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佛獨明了

瑞劍老師法語 蒙光整理 2022-02-09

唯佛獨明了

信心銘 (三)

九十二歳 瑞劒

◆往生這樣的一大事

這是在恩師桂利劎老師六十歲左右發生的事。隔壁村有位相當有名的學者兼布教師,二十年來布教的足跡幾乎踏遍全國。他生病了。臨終時,冒出了疑問。為此,要他的太太去請住在隣村的桂老師來。他的太太聽了他的話嚇一跳,想「到底是怎麼啦」,一口氣地跑到光台寺(能登川町今村),看到桂老師就説:「我家住職現在要臨終了,想見桂老師一面」。聞言,桂老師馬上出發到了他住的寺院。

病人看到桂老師,合掌表示感謝。桂老師一坐到他的床邊,即用亮朗的聲音説:

往生這樣的一大事,不是凡夫可計度,唯有一心一意托付給如來」(執持鈔)。 

這句話,重複説了兩遍。老師嚴肅的態度、亮朗的音聲,充滿了寂靜的病房,震動了法界。正是「正覺大音,響流十方」之風姿。

當時,病人含笑,稱名念佛的唇似乎動了,就那樣地遂了往生的素懷。

就是這裏!就是這個!「往生這樣的一大事,不是凡夫可計度」,這句話有著千萬鈞的價値。「死」的門關,用道理理論是過不了關的、用學問和知識是過不了關的、用「凡夫的想法」和「計度」是過不了關的。透得「死的門關」的人,是獨歩乾坤的人,是闊歩白道的人。

唯佛獨明了

本願一實的大道,這是「大悲招喚的勅命」,是「至心信樂、忘己而歸無行不成的願海」(報恩講式)的大信心。看這!「大道」、「勅命」、「本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和「歸命的大信心」成為一體的是「本願一實的大道」。

往生淨土的「白道」,不是凡夫自力的計度,不是知解分別。既不是「知識」,也不是「思想」。不知道「自己是凡夫」不可以。凡夫是「妄念」的結塊。「妄念是凡夫的質地,妄念外無別心」(横川法語)。若知道這個,即到了淨土的門。連到淨土的門的人都很少了,更別説入門的人是千人中只一人或二人而已。

別想知道更深的道理喔 南無阿彌陀佛是深中之深」(瑞劒)。

「往生這樣的一大事」,這是什麼意思呢?死一次的話,就不會死第二次。死的話就聽不到佛法,這是一大事。凡夫成佛之道絶對没有,絶對成不了佛的人成佛之道在此處,聞此事是一大事。

聽的話就能聽到、取信心的話就能往生、念佛的話就能往生,如此動不動就加上「…的話」是於事無補的。因為自己這樣想所以能往生、因為覺得能往生所以能往生、啊!知道了!因為知道了所以能往生,如此地把「因為…所以…」加在自己身上的人,也是冒牌貨。在自己身上安上「…的話」、「因為…所以…」的,都是「自力」的「計度」。

不能往生的人 能往生到 以為能往生却不能往生的淨土 不可思議(瑞劒)

信心,頂戴不思議是不思議外没有信心。是什麼不思議呢,是信心的不思議。信心不思議喔。

大信海——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説信樂也」(信巻)。

「信心的不思議」是「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

喻如阿伽陀藥(起死回生的萬能藥)能滅一切毒,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也」(信巻)。

唯佛獨明了

「佛智」、「願力」和「信心」不是別物,是一「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大道」、是「白道」。然大多數的人以為「信心」,是自己信的是「信心」,然而那是錯誤的。「信心」是願力回向的信心、名號不思議的信心、如來信著我等的信心。《和讚》曰: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No.26·二四)

本願力得逢遇者

是人必定不空過

功德之寶海充滿

煩惱之濁水不隔(No.131·十三)

(註:功德大寶海即名號不思議)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皆不宿

衆惡萬川一歸入

功德海水一味也(No.159·四一)

彌陀名願若不依

百千萬劫雖經過

五障尚且不能離

女身云何得轉變(No.182·六四)

南無阿彌陀佛者

衆善海水功德也

彼清淨善此身得

平等回向諸衆生(No.237·一一九)

願力無窮無能限

罪業深重亦不迫

佛智無邊無可稱

散亂放逸亦不捨(No.274·三七)

南無阿彌陀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依往相回向利益

得回入還相回向(No.288·五一)

因為有「妄念是凡夫的質地」(橫川法語)一語,故由自己所出者皆妄念。自己的想法、知解分別也是從自己出來的東西所以皆是自力。從如來所出的皆是他力。凡夫的心淨是疑、計度、知解分別和妄念。這是凡夫的自性故,無法去除。如何做才能捨除呢?幾十年地憶念「往生這樣的一大事」,聖教會來教人、善師父會來教人。没有憶念之的人,不論聽多少佛法也不行。

唯佛獨明了

◆無法安心的死

明治初年左右,泉州船尾村有一個叫吉兵衛的信者。從年輕時熱心佛法,五十歲左右時,把正信偈、和讚、御文章等全都暗記下來,為人説佛法。五十一、二歲的時候,在睡覺時左思右想,突然記起來:「現在死的話會如何」?當他認真的想到此事時,晩上幾乎無法成眠。隔天,他拜託他的老婆借來了錢二十圓,帶著三天分的飯糰,腰上掛著三雙草鞋,放下等著收穫的棉花,留下老婆和一個兒子,離家出走了。

從那以後,行脚於京都、伊賀、伊勢、滋賀縣等四個縣。夜宿於神社或寺院的走廊下,訪問有出過信者、學者的寺院,逢寺就説:「我無法安心死,請為我安心」。不論對方回答的是什麼,他千篇一律總是説:「是的,這個我也知道,那個我也聽過了,但是我無法安心死」。因為如此,大家都被他弄得手脚無措。他的足跡甚至到了彦根城城東五里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人可滿足吉兵衛。失望至極的吉兵衛,垂頭喪氣地回家去。

過了不久,聞名當時的大阪備後町西方寺的元明師到堺市來説法。吉兵衛歡喜雀躍,早上四點就起床,帶著便當到堺市的寺院去聞法。一到寺裏,不久就見到了西方寺的元明師,馬上就開口問:

「我無法安心的死,請為我安心」。

元明師就問他:

「能安心死的話就行了嗎?」

聽到這話的吉兵衛:

「啊!?」地省悟過來,恭敬地道了:「謝謝」。

就是這裏呀!

唯佛獨明了

説「就是這裏」不是不能説明解説,不知「一大事」是「一大事」的人,即使知道説明也没有用。若「無法安心的死」浸透骨髓的人,「能安心死的話就行了嗎?」的一句話足夠了。

往生是必須重視非解決不可的大問題。因為問題太大的緣故,大到用凡夫的力量怎麼樣都没辦法。若没如來為我們解決的話,則無法解決。往生雖是我的問題,但解決它必須是如來的工作。知解分別的解決不是解決。「若非佛力則不得佛果」、「佛力難思,古今未有」(行巻)。「佛力」是「佛智」。「佛智不思議相應 善惡淨穢皆無矣」(和讚No.326·八九)*。「佛智」、「佛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外,没有往生的解決。

*注:

久遠劫來至今世

蒙受悲憫之徵者

佛智不思議相應

善惡淨穢皆無矣 (No.326·八九) 

自己知解分別的解決不是解決。「想要信心」、「想安心」是凡夫的常情,「想如何、想如何」尚是初門。

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的呼喚聲外,没有從己方出來的東西。

停止馳求心安樂 夏之月」(瑞劒)。

這是被如來抱著的境地。

唯佛獨明了

◆業的世界和如來的世界

問人生是什麼,是「業的世界」和「如來的世界」。「業的世界」,是相對的世界、苦樂迷妄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是迷妄的世界故,凡夫的認識和思惟,全都是迷妄。淨土莊嚴顯現於迷妄世界的是「佛法」、是「教、行、信、證」、是「南無阿彌陀佛」。

「業的世界」,是相對的認識、相對的思惟的世界,是苦樂交叉、愛憎違順的世界。這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必然的因果的世界。

一入佛法三昧、於茲不思議的事發生。是什麼不思議的事呢?即能住於「有漏(煩惱)穢身雖不變 心於淨土悠遊也」(帖外和讚)*的境地,這不思議。在業的世界,遊淨土的世界,這不思議。這是給念佛者的特別的恩恵。

*注:

超世悲願得聞知

我等生死凡夫耶

有漏穢身雖不變

心於淨土悠遊也(No.361·八)

有人以為凡夫在業的世界頂戴信心,死之後就能往生淨土,事不盡然。此世雖不是淨土,當知淨土的莊嚴即如來,早已出差到此世,為《教行信證》即「南無阿彌陀佛」和我們一直同進出,這不思議。善導大師道此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帖外和讚》曰:

阿彌陀如來三業

與念佛行者三業

彼此皆金剛心故

定聚之位正決定(No.357·四)

這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的運作。這不思議。

唯佛獨明了

凡夫以為是念佛而接近佛、得信心而往生如來的淨土。其實,是從如來先下手了,「來喔來喔」地呼喚我,説「等著汝喔」、「不用擔心喔」。此外,如「和讚」:

攝取不捨爲守護

阿彌陀故此得名」(淨土和讚·彌陀經意No.82·一)*,

攝取不捨的手都伸到業的世界,使聞「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在「法之花」寫道:

每天每天 南無阿彌陀

我來接你了 我來了

這是真正的攝取不捨

這真是可貴的事,唯有慚愧。

*注:

十方微塵世界之

念佛衆生慈眼視

攝取不捨爲守護

阿彌陀故此得名(No.82·一)

凡夫認為業的世界和如來的世界不同,視如來的世界遠在彼方,但是在如來看來,早已融入業的世界,常住於娑婆中。「今現在説法」地説佛法、在無礙光明中也含包著娑婆,這不思議。

即使聽到天文學的「宇宙的進化」,和無限大的宇宙一比的話,人類只不過像針端一點的幾億萬分之一的小動物。學問也驚人地進步著,老實説凡夫没有一樣是徹底知道的。然「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善導大師),如來的智願海廣大無邊,如大海大虛空,具諸妙功德。

唯佛獨明了

◆心不謙虛的話

往生的解決是死的解決。《歎異鈔》曰:「對親鸞而言(略)但蒙信善知識所言外,無別的竅門也」(第二條)。這態度是必要的。桂老師説:「心不謙虛,大法不入耳」。這是信心決定,往生極樂的秘訣。吉兵衛同朋聽了「能安心死就行了嗎」這一句話,自力計度之夢醒,也是回歸這謙虛態度的緣故。「正信偈」説:「唯可信斯高僧説」,這是聖人無法言喻的大慈悲心的發露。忽略釋迦·彌陀二尊的言語、聖人的言語,無信心決定之道,無往生極樂之道。大瀛師留給母親的遺書説:

極樂之道只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量動腦筋的岔路」。

唯佛獨明了

◆明明能往生卻去不了

恩師 桂利劔老師在四十歳的時候,孜孜不倦地作佛教的學問,一年多來一天只喝一杯蕎麥粉,半斷食地專拜讀佛典。據夫人説,老師曾經從書房出來時,自言自語道:「明明能往生却去不了」。

就是這裏!在學問上明明能往生的,但是内心深處的不知什麼東西却無法認同。老師就是在歎這點。

這裏呀!據我觀察這疑問透過本典的「總序之文」,拜讀本典全部,拜讀後再回總序,將因果、機法、行信,三三圓融的奥旨,在「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恵日」的聖句中究竟,於茲多年的疑雲放晴。

唯佛獨明了

◆宗教是人格的接觸也

會如此説,是因為觸及法雷學派的第一祖「光明坊斷鎧師」,和老師的恩師第二祖「瓜生津隆英師」的大人格,且又蒙師教之賜的緣故。恩師説:「宗教是人格的接觸也」。世間的同行們没有老師,這是不能獲信最大的原因。打動有人格的人者,得是崇高的人格者才行。佛的大慈大悲的大人格,觸到凡夫的人格、抱攝凡夫的是「信心」。

人格的接觸,是恩師的眼色、臉色、舉止動作,和從其信海發出的言語。没有親近之就没有獲得信心之道吧。禪宗講的「面授」和「遍參」指的就是這個。無師獨悟的人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像現代人這樣「自己這樣認為」是無法得到信心的。只有無我地遵奉師教的人才能獲得信心。忘己而信教和佛語是信心。獨學的知識、學問和思慮分別不是到大信心的道。

欲入佛法之堂者,必須拜見聖教、聽聞説法、和先覺者交談、對同行説法才行。什麼也不做、懶惰的話,無法往生淨土。重要的是要喜歡佛法。有如山的疑問時,必須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聽到的老師開示,即使過了幾十年也要每天拿出來徹底思惟才行。不用功的人不會是信的人。讀妙好人的傳記,羨慕到口水直流的樣子是不行的。

莫看別家花開的好,隣家的花開的紅」(瑞劒)。

信心,開在辛苦的枝上」(同)。

就著信心,被他人説壞話時,不妨吟味之看看。」(同)。

縱使遍學一代的法,亦應作一文不知的愚痴身,等同不識一字的無智之輩,不作智者的模樣,唯應一心地念佛」(法然上人)。

每天早晩試問自己的心看看:今臨終!怎麼辧?『保持現狀,這樣行嗎』」(瑞劒)。

深念無常,深信因果,志願堅固,後生的問題必能解決」(瑞劒)。

唯佛獨明了

◆最高的理想

人必須有崇高的理想才行。志願「往生、成佛」「成佛乘本願力還來穢國,普傳道給無邊的衆生」,如此的崇高的理想是最棒的理想。聖人在《教行信證》的結尾,引用《安樂集》(巻上)的話説:

採集真言,助修往益。何者,欲使前生者導後,後生者訪前,連續無窮,願不休止,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何處的世界有如此崇高的理想呢?

自己苦於想取信心、想安心的時候,如來也好,本願名號也好皆不在家。如此不行。仰「若不生者」的本願,忘己徹底地仰信「一心正念直來」的勅命時,能看到攝取的慈親臉,同時亦能發現在攝取光中的自己。這是「無礙光中的自己發現」。忘己而發現自己。

去來(本願勅命)之中忘己哉」(瑞劒)。

(光註:釋尊勸去,彌陀喚來,去來皆是如來的呼喚聲,是法王的勅命,身領勅命之時,唯有“是”而已。)

瑞劒之父久太郎跟瑞劒説:「淨土不是汝作學問,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喲」。那時候,始被告知本願力的獨用。恩師桂利劒老師説:「《歎異鈔》一部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好雄渾自然的言語,不是嗎。恩師的金言:「欲知法門的雄大者,須參親鸞聖人;想知道信心的微細者,須參善導大師」。(光注:法門之雄大,以本典一部六卷的宏文爲綱。安心之微細,必以“機法二種深信”爲驗。)

唯佛獨明了

◆有礙的凡智和無礙的佛智

今日的青年問:「淨土在何處?」。今日的禪僧問:「彌陀如來在何處?」。這些疑問都是以有礙的凡智在探無礙的佛智。拜見善導大師的「定善義」,這些疑問馬上煙消霧散吧,就會知道有佛智與禪定、與淨土、本願力、名號的一如的大天地吧。

宇宙萬物是什麼?《般若心經》説:

諸法(萬物)『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萬物)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無智亦無得」「無所得」(無我、無分別)。

此宇宙自然的大真理是大乘佛教的基礎。科學、哲學、倫理、宗教、藝術等,不論是何領域皆通用。萬物不是神所創,也不是神在支配。淨土真宗亦立於此基礎上,説依如來的功德力到解脱、涅槃之道。

唯佛獨明了

◆真宗安心的基盤

研究大乘佛教、拜讀大乘教典感到驚訝的是,(一)宇宙的大真理、(二)佛智的不思議、(三)如來的尊貴,及解明此的(四)高僧們崇高的大人格。很多人想要信心,於上述的四點自湧起信心的話,後生亦會「應一心信憑如來(本願力)」。這叫做「信憑彌陀」,這即是真實的信心。以自力的計度勉強捏造的信心不是信心。不用力、不作意、不作知解分別的運想,自然出來的信心是真實的信心。「自然法爾章」曰:

彌陀佛之御誓願,本非行者之計度,自其始即爲依弘誓令我等「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來迎,不揀行者之善惡,故謂之『自然』。

拜讀佛經、頂戴聖人的言語、自然能接觸(一)宇宙絶對的根本真理的不思議、(二)佛智大悲的不思議、(三)佛的尊貴、(四)高僧們崇高的大人格。此四個是真宗安心的基盤。有這的話,不論是頂戴二種深信、二河白道、六字釋等,或是頂戴「正信偈」、「和讚」、「御文章」,皆能如教法流暢地老實地頂戴教法,就能如聖教意老實地頂戴聖教。在這之前,直到明白「(一)現在死的話會如何、(二)能安心死的話就行了嗎、(三)明明能往生却去不了、(四)淨土不是汝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喲」的真意為止,必須辛苦復辛苦。死的解決解決於辛苦的結果。《死的解決》,雖然用了二千張的稿紙約費數十萬言,但是盡於「唯佛獨明了」、「如來尊貴」之一言。這是「死的解決」。不懂得這點的話,不是在研判法門就是施展凡夫的伎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雖不知西東 唯被祖師導(瑞劒)

唯佛獨明了

◆佛法之歌

○佛法是 用耳聞 用眼聞 用心聞 用身聞

 身染佛法是上上的聽聞。

○不常觀念無常 驚後生 碰到無法過關的關卡 竪起解脱耳聞的話 冒牌貨。

○生死事大喔 大的佛法「光壽海」 無礙佛智的獨立。

○仰的是南無阿彌陀 「佛智即行」真有趣呀。

○看著如來的臉 汝會聽到「別擔心喔」的聲音。

 聲是如來呢如來是聲呢?

 被大悲的聲音包著過生活 可恥可嘆 真慚愧。

○「信從本願得生起 念佛成佛自然也」*

 六字的「願力自然」也。

 仰「自然」的亦不是我 自然的願力没有不合理 不合理的話即墮落。

*注:

信從本願得生起

念佛成佛自然也

自然即是報土也

證大涅槃不須疑(No.200·八二)

唯佛獨明了

○病 貧窮 世之折磨 無理和懶惰 欲望重

 不知吾身是其根本。

○持道心聞法的話,此世的福壽無際,衣食自然隨著來。

○依佛法力的不思議 以不壞因果業報之狀 

 入「自然的淨土」 

 佛智 大悲 本願力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也。

○常說「自然」「自然」,計度一開口,自然就逃走。

 語言 說明當然不行 能言善道地說也不行 保持沈默也不行。

○此方没有事情呀。

○不逃的願力 「攝取不捨」「若不生者」的呼喚聲。

○「南無」和「歸命」是呼喚聲。

○南無的二字已成就也不知 一不留神 還是計度呀。

○追求支撐的人悲哀 探尋信心 闇夜之盲哉。

○着眼到「願力無窮」 不思議地 浸透了我。

○「啊!」發現了 大悲心。

唯佛獨明了

○身否 心否不知道 將死的身 罪業深重 散亂放逸 老樣子。

○心否 身否不知道 散亂放逸 不論何時看 願力無窮 不論何時看。

○「啊!真感恩 真慚愧」 想也好 説也好 皆多餘。

○信三寶 信業 要信三世的因果呀。

○久遠之闇 終於被無礙光給降伏 晴朗了。

○晴朗之姿 南無阿彌陀 我之往生 南無阿彌陀。

○一人喜悦的佛法 亦溢滿身 願普弘盡十方。

○如來和我有多親 就如炭着火一樣 各分西東則不行。

○不自滿是佛法 「常行大悲」是佛法 如來的工作是佛法。

○如來的工作 南無阿彌陀 喚汝 救助 本願力。

○啊!真慚愧 「我亦在彼攝取中」。

○聽聞佛法若入身 離是身而月一輪。

○佛智不思議雲霧晴 今宵神清氣爽。

○火車來現是當然 到死 臨終為止 尚是「徘徊者」 不論聽多少亦「不行」。

唯佛獨明了

○凡夫的地性是洋葱 怎麼剝都儘是皮

○我也是佛法九十年 試過掙扎 還是不行。

○蜻蜓點水似的聞法 又如何 不是天狗就是不安 就如猴子的模仿。

○打著「徘徊者」的旗號出來的佛弟子 真想遇見哪。

○肯定會死的這個我 只有死是絶對錯不了。

○想法、行為、無法做善事之此身 只有死 即使不願意 死也會來。

○死的問題解決的話 要「正直」「勤勉」「親切」 要「學」「德」「信」喔。

○没有這樣的心態故 佛法漸漸衰微。

○如來是慈親 「看著我」「護著我」「等著我」喲。

○如朝露的生命一結束 「法性常樂」淨土呀

○佛智的不思議 不思議也 願力自然不思議也。

○信知以無義為義 啊呀真有趣真有趣。

唯佛獨明了

信心銘系列:

(一)仰見明月

(二)信海流出的念佛

(三)唯佛獨明了

(四)和讚拜讀記

(五)安心的龜鑑

(六)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七)任風吹拂的風鈴

(八)學佛大悲心

(九)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

(十)難信的妙法

(十一)所尊所重唯佛世尊

(十二)難思弘誓

(十三)如來的真實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12 20:15
Next 2022-03-13 08:3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