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原創 同朋 整理 蒙光 2022-06-23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蒙光:人間低語:電影《阿彌陀堂訊息》隨記

一位鄉村的農婦,沒有多少文化,沒有賞櫻的閒情逸致,更談不上顯赫的家世,卻會抄一首宮澤賢治的長詩貼在牆上。當時她並不知道兒子會離開,又會回來,回來後還會念這首詩,讓他自己和身心困頓的妻子,重新鼓起力量和勇氣。這是雖不可見而活生生的傳承。那一刻,通過宮澤賢治的詩,兩代人因時間拉開的距離消失了,只有單純的生命之光躍動著。

蒙光:電影《我是和尚》分享: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zjdYn7gCmu2sgQ4KSSDSw?fm=lk0 

提取码:amtb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我是和尚》,對於不了解日本歷史文化、對日本佛教的信仰傳統和生活方式陌生的人,看了電影會很奇怪,怎麽日本竟是些酒肉和尚?其實在日本,和尚相當於宗教行業的專職從業者,且多爲家族傳統。對於活在傳統中的個人,就有傳統與現代、理想與現實如何相融的問題。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頗爲感人。 

上面這部《阿彌陀堂的訊息》,則沒有太多宗教色彩,更像一部田園詩。是在現代都市的對照下,還活在田園中的傳統如何滋潤人心、修補在現代化中受傷的身心的靜謐對話,非常恬靜美好。文章中提供了電影介紹和下載鏈接,建議抓緊下載觀看。

翠竹:嗯嗯[愉快]

刚把《我是和尚》看完[愉快]

很感人,也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枯燥深沉

蒙光:慢慢看,這兩部都是好電影,中國風,但只有日本拍得出。[咖啡]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翠竹:嗯嗯,还想问老师,您的手机铃声是设成什么[呲牙]

蒙光:以前設過經咒來着。現在就是普通鈴聲。一嫌麻煩,一來國内的環境,也不想太張揚。

翠竹:对了,日本的住持是可以世袭的?和尚是住在家里?这个寺庙是他们家的?为什么他们家房门贴着:荣福寺,家里接电话时也是自报是荣福寺?

蒙光:是的。如果住持生的是女兒,就招個和尚女婿。

寺院相當於住持家的院子。在傳統上,自古以來,寺院往往又是民衆的戶口、墓地的管理處。一個村,都是同一宗、同一所寺院的信徒。

住持,相當於教化一方的精神導師。村子裏的信徒,也許在信仰上的理解,比住持更厲害也是常事。這共同的信仰默契,是一代代民衆生存其中的氛圍,構成了他們不間斷的精神和文化傳統。
佐賀的阿嬤,也是每天在佛前拜佛誦經的人。她當然也會按時到寺院裏參拜聞法,讓心靈在世俗的衝擊中能時時獲得力量,不致迷失。只是影視和書中沒有特別提到而已。

翠竹:嗯嗯,涨知识了

和尚可以吃肉喝酒,那能结婚吗?

蒙光:簡單說,您把和尚當成一種職業來看就對了。基本上明治以後,這方面就放開了。

當然,不能持戒,並不是反對持戒。同樣還有人依聖道門的修行之路,將持戒作爲佛教修行的起點,過持戒清淨、不殺生、喫素、不近女色的嚴格出家生活的和尚。

翠竹:明白了[呲牙]

蒙光:這涉及到修行的理念問題。有些想要通過努力修行在今生獲得高度精神成就的人,修行都來不及。對這樣的人,持戒是必須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和消耗,能更好地進入狀態。這類人會避開人世,潛心修行,甚至是終身隱居,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麽世俗生活。
我所學的真宗,則沒有這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是信靠佛方的功德得到成就的法門。

翠竹:老师,今天我看了《阿弥佛堂讯息》[愉快]

传统的中国风,看着看着,都忘了这是部日本片

看完之看又回看老师在公众号里的简介及观后感,感觉更生动,正如老师说的“此时视野不再追求宏大,心灵也不再渴望激情,而在不知不觉中,感恩起平常人生的点滴,变得溫柔,心平静下來,却更有活力,也更欣喜于身边无处不在的美好。”

蒙光:我這公號裏,藏了不少我知道的好東西。需要識貨人來發掘。[呲牙]

翠竹:公众号里确实有许多好东西,只是我自己的认知太弱,有些篇章看起来比较费劲[捂脸]

我要再耐心一点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蒙光:佛法的學問

讀到一些法語有感動了,你就分享出來。如果能夠加上自己的心得體會,那就更好了。不要求你要有多深刻,也不要求長篇大論,一句兩句都好,因為那是你自己的心得,帶有你的個性和體溫。這樣法語就不只是文字,而是活的。當法能從你這裏流動出去時,你也才能接收到更多的法。

翠竹:老师早上好[愉快]

非常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鼓励[玫瑰]

老师说的极是,要让法流动起来。

我对学佛的理解很单一,觉得学佛,就是行善,对我个人而言,我向善向上就好[捂脸]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蒙光:學佛的確是“行善”,是不斷向善向上的過程。再具體說,善有物質的、精神的,短暫的、永恒的……大致來說,前者相當於福,後者相應於慧。佛法關注一切善,追求善的徹底圓滿,也就是福慧圓滿。佛是福慧圓滿的人,所以稱(福慧)兩足尊。我們生而爲人,在缺陷的世界,也抱有圓滿的理想,這理想,佛的教導中將其具體化爲淨土。淨土教,就是爲了在現生以自身努力不能達成,卻渴望生命圓滿的凡夫人所建立的教法和道路。

翠竹:读多遍[玫瑰]

翠竹:认识老师,是我慢慢浸润的开始[玫瑰]

蒙光:我們都一樣,人人皆是好茶,需要在恰當的時機用正確的方式泡開,才能活出最好的味道。

時時心中憶念佛德,吟味佛法,則身心中常沐光明甘露。古德詩云:

步步光明際,聲聲攝取中。

三百六十五,日日在春風。

翠竹:这也形容的太好了[呲牙]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翠竹:今天想请教老师的关键词”执着”   “妄自菲薄”

翠竹:执着这个词在我们的佛法里是贬义词吗?

翠竹:妄自菲薄,是否跟一个人的自身能量有关?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蒙光:

一、

執著一詞,一般用法是指凡夫放不下的狀態,算貶義。不過凡夫都不能免於執著,在強調放下的同時,更可以智慧活用凡夫的習氣,“擇善而固執”,選擇高明正確的對象、目標和方向執著,更有積極意義。如禪的精神是無所執著;而淨土教法,卻恰恰是內心對無量壽、無量光的阿彌陀佛的熱烈信任、依靠、和嚮往。所以習禪者往往冷靜超然,而念佛人則常是溫情慈悲。二者並無優劣,最終證入之境亦同,只是如果自己未免有情,恰好是那種“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凡夫,選擇淨土會比較對機。

二、

首先還是觀念的問題。否則一個人無知,卻以不“妄自菲薄”自居,豈不是在無知之外,還加了自大的毛病?更令人反感。

世俗的心理學、成功學,好談自我激勵,卻不知理念正確、方向無誤的努力、激情才有意義,否則一生的努力,終不免南轅北轍。

有正見的人,自然不妄自菲薄,表現出來的生命能量,應該都不低。但是只說能量,過於強調其狀態,就容易被外在表現迷惑,意義不大。一個在成功學的講臺上蹦蹦跳跳、激情澎湃地收割著韭菜的講師,一個自封身懷絕學的大宗師,面對無知後學大言不慚、自誤誤人而得志於一時,他們的能量是大是小,要如何評估呢?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現在人迷信科學,所以好用從物理學借用來的“能量”一詞,其實意思就是古人說的“氣”。“正能量”者,“正氣”也。但是在科學上,能量沒有正負,所以“正能量”的表述,嚴格來說是站不住腳的。用“氣”來表述,則“氣”的表現,當然有正邪、陰陽。所以與其依附科學牽強附會地說什麽“負能量”,不如直接回到東方文化的立場說“陰氣”“邪氣”,來得凖確妥當。

自信給人的感覺,確實是更有氣勢和活力。因爲自信的當下,是把自身生命力(即“氣”)凝聚起來。而現代人普遍心志渙散、六神無主,所以面對當下把氣聚起來的人,容易心生羨慕、自慚形穢。之所以羨慕,是在看到他當時狀態的同時,心中對自己的不滿而産生的欲求。而一般人沒有在這個地方深入反省,真正重要的,是要攷察他這種狀態的來歷。

正氣,是從天地正道而生的,在人,則唯有以正見才能相應正道。所謂正見,是佛教特有的觀念,意思是正確的觀念,前面我說到的觀念,指的就是這個。若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三觀要正。沒有正見的自信,那只是原始盲動的生命力,一旦耗盡,接不上天地正氣,自然就氣餒了。如果你看到有人行邪道、做惡,卻能得勢於一時、志得意滿、能量滿滿的狀態,要知道這都不會持久,一旦惡貫滿盈則一敗塗地。

行邪道、惡業,卻能盛氣於一時,大致有兩種原因:一是此人本身過去的福報大,所以現在福氣足,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二是有外在的邪魔之力加持。一旦,福報享盡,或者邪魔離身,則身敗名裂。

分析至此,重點是:自信是表層的,關鍵在自信的基礎、根據要正,自信才能是正信。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析這個問題,你可以參攷一下:

人格修養的動力與境界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蒙光:簡單就你的問題,總結一下要點:信有“相信”、“真實”的意思。不論相信自己還是他人,其前提都是自己和他人先要有真實的東西,能夠産生讓人相信的力量。所以,表面上看來是自己在信,其實根源是所信對象的真實。

自信的前提,是自知之明。不止是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更要知道自己所領受的真理之正大。因爲被正道感召,令自己去實踐;得真理教化,令自己能相信。被真理感動的當下,知道自己所行是正,所知是正,此時,不必言自信,而他人看你,是自信滿滿。而你此時相信的不是自己了不起,而是確實地感知到,是大於自己的真理通過自身的存在彰顯流動出來,所以不會居功自大。如此自知,在自信的同時,亦能謙卑。這才是理想的自信。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6-27 17:43
Next 2022-06-27 18:0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

  • 露水的人生,如何淡定?_淨土真宗法雷學派

    […] 蒙光:人生是整體的,電影則只是節取修飾過的片面呈現,有些有道理的話,也只是片面的道理。如之前推薦的《我是和尚》裏,有失戀、有背叛、有生離死別,這些時候,如何能像上面《母親河》這部電影裏說的那麽自在瀟灑?一個孩子,大家抱來抱去,其樂融融,這是生活,是非常難得的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生活。因爲現實中,明明就在不遠的地方,最近才有貴爲前首相者,不免遭遇刺殺。所以電影中展現的,也是人生,但只是部分的人生,那是享受了福報,卻還不知如何培福和善用福報的人生。當然,並非毫無可取。至少,能夠認真把握當下的福報生活,不希冀、不焦慮,這也是對的。只是對得沒有那麽深刻。 […]

  • “我見是利,故説此言”_淨土真宗法雷學派

    […] 法談:傳統·行善·執著·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