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順從聞思生

釋蒙光整理 2024-05-11

信順從聞思生

如一:

(問)《涅槃經》裡面講:「信復有二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從思生,是故名為信不具足。」所謂的「思」和頭腦所想的「思」有何不同?

(答)《涅槃經》這裡所講的「思」,是依佛說,也就是依真理所作的思,如真理而思。這裡講的思,跟凡夫用頭腦做種種思考、思惟、思想,是不一樣。

因為凡夫很容易用自己的腦筋去思慮,主要是要破除這個。依佛說,是依真理而思,這個是信順的世界,信順佛語的世界,信順佛語也就是信順真理。信順的世界,跟人動腦、用自己的腦筋作種種思惟是不一樣的。所以佛法的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搬出來,搬出來就錯了。

所以《歎異抄》講:「唯蒙信善知識所言之外,別無其他竅門也。」這個就是信順的世界。蒙信的當下,是沒有凡夫的計度、思惟的。從我們凡夫的心跑出來、想出來的,都不對。唯有無我無心的世界的東西,才是真的

(問)親鸞聖人的「信順為因,疑謗為緣」,這是什麼意思?

(答)「信順為因」,這個我們容易明白,這個「疑謗」是什麼?這個也是凡夫計度的心,「疑謗為緣」,凡夫的心不斷地懷疑,這個也是跟佛結緣。凡夫計度的心是不好,但是我們無始以來就是這樣跟阿彌陀佛結緣的。不過我們這輩子既然已經遇到這個教法了,就不要再用計度的心來聽聞佛法了。

「相信人格者的信,會得到更大的信」,當你深度佛法之後,至少要到這個程度,因為這個當下是不會用自己的計度心的,有的只是信順。信順的當下,是無我無心的。計度心是用人腦,人腦不行、不可靠。

信順從聞思生

同朋們對上面這段法談看法不一樣:

甲方:不論聽聞當下或行住坐臥都不要用自己的知見思惟法義。

乙方:法師翻譯和逐字稿文字一再出現不是用凡夫的腦筋思考、思維、思想,這都不對。我看到的重點是佛法無我無心的世界與凡夫迷執的世界差別,當你依佛說,如真理而思,特別是蒙善知識所言,這個信順的世界自然沒有凡夫的計度、思惟,主要是要破除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搬出來,那是迷執的世界,而不是在破除用腦筋思考,因為人做不到離開腦筋思考,唯蒙信善知識所言才是可行的方法。

請教:如何看待甲乙兩方歧見?

再例如這段

(問)所以聽聞佛法或是看佛經,要帶著領受、信順的心?

(答)你讀佛經,你想懂這部佛經在講什麼,你有「想懂的心」,那就不是頂戴的心了。頂戴是無我的。用無我的心來拜讀佛經,才是真正的頂戴。你一邊讀佛經,一邊在想這是什麼意思,那就是有我了,就不是用頂戴的心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

(光按:此段亦爲同朋的理解)語言文字有侷限性,不能光看表面:

明明寫”頂戴是無我的。用無我的心來拜讀佛經,才是真正的頂戴”

實際上凡夫是無法真正做到無我的心

除了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外

你有「想懂的心」就落入我執相對的世界,但話說回來我們無法離開我執相對的世界

最重要他背後話意要表達的是不要等格看佛經,當你站在凡夫自覺上真心低頭仰望光明的照育,此時是忘我的,務實來看凡夫只能做到這樣。

信順從聞思生

覺謙:不是不思考,是要以正见来思考。

如何能有正见?除蒙善知识教授、得信顺佛语外,无他。

如一:法談摘要

1.同朋說為什麼老師講的可以,我們講的就是知見?事實上根本是要把真理的意思聽對,而不要講錯的知見,所以蓮如上人才會說法談不說話的不會往生,因為他沒有機會知道自己聽錯了,所以重點是我們要如何知道即使通朋用自己的言語文字是不是老師講的真理的意思?這個難度很高,也很危險

所以要個別來看問題才知道他有沒有用自己的知見演繹出去,還是已經抓到背後的話意?

2.您說的法談者說話的味道有沒有符合兩種深信,這是終極要檢驗的方向,也是很棒的提醒,因為同朋還不夠調熟,所以兩種深信的因緣條件所升的證量還不夠或方向和方法都搞錯。但是這個和同朋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言語文字去詮釋老師講的真理是兩回事(方法論)

3.我很贊成你講的在一次次聽聞當下或法談發現自己聽錯,讓自己回到兩種深信的相狀,但是這個結果或身聞或自然法爾不是只有聽錯這個因,造成的因緣條件非常的多(因圓才果滿)。不過我是很仰望你提醒我的這個狀態,我只是針對方法論討論,如果你覺得一定要按照原來的法語才是正確的方向,請一定要告訴我原因,因為我是在無明中很希望被擺正。

4.今現在會死是一種分分秒秒都要有的態度,我理解你的心情,純粹的法就這樣可以讓眾生解脫還有什麼不足的,但是漫長的聞信過程不是一步到位,自然法爾是一種超越懂和不懂的世界,這是很高的境界,少了思考法義(佛子的自覺;自然法爾的真理關係….等等因緣條件,包含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的因緣),只有用法談者說話的味道有沒有符合兩種深信會不會有倒果為因(境界太高)的疑慮?

5.我是希望未來在勸人信的過程,除了自信也能靈活善巧鼓勵同朋,但是前面講的對真理(老師的詮釋方向,不是我們自己的演繹)自己要先通透,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共勉之!

6.我懂了…這是在棒喝:懂了就把它擺著沒有深信,小看真理的傲慢据己功的狀況。但老師也講過真懂不會講我懂了,只會說謝謝!這是沒有錯,因為他還沒有超越懂和不懂的世界,但是他說我懂了是在法談情況下,一定要訴之文字語言,所以還有很多需要細分他在什麼點需要被修正,而不是只有說不能說我懂了,這對他來講沒有幫助!

7.就算你強調不要用自己的知見思考,一般凡夫至一口氣不來都是在我執的掌握當中,我們只能夠去辨別同朋講的有沒有離開老師對真理的詮釋,而在一次次的修正錯誤,某種因緣條件下信之一念(疑無明破了),其他的愚痴貪愛煩惱會漸漸薄了

8.在一次次的聽聞和法談中發現原來我聽錯漏聽,唯一有一個非常小的差別就是看你願不願意多發些力氣允許同朋用自己的言語文字講述老師對真理的詮釋?其實這樣還有一個好處,他用自己的話講更容易發現錯誤,如果同朋不被允許,有可能就不講了,或者用法語照本宣科腦筋有沒有在思維法義或者你講的有沒有進到第八識?這根本無從得知,唯一比較務實觀察的就是看同朋有沒有憶念之心不斷跑出來。

9.法談只用法語才不會落於凡夫知見糾葛,我也是要極力避免這個,但是不是禁止他說,而是引導他進入師教背後的含義

蓮如上人時代的法談,地方領導接到信,除了宣讀讚嘆以外,凡夫有可能不額外討論嗎?

浮上檯面納管是最好避免走入歧路的方法

覺謙:

「往生這樣的一大事,不是凡夫可計度,唯有一心一意托付給如來」(執持鈔)。 

覺謙:

自己的想法、知解分別也是從自己出來的東西所以皆是自力。從如來所出的皆是他力。

凡夫的心淨是疑、計度、知解分別和妄念。這是凡夫的自性故,無法去除。

如何做才能捨除呢?幾十年地憶念「往生這樣的一大事」,聖教會來教人、善師父會來教人。

没有憶念之的人,不論聽多少佛法也不行。

——以上引瑞剑老师《信心铭》(三)

覺謙:私以为,凡夫有能力做的、最能够契机的,就是忆念“往生这样的一大事”。没有忆念之、解决之的人,不论听多少佛法也不行,不论谈多少佛法也不行。

覺謙:善知识是能用他的话,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什么是佛法,心生喜乐。如果他讲的话我们听不懂,也就还不是和我们有缘的善知识。还得去找到才行。

信順從聞思生

蒙光:如一同朋所轉的老師開示很好。

甲、乙兩位同朋的領解,似乎也沒有什麽針鋒相對、彼此不相容之處。有沒有可能大家只是各說一端?

不用自己的知見思惟法義,並不是說自己就不思攷。被法語啓發、促動而有感受、感動和思攷出來,這就是法的力量。此時的思攷,說是凡夫在思,其源頭是法。從總開關那裏出的是一樣的法水,在每個管道依自身的因緣條件而有不同的出水狀態,並無對錯。

法談的好處,是讓我們借助善同朋的因緣,看到自己的心眼所未及的法的顯現和功德。如蓮池中的蓮花,各自依因緣而被莊嚴其相好,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同皆微妙香潔。

蒙光:後面幾段的“法談”,恕我直言,看得很辛苦,看了好幾遍才勉強看完,沒有興趣再看一遍。在下算是專業科班出身,對中文的理解力還有些自信,但遇到這樣完全在自己的思惟中打轉的文字,和一般人的體會是一樣的,不想陷在思惟糾結中自尋煩惱。

同朋的討論看似圍繞師教展開,但都在咬文嚼字,用思辨推理的方式相互探討,而所根據的思維模式,不是真宗的立場。如所謂“方法論”、“因圓果滿”,“符合兩種深信”這樣的用語,其用心都是在凡夫身上計度要如何才能迎合師教,完全是自力的心態而不自知。

又“疑無明”這樣的名相,是其他學派的發明,老師曾明確說真宗不別立一個“疑無明”,這是不健康的說法。同朋們看了太多教理方面的書,卻沒有先建立宗見,很容易陷入名相的迷宮中不能自拔。真正的聞法,是被師教調熟,而不是我以自己的計度想要對准師教。這樣再如何說無我,這樣的無我還只是想象。

蓮如上人和瑞劔老師都說過,真正的法談,是要讓如來出來。大家可以反觀群上各類的法談,有哪些話是在仰望如來、善知識中反省自己,有哪些話是在讚歎如來和善知識、讚歎法,又有哪些話是不自覺地想將自己提昇到與如來善知識接近甚至平等的地位?

一句話有沒有法味,真正嚐過法味的人,是能分辨出來的。

信順從聞思生

德歸:

引:

凡夫的計度即是凡夫以我執爲中心的思慮計量。如果是隨順佛語佛教、如理如法的正思惟,則是爲如來所計度。這不是自己想做到就能做到的,而是聽聞佛法,自然我們的眼光、心量和思維會被佛法牽引調整,而見所未見,思所難思。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小我這個事情發生的現場,更要看到後面無限大的動力來源。

我們說他力念佛,表現在外,不也仍是凡夫在念嗎?但念的當下,沒有計我的執著。不是我在念的念佛,忘我,南無阿彌陀佛。不依我計而自然知道、明了的,是如來的計度。在此之前,盡管去計度,不用擔心自力、他力的問題,因爲連這些計度都已在如來的手掌中。

——歸去來

蒙光:看完如一同朋引用的話,再看德歸同朋引用的文字,大家覺得如何呀?

蒙光:又在下並不知發言者是哪位同朋,對這些話進行評論,只是因爲在共修群上,既然同朋提出來了,就不得不依個人所領解的法義,以法上相見的態度,直言不諱。如果只是將我的點評轉發,恐怕引起當事者的誤會。所以希望這樣的討論僅限於本群。@如一

覺謙:看得舒服多了,如天香散远风,心旷神怡。瑞剑老师的著作也是如此,圆融宽广温暖坚定。其实我们与其自说自话,不如多多顶戴师教受益得多。

归去来:同感。拜读师教文字如沐清风。

归去来:同朋所摘录的法谈内容不是来自本群,应该是转自其他群。不知道里面提到的老师是哪位。

蒙光:“老師”就是瑞默“老師”。只是大家的聲音太多太雜,把老師特有的法味道都沖淡了,所以你也看不出來。

蒙光:語言文字是有限的,真宗很強調現場的聽聞,因爲同樣的文字,從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情、態度、觀念出來,可以有很不同的理解。法談所以可貴,重要的是其當下對機的啓發,而不在於理論的完整、邏輯的嚴密、表述的精准,這是學者的事。如一同朋所引的“法談”之所以不容易看,就是因爲參與者把法的領受、機的心得,都變成頭腦、概念的思維遊戲,大家都在追求表達的深度和精確,而不是著眼於自己內心的感動、反省等個性的、生動的領受,不自然。

同朋將這些文字轉過來,其實與我們群的氛圍不相契。因爲一眼看去,這些文字就不是我們群的風格,而是一些“老修行”們在“華山論劍”,各不服輸,大家都論得很辛苦,卻無法喜受用。

我對這些文字進行點評,實際上對這些“老修行”們沒有什麽助益,只是以他們的討論爲個案,供本群的同朋們做爲思惟借鑒的參攷。這樣發生在別處、轉了一手的討論,於本群同朋並非當機,關係不大,只在有限的文字和思惟上作些點評,意義不大。以後還是少轉、不轉的好。要轉只轉老師講的那部分即可。@如一 

如一:蒙光師,了解!

感恩蒙光師、覺謙、德歸等同朋的教示,受益良多,南無阿彌陀佛!

至心:連這些計度都已在如來的手掌中。

信順從聞思生

歸真: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好!

向老师报告一件事情:

上边跟老师发的这张经文,明明在母亲入殓时置于其顶,今天早上在佛堂诵《正信念佛偈》时中间突然脑子空白忘记(已经非常印心了,基本没有出现过中间忘记),我自然的起身到书架去找已经塑封的单版《正信念佛偈》,这时突然映入我眼帘的排列第一张就是这样经文(此橘红色版就制作了一张,在母亲临终前我还在找,最后在父亲的遗像后,经文前找到的,安置于母亲棺中置顶)。

特此向老师报告

歸真:这几天从世间的情分上忆念起母亲来还是像掏空了一样悲痛忏悔,昨晚临睡前还扶跪在母亲生前床前忏悔安抚母亲,今早的事是慈母回安于我呀

歸真:一切种种都在诉说着:如来健在  如来健在……

老师!弟子万分万分的感恩您!

歸真:(相片,此略)

这是慈母入殓前最后整装前的仪容,可惜失心未在入殓整装后盖棺前留下御影

母亲往生前一刻嘴还是张着的,最后往生时我眼看着自然合闭,而且母亲一个牙都没有已经20多年,吃饭也不受影响(她不喜欢假牙),往生后合闭的那么自然,“再见了”,就是这种感觉。

我以前也亲历过几位往生者,都不是这个样子,都是人为合闭。

好感动!好安慰!

歸真:18年前父亲的往生让我的生命世界发生地震,从此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之后我为母亲的后事准备的18年,直至遇到老师圆满达成了心愿!

万分感恩!

感恩之至!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真好,很感動!

佛法種種不思議,皆是感應道交。只在自己身上看,永遠不圓滿,也就不會安心。盡管令堂高壽九十七,且殁後能有緣於大谷本廟上位,與聖人及歷代祖師善知識俱會一處者,在大陸迄今不過四人,令尊令堂已居其二,但同朋還是不免會有在己方的計度,這是人之常情。其實我們再如何做,如來早已成就的圓滿德慧福智,不增不減,早已先出手成就了。令堂也在向同朋示現如此的説法。感戴此慇切周到的親心,就要從此放下執著,而安心精進於報恩才是。

歸真:

感戴此慇切周到的親心,就要從此放下執著,而安心精進於報恩才是。

——好!老师

信順從聞思生

蒙光:眞正的愛,是無我利他。

這個視頻訪談(刘松仁忆亡母,到50岁才学懂什么是爱),從頭到尾沒有用一個佛法的名相,但說的就是佛法。

我們很多時候舞弄佛法的名相,卻忘了佛法的存在是爲了每個人,爲了具體的人生,讓人從佛法中得利益,離苦得樂,這才是佛法的精神,是佛心。

視頻中講“順”。

剛好手邊正在整理的師教中也在講“順”,引在下邊,同朋們一同吟味:

對如來的御言唯是「順」,如來跟我們說「是真佛弟子喲」「我的孩子喲」。雖然有機法一體、佛凡一體等難懂之事,「唯順」「唯順」而已呀。「順」之一字是我的生命,令順是如來的生命。同樣「順」之一字中,如來和我共住呀。

不知順之一字的味道者,總是和如來分開著,一旦臨終時,「空虛」出來,不得不流血淚。

「順」是「歸命」呀。要如何順呢?要如何歸命呢?御開山曰:「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鬆一口氣,當這邊努力想要歸命、順、信的時候,「必定救汝喲,請交給我,讓我救度汝」之御言,力量強大,帶著如來的真實響著。忘吾身,貪瞋痴煩惱的結塊亦暫忘,於如來的大悲心,身也好心也好皆被攝取了。

歸真:非常感动!非常非常惭愧!

我母亲生前最后几年我完全没有体达母亲的状态,总想用自己的心意改变她,致使令她伤心失望,这个也我之后最痛心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地方,好在母亲弥留之际,突被惊醒,在母亲身边以佛心做安抚深深地向母亲忏悔,若非此,母亲亡故我即亡,即使如此,自己在此犯下的过错,亦成为我长久的忏悔!

归去来:简单一个“顺”字,要在顶戴师教中用一生去领会才行。

蒙光:是的,若能更早體會佛心的話,人生會少很多遺憾、痛苦。尤其是在面對親人、父母的時候。能以大悲心隨順父母、親人,是真正的自利利他。

所以,學佛是人生第一要務,一定要趁強健有力時用心成就,不要等到事到臨頭措手不及時才後悔自己前面虛度光陰,事後回想,又滿是自責、遺憾,和痛苦。

归去来:“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高僧的法语和老师的开示警醒人心。“顶戴信心了吗?”“找到自己的阿弥陀佛了吗”“与慈亲相认了吗”“今现在就死的话如何?”“鬼驾着火车来,怎么办?”真的不惊惧吗?不得不马上开始闻法[合十]

歸真:嗯!

在此,我特别感恩我的善知识老师您呀!是您拯救了我,若非您,一切的一切我是没有机会的,到此“善知识是佛法的全部”才有了亲切的体会,老师!万言难表,感恩难尽,惭愧惭愧呀!

顶礼老师!

蒙光:慚愧!我自己也是一直背道而馳,幸而有師教的引導,不致徒留遺憾而已。

歸真:老師!!

信順從聞思生

蒙光:看到群裏這兩天好像又退了兩個人,也不知是誰。

內心真是爲他們可惜!

這樣的法談都不能打動他們,還要到哪裏去找相應凡夫的真實法呢?

願他們以群上的因緣,也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慈親吧!

已經在群上的同朋,又找到自己的慈親了嗎?找到自己的善知識了嗎?

雖說是“國一人,郡一人”,真實的信心者一人已足,也希望世間能多幾個、再多幾個能以佛法自利利他的念佛人。此事非人力所及,全憑宿善,然心不免牽罣。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德信:看了这个视频和今早老师对法谈的开示,我有一些反思。看完视频和老师对视频的开示,我想起《纯情的念佛人》清九郎,还有好多好多类似的人和事,他们不一定会说很多高深难懂的佛法概念、名相,有些人甚至都不一定信仰佛法,但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却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和力量,正如老师说的,佛法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人真正的离苦得乐,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佛心无所不包,每一个人,不管他有没有意识到,他都在佛心大悲的怀抱里,他都有阿弥陀佛这位极大慈悲母亲。善知识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导我们和母亲相认,和母亲相认,沐浴在母亲的温暖中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自然会流露出温暖,佛法就这样从他的生命中自然流淌出来。反之,像我这样的人,最喜欢玩弄词藻、概念、名相,甚至于刻意以师教对标,说一些听起来很“正确”的话,又或以此卖弄自己,徒逞口舌之利,这些都不与佛心相应,自以为在母亲的怀抱中,其实已经跳出母亲的怀抱,躺在自己的烦恼怀中了。哪个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会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呢?又,刚刚看老师对法谈的开示,老师说法谈的源头是佛心,是法本身,具体到每一个人,就像不同的管道,法水经过不同的管道,流出来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老实说,我本身的烦恼业习,会让我只关注那些因个人因缘不同产生的差别,这在不知不觉中会落入人我情绪的陷阱,所以老师一再说,和善知识、同朋之间唯在法上相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法本身,这也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反省和注意的。

蒙光:能這樣反省很好。

你在群上發言,正確的話多,自己的話少。自己的話並不就不正確,可惜太少;過於刻意在大衆面前說正確的話,大多是照抄照背的,不是自己體會到的,這還是一種名心。

信順從聞思生

信慧:

念佛不是等感受到苦的时候,才想着念几声应应急。佛法、佛心、佛的功德,是要像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粮食,像阳光空气一样贯穿于平时的生活。不是以这样的心态活着,你的往生一定会有问题。你是以撞大运的方式,在赌自己的后生。这是凡夫的算盘,只适合轮回的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是决定的,没有或此或彼的可能。阿弥陀佛只赌过一次,以自身的成佛为赌注,来博一切众生的往生。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收盘了,你还没入局吗?

你平生有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认真负责,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其实,哪里需要等到关键的时候?懂得的人,平时看你的言行举止,也能够察见端倪。不要看大家现在都在这里学佛,其实有没有用功,用功到什么程度,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看不出来是因为你自己也没有用功。

——融入骨血

归去来:

自信教人信
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记得瑞默老师曾对此偈开示如下:

自信(頂戴信心)即是教人信,因为“德不孤,必有邻”,信心会发出光明出來,使人喜欢亲近。

但是顶戴信心不容易,故说“难中转更难”。

为何难呢?人的计度心障碍啊。把佛语当佛语,把老師的话当话的人,当下即是顶戴信心。所以有的只是[大悲]的慈亲声。是[大悲]在传达慈亲声(心)普化于十方啊!這才是[真]的[成報佛恩]。

真正的“願力自然”,就是令凡夫欲罷不能。

無法不報恩的大悲,雖精進亦非己自發刻意而爲,而是被如來催促著參與如來行,被吸引、被卷入,令人歡喜,令人慚愧。

——有生命的學問

蒙光:我不排斥學問理論,事實上瑞劔老師、老師都是飽學之士,不但精通佛書,通覽大藏,對外典也是信手拈來。但仔細看瑞劔老師和老師的開示,他們談佛教的通途教理,甚至引用外道的人物典故,都是以相承的師教爲基礎和出發點,以本願力貫穿之,是有抉擇、有方向的,所以頂戴瑞劔老師與老師的開示,不論講到如何的天馬行空,最後都回到本願力的停靠場,回到如來救度凡夫的事實,決不會流於文字概念的遊戲,流於清談。

信順從聞思生

归去来:

信順從聞思生

今日背誦和讚No.117

依『首楞严经』作大势至菩萨和赞 八首

No.117 (七)

我原本于因地时

念佛之心相续持

无生法忍得契入

今于娑婆界相待

覺謙:蒙光師好!請問這首和讚,最後一句中,“相待”要怎麼領解?

蒙光:字面上的意思是“等待”。

但如瑞劒老師詩中説“等待不及出差來”,勢至菩薩與彌陀佛都不是在極樂淨國蓮臺坐等,而是從淨土來到娑婆界守護念佛人,常來迎,常守護,常相待。

陳慶:哦,是一入(涅槃界)一出、來(娑婆界)的意思,謝謝蒙光師指點!

信順從聞思生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5-10 09:33
Next 2024-05-13 11:0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