡十方無礙光佛

一心歸命無疑者

天親論主御言曰

願作佛心此即是

No.136 (十八)

願作佛心之名者

度衆生之心是也

度衆生心之名者

利他真實信心也

No.137 (十九)

信心即是一心也

一心即是金剛心

金剛心者菩提心

此心即是他力也

No.138 (二〇)

願土一至必疾得

無上涅槃之證果

即興大悲力用也

此名回向從他力

已上天親菩薩

曇鸞和尚  付釋文 三十四首

No.139 (二一)

本師曇鸞和尚者

菩提流支之所授

仙經焚燒永棄捨

淨土深信歸勅命

No.140 (二二)

四論講說且擱置

本願他力當宣說

具縛凡衆爲引導

涅槃之家令得入

No.141 (二三)

世俗之君子幸臨

勅問淨土之緣由

十方佛國淨土也

云何獨限在西方

No.142 (二四)

鸞師謙敬爲作答

我身智慧甚膚淺

菩薩地位未能到

念力平等愧不及

No.143 (二五)

一切道俗時衆等

歸依之處更無有

安樂勸歸之心志

鸞師一人獨定也

No.144 (二六)

魏主勅命居并州

大巖寺中令安住

迨至頹齡最後期

汾州移居待往生

No.145 (二七)

魏之天子極尊崇

神鸞稱號聖旨頒

其所安居講法處

鸞公巖留後世名

No.146 (二八)

淨業一生力爲勸

玄忠寺中得安住

魏之興和四年時

遙山寺爲所遷處

No.147 (二九)

六十有七時節至

淨土往生終得遂

當時靈瑞不思議

一切道俗歸敬禮

No.148 (三〇)

君子全心致尊崇

勅宣即刻爲從事

汾州汾西之秦陵

勝地靈廟正宜建

No.149 (三一)

天親菩薩雖造論

鸞師若不釋注明

他力廣大威德之

心行如何得悟知

No.150 (三二)

本願圓頓一乘法

逆惡攝取得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

速疾開無上覺悟

(譯注:當信知本願乃圓頓一乘,能攝取逆惡,令速疾得開煩惱菩提體無二之無上覺悟。)

No.151 (三三)

經說五種不思議

佛法不思議爲上

佛法不思議即是

彌陀之弘誓大願

No.152 (三四)

彌陀之回向成就

往相還相二種也

依此等回向之故

心行皆得成就也

No.153 (三五)

往相回向之謂者

彌陀方便力成就

悲願信行得證知

生死即是涅槃也

No.154 (三六)

還相回向之謂者

利他教化之果成

即時諸有再回入

普賢之德共修也

No.155 (三七)

論主之一心即是

曇鸞大師論釋曰

煩惱成就之我等

他力信心是所得 

No.156 (三八)

盡十方之無礙光

無明大夜能照破

一念歡喜之行者

必定滅度令得至

No.157 (三九)

無礙光之利益故

威德廣大之信得

必令煩惱之冰解

即化作菩提之水

No.158 (四〇)

罪障功德之體同

如冰與水正相似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

No.159 (四一)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皆不宿

衆惡萬川即歸入

功德海水一味也

No.160 (四二)

盡十方無礙光佛

大悲大願之海水

煩惱衆流即歸入

智慧水融一味也

No.161 (四三)

安樂佛國往生者

畢竟成佛之道路

無上方便爲衆生

諸佛淨土皆勸往

(譯注:往生安樂佛國,是畢竟成佛之道路。此是爲衆生所成之無上方便,故一切諸佛皆勸往生彌陀淨土。)

No.162 (四四)

諸佛三業莊嚴就

畢竟平等無差別

衆生虛誑身口意

回施對治令解脫

No.163 (四五)

安樂佛國得生者

無上寶珠之名號

真實信心唯一俱

無別道故鸞師說

No.164 (四六)

如來清淨本願者

無生之生之緣故

本則三三之品殊

一二之別今已無

No.165 (四七)

無礙光如來名號

與彼光明之智相

無明長夜闇照破

衆生志願得滿足

No.166 (四八)

不如實修行云何

鸞師釋意甚善巧

一者名信心不淳

若存若亡不相應

No.167 (四九)

二者名信心不一

決定心無故謂之

三者信心不相續

餘念間故是三不

No.168 (五〇)

三信展轉相成就

行者心常存省察

信心不淳之緣故

決定之信不可得

No.169 (五一)

決定之信若不得

念相續必不成也

念相續既不成故

決定之信不得也

No.170 (五二)

決定之信不得故

信心不淳鸞師曰

如實修行相應者

信心唯一成決定

No.171 (五三)

萬行諸善小路轉

本願一實之大道

歸入皆緣回心故

即開涅槃覺證也

No.172 (五四)

本師曇鸞大師者

梁之天子號蕭王

常向北方師所住

鸞菩薩稱名禮讚

已上曇鸞和尚

道綽禪師 付釋文 七首

No.173 (五五)

本師道綽禪師者

聖道萬行皆擱捨

唯有淨土一門可

通入道路爲宣說

No.174 (五六)

本師道綽大師者

涅槃廣業皆擱捨

本願他力專信憑

五濁群生亦普勸

No.175 (五七)

末法五濁之衆生

聖道修行雖興起

未有一人得證者

教主世尊如是說

No.176 (五八)

鸞師之傳承教導

綽和尚亦依此判

在此起心立行者

此是自力師明示

No.177 (五九)

濁世之起惡造罪

暴風駛雨何以異

諸佛大慈哀憫此

慇勤淨土勸歸入

No.178 (六〇)

一形造惡縱令盡

專精繫意但使能

常念彼阿彌陀佛

諸障自然得消滅

No.179 (六一)

縱令一生造惡業

衆生引接定往生

稱我名字願已就

若不生者本誓成

已上道綽大師

善導大師 付釋文 二十六首

No.180 (六二)

大心海中來化現

善導和尚是其人

末代濁世爲令信

十方諸佛乞證誠

No.181 (六三)

世世善導來應現

法照少康相繼出

功德藏既已開顯

諸佛本意得滿足

No.182 (六四)

彌陀名願若不依

百千萬劫雖經過

五障尚且不能離

女身云何得轉變

No.183 (六五)

釋迦要門雖開顯

定散諸機爲引導

正雜二行方便示

偏勸專修稱佛名

No.184 (六六)

助正二業兼修者

即名雜修雖精進

一心不得之人故

佛恩報謝之心無

No.185 (六七)

佛號雖已專修持

現世祈願之行者

此亦雜修無別名

千中無一得生者

No.186 (六八)

心雖非一各不同

雜行雜修實相類

淨土之行非此等

皆可以雜行稱之

No.187 (六九)

善導大師乞佛證

定散二心爲翻轉

貪嗔二河譬喻顯

弘願信心爲守護

No.188 (七〇)

經道滅盡時節至

如來出世本意顯

弘願真宗教令遇

凡夫念即得證也

No.189 (七一)

佛法力之不思議

諸邪業繫不能礙

彌陀之本弘誓願

增上緣故為命名

No.190 (七二)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能及

大小聖人皆悉共

如來弘誓乘依也

No.191 (七三)

煩惱具足得信知

本願力已得乘託

即捨穢身自然開

法性常樂之證悟

No.192 (七四)

釋迦如來彌陀佛

我等慈悲之父母

施種種善巧方便

發起無上之信心

No.193 (七五)

真心徹到之行者

金剛心也之緣故

三品懺悔滅障者

即與之同宗師言

No.194 (七六)

五濁惡世之我等

金剛信心唯所依

永離生死出輪回

自然之淨土歸入

No.195 (七七)

金剛堅固之信心

待得成就決定時

彌陀之心光攝護

永離生死得解脫

No.196 (七八)

真實信心不得者

一心欠缺之故也

一心欠缺人悉皆

三信具足必不得

No.197 (七九)

利他信樂獲得者

願心相應之緣故

教說佛語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

(譯注:教說指釋迦之教;佛語指彌陀之誓。)

No.198 (八〇)

真宗念佛能聽聞

一念無疑生信者

希有最勝人譽之

正念必定獲得者

(按:無外雜緣得正念故)

No.199 (八一)

本願相應若不得

雜緣惑亂動搖也

信心亂失之緣故

正念缺失即謂此

No.200 (八二)

信從本願所生起

念佛成佛自然也

自然即是報土也

證大涅槃不須疑

No.201 (八三)

五濁增盛時節至

疑謗本願輩衆多

道俗衆等相嫌厭

修念佛者視爲仇

No.202 (八四)

本願毀滅之輩者

生盲闡提是其名

大地微塵劫雖過

長沒三塗惡趣也

No.203 (八五)

西路指授專令入

自障障他終不歸

曠劫已來徒流轉

虛生浪死沒輪回

No.204 (八六)

弘誓之力若未領

何時何劫出娑婆

佛恩深重常思憶

應念彌陀爲報恩

No.205 (八七)

娑婆永劫苦能捨

淨土無爲期得生

本師釋迦教化力

長時念報佛慈恩

已上善導大師

源信大師 付釋文 十首

No.206 (八八)

源信和尚臨終言

我本古佛來示現

化緣已盡於此界

本土還歸正是時

No.207 (八九)

本師源信慇勤勸

一代佛教廣大法

念佛一門爲開顯

濁世末代令流通

No.208 (九〇)

靈山聽衆是前身

源信僧都今來化

報化二土正辨立

專雜得失定分明

No.209 (九一)

本師源信和尚者

懷感禪師釋爲憑

處胎經中說可據

懈慢界事爲顯明

No.210 (九二)

專修之人致讚歎

千無一失師教說

雜修之人應嫌貶

萬不一生師斷言

No.211 (九三)

報土真實往生者

其數不多師宣說

化土得生諸衆生

其數不少師告言

No.212 (九四)

男女貴賤悉不論

彌陀名號可稱持

行住坐臥皆不簡

時處諸緣亦不擇

No.213 (九五)

煩惱無明遮障眼

攝取光明不能見

大悲親心無厭倦

恒常照攝我身也

No.214 (九六)

彌陀報土願生者

外儀之相雖殊異

本願名號應信受

寤寐相續念不忘

(《往生要集》卷中·雜略觀:若有不堪觀念相好。或依歸命想。或依引攝想。或依往生想。應一心稱念(已上。意樂不同故明種種觀)行住坐臥語默作作。常以此念在於胸中。如飢念食。如渴追水。或低頭擧手。或擧聲稱名。外儀雖異心念常存。念念相續寤寐莫忘。)

No.215 (九七)

極惡深重之衆生

他種方便更無有

唯專稱彌陀名號

淨土得生經教言

已上源信大師

大師 付釋文 二十首

No.216 (九八)

本師源空出於世

弘願一乘廣開顯

日本一州皆普遍

淨土機緣得成就

No.217 (九九)

智慧光之力用出

本師源空權應化

淨土真宗得開顯

選擇本願爲宣說

(譯注:源空宣說選擇本願,即開顯淨土真宗。)

No.218 (一〇〇)

善導源信雖皆勸

本師源空若不宣

片州濁世之群萌

云何真宗得悟入

No.219 (一〇一)

曠劫多生之流轉

出離強緣未能知

本師源空若不現

此生徒然又虛度

No.220 (一〇二)

源空三五少年時

無常真實已覺悟

厭離之素懷既顯

菩提道由此得入

No.221 (一〇三)

源空智行之至德

聖道諸宗之師主

皆共歸依致尊敬

一心金剛之戒師

No.222 (一〇四)

源空存在化導時

金色光明舉身發

禪定博陸親目睹

拜見其前分明現

No.223 (一〇五)

本師源空之本地

世俗人中皆相傳

綽和尚或稱再來

亦說善導之應現

No.224 (一〇六)

源空勢至作示現

亦作彌陀來顯現

上皇群臣皆尊敬

京夷庶民盡欽仰

No.225 (一〇七)

承久之太上法皇

本師源空歸敬禮

釋門儒林皆共同

淨土真宗齊悟入

No.226 (一〇八)

諸佛方便時節至

源空聖人來示現

無上信心教化導

涅槃之門爲開啓

No.227 (一〇九)

真善知識得逢遇

萬難之中復更難

流轉輪回無窮盡

疑情障礙無過之

No.228 (一一〇)

源空光明身中出

門徒常令得瞻見

賢哲愚夫不簡擇

豪貴鄙賤亦無別

No.229 (一一一)

命終之期時節至

本師源空從容曰

往生今已第三度

此度往生尤易遂

No.230 (一一二)

源空自身作告白

靈山會上曾列席

聲聞僧衆中示現

頭陀行持爲化度

No.231 (一一三)

粟散片州示誕生

念佛宗教廣弘宣

衆生化度因緣故

此土還來不知數

No.232 (一一四)

阿彌陀如來應化

本師源空作示現

化緣已盡別娑婆

淨土乘本願還歸

No.233 (一一五)

本師源空臨終時

光明如紫雲照耀

音樂哀婉聲雅亮

異香滿空相映芳

No.234 (一一六)

道俗男女預參見

卿上雲客群會集

頭北面西右脅臥

如來涅槃儀謹守

No.235 (一一七)

本師源空命終時

建曆第二壬申歲

初春下旬第五日

淨土還歸遂本懷

已上源空聖人

已上七高僧和讚 一百十七首

No.236 (一一八)

五濁惡世之衆生

選擇本願信受時

不可稱說不思議

功德滿入行者身

天竺 龍樹菩薩·天親菩薩

震旦 曇鸞和尚·道綽禪師·善導禪師

和朝 源信和尚·源空聖人

已上七人

聖德太子 敏達天皇元年正月一日誕生

當佛滅後一千五百二十一年也

No.237 (一一九)

南無阿彌陀佛者

衆善海水功德也

彼清淨善身既受

於諸衆生等回向

三帖和讚

正像末和讚

(親鸞聖人於康元二(一二五七)年八十五歲時起草,翌年正嘉二(一二五八)年九月脫稿。

卷頭置夢告和讚一首;次正像末和讚五十八首;疑惑和讚二十三首,皇太子聖德奉讚十一首,愚禿悲歎述懷和讚十六首;卷末以法語歸結。)

康元二歲丁巳二月九日夜寅時夢告云:

No.238 (一)

彌陀之本願應信

本願信憑者悉皆

攝取不捨利益故

無上覺即得證也

正像末淨土和讚

愚禿善信集

No.239 (二)

釋迦如來入滅後

二千餘年至今也

正像二時皆已閉

如來遺弟徒悲泣

No.240 (三)

末法五濁之有情

行證時機不契故

釋迦遺法皆悉數

龍宮隱沒經明言

No.241 (四)

正像末之三時中

彌陀本願廣弘宣

像季末法之今世

諸善龍宮歸隱沒

No.242 (五)

大集經中有教言

此世第五五百年

鬥爭堅固時節故

白法隱滯悉不行

No.243 (六)

數萬歲之有情衆

果報漸衰漸低劣

二萬歲之人壽時

五濁惡世名已立

No.244 (七)

劫濁之時已遷至

有情身量漸趨小

五濁惡邪增盛故

毒蛇惡龍之狀也

No.245 (八)

無明煩惱甚繁茂

塵數遍滿此身心

愛憎違順轉相生

高峰嶽山正相似

No.246 (九)

有情之邪見熾盛

叢林棘刺之狀也

念佛信者被疑謗

破壞嗔毒正盛也

No.247 (十)

命濁中夭刹那際

依正二報俱滅亡

背正歸邪爲流行

橫起仇怨興害意

No.248 (十一)

末法第五五百年

此世之一切有情

如來悲願若不信

出離之期不可期

No.249 (十二)

九十五種皆汙世

唯佛一道獨清閒

菩提出到者方能

火宅利益自然成

(譯注:外道染汙世間,唯證入菩提者方能於娑婆火宅利益衆生,此爲願力自然之所成。)

No.250 (十三)

五濁之時機已至

道俗二衆共相諍

念佛信者爲所見

疑謗破滅熾盛也

No.251 (十四)

菩提不得者悉皆

專修念佛興嗔毀

頓教毀滅之徵象

生死大海無邊際

No.252 (十五)

正法時機雖作想

底下凡愚實此身

清淨真實之念無

發菩提心云何可

No.253 (十六)

自力聖道菩提心

心念言語所不及

常沒流轉凡愚輩

云何能得令發起

No.254 (十七)

三恒河沙之諸佛

出世之時皆承教

大菩提心雖發起

自力不濟徒流轉

No.255 (十八)

像末五濁世已至

釋迦遺教歸隱藏

彌陀悲願獨開闡

念佛往生弘通也

No.256 (十九)

超世無上之攝取

選擇經五劫思惟

光明壽命之誓願

大悲心行之根本

No.257 (二〇)

淨土之大菩提心

願作佛心爲勸導

即此願作佛心者

度衆生心亦可名

No.258 (二一)

度衆生心之名者

彌陀智願回向也

回向信樂獲得人

大般涅槃得證也

No.259 (二二)

如來回向既歸入

願作佛心獲得者

自力回向盡抛捨

利益有情無限際

No.260 (二三)

彌陀之智願海水

他力信水一歸入

真實報土性莊嚴

煩惱菩提一味也

No.261 (二四)

如來二種之回向

深信之人皆悉數

等正覺成不退轉

憶念之心不斷也

No.262 (二五)

彌陀智願之回向

信樂真實獲得者

攝取不捨利益故

等正覺成不退也

(至等正覺也)

No.263 (二六)

五十六億七千萬

彌勒菩薩歷是年

真實信心獲得者

順次即可開覺證

No.264 (二七)

念佛往生願爲依

等正覺已得至者

即與彌勒同位次

大般涅槃必證悟

No.265 (二八)

真實信心一獲得

即入正定聚之數

補處彌勒位同等

無上覺必得證也

No.266 (二九)

像法時代之智人

自力諸教尚擱捨

時機相應之法故

念佛門入是教言

No.267 (三〇)

彌陀之尊號常稱

信樂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恒不斷

佛恩報謝長在心

(注:此首唯“名號”、“尊號”,“信心”、“信樂”二處異,餘同“卷首和讚”第一。)

No.268 (三一)

五濁惡世之有情

選擇本願信受時

不可稱說不思議

功德滿入行者身

(注:此首唯“有情”、“衆生”二語異,餘同總第二三六首。)

No.269 (三二)

無礙光佛宣授記

未來有情爲利益

大勢至菩薩其人

智慧念佛親付與

No.270 (三三)

濁世有情深哀憫

勢至念佛慇勤勸

信心行者爲攝取

淨土歸入與同行

No.271 (三四)

釋迦彌陀慈悲起

願作佛心方證得

信心智慧即契入

佛恩報謝身自成

No.272 (三五)

智慧之念佛獲得

法藏願力所成也

信心智慧若不得

云何涅槃得證耶

No.273 (三六)

無明長夜燈炬也

智眼雖昏莫哀傷

生死大海船筏也

罪障雖重莫悲歎

No.274 (三七)

願力無窮無能限

罪業深重亦不迫

佛智無邊無可稱

散亂放逸亦不捨

No.275 (三八)

如來作願應思惟

苦惱有情終不捨

回向爲首利衆生

大悲心於此成就

No.276 (三九)

真實信心之稱名

彌陀回向之要法

不回向故得其名

自力之稱念被嫌

No.277 (四〇)

彌陀智願之廣海

凡夫善惡之心水

歸入即時爲融化

大悲心轉成一味

No.278 (四一)

造惡爲樂我弟子

邪見放逸廣流行

末世我法興破壞

蓮華面經佛預言

No.279 (四二)

念佛誹謗之有情

阿鼻地獄墮在中

八萬劫中大苦惱

未嘗暫息於經言

No.280 (四三)

真實報土之正因

二尊御教所開示

正定聚住受得者

必至滅度證悟也

No.281 (四四)

十方無量之諸佛

證誠護念御開示

自力之大菩提心

當知不可得成就

No.282 (四五)

真實信心獲得者

末法濁世甚希也

恒沙諸佛之證誠

難中之難爲彰顯

No.283 (四六)

往相還相之回向

此身若不值遇者

流轉輪回無窮盡

苦海沈淪可奈何

No.284 (四七)

佛智不思議若信

正定聚即可得住

化生之人智慧勝

無上覺開獲證悟

No.285 (四八)

不思議佛智能信

報土之因佛教言

信心正因獲得者

難中之難復更難

No.286 (四九)

無始流轉苦能捨

無上涅槃期證得

如來二種之回向

恩德廣大謝難盡

No.287 (五〇)

報土信者得生少

化土行者往生多

自力菩提難成就

久遠劫來徒流轉

No.288 (五一)

南無阿彌陀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回向之利益

還相回向得回入

(譯注:後二句言,往生是往相回向之成就。依往相回向利益,得以成就還相回向,後生者訪前,乃因前生者導後,往還無盡,願不休止,此皆名號回向之恩德。)

No.289 (五二)

往相回向大慈中

還相回向大悲出

如來回向若不憑

淨土菩提云何證

No.290 (五三)

彌陀觀音大勢至

大願慈航皆同乘

生死之海常回入

有情召喚令登船

No.291 (五四)

彌陀大悲之誓願

深信之人皆悉數

不檢寤寐恒常稱

南無阿彌陀佛名

No.292 (五五)

聖道門之人悉皆

自力之心執爲本

他力不思議能入

無義爲義得信知

No.293 (五六)

釋迦教法雖尚存

修行有情實無有

證悟之事末法時

一人亦無經教言

No.294 (五七)

三朝淨土大師等

哀愍攝受諸衆生

真實信心爲勸導

定聚之位令得入

No.295 (五八)

他力信心獲得者

自然見敬得大慶

是則爲我善親友

教主世尊爲讚言

No.296 (五九)

如來大悲之恩德

身粉爲末亦當報

師主知識之恩德

骨碎爲塵亦當謝

已上正像末法和讚 五十八首

No.297 (六〇)

不了佛智之表徵

如來諸智致疑惑

罪福善本爲信憑

邊地暫得寄居也

No.298 (六一)

佛智不思議懷疑

自力稱念好樂者

邊地懈慢停留久

佛恩報謝之心無

No.299 (六二)

罪福信受之行者

佛智不思議懷疑

疑城胎宮爲所止

三寶遠離不得見

No.300 (六三)

佛智疑惑之罪故

懈慢邊地止住也

疑惑之罪極深重

年歲劫數多經歷

No.301 (六四)

如轉輪皇之王子

皇父得罪冒犯故

金鏁繫身爲束縛

牢獄幽閉不得出

No.302 (六五)

自力稱名者悉皆

如來本願未信憑

疑惑之罪深重故

七寶之獄爲所繫

No.303 (六六)

莫使劣於信心人

疑心自力之行者

如來大悲恩亦知

稱名念佛同勵行

No.304 (六七)

自力諸善人悉皆

疑惑佛智不思議

自業自得道理故

七寶之獄爲所入

No.305 (六八)

佛智不思議懷疑

善本德本依憑者

邊地懈慢界往生

大慈大悲不能知

No.306 (六九)

本願疑惑之行者

含花未出者亦有

或生邊地實應捨

或墮宮胎爲所棄

(按,所捨所棄,取善導《觀經疏》:“雖得往生,含華未出,或生邊界,或墮宮胎”;《往生禮讚》:“願捨胎藏形”“永絕胞胎證六通”之意。)

No.307 (七〇)

如來諸智致疑惑

信雖不具者亦能

罪福深信明因果

善本修習實殊勝

No.308 (七一)

佛智疑惑之緣故

胎生之人智慧無

胎宮往生必定者

牢獄安身正相似

No.309 (七二)

七寶宮殿往生者

五百歲期當經歷

三寶不得見聞故

有情利益亦不能

No.310 (七三)

邊地七寶之宮殿

五百歲中不得出

自爲過咎生疑惑

種種諸厄當受也

No.311 (七四)

罪福深信知因果

善本修習精勤者

疑心善人即是此

方便化土留住也

No.312 (七五)

彌陀本願信不具

疑惑猶存往生者

蓮花含苞不即開

胎宮處身爲譬喻

No.313 (七六)

爾時有慈氏菩薩

世尊座下白佛言

何因何緣彼國人

胎生化生名各別

No.314 (七七)

如來世尊告慈氏

疑惑之心執持者

善本修習爲所依

胎生邊地是所止

(譯注:以疑惑心修習善本)

No.315 (七八)

佛智疑惑之罪故

五百歲於牢獄中

雖無諸惡亦不樂

此名胎生佛誡言

No.316 (七九)

佛智不思議懷疑

罪福猶信有情者

宮殿必爲所生處

胎生之衆佛名之

No.317 (八〇)

自力之心爲根本

不思議佛智不信

胎宮往生五百歲

三寶慈悲遠隔離

No.318 (八一)

疑惑佛智不思議

猶信罪福修善本

發願往生淨土者

胎生之衆佛名之

No.319 (八二)

佛智疑惑罪深重

此心若能識知者

深心自責求懺悔

佛智不思議應信

已上二十三首,令知疑惑佛不思議彌陀御誓之罪咎而作也。

三帖和讚

皇太子聖德奉讚

愚禿善信作

No.320 (八三)

佛智不思議誓願

聖德皇之恩令信

正定聚既歸入已

補處彌勒同位也

No.321 (八四)

救世觀音大菩薩

聖德皇作示現者

爹爹一般不暫捨

阿母一般常守護

(譯注:“爹爹”和“阿母”,原文爲“多多”及“阿摩”,是梵語音譯。多多,發音類似於“大大”“達達”,現在中日一些地方方言還這樣稱呼父親。阿摩,音義皆同阿母。)

No.322 (八五)

無始以來至今世

聖德皇哀憫護念

爹爹般常作守護

阿母般如影隨形

No.323 (八六)

聖德皇哀憫護念

佛智不思議誓願

慇勤勸導令歸入

住正定聚身得成

No.324 (八七)

他力之信獲得者

佛恩報謝盡此生

如來二種之回向

十方世界廣弘宣

(譯注:信心念佛人以弘宣二種回向爲報恩)

No.325 (八八)

大慈救世聖德皇

如父常隨在身旁

大悲救世觀世音

如母常隨在身旁

No.326 (八九)

久遠劫來至今世

蒙受悲憫之徵者

佛智不思議相應

善惡淨穢皆無矣

(譯注:今日得佛智回向之信,超越善惡淨穢之執著,方知是久遠劫來蒙受恩德之故。)

No.327 (九〇)

和國教主聖德皇

廣大恩德謝亦難

一心歸命承護念

奉讚不退亦不倦

No.328 (九一)

上宮皇子方便示

和國有情特哀憐

如來悲願廣弘宣

慶喜奉讚心無厭

No.329 (九二)

多生曠劫至此世

常蒙悲憫此身也

一心歸命無別念

奉讚虔心常不絕

No.330 (九三)

聖德皇慈悲哀憫

護持養育無間斷

如來二種之回向

慇勤勸引令歸入

已上聖德奉讚十一首

三帖和讚

愚禿悲歎述懷

No.331 (九四)

淨土真宗雖歸依

真實之心實難有

虛假不實此身是

清淨之心更不存

No.332 (九五)

外儀形貌人各異

賢善精進現相同

貪嗔邪僞繁興故

奸詐百端充遍身

No.333 (九六)

惡性爲本難消除

心如蛇蠍之類也

修善亦因雜毒故

虛假之行乃得名

No.334 (九七)

無慚無愧之此身

真實之心雖無有

彌陀回向之御名

功德盡十方遍滿

No.335 (九八)

小慈小悲此身無

有情利益敢思存

如來之願船若無

苦海云何得超度

No.336 (九九)

蛇蠍奸詐之惡心

自力修善不相應

如來回向若不憑

無慚無愧無有盡

No.337 (一〇〇)

五濁增時之徵象

此世道俗悉皆同

外儀雖現佛教相

內心外道致歸敬

No.338 (一〇一)

悲哉哀哉道俗衆

良辰吉日用選擇

天神地祇致禮敬

卜占祭祀務精勤

No.339 (一〇二)

僧與法師之御名

本爲尊貴之稱謂

提婆五邪以法號

今墮卑賤之汙名

(注:提婆自立五法以破僧團。五法有二說,據輔行一曰:「言五法者。婆沙云: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一坐食。四常露坐。五不受鹽及五味。與正理不同。正理云:一不受五味。二斷肉。三斷鹽。四不受割截衣。五不居聚落邊寺。」五逆罪中破僧罪為最重,破僧者於同一結界中構別法而樹立一眾也。此五法非皆邪法,是立此五法以分裂僧團為大罪也。

聖人嘆息當時世相:“僧”與“法師”本爲尊稱,因世俗墮落,竟以此稱爲卑賤之人。此亦如“法”本爲尊稱,因提婆以五邪稱爲“法”,則“法”名義爲所玷汙。如今“僧”與“法師”皆爲世之賤稱,此二名既失其實,則末法時代佛法爲人所輕賤,可見一斑。)

No.340 (一〇三)

外道梵士尼乾志

心與此外道無別

如來法衣雖著身

一切鬼神致禮敬

No.341 (一〇四)

悲哉哀哉今世風

和國道俗衆悉皆

佛教威儀亦遵守

天地鬼神致尊敬

(注:當時日本之出家在家衆,雖表面奉行佛教之威儀禮節,而行崇拜鬼神之實。)

No.342 (一〇五)

五濁邪惡之徵象

僧與法師本御名

奴婢僕使用稱謂

墮爲卑賤者之名

No.343 (一〇六)

無戒名字之比丘

末法濁世之時世

舍利弗目連同等

供養恭敬勸令爲

(注:末法時世,雖是無戒之名字比丘,亦住持如來正法,當視同正法時之舍利弗、目連尊者,供養恭敬,令佛種不斷。)

No.344 (一〇七)

罪業本空無形體

妄想顛倒所爲也

心性本來即清淨

此世卻無真實人

No.345 (一〇八)

末法惡世可哀相

南都北嶺佛法者

輿者僧達力法師

高位呼作僕役名

(注:南都北嶺,號佛教之重鎮。而高位之僧人,役使下屬,肩輿擡轎者稱爲“僧達”,出力者呼爲“法師”,等級森嚴,而以僧寶之敬稱用作僕役之賤名,輕慢三寶,是末法惡世可悲哀之衰相。)

No.346 (一〇九)

佛法爲所輕蔑相

比丘僧尼名奴婢

法師僧徒之尊稱

僕從諸輩用爲名

已上十六首,乃愚禿之悲歎以爲述懷,悲歎此世本寺本山之號「高僧」與「法師」者之所爲也。

釋親鸞書之

(按:以下五首原文無標題,一般稱“善光寺如來和讚”。)

(注:善光寺在今日本本州島中部長野。有一千三四百年歷史,寺中供奉的“阿彌陀佛”是日本欽明天皇時代百濟國主所呈,推古天皇命本多善光立寺供養,中經遷移,最後著落於今之善光寺。此佛像初入日本時正值本地豪族反佛之高潮,爲神道信仰所不容。時崇佛之大臣蘇我馬子與神道反佛之物部守屋對抗,守屋誣稱佛像帶來瘟疫,又縱火燒毀供奉寺院,而佛像不壞,被沈入難波池中。經多年內亂,崇佛之蘇我一派終於摧毀廢佛豪族,此後聖德太子爲國家制定“篤敬三寶”之十七條《憲法》,日本成爲佛教國家。)

(注:物部守屋是古墳時代的有力豪族,是物部尾輿與弓削阿佐姬之子。西元572年(敏達天皇元年),敏達天皇即位,任命物部守屋為大連。佛教傳入日本時,廢佛派物部守屋持強硬排斥態度,與崇佛派蘇我馬子發生激烈衝突。敏達天皇去世後,物部守屋與當時蘇我馬子所控制的朝廷發生內戰,兵敗身死。和讚中“弓削”“守屋”“大連”皆同一人。)

No.347 (一一〇)

善光寺之如來者

憐愍末世之我等

來至難波之池畔

御名守屋尚不知

(譯注:佛教初來,“如來”、“佛”之御名,反佛之守屋尚不知也。)

No.348 (一一一)

是時稱之爲熱病

疫癘發生之緣故

守屋同儕皆共謂

如來招致大瘟疫

(譯注:守屋誣稱佛招致大瘟疫,故以瘟疫、熱病ほとをりけhotoorike用作佛名。其同黨皆用此名。)

No.349 (一一二)

爲令衆等稱熱病

守屋縮減其音節

其時外道皆悉共

如來呼爲ほとけ

(譯注:爲令民衆皆隨其以瘟疫、熱病之名稱佛,守屋縮減ほとをりけhotoorike之音節爲ほとけhotoke。當時外道皆用之。)

No.350 (一一三)

此世佛法者悉皆

守屋蔑稱爲依用

稱如來爲ほとけ

僧與法師遭輕鄙

No.351 (一一四)

弓削之守屋大連

邪見無邊無有盡

慫恿衆生起慢心

戲稱佛爲ほとけ

(注:以上幾首大義曰,守屋爲破壞佛法,稱如來爲“熱病”(ほとをりけhotoorike),誣稱是佛法造成當時大瘟疫流行。爲令此惡名易稱而流行,守屋縮減其音節,稱作“ほとけ”。後世不知,沿用此名稱如來爲“ほとけ”。)

自然法爾章

親鸞八十八歲御筆

「獲」之字者,因位之時所得謂之「獲」。「得」之字者,至果位之時所得謂之「得」。「名」之字者,因位之時所稱謂之「名」。「號」之字者,果位之時所稱謂之「號」。

言「自然」者,「自」者依其自身,非依行者之計度,爲所成也。「然」者所令然,非行者之計度,如來之誓願使然。

言「法爾」者,謂依如來御誓願之運作而成,謂之「法爾」。「法爾」是如來御誓願運作故,無行者之計度,故知他力者,以無義爲義。

言「自然」者,謂有自而然也。彌陀佛之御誓願,本非行者之計度,自其始即爲依弘誓令我等「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來迎,不揀行者之善惡,故謂之「自然」。此所聞也。

弘誓本爲令我等成無上佛也。言「無上佛」者,謂無有形相,無形相故謂之「自然」,若有形相即不言「無上涅槃」。聞曰:為令知無有形相,故名「彌陀佛」,彌陀佛乃為令我等知「自然」也。

知此道理後,不可常論議「自然」也。多言「自然」,則「無義為義」復成有義矣。此是佛智之不思議也。

(按:“自然法爾章”,本無標題。親鸞聖人八十八歲時作,書於“正像末和讚”之末,可視爲獨立的文字,也是《三帖和讚》到此歸結的點睛之筆。此文後是聖人感嘆自懺的兩首述懷。所以此文應視作聖人一生信心與教相的總結,真宗之教眼,安心之指南。)

No.352 (一一五)

善惡文字不識者

真實之心彼皆有

善惡之字自謂知

是大虛僞之相也

No.353 (一一六)

是非不知邪正昧

此是愚闇罪惡身

小慈小悲亦無者

名利好爲人師也

已上

(光按:《三帖和讚》之外,親鸞聖人尚有不少詩偈和讚流傳於世,但真僞有爭議。《帖外和讚》未收入《真宗聖教全書》及英譯親鸞聖人全集,此九首和讚據傳出自京都常樂台之寶庫,自古以來咸認出自親鸞聖人真筆。其信眼圓明,心念之深邃,文辭之美,皆非他人能及。故附於《三帖和讚》之後,以成全璧。)

三帖和讚

帖外和讚 (九首)

No.354 (一)

四十八願已成就

正覺阿彌陀即是

信憑一念者悉皆

往生必定不須疑

No.355 (二)

極樂無爲之報土

雜行雜修恐難生

如來要法爲選擇

專修之行教令爲

No.356 (三)

兆載永劫之修行

阿彌陀三字全收

五劫思惟之名號

五濁我等爲咐囑

No.357 (四)

阿彌陀如來三業

念佛行者三業同

彼此三業心若成

定聚之位決定入

No.358 (五)

多聞淨戒既不簡

破戒罪業亦不嫌

但有回善念佛人

瓦礫能教變成金

No.359 (六)

金剛堅固之信心

佛方相續所生起

他力之方便若無

決定心云何得獲

No.360 (七)

大願弘誓海之中

煩惱之波本無有

弘誓大舟既乘託

大悲之風全任憑

No.361 (八)

超世悲願得聞知

我等生死凡夫耶

有漏穢身雖不變

心於淨土悠遊也

No.362 (九)

六八弘誓願中有

第三十五願建立

彌陀深心特悲愍

女人引接誓爲發

三帖和讚

跋:

自二〇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於“本願力”微信公號發布“關於《三帖和讚》之重譯”一文,至五月九日,《三帖和讚》全譯告峻。此後拜讀聖典並重溫師教,不斷省思回顧,對譯文續有修訂。此次(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一日)發布,已是修訂第二版,於義理和文辭皆有提昇。個人對此雖窮心力,實際成果是否達到自己的期許,在忠實達意與文辭表現上,能否得到前輩同行的認可,和廣大以中文爲母語的同朋們的接受,還有待時間檢驗。

這一版的和讚中譯,有幾點用心要特別說明。

首先是形式上,統一用七字句和四行。因爲和讚本身可歌,採取中文古詩中最常用的七言四行格式,其形式節奏較爲契合,能保持前後一致,亦便於唱誦流傳。

其次,在中文能達意的前提下,譯者盡量保留了原文語序,及使用的漢字。這出於兩方面的攷慮:

其一,希望以中文唱誦時,能與日文唱誦發音接近,從語音上能直觀地感受兩種文字所傳遞的文化與信仰其內在的和諧相契。

其二,日文將名詞、賓語前置的習慣,是語法習慣的同時,同時也是一種民族心理和思維模式。尤其在信仰中,所信仰的主體與所關注的內涵,依心理的重視,自然會得到優先關注,在語言表達時被提前,這也是人所共同的心理。所以在中文文法許可的範圍内,譯文以不影響中文理解爲前提,盡量貼近日文語序,對中文表達,未嘗不是一種反芻和啓發。如果一味按照中文習慣照翻,反而容易忽略其語義之主次。

由於詩偈文體的特殊性,在行文中,文字的省略、語序的承接、倒置等等,有些僅看原文而不加解釋則不易理解;又有些典故及特殊用法,個人認爲有必要的,已隨文加註。進一步的法義領解,後續將陸續發布師教開示,敬請期待。

翻譯過程依據底本,爲本願寺「真宗聖教全書編纂所」出版校訂之《真宗聖教全書·宗祖部》。

主要參攷著作有三:

《親鸞著作全集》(英譯),本願寺出版。

《淨土真宗聖典》,中文世界流通之譯本。

《三帖和讚》單行中譯本,釋瑞覺翻譯。

以上次序依流通時間之先後。

對《和讚》本文語義之領解,則英文譯本爲本願寺集中本山之專家學者合力所成,又英文表達最需要明確,故其翻譯和註釋代表了學界和教界的共識,有很高的參攷價值。

後二種中譯,於中文表達亦有成績,此次重譯,參攷了其中可取之處。但二譯總體問題甚多,不能令人滿意。

此次重譯,即以日文爲底本,參攷現有英中二種語言譯本,充分汲取已有譯本成績,以淬煉出個人較爲滿意的中文譯本。

衷心期待同朋們的指教,若同朋們拜讀《三帖和讚》,有不審之處,皆請提出,共同探討。

尤其盼望同朋能盡量從義理、攷據、辭章的不同角度,提出個人意見,共同提昇譯文質量及對原典的理解。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後世留下經得起推敲、可爲憑據的聖教。

釋蒙光 合掌

二〇二一年六月初稿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校畢

二〇二三年七月八日 修訂完稿

三帖和讚

南無阿彌陀佛

各位同朋好!

新的一年,同朋們都有許多新的期許吧,相信在同時,也不無面對新年的迷惘。

娑婆是煩惱的疆場,人生是煩惱的結塊,在苦上加苦的生活中,幸有慈親伴,幸有光明的守護。而每天面對佛天祖聖的課誦、拜讀拜抄,正是光明的回向運作。

每日法語的頂戴,不是爲了向師長、同朋報數,而是自身靈性生命必須的資糧,無此不足以應對日常生活。

特別提議同朋們一同來背誦《三帖和讚》。

真宗寺院以《和讚》與《正信偈》同為早晚誦讀之常課。《三帖和讚》以四句為一首,共計三百五十三首,加上《帖外和讚》九首 ,合計三百六十二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背一首,則一年未盡,可以全其功。

難在日日的相續。每天背誦一首和讚,溫習之前已經背下的內容,這是時時對自己的提醒,是最上的聞法,也是最好的功課。從今天開始,下一個舊曆年之前,就有同朋可以背誦全部的《和讚》。從這一生遇到真實的教法,將如來的光明貫徹今後生生世世的人生,從背誦《和讚》開始。

釋蒙光 敬白

新年寄語

本帖爲最新校譯定本,較此前發布者有所更訂。

此前發布全文鏈接參攷:

關於《三帖和讚》之重譯

淨土和讚(一)

淨土和讚(續完)

高僧和讚

正像末和讚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1-10 21:03
Next 2024-01-12 08:5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