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1月24日
Tony:老师晚上好!很抱歉打扰您。瑞默老师的讲座我还在慢慢看,但有个问题忍不住想提问:怎样把佛法落实到生活才不是杂修杂行呢?不知道能不能请老师开示[合十]
Tony:有这个疑问是因为看到同朋在香港群里分享的视频:
听完老师的解答还是不懂为什么想帮别人诵经的心是杂修杂行的心?
蒙光:雜修雜行是指自己的想法出頭而不是以佛法師教為先。要避免雜修雜行,唯有依教奉行。
聽聞徹底,自然會從自己的身口意中流露出法的功德,而不被自己的習氣煩惱和計度主導。
蒙光:誦經是佛經有功德,自己誦是自己領受,為他人(不論存亡)誦是託他人的福而有因緣與他人一同領受佛經的功德。如此以感恩慚愧心誦經就没有問題。
誦經没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會將誦經功德據為己有,認為是自己有修行、能將功德回向衆生,忘了功德的源頭是佛。
蒙光:心態要從自力的迷執轉變為他力的自然,要通過長時聞法才行。
Tony:明白了,应该舍弃计度和不计度的自力心,长时间闻法让佛的功德自然流露。感谢老师开示!
【以上問答轉發「呼喚聲」群】
信慧: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同朋善问,感恩老师解答,对于我也是很大的启发[合十]
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疑问,比如之前向老师请教过的他人因为盂兰盆节临近而不敢走夜路等等,我应该怎么做才是如法的。
刚刚拜读完老师的开示,再回顾之前发生的一些类似事件,大部分的纠结可以归结于在自力心里打转。其实依教奉行就是了。但是说依教奉行,其实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宏大的课题,就像同朋说的“但有个问题忍不住想提问:怎样把佛法落实到生活才不是杂修杂行呢?”——很多时候虽然有要依教奉行的概念在提醒自己,但因为是概念,所以在具体实践中会有困难。老师开示:
「雜修雜行是指自己的想法出頭而不是以佛法師教為先。要避免雜修雜行,唯有依教奉行。
聽聞徹底,自然會從自己的身口意中流露出法的功德,而不被自己的習氣煩惱和計度主導。」
——这使我意识到,大部分问题的根源还是闻不具足,还没有如实顶戴慈亲的大悲心。其实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想想慈亲在哪里,慈亲始终与我同行,我有我的慈亲,他人也有他人的慈亲,我们都不是孤单的,我们都是有大依怙的,这是慈亲真实的念力。我们要做的唯有当好法的管道,把这份光明传递下去。
想起有一段时间时常吟味这一句法语:「慈亲健在,有何不安?」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南无阿弥陀佛
Tony:感谢同朋分享开示[合十]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直到這種肯定化為一股暖流常在心中湧動,又從自身的口中和身上流溢而出,温暖且照亮身邊的有緣人,這才是大信海的眞消息。此時唯有本願海的濤聲在回蕩,淹没一切雜音的喧囂。
信慧: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开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