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2月08日
一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剛從醫院回到辦公室。
本來只是去看望住院的穆先生,我的研究生導師。和穆先生說起話來,穆先生告訴我,歐陽先生現在就在隔壁的重症病房。我喫了一驚。
因爲記憶中前不久還和歐陽先生在微信上交流。只是前幾天給他微信留言,一直沒有回復,我還想先生是什麽情況,沒有想到再得到他的消息就是住進了重症病房,淋巴癌晚期。
我告別穆先生,到重症病房看是否允許探望。護士雖然嚴厲,卻肯通融,要我戴上鞋套口罩,就讓我進去了。歐陽先生頭下墊著冰枕,插著呼吸管,鼻孔張得很大,看得出在努力地呼吸。眼睛緊閉,不知是睡著還是醒著。旁邊護工告訴我,這幾天先生都在發燒昏睡中。
我輕聲在歐陽老師耳邊報上我的名字,告訴他我特地來探望,也請他在無助時,將自己交給阿彌陀佛。我靠近先生耳邊,輕聲念佛,也念了“破地獄文”:“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先生眼睛始終沒有睜開,但在我和他說話時,呼吸聲更加粗重,喉嚨隱約發出聲音,頭也左右輕微轉動了幾下。不知是否表示他聽到、感受到了我的心意。
離開醫院時,內心很傷感。我的導師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者,歐陽老師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明清小說研究專家,對白話小說的研究成果斐然。以數十年精力編纂的《全清小說》,最近正在陸續出版,我有幸被老師拉入整理者群中,略知其中艱辛不易。先生這一躺下,這浩大的工程不知能否保證完工?先生的心願能否達成?這些在我尚且有如此的想法,在主事的先生心中,當有更多的牽罣。
加了先生的女兒的微信,她告訴我,先生不想蔴煩大家,所以沒有告知;而且先生也一直不承認自己有病。我想,大概先生沒有時間爲自己的身體擔心吧?但是業力的車輪轉動,個人的心願和努力都無法對抗。無常迅速,在無常找到我們之前,我們找到自己安心的依據了嗎?
蒙光:穆先生30年生,今年九十五歲。歐陽先生41年生人,今年八十四歲。從年齡上說,歐陽先生是穆先生的晚輩。可是現在向穆先生問起他的年齡,他永遠回答:八十三歲。
之前先生一直是躺在床上不肯下地,唉聲嘆氣,歎老嗟亡,說自己只是在等死。現在能在護工扶持下,偶爾下床走幾步了。先生雖然耳背,記憶模糊分不清過去和現在,但他從睡夢中一睜開眼睛見到我,就能叫出我的名字。歐陽先生住在隔壁就是他告訴我的。說完還提醒我,如果去探望歐陽先生,要戴口罩。先生的頭腦非常清醒,可惜我一和他說念佛就不做聲。因爲和他說得多了,他自己說了一句:“我這人很糟糕,沒有信仰!”我說:“那您就趕快信佛吧!”於是他又顧左右而言他。
而八十四歲的歐陽先生,卻無法和人交流了。但願他能聽到我給他說的話、和念佛的光明。
這兩位先生都是我心目中一流的學者,人品正直,頭腦敏銳,學養淵博深厚,在最耗人工和時間的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都著作等身,可見其勤奮。退休之後還在陸續不斷出版新著,令我這樣疏懶的後輩慚愧。而領受超人的天賦、拼盡一生的努力、獲得世間一流的成就,在面對生死時,是否能無憾?是否能安心?這都是在爲我做活生生的說法。
兩位先生的著作,我仍然在讀,但我深知,真正的安心,另有其道。
歸真:听着老师的诉说,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痛感,但也真真的为两位老先生庆幸,一生的艰辛付出到了暮年若没有遇到阿弥陀佛都成为绝望,而恰恰两位老先生有这样的福,老师的“也請他在無助時,將自己交給阿彌陀佛。”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但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缘,再说这也太冒险了,这对当下的我是最大的说法。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歸真:这对当下的我是最大的说法和庆幸!
归去来:“世间虚假,唯佛是真。”感恩两位老人示现的老、病、无常的大说法。不知两位老人的宿缘如何、今生能否信顺佛法,但老师和两位老人的缘分以及老师在其耳边的说法,必定成为其将来得度的因缘
叶子:南无阿弥陀佛
想起一个词:难中之难
又想起一句话:遇获行信,远庆宿缘。
庆幸,珍惜,每天要持续泡在法义中。
阿南: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的开示和同朋们对法的分享,木头似的我唯有顶戴师教 相续闻法,终会有一天被弥陀大悲心打动,现唯感惭愧
歸真:
“终会有一天被弥陀大悲心打动”,
请教@蒙光 老师,这个“终会”是不是对阿弥陀佛有误解?
蒙光:不能説是誤解。
雖是今現在的救度,卻被自我的疑障所礙,不能領受,這也是現實。
説“終會有一天”,至少比時時標榜自己已頂戴信心要好。
归去来:个人领解是:除佛心徹到的信心人外,罪恶凡夫无法明白佛心,都是在做背离佛心的事,貌似有领解,也是在误解佛。 但不能不开口,不开口无法被纠正,只会离佛心越来越远。
阿南: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开示 虽然天天在闻法拜钞,对同朋们在群里分享的法喜,没了共情比较麻木,以前有的法喜不见了似的,惭愧
歸真:谢谢老师!
谢谢同朋的回应!
谢谢阿南同朋发言被老师开示蒙受法益!
归去来:“今现在”妈妈正无条件地爱着我、包容着我
阿南: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这句法语有打动
归去来:阿弥陀佛的大悲誓愿就是一定要把祂的佛心给我们,一定要打动凡夫的心,令凡心领受佛心,「南无阿弥陀佛」一定要徹入凡夫心,凡心终究会被佛心打动
二
蒙光:
——佛法薰習的生活
因為是從小薰習,所以到現在這個年紀了,只要看到佛寺的屋頂,自然而然,即使手沒有辦法合掌(按:老師中風留下後遺症,左手無法舉起),心也會頂禮。大家看到好吃的東西,是不是想吃?那是一種自然。跟大家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想吃的習慣一樣,老師只要看到寺院的屋頂,自然就會合掌禮拜,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已經變成一種習慣。我們人會受到感染,一樣要感應道交的話,盡量不要去跟迷執世界的東西做感應,盡量去跟佛法感應道交,這個是很重要的。
蒙光:
——無憾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恩師病後初起,即勉強執筆,寫下自己的法喜:
恩師以顫抖的手,首先執筆寫下的,是:
“瑞劔先生”。
然後是:
“南無阿彌陀佛”,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寫畢,恩師面露滿足的神情,爲身邊侍者攝下。
隨後老師又寫下瑞劔老師的證道歌:
南無阿彌陀佛
每天每天
南無阿彌陀
我來了 我來了 我來接你了
這是真正的攝取不捨
和慈親已相認
大滿足 大滿足
在恩師心中,瑞劔老師與如來,皆融入生命,與自身的血肉成一體,不曾須臾離。
——淳孝之心
蒙光:
我的研究生導師穆先生九十五歲,臥床已久,最近在護工的護理下身體情況有所好轉,能被扶持著起身下地,於是拿起久違的紙筆嘗試寫字,寫下的內容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及
忠於國家
熱愛人民
先生一生以儒家自詡,以立功、立言爲人生第一大事。臥病前,念念不忘學問,以此自督,亦以此教我。從此一張字條,可見九十五歲老人平生的志業修養。
蒙光:上面是前幾天剛剛離世的葉嘉瑩先生,在今年六月其百歲誕辰時的發言。先生此時身心衰落已極,不久於人世,其形容憔悴令人不忍細觀,而其心心念念,所系爲何?
蒙光:
以上兩個是老師以老病之軀所做的最後說法。
蒙光:另外還有一篇整理法談的文章,我忘了標題。其中我引用了一個視頻,是國內一位終身致力於改善西瓜品種的專家,在老年癡呆之後,對著鏡頭仍一字一字地說,一生最大的心願,是讓中國人喫上好喫的瓜。
蒙光:偶然心有所感,想到:一生所學、所做的種種努力,最後在自己的生命中沈澱下了什麽呢?我們拿什麽留給後人呢?
归元:
在無從得見的未來,自己的名字有沒有留下,並不重要;於大生命的連接中,自己有幸參與了愛和智慧的傳遞,就已在恩海光明中。有時,只是一言一句,能发人深省,予人以光明和希望,此一言即是暗夜中的一燈,自有不朽的價值。
——點燈
想到老师这篇开示
归去来:
——融入骨血
摘:等你老糊涂的时候,想想自己经常念叨的会是什么?你说自己是念佛人,那么你经常念叨的是什么?你念叨儿女,念叨事业、名誉、地位……然后你问,我往生净土没问题吧?你的心念念都离不开凡夫的欲望,结果你要去净土——谁能告诉我,这种情况下因果是怎么相应的?
蒙光:謝謝!看到這個標題,又想起一篇:
阿南: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亲切慈悲的督促及法义的分享和开示 使我在想偷懒时能有所收敛 也感恩同朋们的法谈法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