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變與不變

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編校 2023-10-12

心的變與不變

現在有文化的國家愈來愈多,生活在文化國家的人,都很容易落到一個陷阱裡面去,那就是好談理論,可是那個理論並不是真理。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的時代,是要貫徹真理很難的時代,為什麼?因為人都停留在理論、高論裡面,以為會讀幾句佛經,就自己去解佛經,還談得頭頭是道,然後以這個為滿足,非常得意,所以這個跟真理已離開了。

當你在談理論、高論的時候,自己的問題都忘記了,你要何去何從?你是從哪裡來的,要往哪裡去?「自己的究明」,你有放在心上嗎?你自己何去何從?自己死的話,會到哪裡?這個是很大、很大的問題。

心的變與不變

這一生的媽媽把我們生出來,可是我們死的時候,不能跟這一生的媽媽在一起了,你死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死去。你死了去哪裡呢?你有真正的想過這個問題嗎?如果,死現在在我們面前,你將何去何從,你可以回答得出來嗎?你死了,去哪裡?你搖頭,並不是你不知道就沒事了。聽到這裡,關於死的問題,你們應該會有問題提出來才對。你好好地想想看,自己死了去哪裡?你以為自己可以活到幾歲?人不論活到幾歲,都不想死,即使活到一百歲,也還想再活下去。

人死了,到哪裡?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你將何去何從?這個《教行信證》裡面有講到。你現在如果被佛陀問到:「你將何去何從?」身為佛弟子的你,如何作答?

心的變與不變

(問)我們想到死的時候,沒有觸動感。善導大師的《日沒禮讚》「云何安然不驚懼」,讀了一點驚懼也沒有。這樣聽聞佛法,到面對死亡那一刻,佛法會活起來、能夠有力量嗎?

(答)沒有生驚懼的人,就唯有聽聞佛法。你真的有信順佛語嗎?你真的有信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話嗎?你真的有信順阿彌陀佛的佛心嗎?唯有信順佛語,你真的確定自己往生淨土了,這樣的人臨終時才會有力量出來。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是十八願,這你真的聽到了嗎?真的信樂十八願的人,必定能夠往生淨土。你聽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了嗎?「若不生者」是自己,「不取正覺」是阿彌陀佛;自己是孩子,佛是慈母,自己和阿彌陀佛是親子的關係,你聽到這個了嗎?

心的變與不變

(問)有時候會想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有時候有安心的感覺,有時候又沒有,書上講大安心是超越安心與不安心,那我們這種有時安心、有時不安心,問題主要出在什麼地方?

(答)你生命的真歸依處,在哪裡?真歸依處是什麼?這是一個。你有發自內心真的找到你的歸依處了嗎?我們平常很少聽真歸依處的話,我們都聽到迷信的話,所以剛才一開始就說:你真的有去究明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了嗎?

「眾生安樂我安樂」,這個是真正的究竟處。「眾生安樂我安樂,眾生苦惱我苦惱」,當你聽到這句話,你有認真地去想過這句話嗎?

心的變與不變

(問)自己有時安心、有時不安心,可是想想,「管它去的!南無阿彌陀佛!」慢慢不可思議地好像起作用。

(答)你講這個,是笨蛋。我問你,你遇到死的時候,怎麼辦?即使是大學教授也沒有用,大學的知識只是凡夫的知見而已。這個世間的文憑、學問、地位,死的時候都不管用。

(問)……

(答)能夠真正領受阿彌陀佛的大悲心的人,就能夠真正的安心。問題是,我們眾生活在阿彌陀佛的懷抱中,但是我們經常忘記阿彌陀佛,自己最了不起,自己的知見變得最大、最強,而自己不自覺。阿彌陀佛跟神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們心中的阿彌陀佛都跟神一樣,對不對?

心的變與不變

(問)我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因為自己一直是順境,對人生不會覺得太苦,對極樂也不會特別向往,那怎麼辦?

(答)老師問你:人生最苦的是什麼?心是什麼,自己的心是什麼?什麼是業報,自己的業報是什麼?你去想這三個問題。

你為何而苦?你痛苦是為什麼?人為什麼會死?死,也是業報。

(問)眾生今日心……

(答)眾生現在這個心,是什麼心?是無常的心。我們現在這個心,被人家讚美,你就爽起來;被人家說了幾句,你就火大。這個心,經常在喜怒哀樂裡面打轉,而不是常住不變的。也就是因為人的心經常在動、在變化,所以是苦的。北極星是用來譬喻佛心,阿彌陀佛的心,慈親心。(見上一講:宗教的世界是徹底的

心的變與不變

剛才唸的是瑞劍老師的證道歌(見下文),意思是說:昨天的心,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現在的心,變化無常;明天的心,沒有著落。我們的心,像風車一樣,不停、不停地轉。我們的心會受到周圍的影響,我們的心像風車,風一吹,就一直打轉,你根本沒有主宰,唯一不動的,就是彌陀的大慈悲心。所有的佛教,都在這首詩裡面:

昨天的心,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今現在的心,像風車;明天的心,也不可靠。三世(過、現、未)的心,變化無常。不變的,是慈親的大悲心。」(往生淨土的秘訣·十八)(安心的龜鑑

無礙佛智,佛智是圓滿的,所以在日本用月光來比喻佛智。「我們感謝無礙佛智月光的心,也是『お蔭様』,也是靠佛的力量、託佛的力量。」這句話是很細膩的話,「お蔭様」也是恩惠、恩德,仗佛的恩惠、仗佛的恩德。 (光注:此處易看漏。我們被佛守護攝取,被佛智月光照護的當下是恩惠;能知道這個恩惠的存在,也是被如來恩惠的事實所打動,是被知道的。知道有月光,因为當下正沐浴著月光;守護的事實,和能感知、能感恩的心都來自佛。在凡夫的能感與所感,全是如來的獨運、獨働,沒有凡夫出手的餘地。故用「也」字,説「也是『お蔭様』」。)

這個仰信的心,也不是自己能夠信仰的。我們煩惱具足的凡夫,能夠對佛心生起仰信,這也是仗佛的恩惠,我們自己是沒有能耐可以仰信的。

你看到這首詩,當下能體會到自己的心是變化無常的話,那就很了不起了。我們這顆心,看到漂亮的東西,心就動了;看到好喫的東西,心也動了。人家對你不理不睬,你就不高興了;像今天是好天氣,你就覺得心情愉快;如果今天是下雨天,就覺得鬰悶。這個心,變化無常。

心的變與不變

(問)我們處在極苦中而不自覺,是沒有領受佛智,所以才覺得沒有那麼苦。

(答)你這個理解,不值三文錢,為什麼?縱然你會講出一大套理論出來,你睡覺的時候還是想睡,你肚子餓的時候還是想喫。不論自己多麼會講道理,遇到讓自己痛苦的因緣,還是被苦惱牽著鼻子走,沒有辦法那麼冷靜。

我們在講理的時候,好像自己如如不動,可是碰到因緣的時候,就是被境界牽著鼻子走,我們沒有能耐去超越所碰到的因緣。

心的變與不變

(問)……

(答)這個不起心動念,跟一般人所講的不起心動念是不一樣的。你問的對,是不起心動念,可是當你知道自己的心是變化無常,我們的心無時無刻都起心動念,當你知道自己的心真的變化無常,一直在變化,當你知道自己被貼標籤,「那個人脾氣很壞」、「那個人很自大」,我們活在互相貼標籤的世界裡面,不論是給人貼標籤還是被貼標籤,我們的心都是起心動念的。當你能夠清楚凡夫就是這樣子起心動念的存在,對別人講你的話,你能夠不動心,那個就是不起心動念。你能夠「啊,習氣又來了」,那你就不會被別人的標籤牽著鼻子走了。

心的變與不變

你真的徹底地知道自己是起心動念的人,才能夠真正的不起心動念。所以,凡夫的不起心動念,不是真的不起心動念,而是徹徹底底地起心動念到極致。凡夫的不起心動念,是沒有辦法開口說大話。當你徹底知道自己是會起心動念的存在,縱使你懂得很多的教理,也不會一副很得意的樣子講給別人聽,因為你得意不起來。

還沒有真正悟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人都有一個習慣,「我一定要發奮圖強、一定要精進、一定要如何」,你聽到什麼就向往,然後你就想「我一定要怎樣」,結果沒半天你又依然故我了。

心的變與不變

真正懂得自己是凡夫的人,不敢說大話,他說不出來,為什麼?因為每次說都沒有兌現,都對自己打妄語。真正體得自己是變化無常的心的主人,沒有辦法在大家的面前講法講得很得意。

如果你很有心想要講法講給人家聽,有人給你潑冷水,你能夠「啊,你說的對」,那樣就了不起了。當你一副自以為是而被潑冷水的時候,不僅沒有「啊,你說的對」,沒有承認自己是凡夫,反而還說「我才沒有像你們講的那樣,你們都誤會我了,我才不是那個意思」,有這種辯解的心,那還沒有真正悟到這一點。

心的變與不變

所以親鸞聖人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是虛假不實」,「我親鸞在打妄語」*,親鸞聖人是這樣說自己的。親鸞聖人說,「我雖然會講這些,但是很慚愧,我沒有辦法做到那麼殊勝。」被人家潑冷水的時候,他不會為自己辯解,而是「你說的對,我就是這樣子,我是凡夫」。

*注:參正像末和讚·愚禿悲歎述懷》:

淨土真宗雖歸依

真實之心實難有

虛假不實此身是

清淨之心更不存(No.331·九四)

外儀形貌人各異

賢善精進現相同

貪嗔邪僞繁興故

奸詐百端充遍身(No.332·九五)

惡性爲本難消除

心如蛇蠍之類也

修善亦因雜毒故

虛假之行乃得名(No.333·九六)

無慚無愧之此身

真實之心雖無有(No.334·九七)

小慈小悲此身無(No.335·九八)

心的變與不變

所以你要知道,什麼是凡夫?凡夫,就是一開口就是謊言。所以不要聽信凡夫的話,不可靠,而是要去聽佛講的話。佛講的話,我們要信賴;人講的話,你不要太認真,不要去信用人講的話。我們很容易去崇拜人,法談的時候,「某某師兄講法講得真好,他修得好棒」,如果是這樣子,表示你們沒有聽到法。如果真的聽到法的話,不是去讚美那個人,而是讚美阿彌陀佛了不起。如果講法的人給人家造成那種感覺,那就錯了,因為你哪有偉大,偉大的是佛,而你沒有去讚嘆佛德,把自己說得很了不起,那是很要不得的。

我們人是不知道反省自己的,所以能夠透過種種因緣,會反省自己,那不是你了不起,是佛力、佛光已經進到你的心坎裡,你才會看到自己得意忘形,才會知道要反省自己,不然都會愈學愈了不起。

心的變與不變

何謂凡夫?凡夫就是「煩惱、無明充斥我的身心,此身多貪、多瞋、多忌妒,這個煩惱的心,一直到臨終一口氣不來為止,不停、不斷、不止、不失」。親鸞聖人說「我也是凡夫」,他的態度是這樣子。你如果有這種心境,「啊,我也是凡夫」,這才是走對路了。如果你因為會講幾句法語給別人聽,就一副高高在上,以老師自稱,那個都是錯了,都不是淨土真宗。

自己哪有比別人高尚、特別?也是凡夫一個,可是我們凡夫因為我見很強,當他會看幾個字、會看幾本書、會講幾句話,就自己為比別人高超,就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忘記了「我也是凡夫」,這都與親鸞聖人的精神相違背。(光按:本系列中老師不斷提醒我們,「我是凡夫」的事實。可參:二利圓滿的世界人生的目的真理就是光明

聽聞這個教法,有這種心境出來的人,才是真正了解「我是凡夫」的人。(老師說了句法語,寫在白板上,解釋:)「嘘つき」,講得比較白話就是「說謊」(詭),這跟一般說話騙人是不一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謊者本來就是說謊者;而認為自己沒有在說謊的人,也是說謊者。虛偽的主人就是我。」最後回到自己(光按:反省自身虛假不實,慚愧懺悔)。但是我們很少會回到自己,我們都停在別人的身上,我們都說別人會說謊,都不承認自己會說謊。

心的變與不變

所以最會撒謊的人是誰?自己。有這種體會的人,才是真正明白自己是凡夫的人。所以不要聽信人講的話。我們不會真正聽話,我們都聽自己愛聽的話,所以我們雖然是很讚美某個人,可是當那個人說自己不好的時候,自己就會生氣;說自己不愛聽的話的時候,自己就會生氣、起煩惱。

要好好地去看「自己是凡夫」,因為我們很容易說別人錯亂,但是不會說自己錯亂。所以透過別人來看自己,我們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我們只會看到別人。透過別人能夠看到自己,是心中常有佛的人才能這樣。

凡夫的地獄必定

凡夫的“真解脫”

凡夫有什麼呢?

凡夫的質地

凡夫智愚皆毒

凡夫只有頂戴的份

凡夫的價值被上昇

心的變與不變

會說「虛偽的主人就是我」的人,這就是機的深信。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有兩種深信了,然後像裁判官一樣,會去說別人錯亂,但是他沒有想到會說別人錯亂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錯亂。會看到「虛偽的主人就是我」,這個才是真正機的深信,不然都是假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心境?因為是常在佛前的人,面對佛,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虛偽不實。真正有佛法的人,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是「落第」生,他不會隨便說別人怎麼樣。不會看到別人某個樣子,就隨便說那個人頭腦錯亂,不會輕易講這種話。心中常在佛前、真的有佛法的人,他自己隨時隨地都是落第生的,他不會高高在上。他不會講法的時候講得頭頭是道,沒有講法的時候都用批判的眼睛在看眾生。

心的變與不變

佛是什麼樣的人?佛是最偉大的人,當你在偉人之前,你哪能夠神氣得起來?當一個人神氣的時候,就是沒有佛的時候。因為心中沒有佛,所以才神氣得起來。常在佛前的人,會看到相反的現象。所以愈有佛法的人,愈會發現自己沒有佛法。這個要聽好:當你很有佛法的時候,你要小心,這就是你沒有佛法的時候了。這個是相反的現象,所以你們要去看相反的現象。當你很會說法的時候,你可能沒有佛法了。

你如果只看前面,看不到真相;你要從背後看,才可以看到完整的真相。常在佛前的人,你就賢不起來了。(光注:即善導大師、親鸞聖人所說的“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參:念佛人的表裡)請好好去深思相反的現象。

心的變與不變

(問)我是做老師的,會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中國文化有尊重師道的傳統,不知不覺把自己當作道的化身。

(答)不是因為自以為是老師,才會受到學生的敬重;也不是要擺出老師的架子,學生才會怕你。一個真的有老師的德行的人,學生自然而然會敬重。儒家思想跟佛教是沒有矛盾的,問題你有徹底是一個老師了嗎?老師不是裝出來的,當你徹底地想自己的時候,你教給學生的是什麼?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教給學生的?你教給學生的,是你的東西嗎?當你知道那些都不是你的東西,你就憍慢不起來了。

(問)阿彌陀佛我信不了,也不知道阿彌陀佛在哪裡。「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眾生安樂我安樂」,我聽起來像耳邊風。

(答)是啊,你是沒有辦法相信阿彌陀佛,這對你來講像是耳邊風,所以你唯一的去路,就只有讓地獄的鬼抓去修理。

心的變與不變

(問)老師講到凡夫的心,那老師面對違順境界的心,跟我們有何異同?譬如老師喫到好喫的東西,或是病痛時,老師的心是怎樣的?

(答)在佛前的時候,自己就是凡夫;在凡夫裡面的話,就會有一點不一樣了。凡夫也分有佛法的凡夫,和不信佛法的凡夫。不信佛法的凡夫,只能被業力牽引,地獄必定。

(問)喫到好喫的糖果的時候,老師的心是怎樣的?

(答)「好喫,好喫。」為什麼?因為煩惱所作。我們的心中都是煩惱,所以喫到好喫的東西,我們會覺得好喫,那是煩惱所作。

(問)我除了覺得好喫,還會想再喫,可是老師喫夠就不喫了,而且好像過後不會被剛才的好喫牽引,那老師這樣是什麼的感受?

(答)沒有不一樣,我跟你們一樣,只是因為佛跟我們講過食不能過度,只是謹奉佛言而已,所以不能過度。好喫的東西,自己也想喫,但是佛講過喫東西不能過度,所以就不會要再喫了。

威德廣大信

(問)老師舉例說,一位聽聞到九十多歲的人,沒有大安心,到真正面對死的時候才安心(光注:見上一講:宗教的世界是徹底的),那是不是我們也要真正面對到生命的困境時,我們所有的理論才會被打掉,才會真正遇到「我的阿彌陀佛」?

(答)你說的也沒有錯,沒有遇到生命的大瓶頸,人沒有辦法完全放下自己所有的知見。你如果一直去發展「自我」的話,自我會愈來愈強、愈堅固。阿彌陀佛是無量壽,這個自我也是無量無限的,當你不停地去發展自我的時候,自我會愈來愈大,像滾雪球愈滾愈大,我見會愈來愈堅固,愈覺得自己對,愈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

(問)那我們要真正遇到佛,就只能等待生命中的機緣?

(答)遇佛、遇佛心,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可以遇到的,要因緣成熟,要調熟,你才遇得到。被佛心調熟,自己的心才能夠被佛心住進來。被佛心調熟,佛心才能夠來宿凡心。如果調熟不夠,我們人會把佛心彈出去。

(問)那我們個人沒辦法做什麼,除了等待機緣?

(答)比如透過拜讀佛經,去聽聞佛心,因為佛經是佛心的顯現,不斷、不斷地聽聞,不知不覺中,會被佛心同化,我們唯有被佛心同化的份。當你被佛心同化,自然而然你就能夠起「我也是凡夫」的覺受了,所以聽聞很重要,常在佛前聽聞很重要。

你把時間用來拜讀佛經或是聽聞佛法,你就能被佛心薰習。那個時間你如果拿來跟貓狗玩耍,你就會被貓狗同化。我們凡夫,你接近什麼,就被那個東西薰染。

心的變與不變

(問)拜讀佛經的時候,有個困境,就是免不了用我凡夫的心去思維。

(答)用自己的心去想祖師們的法語,這是避免不了的,即使你是落入自己的我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求道的人,到最後我見動彈不得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向真理低頭了。你如果不是一個求道者,你會一直停留在「我見」的世界。

看書的話,就要看最好的書,什麼是最好的書?就是佛書、祖師大德們的書。你不去親清淨的東西,那就枉得這個人身,那就是阿呆。

真的有去拜讀佛經的人,你會看到什麼?「如來是真實也」。你拜讀佛書和七高僧們的書,最後留在心中的應該是這個,他們都教給你什麼?「如來是真實也,真實是如來也」,這個才是真正拜讀到佛書的人。當你讀佛書,心中有出現這個的人,自然也就是知道「我是凡夫」的人,他自然而然就會低頭了。你沒有遇到很直的樹,如何知道自己是歪的樹?你沒有碰到直的,怎麼知道自己是歪的?你時常親近如來,以如來為對象,你漸漸地不用別人說,自己也能夠清楚自己是凡夫了。跟男人相處過,你才知道什麼是女人;跟女人相處過,你才知道什麼是男人;你去研究貓,你才知道人跟貓有什麼不同。

你經常去拜讀、研究佛經,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凡夫。當你不斷地親近佛經,透過佛經,知道佛是什麼的存在,知道佛想的是什麼,你才發現跟佛想的不一樣,我們凡夫想的是什麼,你才能知道凡夫是什麼樣的存在。你對佛知道得愈清楚,你就會對凡夫知道得愈清楚。

心的變與不變

那凡夫是什麼樣的存在?「凡夫是無明煩惱充斥吾身,這個心多貪、多瞋、多忌妒,這個煩惱的心一直到一口氣不來為止,不停、不消、不失,就如同水火二河的譬喻所說的一樣。」真正拜讀到佛經的人,你就會看到,原來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在背道而馳。你要去拜讀佛經,才能夠知道何謂人。西方的文化不是做佛的研究,而是做人的研究,做人的研究是看不到凡夫的。康德、柏拉圖、黑格爾都是做人的思想研究(參:最高的宗教),這再怎麼研究,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的解脫。

唯有遇到佛,你才能知道真理、真實。知道真實、真理的人,才能看到自己是不實的,是虛偽的。看到真實的人,自然而然能夠看到自己是虛偽不實的。真正在學佛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夠知道自己是凡夫了。

*注:最高的宗教(《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是瑞劔老師以般若中道和他力信心爲基礎,重審中西方傳統思想的隨筆著作。所探討的問題可謂博大而艱深,文字雖平易通俗近於口語,因是對整個哲學史與哲學基本問題作檢討故,並不好懂。然老師舉重若輕,以佛法立場,一一指陳歷代哲人得失,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發人深思。於宗教、哲學有興趣深入研討的朋友,有緣讀之,當不空過。)

心的變與不變

我們人沒有經過比較,不會明白。我們就是活在比較的世界裡面。那你要跟誰比?跟佛比,你就知道自己是凡夫。男人去跟女人比,才知道什麼是男人,才能夠比出來女人很愛講話、很愛打扮,男人如果學女人那麼愛講話、愛打扮,就不像男人了。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已經跟我們講,不要學耶輸陀羅那樣。所以男人要走男人的道,走「道」很重要。

我們是順著親鸞聖人所走的道,我們在親鸞聖人的後面跟著走。如果你不順著祖師所走的道去走,你走其他宗教的道,那你就會走到別的地方去了。

佛教徒、佛弟子的使命是什麼,大家知道嗎?「三界皆苦,我當安之」,這個是佛弟子的使命。你真的發這種心,就沒有辦法懶惰了,就不能只是研究人的學問而已,而是要去研究佛的學問。要學佛所學,要拜讀佛經,去實踐,自然而然你就會去走親鸞聖人、蓮如上人所走的路了。你不依止祖師們走的路,而去依止世間一般的行者,就會走別的路。既然是佛弟子,就要像個佛弟子,走佛弟子該走的路。

心的變與不變

(問)老師說看人家釣魚也是共業,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橋頭有很多人釣魚,我看到下面有一條魚會講話,我把牠釣起來,抱在手上,牠說牠是村裡面的某某人,一直想自己現在的孩子有難。我會做這個夢,是不是提醒我以後也有可能當魚?已經夢過兩次畜牲會講話。

(答)不一定你會去投胎當魚。你夢到魚會來跟你講話,那類似向你求救一樣。會做這種夢,表示你有被眾生依靠。牠依靠你,才會現這個夢給你看,所以給你摸頭。(光注:同朋提問時膝行前進跪坐於師座側,師拍了拍同朋的頭,然後說話。) 

為什麼我們不要去看人家釣魚?因為站在魚的立場,牠被釣得很痛苦,你卻袖手旁觀站在旁邊看,你不是很殘忍嗎?被釣的魚會恨你,所以才說不要去看人家釣魚。萬一被釣的魚是你過去世的兒子,他會恨死你了,「看到我被釣,還不來救我」。所以千萬不要自己去釣魚,也不要去看人家釣魚,也不要拜託人家去釣魚。三不淨肉,自己不要去殺動物來喫,也不要叫人家殺給自己喫,知道是為自己殺的,也不可以喫。

有能力的話,看到活魚就買去放生,這樣子你會長壽。你如果真的是佛教徒,就不要喫活海鮮。你去買魚,魚販會跟你說,「這個魚今天早上才抓的,活蹦亂跳的,多新鮮」,一般人喜歡買新鮮的魚,你如果是佛教徒,就不要買活魚回來喫。你買活魚回來,把牠殺了喫,造了殺生罪,也愧對自己是佛弟子。是佛弟子的話,買到活魚,就要放生,千萬不要殺了牠來喫。

想長壽的話,千萬不要殺生,盡量不要取物命,然後施食予物,有東西要分人家喫。想長壽,要多做放生的事。這是祖師親鸞聖人所留下來的話。

心的變與不變

(問)為了求長壽,而刻意去放生,是不是又落入迷執?

(答)雖然是為了長壽而去做放生的事,那也是執著沒有錯,但是放生是天地的道,天地有好生之道,所以不管你是用什麼心來放生,放生的行為是道。

認為為了長壽去放生是我執,就不屑去做這樣的事,這樣的心態才是執著。好事還是要多做,不要認為是執著,你就不去做,那更執著了。

(問)有些動物在野地沒有謀生本領,那買了放生不就……?

(答)你真的想放生的話,你就想:你這樣做,牠們真的可以長生嗎?可以多活久一點嗎?如果你明明知道放下去會馬上死,你就不能做,那等於害牠去死。你如果真的要放生,你就要想怎麼做牠才可以多活一點。牠要能夠活下去,你放生才有意義,你不是放完生就沒事了,放生有放生的道,你要真的放生,不要只是放了就是。

(問)勸人家不要釣魚,會被罵神經病,那要不要做?

(答)你去勸阻別人不要殺生,卻讓別人造口業,這個也不是很好。但是勸人家不要釣魚,這個是正確的,因為這是道。你勸朋友同事不要釣魚,反而會被取笑,因為現在很流行釣魚,偏偏你就跟別人唱反調,當然他要笑你。但你還是要持續去勸人不要殺生,叫人家不要殺生是對的,比起來,你在他們之上。

2007.12.27下午兩點 講於福州琴海灣

心的變與不變

福州講法系列(2007.12.16-27)

求道的用心

佛法薰習的生活

自然獨行的世界

真理就是光明

徹底雙人行

無我的大悲

世界是一

一如的德分

往生即無生

真劍的念佛

不惜生命

自然法爾彌陀佛

人生的目的

二利圓滿的世界

福自己造

宗教的世界是徹底的

心的變與不變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法座:

一、什麼是阿彌陀佛

二、淨土是什麼

三、阿彌陀佛的「救濟教」

四、人生的真實義

五、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七、「身心徹到」才是真正的佛法

八、「無所求的宗教」

九、爲信心的聚會

十、身心學道

十一、媽媽的德分

十二、親心勝過思親心

十三、阿彌陀佛有多大?

十四、人生最大的問題

十五、佛教是什麼?

十六、我獲救,如來亦獲救

十七、歸去來,還本家

十八、法雷轍的真髓

十九、大乘佛教的精神

二十、佛入衆生心

二一、極大慈悲母尊

二二、自利利他二圓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10-14 09:33
Next 2023-10-22 19:3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