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編校 2023-11-01

「思父母心是父母心,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
憶念(佛)心之心非凡心。(板書)
大家晚上好!如黑板所寫,是佛心,凡夫才有可能念佛,凡心是不可能念佛的,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
有人說我常常在念佛,會講這話的人,是用凡心在念佛。佛不是凡心可念得來、可想得來的。我們心在想佛,不是我們心中想佛,而是佛在想我們。凡夫念佛不是凡心的力量,是佛心的力量。「思父母心是父母心」,這是日本的古諺。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會想父母的心,來自父母的心。如果孩子把想父母心的功勞占為己有,這是假的孝心。

真正孝順的孩子,會說我想念父母,是父母對我的愛心,打動我想念父母。真正孝順、誠實的孩子,會想念父母,是被父母心牽動讓他想念父母的哦!但是很多自以為孝順的人,會說是自己在想念父母。會說自己在想念父母的,是慢心。「思父母心是父母心」,是父母心打動孩子,孩子才會想念父母的。
同樣的,「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不要以為口中所出的「南無阿彌陀佛」,是自己在念佛。不是自己在念佛,而是佛心入凡心,凡心才會念佛。念佛是佛心,即使每天都有念佛,每句「南無阿彌陀佛」,都是阿彌陀佛的招喚聲:「我來了!來接你了」!都是阿彌陀佛的「來迎」哦!這才是真正的念佛。很多人都認為,他有每天念佛,所以阿彌陀佛才會來接他,這是很大的錯誤,很不同的心態。
剛剛講的是最根本的觀念,這觀念如果不清楚,會把佛法與世間法混為一談。當別人對我們很親切時,我們自然會回饋對方,是因對方先對我們好,我們才會回饋對方。你以為是你對別人好,別人才對你好,這是慢心。真正有領受到父母愛的孩子,他就會懂得去回饋他的父母。不把父母當父母看的,常會忘記父母,會忘記父母的恩惠,會忘記要報恩。這很重要。

「思父母心是父母心」。舉個例子:在廣島有位老同朋,騎單車過田埂時,與人會車,為了避開對方,不慎連人帶車摔落田中,脫口大喊「媽媽!」她媽媽往生已三十年了,然而當她在最危險時,會叫媽媽。因為三十年前媽媽雖已死,但媽媽愛她的心並沒有死,雖死未死,「媽媽的心」還是守護著孩子,所以她的孩子在三十年後,遇到危急時才會喊媽媽出來。「思父母心是父母心」,這是媽媽不可思議的念力。這位老同朋喊了媽媽以後,才想起她媽媽已往生三十年了。所以媽媽給她很大的力量。人的媽媽就已經有這麼大的力量,何況是宇宙最大的媽媽——阿彌陀佛呢?縱使地球毀滅,阿彌陀佛也不會消失的哦!
真正的媽媽,縱使離開世間三十年,五十年,她還是活在孩子的心中。如果做媽媽不像媽媽,那孩子是不會想念她的。我到現在為止,對我媽媽也是念念不忘,為什麼能對媽媽念念不忘?因為是媽媽對我念念不忘的緣故。我媽媽往生前得了老年癡呆症,所有事情都忘了。有一天,媽媽忽然收拾包袱,穿著睡衣往外走。嫂嫂急忙從二樓衝下攔住她,問媽媽去哪裡?媽媽回答説:「去廣島醫院看老二兒子」。那是我三十歲年輕時,在廣島生病住院的往事。我家到廣島,火車車程要四個小時,媽媽因路途遙遠,無法去照顧我,而心常記掛著,即使晚年得了老年癡呆症,也未忘記此事。這是媽媽往生後,嫂嫂告訴我的。

真正的媽媽,是不會忘記他的孩子的。這宇宙間最偉大的、與媽媽具有同樣性格的,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後面掛著阿彌陀佛像,這就是「我們的媽媽」。當孩子的會忘記自己的媽媽,當媽媽的不會忘記她的孩子。比人類的媽媽還要偉大的,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大媽媽,這個大慈母。沒有比阿彌陀佛更像媽媽的媽媽了,祂是「宇宙大的媽媽」。宇宙大的媽媽為我們這群孩子準備好的世界,就是淨土。為我們準備了那麼圓滿的世界,就是「佛心」,就是「慈母心」。把佛心用人的語言說出來的,就是《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這佛經在說什麼?說這是慈母為我們準備好的世界,《阿彌陀經》告訴我們,這是慈母為我們準備好回去的家。所以,「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是阿彌陀佛這位慈母,為我們準備好回去的,叫家的地方。阿彌陀佛的世界是佛心的世界,是偉大的佛心的世界,大慈母心的世界,我們是回到那樣的地方哦!所以我們不要把往生極樂,想像成是從地球到月球那樣。
往生淨土,是往生到偉大無限慈悲的佛心世界,因為是偉大無限慈悲的佛心世界,所以我們到那裏才能「大安心」、「大安篤」。在這世間不論你有多少金錢財富,也不能讓你真正的安心安笃,不論你擁有多少,你還是覺得不夠。真正安心的世界在那裡?是阿彌陀佛的世界,是極樂世界。現在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把極樂世界想成是像基督教的天國,大家要搞清楚,極樂世界與基督教的天國,是完全不同性質的。
講到這裡這是開場白,請提問題。(法師舉紙條:老師,問題已提出在這裏了。)那就不要問太難的問題。(同朋們笑)

問:請問「信體」如何去理解?又與「戒體」有何不同?
師:不要被文字搞混,「體」就是「信自身」,信的本質絕非凡心,是不可思議的,是禪定的世界,是永恆、平等、無我、無心,能透視一切的。所以得信體者,「當下」是無我、無心的,不會像得戒體者,因為有修行故會踩剎車止惡,而是自然而然會踩剎車不去犯惡。
信體=禪定的世界(板書)
不過,禪定功夫的深淺有不同。比如經上記載,有一天,佛陀與舍利弗一起經行時,一隻鴿子無聲無息地停在佛陀肩上。可是當舍利弗經過時,鴿子卻驚慌飛走。經行完畢,佛陀請舍利弗入定觀鴿子前世。舍利弗出定後報告佛陀,鴿子過去多少大劫、未來多少大劫,都是在做鴿子。佛陀告訴舍利弗,幾萬劫前,鴿子因為做了什麼才墮為鴿身,又經多少萬劫後,鴿子投胎為人,出家為佛子。後修行成佛,其佛號為某某。舍利弗聞後,起大慚愧心。會投胎為鴿子是因為迷執,佛陀已證無上正覺的智慧,才能看到鴿子的過去未來。透過鴿子的因緣,舍利弗才發覺自身的修行境界遠不及佛陀。
我們與鴿子一樣,擁有無始劫來迷執的業力,所以這輩子雖然得人身,卻忘記過去有多少迷執,以為多讀幾本佛經就會怎樣,想得太簡單了!我們與這隻鴿子一樣,無量劫來,一直受「阿彌陀佛正覺的智慧力」的引導。我們要從迷執的過去,到阿彌陀佛的世界,唯有靠「阿彌陀佛的正覺智慧力」才有辦法。如果不是靠佛的力量,想靠凡夫的力量,多讀幾本佛經,多念幾聲佛,就以為能去阿彌陀佛的世界,是太抬高自己了。
我們之所以能知道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是靠阿彌陀佛正覺的力量,才能敬佛如佛,不然我們都把阿彌陀佛小看了。所以在日本說,是「依阿彌陀佛的力量往生」。如果不知自己是凡夫,還以為自己多讀幾本佛書,就可以往生淨土,那就大錯特錯了。

問:妙好人言行中展現佛心出來,其言行會踩剎車,力量來自何處?
師:妙好人的力量,來自於正覺的智慧力,來自佛力,佛力會給他踩剎車。為什麽要往生淨土?因為是在淨土成就佛的正覺智慧力,所以才說往生即成佛。
(中場休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王菩薩,都是修禪定的。無法入禪定者,都是落第,包括我在內,也是落第。開山祖師親鸞聖人,也說自己是落第,所以於「一念多念文意」云:
「凡夫者,無明煩惱充斥吾等身中,欲望多、嗔心重、忌妒心多,無有間斷,至臨終一念為止,不停、不失、不絕,如同水火二河譬喻所示。」
親鸞聖人是這樣看自己,為什麼?無法禪定故,沒有禪定力,是沒有資格學佛的。學佛前要先知道自己站在那裡,自己有資格學佛嗎?親鸞聖人在比叡山修行三十年後,說我沒有資格修行學佛。所以沒法修禪定的人都是不及格,是「0」分,要先認識這點。「心身土不二」,所以心無法禪定,身就無法禪定,那如何到淨土呢?佛有禪定力,所以佛心是「無心」,才能得「佛身」,所以佛的世界是「淨土」,是「心身土不二」。凡夫心執我,身是業障身,住穢土,也是「心身土不二」。所以親鸞聖人發現自己是落第生後,悲嘆述懷,在《和讚》(No.331·九四)説:
「淨土真宗雖歸依
真實之心實難有
虛假不實此身是
清淨之心更不存」
說自己雖歸依淨土真宗,心像蛇蠍一樣,以這樣的心去打坐是「0」分。
聖人看自己的心,是貪嗔癡具足,所以是「0」。故不論如何地看佛書修行,都是「0」;無論多加幾個「0」,還是「0」。「0」分的人修行修得動嗎?我們無法模仿佛那樣的修行,真正能如佛那樣修行的,只有阿彌陀佛而已。「0」分的我們只能靠「本願力」到佛的淨土。凡夫出離生死之道,唯有「靠本願力」,「佛功德力的回向」,才能到淨土。放眼天下雖有很多人模仿修行打坐,然而無有一人成就者。凡夫出離生死之道,唯有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
臨濟宗、天台宗等雖有人修,其實是修不動的。親鸞聖人在天台宗本山比叡山修行了二十年的心境告白:「雖凝定水,識浪頻動;雖觀心月,妄雲猶覆。」這是聖人修禪定後的心境。在座的大家如果不信,可以去打坐看看。我自己無法打坐,不能說你們不可以打坐。我們只有被阿彌陀佛抓住,帶到淨土去而已,被人家帶著走是很舒服的,不必認路,阿彌陀佛就會帶你去淨土。

有人不靠阿彌陀佛,想自己修行。其實凡夫是不堪的,認為自己有能力,是很大的誤解。佛教各宗各派很多教法,有人說靠阿彌陀佛太沒用了,被説沒用沒關係,還是要靠阿彌陀佛救度。那些不靠的人,讓他們修行去吧。在地球上唯一修行成功的,僅一人而已,就是釋迦牟尼佛,故被尊稱為「世尊」。「三界皆苦,我當安之」,放眼天下有氣魄敢講這話的,唯世尊一人而已哦!而且是有能耐做到!所以我們才向佛低頭。這樣的佛你想模仿他修行,未免太自不量力了。佛陀夜睹明星開悟,是無師自通。無法修行的人,只能聽「開悟者」所講的話,這才是最聰明的人。
如果碰到問題就問佛去,佛會給你答案,不信的話你去問佛陀看看:「我沒辦法修行,怎麼辦?」佛陀會講:「到阿彌陀佛那裏去!去給阿彌陀佛救!」既然佛陀叫我們去給阿彌陀佛救,我們就乖乖的給阿彌陀佛救吧!凡夫修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多會修行,慢心就有多高,所以修行無法成就。我到印度朝聖十次,從佛陀出生地到修行涅槃處,佛陀的所有足跡都踏遍了,即使是如此也無法成佛哦!
問:「我當安之」是何意?
師:三界這麼苦,能令眾生安住的,就只有「佛力」而已。生為人,聽佛的話是錯不了的,是最聰明的。你修行,如果修不動的話怎麼辦?去問佛陀,佛陀會說:「去阿彌陀佛那裏」,所以不可輕視釋迦牟尼佛,不可忘記佛陀的存在,不要小看佛陀哦!《高僧和讚》(No.192·七四):
「釋迦如來彌陀佛
我等慈悲之父母
施種種善巧方便
發起無上之信心」
這是聖人對佛陀的心境,把佛陀當成慈悲的父母,是信順的。身為人,當敬佛,敬佛所言,也就是恭敬佛經,不要把佛看成是基督教的神一樣。

問:在日本淨土真宗有人言,真正獲得信心者,十萬人中才一人,何意?
師:代表「信心」很難,何以故?因為信心很純,可是我們人把它想得很複雜,所以不能與佛心相應。佛心很純,是要救度眾生而已。然而凡心很複雜,是功利主義,無法如佛心想我們般地想佛心,所以信心很難。
聖德太子言:「世間虛假,唯佛是真」。然而有幾個人把這句話當話呢?很少。凡夫很少有人會如太子所言般地去信受,都用凡夫知見去看文字,解釋一番,把它複雜化。人都不老實,會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一番。所以為何十萬人中才有一人信心決定呢?不是信心決定很難,而是佛心很單純,而凡心太複雜,所以很難。
問:這麼難,那眾生能體會嗎?
師:你不要想大家怎麼樣,問你自己,你自己如何看待這句話?
問:我認為十萬人中有一人太殊勝了,十萬人中有一人成佛就太棒了!
師:如果那一人不是你的話,你怎麼辦?
問:一定朝這條路走。
師:不是你能朝這條路走,是阿彌陀佛拖著你在走。那十萬人中也有自己哦!你能體會到講這句話的苦心嗎?
今天就講到這裏。
2007.11.23

留言列表(1条)
[…] 分享到这一部分,是想反面让自己看到忘恩的我。这一段时间,因为生活上其他的事情,每天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有序。加上最近一点烦恼事情,今天晚上也是失眠的一夜,凌晨一点开始看老师发的公号文【思父母心是父母心】,在最后一段同朋问:在日本净土真宗有人言,真正获得信心者,十万人中才一人,何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