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尊貴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2-25

佛的尊貴

二種深信

稻垣瑞劔

(一)安心的根幹

(二)二種深信的眼目

(三)自力道德與他力宗教

(四)佛的尊貴(本篇)

◎歎異鈔

法雷院桂利劔老師曰:「歎異鈔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於通常,稱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獨働)。「獨立」之言是從前的學者都在使用,不是別創新語。將「獨立」之言語確實吟味最好。「二種深信」是本願力的獨立。於『歎異鈔』曰:

「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

這一句就是『歎異鈔』的真髓,亦是「二種深信」的真髓。淨土真宗盡於此一句。『教行信證』(化身土卷)言此意為: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

又於總序言: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於『文類聚鈔』言為:

「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說本願、說本願力、說光明、說名號,都是唯此阿彌陀如來的佛力。仰佛力,依憑佛力,信憑佛力,就是信心。

多數人忘記佛力,想取信心、稱念佛而往生。於「信卷」曰: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歎異鈔』之「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的御法語,和「二種深信」之「決定深信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是同樣意思,又和二河譬的「乘彼願力之道(乃至)得生」同樣意思。

說如此大事的御法語,直至明白其趣味為止,即使花幾十年,也要想是「救命索唯此一條」,吟味再吟味。直到真正的滋味出來為止,不吟味不行,信心獲得的秘訣在此處。雖然多拜讀御聖教很好、深入思考也很好,但因為信心是「蒙信良人(法然上人)的御言之外,別無秘訣也」(《歎異鈔》第二章)。仰信大人格,深深吟味其法語,難能可貴地頂戴外,無信心獲得之道。

佛的尊貴

在『歎異鈔』,

「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

之一句,在『御文章』

「聖人一流御勸化之旨趣,以信心為本,(乃至)依不可思議之願力,由佛方治定往生(法之深信)(第五帖第十通聖人一流章)

之一句,在『和讚』,

「無明長夜燈炬也(法之深信)

 智眼雖昏莫哀傷(機之深信)

 生死大海船筏也(法之深信)

 罪障雖重莫悲歎」(機之深信)(No.273·三六)

「願力無窮無能限(法之深信)

 罪業深重亦不迫(機之深信)

 佛智無邊無可稱(法之深信)

 散亂放逸亦不捨」(機之深信)(No.273·三七)

之二首,在『教行信證』,

「難思弘誓(法)度難度海(機)大船(法)

 無礙光明(法)破無明闇(機)惠日(法)

之一句,將此等於幾十年持續吟味,御慈悲必徹到。大慈悲徹到外沒有信心。

「機之深信」於『歎異鈔』隨處可見,其最徹底者,是第二章的:

「吾身無論什麼行也做不到,不論如何只有地獄是一定的去處」

之一句。「法之深信」最徹底者是第十章的:

「念佛以無義為義,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故。」

之句,和第一章的「誓願不思議」之句。

「機之深信」無論如何解說,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善惡」。說「無漏善」(無我和無分別的善)才是善;「有漏善」(由我執和分別心所出來的善)皆是地獄業,此事於普通人無法徹底。此故,即使說「機之深信」,亦風吹過耳般聽而不聞。

佛的尊貴

◎只有生起驚怖之人

因為沒有「機之深信」,所以「法之深信」也出不來。

想要往生淨土的人,「自己真正想要往生嗎」,最好朝夕尋問自己的心看看。「要如何做是好呢」,這樣(聞法後依所聞教法)早晚反省,才是重要。這樣每日反省,就會「我再這樣做不行」地,開始對後生產生驚怖。「二種深信」是只有產生驚怖的人才得其趣味的尊貴教法。沒生起驚怖之人,雖參拜寺院也只是模仿人而已。信心,是因驚怖之心生起,一生懸命(拚命)地聽聞二十年之後,「二種深信」之信心始可得。古人亦如是說。讀『歎異鈔』之人雖有數百萬,但不起驚怖之人,讀了仍是不明白。

佛的尊貴

◎無我和無分別智是佛的境界

禪宗的極意是「身心脫落,脫落身心」(正法眼藏)。將此句明白地説為「無我和無分別」。「無我」和「無分別」爲凡夫的世界所無,是超人性的境界,這是「佛」的境界。此境界說為「佛智」,亦名「大悲」。欲到達此境地者,雖經百萬年、千億萬年,亦不得不修「戒」「定」「慧」(禪定完成之原樣的智慧,即徹底成就無我和無分別)之「三學」,無論如何決非凡夫所能及。

佛的尊貴

◎一如的佛智是阿彌陀如來的大正覺

「無我」和「無分別」(佛智與大悲)就是佛。因為到達此境地的人就是佛,所以佛很尊貴呀!一成「無我」和「無分別」的境地,就能看「佛」和「眾生」是一。阿彌陀如來的佛智,是指此一如的世界,佛的大悲是此一如的大悲。此一如的佛智就是阿彌陀如來的大正覺。

佛的尊貴

◎知佛之尊貴是二種深信,即信心

大正覺的功德,是使一切眾生身心得到佛的正覺之力,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本願力」。故桂老師言:

「往生是唯乘如來本願力之法流」

又曰:

「如來正覺功德力之外 無信心 亦無往生」

「依正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

明白佛的尊貴就是「二種深信」,就是信心。即使聽聞數十年,若不明白佛的尊貴,無濟於事。只是說知道了、懂了,若無「二種深信」,也不是真實的信心。明白佛之尊貴就是「法之深信」,在尊貴的佛前低頭,依佛力見到自己的罪業深重是「機之深信」。「機之深信」也好「法之深信」也好,都是因為佛的尊貴,所以是「尊貴呀,難能可貴之御方」地拜見而頂戴了的「一信心」。此「一信心」必具兩個方面,即是「機之深信」,亦是「法之深信」,是一信心的兩面故,不說何者在前何者在後。佛的尊貴不明白時,想要自己去作「機之深信」,作「法之深信」,亦不成活的「機之深信」和「法之深信」,唯是「自力的計度」。

佛的尊貴

◎歸命的一心發得,即成機之深信,成法之深信

所謂「信心」,從如來的立場說是「佛力一個」。仰見「佛力」,是「智慧」、「慈悲」和「方便」三者,此三者現於十八願,是「至心」、「信樂」、「欲生」的三心。若問「眾生要如何頂戴此『三心』呢」,只是「佛真尊貴呀」、「感恩不盡」、「真不思議呀」之「歸命的一心」。「歸命的一心」若發得,即成為「機之深信」,成為「法之深信」。

佛的尊貴

◎南無阿彌陀佛是活如來,活如來是南無阿彌陀佛

法界不生不滅自然的大真理就是「無我」和「無分別」。此映入大人格中即是佛,即是如來。將佛的正覺,賜與一切眾生使功德成就,就是法界的真理(無我和無分別,大智和大悲)原樣的南無阿彌陀佛(法)。是人法不二,名體不二。南無阿彌陀佛是活如來,活如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信心者,吾等以自力心信本願名號不是信心,被大悲大願逮住、被攝取才是信心。於『和讚』曰:

「南無阿彌陀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回向之利益

 還相回向得回入」(No.288·五一)

無礙光之利益故

 威德廣大之信得

 必令煩惱之冰解

 即化作菩提之水」(No.157·三九)

佛的尊貴

◎現世利益的宗教是凡夫的欲心,是迷心

世界的宗教,大多數都只是現世利益的宗教而已。追求現世利益,是凡夫的欲心,是迷心。若是現世利益,神能依照所祈禱地滿願,應該無一人會死,無一人受貧乏,死於交通事故的人,一個也沒有。世界大戰之時如何呢?日本國中的人雖然都去參拜神社作戰勝的祈求,不還是戰敗了嗎?最近胃癌死亡的人很多,如果向神祈禱胃癌就能治癒,醫生、醫院都不需要了。看過這些,不會認為祈求有效果。但是世界的宗教,祈求是主要的宗教儀式。這方面實在無理可說,是難於理解之處。

佛的尊貴

◎佛教的真精神

佛教的真精神,現世利益不是目的。若以佛教眼觀之,「所謂宗教,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性解決」,又「宗教是到達解脫之大道」。知識份子更應著眼於高處,理想不得不提高,眼光不得不放高。

作為欲學大乘佛教的學徒,必須著眼於法界大真理之「空」「無我」「無心」「無分別」「大智」「大悲」的「真如界」,而不得不捨棄區區凡夫的小小我欲。欲求往生淨土之善男子善女人,應該發起大志願,往生成佛,將「常」「樂」「我」「淨」的大真理入手,與一切眾生共同遨遊於大涅槃之境。

佛的尊貴

◎機之深信第一步

發起想成佛之大志願,從其時開始,現在的自己很渺小、極醜惡的事實會被知道,那是「機之深信」第一步。「機之深信」,不是說要強行地、逼迫性地那樣去思惟;是於崇高的理想前,自然被告知的自然的真理。不是勸說「當持『機之深信』」,就能持有之物。若是堅持崇高理想,勇猛精進,立志拜見如來,則「無論如何我身都是『無有出離之緣』」,就能明白吧。這是「機之深信」第一步。說「想要往生淨土,但無法頂戴信心」而感慨著的人,是因為理想低故。因為沒有被理想照見,而看到現實的我之機故。再一個是因為將神和佛混同故。是因為現世利益的欲望過強故。通途佛教是: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這是通途佛教。說「若無修行不能成佛」的是自力聖道門的教法。如何呀,站在佛鏡前、站在教法之鏡前,「獲得信心能往生」、「因為獲得信心而往生吧」等悠哉閒話,有說的資格嗎?理想高,現實低,是於彼處「機之深信」方能活過來呀。理想低者,現實低就不明白。於現實低不明白者,「本願力的尊貴」無法明白。

佛的尊貴

◎佛法的尊貴若明白

其他宗教的人理想太低。因為沒有成神之道,所以想成為神的意志亦無、欲求亦無,又想證悟法界大真理之「真如」的成聖之欲求亦無,因此以願求現世利益爲滿足。

佛教不是那樣。因為是以解脫生死之苦,進入涅槃的世界成佛爲理想,所以不會為了追求此世渺小的無常之樂,而向諸神明祈求。

佛法的尊貴一明白,就會為了佛法而學佛法,雖為了佛法而受苦,反而感到那才是快樂呀。佛陀的尊貴若明白,那些「能往生」,「不能往生」的担心,都變得不重要了。

佛的尊貴

◎其他宗教的三個條

其他宗教,可以三個條道盡:「(一)信神,(二)行善事,(三)向神祈求」。平時說著「死了能夠去天國啊,在神的身旁能夠享樂啊,在此世受保護而給與利益啊」,但「在天國做什麼呢」這樣的事不講,雖然承諾「能享受永遠的生命」,但是不說「能成神」。以此不可能有「機之深信」和「法之深信」。雖然勸導要「信神」,但是一問:「怎樣信神好呢」,就教導說:「神是萬物的創造主,神是愛,是全智、全能、遍在,所以要信神喲」。又教說:「信神的兒子代替人死喲」。因為是諸多學者耗費苦心積累成的宗教,雖然難解,也有真理之深奧吧,但是我等不明白。唯一能確認的,是斷定「無論如何,人絕對不能成神」一事。

在佛教,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涅槃經),認爲不論罪惡如何深重的人都能成「佛」。

佛的尊貴

◎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

理想若高,現實的自己之低就能明白。「本願」的尊貴一明白,機的膚淺就知道。機的膚淺一知道,法的尊貴就明白。「二種深信」者,以願力自然所令然,而不思議不思議地頂戴之外沒有。無論怎麼做學問而懂法門的道理理論,無論怎麼聽聞說教,於法門的議論有多高明,若無「機之深信」之實,什麼都不成。同樣,「法之深信」若無則什麼都不成。

於「第十八願」,召喚著「十方眾生」;於「成就文」,是「諸有眾生」。所謂「十方眾生」是怎樣的眾生呢?法然上人於『選擇集』稱十方眾生是「極惡最下之機」,並說能救之法是「極善最上之南無阿彌陀佛一法」。「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淨土真宗的面目(真髓)在何處」,對於信徒是重大的問題,亦是最肝要的問題。

佛的尊貴

◎聞其名號

善導大師也好、法然上人也好,親鸞聖人也好、蓮如上人也好,恩師桂利劔老師也好,都說:「稱念喲稱念喲」。這是慈悲之極。

頂戴御念佛是如來之賜與。

哎呀真歡喜 念念稱名 拜見御佛的尊顏 

被告知往生成就 被吿知朝夕御佛常相伴 後生闇之雲被晴(瑞劔)

一度聽聞得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瑞劔) 

於『大經』(卷下)言:

「諸有眾生,聞其(十七願的)名號,(聞佛願的生起本末而)信心歡喜(領受),乃至一念(信一念),至心(賜)回向。願(欲)生彼國(故),即得往生,(已)住不退轉」

親鸞聖人讚嘆「成就文」是:

「一實圓滿之真教,真宗是也」。

所謂一實圓滿之真教,是說「成就文」是真如功德圓滿,令得大信心的真實之教的意思。聖人尊重成就文到這種程度,淨土真宗可說是從「成就文」開展出來。

佛的尊貴

成就文的真髓是「聞其名號」四字。「聞」之一字是彰顯信心之言。聖人御釋「聞」曰:

「言聞者,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是曰『聞』也」

所謂「佛願」是指「本願」。「本願」為何而發呢?為了誰而起呢?其本為何,其末又為何呢?本願之力是何等樣相呢?本願是「本」,名號是「末」。本願必定成就,若不成就,即非佛的本願。本願成就之相是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

於南無阿彌陀佛(果)之中,「必定救度」的本願包含著。發起本願(因)時,是已經洞見了成就南無阿彌陀佛而宣說「佛的本願必定成就」。換言之,本願是如來的「大慈悲心」,成為大慈悲力而顯現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和「力」不分離,即是「本願力」。

「本願力」成為「南無阿彌陀佛」顯現於吾等之前。「本願」和「本願力」是一,「本願力」和「南無阿彌陀佛」亦是一。因此於『口傳鈔』申說:

「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

『御文章』說:

「阿彌陀如來御辛勞地建南無阿彌陀佛之本願,(乃至)而成南無阿彌陀佛(妙果)(第五帖第八通五劫思惟章)

故「依本願力往生」即是「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將「本願力」和「名號的功德力」並稱為「佛力」。「佛力」是不可思議,是難思。於「信卷」曰: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或問「爲何獲得信心能往生呢」,信心其體是佛智故,是如來大悲心故,又是南無阿彌陀佛故。

為往生之正因的信心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若聞名號(本願力、佛力)而無疑,即是信心。凡夫對佛的境界,知道也好信也好皆是至難。

佛的尊貴

◎信高僧的人格

怎樣才能如佛所教地信呢,是依信高僧們的人格、信高僧們之說、信善知識的言語,而能信佛、信本願力、信名號。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學,無法信佛力。無法信者能信受頂戴,是特蒙老師之恩、祖師聖人之御恩。

佛的尊貴

◎御文章和御和讚

於安心若有疑問,將蓮如上人的『御文章』數章、首要之章反覆重覆拜讀,幾十回也好、幾百回也好,直到心滿意足為止。和『御文章』一同頂戴者,是『御和讚』。『教行信證』是沒有老師教則無法明白之書。蓮如上人曰:

「罪深信憑如來身 依法之力方往西」

(御文章第四帖第四通三首詠歌章)

「二種深信」完全顯露。安心之要在此處。

親鸞聖人、蓮如上人是親切的御方(尊貴者)。聖人九十年御苦勞,蓮師直到八十五歲為止亦在御苦勞。瑞劔到了九十四歲,像這樣於七、八月的暑天每日染筆,緬懷高僧們的御苦勞:

「炎日下,流的汗水,淚水哉?寫好的字跡模糊不清呀」

(蓮師)(御文章第一帖第二通出家發心章)

佛的尊貴

◎信心是全生命的奧妙

言「信心」「安心」,是全生命的奧妙。若這樣說能頂戴信心吧,若那樣說可明白吧,雖作種種譬說,但不可說為是凡夫能教導、傳授之信心,唯是如來的御工作。此意言爲:

「依不可思議的願力」(御文章第五帖第十通聖人一流章)

也好,

「此即第十八念佛往生誓願之意也」(御文章第五帖第一通末代無智章)

也好,

「由佛方治定往生」(御文章第五帖第十通聖人一流章)

也好呀。

「雖說但憑宿善,述懷之心無有暫止」(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五通大坂建立章)

者,是蓮師的親切。

佛的尊貴

◎愛犬的死和如來的憶念

拙宅的愛犬傑利於去年(昭和五十年)六月二十八日死去。從那天起,無日不思念。這就像如來,無片時不憶念著我等。如來的憶念成我的憶念,如來的信樂成我的信樂。於往生一事,不是做學問的理論。

「大慈悲者佛道正因也」(信卷)

「聞其名號」也好,「二種深信」也好,皆是一,是如來大悲大願的滋味。

◎勅命是如來的憶念

往生不是自己能窮極究竟者,無有能窮極其究竟者。於『執持鈔』(覺如上人)曰:

「如往生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應一向信憑如來(本願力)(執持鈔第二條)

「二種深信」是真實信心。自己的計度一混入,即使認為「這樣能往生」,也是「若存若亡」的領域。佛法在健壯之時不好好地聽聞不行,一直努力到達「若存若亡」之處為止,瀕臨死亡時,重病就能來教「人真的任何力量都沒有呀」。被告知「是任何力量都沒有呀」的「機之深信」,能注意到彼處,是托本願力的福。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能立即難能可貴地頂戴為如來對受苦者的呼喚:「等著你喔,直來吧」。如來的勅命是如來的憶念,是憶念著我的相。大悲心徹到我等而歡喜拜見大悲的慈親,持續憶念如來,和念佛一同命終。如來的憶念成我的憶念,這才是信心。這就是「二種深信」。憶念之外無信心,「二種深信」之外無信心。『文類聚鈔』曰:

「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

憶念者,子常憶母之心就是憶念。

佛的尊貴

◎忘己

在「二河白道」說,立於「一種不免死(地獄)」的「三定死」(今迴亦死,住亦死,去亦死)境地時,從西岸傳來「我能護汝」的勅命。聲音徹到旅人之心,「哎呀,難能可貴呀」,忘己而前進白道。在忘己中有憶念、有信心。

「去來聲中 忘己哉」(瑞劔)

「勅命」、「信心」和「白道」成一,就是本願一實的大道。信心是勅命。於行卷曰:

「歸命(信心)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應該吟味。於勅命中有「我能護汝」,「護言顯阿彌陀佛果成之正意也」(愚禿鈔)。「護」眾生方是如來。

看著我 護著我 等著我(瑞劔)

佛的尊貴

◎佛智圓照,大悲圓照

「機之深信」者,自己認爲「因為自己罪業深重,所以無論如何都無法被救」的不是「機之深信」。「我能護汝」的勅命之御慈悲,依佛智徹到,被「大悲的佛智、佛智的大悲」照見,看到自身真相,是「機之深信」;被願力的光明照見,而仰佛力者是「法之深信」。

仰讚嘆(法之深信) 俯慚愧(機之深信)(瑞劔)

◎碰壁碰壁 徹底碰壁

「安心」不能只是聽聞說教。聽聞後反思,再再思,日日思,沒付出苦勞不行。「總序」曰:

「聞思莫遲慮」

「信卷」寫著「信不具足」:

(一)只聽聞,不加思惟反省不行。(聞而不思則聞不具足)。

(二)只知有道法,不知有「得道之人」是「信不具足」。(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名為信不具足)。

想到今就死,就一定碰壁。不從碰壁之處殺開、殺出重圍,信心不能獲得。

碰壁碰壁,徹底碰壁,早點碰壁吧!(瑞劔)

碰壁是「機之深信」的第一步。未有不經苦勞就獲得信心之事。

佛的尊貴

◎易往而無人

佛教是佛智的宗教,是大慈悲的宗教。智慧和慈悲全備,令一切眾生從「生死苦海」解脫,往生成佛的宗教,全世界只有佛教。其他宗教與佛教相比,都遠爲低下。教導成佛之宗教,一個都沒有。

日本人追求現世利益者多,持最高理想而想徹底吟味最高宗教,爲此勇猛精進之人少。第二屆世界佛教徒會議來日本的緬甸和尚,曾經對我說:「日本沒有佛教」。最後彼等一行參拜神戶湊川神社,我受神戶佛教會委託,在神明前作了一場題目為「大楠公與大乘佛教」的英語演講,強調楠正成公是佛教信者。彼等一行沈浸於大滿足、大歡喜中而歸緬甸。真宗教徒中,神佛的區別都不知者多,所以雜行雜修盛行於真宗的世界。連「正行」和「雜行」的區別都不知者,首先想「往生很難」最好。

『大經』言:「易往而無人」。淨土雖易往,但信之人無,故云「易往而無人」。「化身土卷」說:

「大信心海 甚以叵入(乃至)真實樂邦 甚以易往」

說「淨土易往」是什麼意思呢,是「藉願力故易往」。往生是依願力往生呀!想取信心往生、想稱念佛往生之人皆是自力。

『大經』第十八願成就文,「聞名號喲」地呼喚著。「行卷」有「由聞願力而報土真因決定」。於「總序」,言唯有「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

想要頂戴信心往生,想要安心而往生,想要稱念佛而往生,種種思量之「自力的計度」一被捨,本願力的一輪明月,輝耀滿天。

善惡 念信 皆全忘

仰望天空 明月光(瑞劔)

佛的尊貴

◎凡夫世界所無

佛陀也好、佛智也好、大悲也好、本願力也好、南無阿彌陀佛也好,皆非凡夫的世界所有者,所以無法想像。即使勸說對這些要「信喲」,雖然也想要信,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信,這就是事實。盡管這麽說,但無法置之不理,所以大聖釋迦牟尼世尊,就捨離御自身的淨土,是「驚入火宅之門」(娑婆)呀!佛、佛智的說明,不是沒辦法,但對於凡夫太過高深,越說明反而越不明白。是那樣地「佛很尊貴」呀!是那樣地「佛智深廣」呀!(光按:「是那樣地」,指是那樣無法言說,雖說明也難以明白的那樣。故說「尊貴」、說「佛智深廣」,遠遠不是一般人以爲在字面上看懂、頭腦已經理解的那種程度。)

佛的尊貴

◎隨順教和佛語外無信心

若欲了知佛,見釋迦牟尼最好。若欲得信心,隨順釋迦牟尼世尊之教最好。隨順「教」和「佛語」以外沒有信心。探索獲得信心了嗎、沒獲得嗎,是因為沒有隨順「教」和「佛語」。說「頂戴信心」,而將信心當成物件,是最大錯誤。信心不是如字面說的那樣能獲得接受的物件,隨順釋迦、彌陀二尊教語就是信心。隨順教語、依憑佛願力、任憑了佛願力,稱為信心,稱為頂戴(領受、獲得)了信心。因為此處有誤解,想獲得叫做信心的東西,所以信心無法獲得,是「生死大海無邊際」。

◎佛之尊貴處

佛之尊貴處,「視眾生猶如己身」地憶念很尊貴呀。此名「佛智」,亦是「大悲」。如反芻一般,將佛「視眾生如御自身」之事,善加吟味最好。被此大悲感動哭泣,而慶喜填胸,云之為信心。「視眾生猶如己身」一句刻骨銘心地不忘最好。

◎善亦非欲,惡亦不可怖

看到喜好佛法的人,又見到從前妙好人的傳記,想著要像那樣子,此事似善實惡。不是成了妙好人往生淨土,當然亦不是成惡人往生淨土。『嘆異鈔』(第一章)曰:

「善亦非要(乃至)惡亦不可怖」

於結論(後序)曰:

「善惡二者一概不知也」

此御法語的意思,能從心底頂戴嗎?如何呢?當知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本願力的獨用。

佛的尊貴

◎真的佛教徒

佛法者,不論何宗,基於「無我」和「無分別」的法界實相本然的「大真理」,自佛陀證悟的境地垂教者是佛教。又令一切眾生了知到達佛證悟之境界,是佛教之旨。聖道門的人,無不累積佛陀所經歷之「戒、定、慧」(八正道・六波羅蜜)的修行。

淨土門的人,知阿彌陀如來由「無我」「無分別」的大智,發起大悲的本願,本願力成為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是眾生往生之體一事,能止無益的自力「計度」,捨雜行雜修,知道唯應隨順如來的勅命。

如今日這般,聖道門的人怠忽修行,過著凡俗的生活;淨土門之人陷於自力計度,雜行雜修的迷信等事,無論何者都不能稱為佛教徒。

聖道門也好淨土門也好都同樣,只要是「佛說」,若隨順「教」與「佛語」,必定能入涅槃之城呀。佛教徒的數量雖然年年增加,但真的佛教徒卻年年衰微不是嗎?僧侶必須是學、德、信、熱之人,信徒應該從雜行雜修的迷信中脫離,而住於「淳心、一心、相續心」的大信心。

淨土真宗最困難的事,是捨自力而歸他力(本願力)。嚴格地說,一動念想舍「雜行雜修自力之心」,早已是自力了。想著要得他力信心,就早已是自力了。想稱念佛號往生,早已是自力了。本願力的獨用,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於此若無信心歡喜而肚飽足,不是真宗的信心。

馳求心(想如何做而往生之心) 止而安樂 夏之月(瑞劔)

其他宗教都要向神作祈禱。作祈禱者都迷於因果的道理,要求祈禱的神也不能稱為「無我」和「無分別」,不是大智、大悲的神。特別是據說有時會生氣,有時甚至還會懲罰人,不得不說神是和凡夫同格。

佛教徒應須覺悟無常,深信因果,歸依佛、法、僧「三寶」。若非如此,不名為佛教徒。

佛的尊貴

◎「我執」若不廢捨

吾等一切眾生,全是極惡最下的「機」(人)。何故說為極惡最下、「無有出離之緣」的機(人)呢?因凡夫者一人不落,從無始之昔即被無明煩惱所絆,持續輪迴在三界六道,未曾得成「無我」、「無分別」,雖偶爾聽聞佛法,但「我」之自力根性無法捨故。

無論如何聽聞說教,於「我聞」、「我理解」、「我信」、「我這樣想著」地說時,總是「我」出頭。因為「我」是於無意識中出頭,雖出自力,還自以為是「他力」呀。此在淨土真宗是最困難之處。其故一切眾生,不管願不願意,都不得不落入地獄。

佛的尊貴

◎釋迦和佛若不明白

如何做,「我」才會被捨呢?這是難關中之難關。此非凡夫人之力所及。凡夫無自知之明,明明自己是罪業深重的徒然者,卻看造罪的都是別人,不知自己今現在正持續造著罪。說到罪,認為是別人的事,文字也只有字面程度的理解。凡夫又是愚癡暗鈍,而不自知愚癡暗鈍,「罪」也好「阿呆」也好,都扔在一邊,唯想要頂戴信心,那是沒有道理的空話。自知墮落之「機相」,同時信憑救度我之「佛智不思議本願力」,方名為信心。「機」也不信,「法」也不信,無論何處都沒有這樣的信心。但是,不論自己如何「想見」、「想知」自身之膚淺一事,「佛的尊貴」一事不明白,那也還不是「機之深信」,不過是道德上的罪惡感。

「機之深信」也好「法之深信」也好,沒有仰信佛智的本願時,都非真實。歸根結底,「釋尊是佛」若不明白,信心無法頂戴。

大多數人想要獲得(頂戴)信心,雖然想要想要地動著腦筋,但獲得(頂戴)信心,和隨順「就那樣地來」之勅命,而「不勝感激」地低頭,是相同的事。然而世間之人,想著「聞而往生」、「知道而往生」、「安心而往生」、「取信心而往生」,淨考量自身的事,如來的手卻一眼也不看,這樣不行。看如來的御手,瞻仰、仰憑強大的本願力,於不知不覺中「忘己」,機法二種的深信就能生起,是謂信心。

佛的尊貴

◎個人性宗教和普遍性宗教

在其他宗教,教導說若做善事,神就會歡喜,而賜給幸福;進而後生能夠生到天國或樂園。這樣的宗教是所謂「道德性的宗教」,「個人性的宗教」,於淨化社會多少有些幫助,所以一般民眾都歡迎。

然而,以這樣的頭腦不能明白淨土真宗。淨土真宗,是「宗教性的宗教」,是「普遍性的宗教」。這道理如何說呢?所謂此世的道德,當然也不能敷衍了事,但親鸞聖人最深的要求,不是道德和現世的福祉,而是立志要超斷生死苦海,開涅槃常樂之悟,自身成佛,亦使一切眾生成佛,這就是淨土真宗。欲達成此大目標,若非據於「善亦非要,惡亦不可恐」(口傳鈔);「善惡二者,我一概不知」(嘆異抄)的宗教之最高地位,此大目標無法達成。據於最高地位之相就是「大信心」,是「二種深信」。

如何做而可謂「善亦非要,惡亦不可恐」呢?就是因為「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一事信受之故。這不是「倫理性的宗教」、「道德性的宗教」又或「個人性的宗教」。是普遍性,救濟凡夫之一般性的大真理。

在道德性的宗教,自身造罪時,想著這樣會被神放棄、被神懲罰而不賜予救度吧,不得不戰戰兢兢地日日苦悶著。身為凡夫,能守完全道德者一人也無,所以其宗教的信徒,常不得不夾在「救度」和「道德」之間苦悶度日,這是世界上信徒的現實狀態。彼等祈求心的平安,而心的平安常不可得。雖說如此,但是就那樣地擱置不管亦不合理,於是不得不苦心向神祈求。直到臨終最後一息為止,都不得不向神祈求。這樣的情況,不能稱為得救了,不是嗎?可是彼等還誇說「得救之身的幸福」,而讚美神。彼等若真有「得救」的自覺,何故到死都不得不祈禱呢?這是苦於理解之處。

佛的尊貴

宗教和道德,是一體呢,還是各別呢?此是最肝要的事。淨土真宗,是「佛智的宗教」、「大悲的宗教」、「本願力的宗教」、「惡人正機的宗教」故,「端身正行」(大經),如一般人營生那樣用心做好道德雖是當然,但於「真諦門」(信心)之中有「俗諦門」(道德)的大信念之下,專心一意,奮勇前進於本願一實之大道,才是淨土真宗。此即言為「超倫理的宗教」吧。為「超倫理的宗教」之故,是「普遍性的宗教」;是沒有向神佛祈願祈禱的宗教之故,是「本願力的宗教」。

問:「凡夫要如何做能成佛呢?」在凡夫是不明白的。唯有佛獨知其道,故云「唯佛獨明了」。應以乘上大船的心情,任憑如來的本願力。任憑本願力之相,就是「二種深信」。遵守道德,想要迎合神意的宗教,沒有真實的二種深信。

在『嘆異鈔』說「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令遂往生」(第一章)

,凡夫無論如何做、如何想,都不能往生,往生唯是彌陀本願力之獨運而已。於凡夫的世界,這樣做得往生,那樣做能往生,不是自己可窮其極者。

「應一向信憑如來(本願力)(覺如上人·執持鈔第二章)。

真宗之人,不首先將宗教和道德、自力和他力、聖道門和淨土門的區別確實處置,不成。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元宵夜,校理瑞劔老師「二種深信」譯稿完成並發布

佛的尊貴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2-26 21:51
Next 2024-02-28 15:4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