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歡喜

整理 蒙光 2022-12-10

菩薩的歡喜

法尔: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晚上好

近日顶戴本典有一个疑问想请老师得空解答:

从第九页「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至第十页第一行「是故此地名为欢喜」这一节不解其义,烦请老师稍作解答。虽说法典大部分也都不能说理解了,但是这一节却有种迫切想明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睡眠懒惰」像极了自己吧[流泪]

感恩老师[合十]

法尔:

菩薩的歡喜
菩薩的歡喜

蒙光:這是在“行卷”的“大行釋”引用的《十住毗婆娑論》的文字,原文在說初地菩薩依念佛三昧(般舟三昧)與如來大悲,得不退轉、入歡喜地的受用。

說菩薩“睡眠懶惰”,只是一種過甚其辭的修辭,意思是強調初地是即使仍有如此的習氣煩惱,也不會在修行路上退轉的殊勝境界。所以又名“歡喜地”。何以會“歡喜”呢,當知是之前爲達到此地位,付出了千辛萬苦無法形容的努力。想像一下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久經攷驗”的你,這次終於打好了基礎,有把握怎麽攷都不會不及格的那種自信吧!

所以要知道,初地菩薩的“睡眠懶惰”,和我們凡夫的標凖是不一樣的。得到法喜的初地菩薩,以龍樹菩薩爲代表。你如果能做到像龍樹菩薩那樣“睡眠懶惰”而能中興大乘佛教、爲八宗之祖,那絕對是當今世上,不,是古往今來首屈一指的聖人。

親鸞聖人在“行卷”引用這段文字,是借龍樹菩薩所說的初地菩薩境界,來說明領受如來大行(即名號,亦即念佛三昧與大悲)功德證不退轉的信心念佛人的境界。如實領受佛心的人,也是無論業障如何現前都不會退轉。這不是自己的能力,是如來攝取不捨的功德力。真實頂戴信心的念佛人,不會如一般人那樣覺得睡眠懶惰是一種享受,因爲已經嚐過無上的法味,知道生命只有樹立於佛法的大地上才能結出美好的菓實,而自然念念不忘、心心相續,不刻意系念而自然憶念著。此時的他們,在他人眼中是精進,自身反省反而常常覺得自己是“睡眠懶惰”的,而常懷慚愧懺悔著。

菩薩的歡喜

而我們卻相反,明明天天睡眠懶惰,偶然憶起師教,打開電腦或者佛書,稍稍讀幾句教語,就覺得“今天已經完成了任務,真不容易”,如此自我安慰著。卻沒有想過自己每天每天的生命,是沈浸在煩惱中“精進”不已的,這樣的生命狀態,以因果相應的公理來看,現生該有怎樣的結果,將來會到哪一道去,不是明明白白嗎?

初地菩薩的境界非我們所能知,而念佛人爲佛力相續不斷自然精進著,卻慚愧反省自身常“睡眠懶惰”的境界,不是理論的虛構,是事實的體證。現成的範例,可以看一下我們公號剛剛發布的妙好人“山田傳六”的言行,與耳熟能詳的瑞劔老師(見法·入法·住法的人格者)、瑞默老師(見恩師行狀)的立身行事,頂戴其自信教人信,常滿足於佛恩的賜予、又常感自身報恩不足的生平。

經論的文字,前後都在講佛德,經論全體是如來的光明,唯有以謙卑、感恩心不斷頂戴,不以私意和欲望去扭曲文意,自然會被轉念。

菩薩的歡喜

蒙光:

『十住毗婆沙論』曰:「有人言: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諸佛家,從此二法生諸如來。

此中般舟三昧為父,又大悲為母。復次般舟三昧是父,无生法忍是母。如助菩提中說:

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諸如來,從是二法生。家无過咎者,家清淨故。清淨者,六波羅蜜、四功德處、方便、般若波羅蜜、善、惠、般舟三昧、大悲、諸忍,是諸法清淨无有過,故名家清淨。是菩薩以此諸法為家故,无有過咎。轉於世間道入出世上道者。世間道名卽是凡夫所行道。轉名休息。凡夫道者,不能究竟至涅槃,常往來生死,是名凡夫道。出世間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出世間道。上者妙故,名為上。入者正行道故,名為入。以是心入初地,名歡喜地。

問曰:初地何故名為歡喜。

答曰:如得於初果,究竟至涅槃。菩薩得是地,心常多歡喜。自然得增長,諸佛如來種。是故如此人,得名賢善者。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須陀洹道,善閉三惡道門。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竟至涅槃。斷見諦所斷法故,心大歡喜。設使睡眠懶惰,不至二十九有。如以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分取大海水,若二三渧苦已滅。如大海水餘未滅者。如二三渧心大歡喜。菩薩如是,得初地已名生如來家。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乃至 聲聞、辟支等,所共供養恭敬。

何以故,是家无有過咎。故轉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但樂敬佛,得四功德處,得六波羅蜜果報滋味。不斷諸佛種故,心大歡喜。是菩薩所有餘苦,如二三水渧,雖百千億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无始生死苦如二三水渧。所可滅苦如大海水。是故此地名為歡喜。……

問曰:初歡喜地菩薩,在此地中名多歡喜。為得諸功德故歡喜為地,法應歡喜,以何而歡喜。

答曰:常念於諸佛,及諸佛大法,必定希有行。是故多歡喜。如是等歡喜因緣故,菩薩在初地中心多歡喜。

——菩薩之歡喜,是依如來所成就的三昧力回向,依如來的大悲加護,得以清淨法爲家,不再流浪三界,得滅生死、出輪回苦,所以多歡喜。又菩薩常念諸佛及佛法,知道自己現在雖未得,但從此白道一路行去,必將得到佛的圓滿功德而歡喜。這是生命釋去重負和擔憂、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歡喜。由此可略知念佛人的歡喜。

菩薩的歡喜

法尔: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老師開示

聖典果然不能只用眼睛去讀,被看到自己原來常以"私意和欲望去扭曲文意"

常聽老師說“有老師真好”,這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回想起來,其實這一節的疑惑在過去頂戴本典的時候已不止一次出現,每每想請教老師,心裏總會升起計度:這個問題是不是很基礎呢,問這種問題會不會讓老師覺得我很笨呢?直到昨天終於鼓起勇氣向老師請教,籠罩許久的迷霧終於被一時撥開。願自己能永遠記住學佛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要迷惑在自心的計度中。

讀到老師的開示,一時腦海中浮現前幾日公號發表的妙好人的法語「每日的生活 太隨便 對慈親一直都是 對不起」,這是真佛子的自覺,而自己就像老師說的,是那個"稍稍讀幾句教語,就覺得 今天已經完成了任務 真不容易"的愚痴凡夫。話雖如此,實在做不到像妙好人一樣念念相續,至少也應該鞭策自己想起來馬上繼續,進一寸自有進一寸的歡喜,多一分法喜就少一分輪迴中造作的煩惱。

感恩老師

菩薩的歡喜

蒙光:能這樣領解很好。

舉出瑞劔老師、瑞默老師和山田傳六這樣的妙好人,不是要我們去模仿,而是要讓我們了解佛恩、佛力的真實。只看到人是不行的,要看到個別的人的背後,無差別的平等的大悲心才行。所以讚歎別家的花開得好,而我當下也領受著和他家一樣的陽光和雨露,可以從他那裏學習借鑒。各家的情況不同,是無法在外表上複制的。但他們如何讓陽光雨露在自己的園地上轉化成開得美好的花朵,那種用心,則永遠給我們以激勵和啓發,讓我們學會感恩已得到的、慚愧能做而未及的。

說感恩已得到的,慚愧所未及的,不是現在自己所想所感受的這種程度,這仍是自我的計度。我們的眼光很窄,心胸很小。所以我們實際上得到的如來回向的大功德、福德看不到,只看到能滿足自己欲望的、有限且無常的現實因素;能做而未及的也不會想到,因爲從來只習慣惦記著自我的利益而不知利他,不知利他和自利是一體。如來給與我們全體的佛覺證的光明之海,我們一向以來,卻只取了自己業力煩惱的一滴。所以,要常常告知自己,感恩和慚愧不是自己造作的情感,是從教典的聖言、從如來、祖師聖人和妙好人們所示現的真實中獲得的自然的感受。

菩薩的歡喜

聽說那些殊勝的妙好人,我們一般人首先冒出的想法是“我做不到”,這就是久遠劫來自力疑情在作祟。念佛人哪裏要做到什麽呢?唯有慚愧而已。而真正的慚愧,會讓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既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得到自我更新的動力。每天不是在重複過去的煩惱,過著無聊無趣等死的人生,而是如來不斷光中回向的能量讓我們每天都能活出新的感動和價值。這日新又新的人生,其動力的源頭,不是渺小的自己,也不是有限的他人(不論其有多麽殊勝),而是無限大的法身的如來。

你問出了很好的問題,因爲是從頂戴教典中反照自身的問題。在如來的光明中看到暗的自己,看到“雲霧之下明無暗”,我們的心就不會常爲雲霧所遮。

法尔: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感動於老師的教導
今天一早上課的時候就看到老師的回復,但一直在上課不敢匆匆看過,及至現在下班才得以坐下來認真吟味和思考。老師開示中所說的無明愚痴凡夫的垢障我無一倖免,但是更多的是對這種現實的無奈和自暴自棄,沒有自覺到後生一大事全非靠自力,乃依憑如來攝取不捨的光明。
感恩能被慈親和老師不斷護念提攜,也使我雖仍處於凡夫身的"睡眠懶惰"卻不至於忘記親心,也被努力做到「想起來再繼續」。
再次感恩老師

菩薩的歡喜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12-08 09:54
Next 2022-12-16 10:2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