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歳 瑞劒
壹
○四重廢立:(1)内外廢立。(2)聖淨廢立。(3)要弘廢立。(4)真弘廢立。
○淨土是「廣略相入的妙土」,亦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亦是「願心莊嚴的妙土」,亦是「依正不二」的淨土、亦是「理事無礙」的淨土、「事事無礙」的淨土。信心是無礙光如來的妙用。淨土的莊嚴顯於現土,是教行信證的大法門。《教行信證》是聖人的法身。《教行信證》是「五願開示」的法門。「信因、稱報」不是異安心。
○稱名往生,是信心往生。
○觀經法門是「一行往生門」,亦是「信行融攝門」(行中攝信)。
○法界的真理,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心不二」、「空·假·中三諦圓融」,亦是「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亦是「相即相入」、「諸法實相」、「一即多、多即一」、「圓融無礙」。
○「二種深信」,是真宗學(信心)的根幹。
○信心,發起於聞佛願的生起本末。
○真宗,是自利利他圓滿、法體成就的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是令信、令行的大行。
○本願一乘攝聖淨二門。
○機廢立的結果,為法的廢立。
○無造天地萬物的造物主。萬物的真理是「八不中道」。
贰
○稱名往生者信心往生也。
○若思信心容易,是大錯之元。
○信因稱報不是異安心。
○但口稱,非往生正因。
○信心是往生正因。
○信後的念佛是信心的用(運作)。
○信神心是迷信。
○理論和實際不同。
○妄念外,無凡夫心。
○信心是菩提心。
○信心的論爭可據「成就文」。
○「無礙光明」(就這樣地)一句,三十年。
○「無礙光明」是本典一部的骨目。
○《教行信證》是如來的廻向法。「四法」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
○《大經》的體是名號,「宗」是本願。
○淨土真宗的「體」是彌陀正覺、光壽二無量。
○往生是依本願力往生,即依名號(正覺)的功德力往生。
○不就明師,無法獲得信心。
○信心是如來、聖人的大人格和凡夫的人格接觸。
叁
○通過知解分別,可達圓解證入之域。
○至心·信樂 忘己 唯仰。
○信心依血統、宿善、良師和精進。
○直到知道「就這樣地」的滋味為止 三十年。
○大願業力的滋味是「就這樣地」。
○直到稱嘆佛智的不思議真不思議為止 應聞。
○「本願名號正定業」和「至心信樂」 滋味相同。
○「行」者,「本願一實大道」之意。
○願行具足,在信一念。
○不仰佛智大悲的本願力,信心無!此云「聞其名號」。
○本願招喚的勅命(法)成為我們的信心(歸命)(機)。
○信心不是往生極樂的「車票」。
○「橫超」,是願力往生。
○願力往生,速、易、確實。
○真宗,是至心·信樂·忘己的宗教。
○信心,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
○「四不十四非」的意思知道嗎?
○佛法是可出生死之道。
○做研究的話,御和讚 三十年。
肆
○所行能信,機法是一。
○行和信,不二不離。
○南無阿彌陀佛是令眾生信、行的妙法體。
○主觀(智)和客觀(境)本來非別異,此謂「境智冥合」。
○神的天地萬物創造說是不知「境智冥合」的。
○萬物是一即多、多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
○「空」(色即是空)、「假」(現象)和「中」(中道實相)三諦圓融的真理,是人類思想的最高峰。
○「八不中道」是
(一)「不生不滅」、
(二)「不一不異」(非一非異(多))、
(三)「不斷不常」(非斷·非常恆不變)、
(四)「不來不去」(萬物非神造、世之終亦無來)。
○「八不中道」和「三諦圓融」是「一實相」。
○如「實相」地知實相者唯佛陀。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不知法界的真理者,不足談真宗學的奧義。
○不仰釋迦·彌陀二尊、七高僧和祖聖親鸞聖人的大人格,沒有「信心」。
○信心,是人格和人格的接觸,此謂感應道交。
伍
○人格的佛陀和真理的佛陀即一。
○佛陀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叫做佛陀。天地創造的神是凡夫妄念的產物。
○「南無阿彌陀佛」是「人格的佛陀」,是「真理的佛陀」。
○阿彌陀如來的真理是自利利他圓滿(二利圓滿)的大正覺。神無「自利利他」。
○「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不能分割本願和名號。
○歷史有二種,一是一般的「世界史」,一是「三昧相傳的歷史」。不知三昧海(禪定)者,非佛教徒。
○不歸依佛、法、僧「三寶」者,亦非是佛教徒。
○佛教者,(一)是佛陀的教說、(二)成佛的教法、修行、路程。(三)亦實是佛陀證悟的真理(正覺)。
○聖道門,是三學(戒律、禪定、智慧(禪定完成的智慧)),即是「八正道」、「六波羅蜜」。淨土門是依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凡夫於信一念往生成佛的最勝道(横超)。
○聖道門,立於「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真理,淨土門立腳於「二種深信」,不知「二種深信」者不是「信心」。
○彌陀的正覺是「悲智圓滿」、「自利利他圓滿」,是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眾生的大正覺。依正覺的功德力(名號的功德力本願力)往生。
陆
○「信心獲得」之用語有,這是「信憑彌陀」,即是「至心·信樂」。「信心」不是往生極樂的「車票」。
○淨土真宗的門徒聽聞到「智慧·才學亦不需要」,就不好好的拜讀「正信偈」「和讚」「御文章」;被批評「門徒不知物」也無所謂;「神」和「佛」的區別也不知道。要盡量地拜讀聖教才是。
○不知佛和凡夫的區別這樣的人,不能說是信者。
○信心,最好盡全力於「二種深信」。
○神信心無法成佛。自力聖道門(華嚴、天台、真言、禪等)太難了,不適合凡夫。僧侶應知這點,本職是「自信教人信」。
○稱名報恩,是「乃至十念」之誓願的旨趣。
○念念稱名的全體,是名號不思議的信心。
○稱名念佛處,向著「若不生者」的本願和正覺。
○稱名念佛處,為助「名聲聞十方」的如來行,這是報恩。
○認為信心也獲救,念佛也獲救的是「信行並因」的邪義。
○動「唯信正因」(反對此說)不行。
○稱名有「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十聲也好、一聲也好,信一念也好皆能往生的意思。
○「即得往生」指「信一念」。
○「平生業成」者,指於信一念往生的意思,亦是「攝取不捨」之義。
○「即得往生」也是當益(死後的利益)(善導大師、法然上人),亦是現益(在此世的利益)(正定聚)。「和讚」曰:「彌陀心光常攝護 永隔生死得解脫」。*
*注:
金剛堅固之信心
待得成就決定時
彌陀心光常攝護
永離生死得解脫 (No.195·七七)
○一念歸命時,同時蒙受攝取不捨的利益。
○住持一代,應反省有無出一人的信者。
○看到宿緣深厚的人,最好獻畢生的努力,令徹底「就這樣地」。
○停留在令聞者增進知解分別的說教,不能說是最上的說教。
柒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願)的真意,自己不能深信自己是逆謗屍骸的話,真意無法知道。
○「三心」是「不落因果」,「唯除」是「不昧因果」(參照《正法眼藏》深信因果卷)。又「唯除」是為示「廻心皆往」。
○講「想安心」「不能安心」而哀嘆的人,最好吟味一下左記的詩:
眺望行步大道者之姿
擔心亦無 安心亦無(瑞劒)
○講不能安心而哀嘆的人,是「二種深信」不徹底。
○如來以「智慧」「慈悲」「方便」三門攝化,顯此者是十八願的「三心」(至心、信樂、欲生)。
○逆(五逆罪)、謗(誹謗正法)、闡提(無信者)是「難治的三病」「難化的三機」。但是廻心的話皆往。
○善導大師說「唯除」是「抑止門」(制止莫造大罪)。這是假除(曇鸞大師說實除)。
○恩師 利劒師曰:「大寂滅海(佛陀的覺證)是釋尊的本門,即是彌陀如來久遠的真證(廣略相入·三種莊嚴)。」
○三嚴(三種莊嚴)是真宗的淵源。
○又曰:「天親菩薩達觀『廣略相入』『願心莊嚴』,以歸入『一乘海』。高祖聖人的大信海的風光亦不外是此。」
○又曰:「一代諸教皆是大信海的分說。」
○御本典是為辨立「真假的法門」。
○十九、二十願為方便,十八願為真實。開十八願為「真實五願」,以撰《教行信證》。
○二十二願(還相廻向之願)是「利他教化地·方便權門的道路」。
○十一願是略門,涅槃。二十二願的還相是廣門,普賢德(大悲攝化之德)。
○淨土真宗是「五願六法」的法門。五願,是教·行·信·證·真佛土的五願,六法是,四法加上真佛土、化身土,合為六法。
○教·行·信·證的(1)「教」是《大無量壽經》。(2)「行」是諸佛稱讚的名號。(3)「信」是無疑的一心。(4)「證」是「利他圓滿的妙位,無上涅槃的極果」。(5)「真佛土」,「佛」是正覺、光壽二無量的極尊,「土」是無量光明土。
○於信一念頂戴往相廻向和還相廻向的本源,顯還相廻向之相的是,「證卷」曰:
「還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止)·毘婆舎那(觀)·方便力成就,廻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
頂戴信心的話,不是直移還相廻向。
○大行(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廻施的法體,是眾生所聞的行法(行)。名號不是稱者,是聞(聞信)者。
無盡的法界
○天地萬物,是何物乎!
(一)無盡緣起;和(二)性起的真理。此二者是一切之學的根本之本,神佛亦無從著手。
○佛陀世尊的海印三昧,映於心鏡原樣地說出來的是《華嚴經》。
○山川草木,法性自然,不是神造。
○法界是一切眾生身心的本體,靈明廓徹、廣大虛寂,無形亦無邊際。
○釋迦牟尼世尊成正覺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法界,人不是神的僕人。
○世界的宗教雖多,教人成神的教法沒有。
○世界之始,罪之元,即使是神亦不知原由。探尋萬物之始是阿呆的阿呆。
○萬物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無始無終,不是神造。
○不研究萬物為何的話,惑苦紛然,造罪不已。
○以為物存在、我存在,這存在意識是罪之本。
○花色雖香有凋時,然凡夫為有無二見之奴隷也。
(二)
○萬物是法界緣起,是真如,往生的話就知道呀。
○萬物看似個個獨立,卻是互相相依 牽手。
○不論什麼 存在者悉 依因緣在此處。
○說迷悟 染淨 因緣 是佛法。
○世無常 花雖開了 會凋謝。
○春天花開 秋紅葉 理法不思議 不生不滅。
○無心即無物 無物即無心 萬物一切 相互依憑依靠。
○無身體即無心 無心即無身體 無眼鼻的話 無世界。
○無神的話 無世界 無世界的話 亦無神。
○即使是神 無世界的話 神亦無 無心的話無物。
○法界的真理無他 四法界 佛教哲理「四法界」。
○人的見聞覺知者皆是現象 無常也
現象即(1)「事法界」。
○現象雖生滅變化 但是物質不滅 勢力(Energy)恆存
此法則是(2)「理法界」 因果之法亦是「理法界」。
○理法和物質一直是關係良好
無理法的話無物 無物的話無理法。
○物和理法關係良好 總是不相離 這是(3)「理事無礙法界」。
○分析水的話 酸素和水素 哪個都可燃。水中有火的景致哉 此名(4)「事事無礙法界」。
○四法界中 事事無礙法界 現象和現象 相即相入 無礙一體。
○宗教哲學雖多 說事事無礙的真理者 唯佛教。
○看法界的真理呀 四法界。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此名法界緣起。
○知一心十界 十界一心 地獄 佛國 始入佛法。
○立於心身不二、世界的心、不二的原理 教證。
○凡夫的頭換成如來的頭。
○神無 佛有 神佛混亂 雜行雜修。
○印度、中國、日本和西洋思想混入,純一無雜 今之世稀。
○學要廣博 信是一教行證 莫張望 莫思考。
○真宗結於一信,四海兄弟,非僧非俗,御同朋。
○說時是祖師之代官 莫客氣,聞時是一文不知的尼入道。
○佛法是 佛法說 佛法聞 皆佛法。
○佛法之教是 一法界的絕對真理 呼喚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喲。
○用正確的「因果」尺度計量的話,世界的宗教皆不堪一擊。
○應內心秘奧的欲願者,彌陀智願之法一項。
留言列表(1条)
[…] 真宗學的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