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蒙光 2020-11-19
恩師的淳孝之心
剛才在法談時,我想起了去年(2007年)老師在福州時,我隨侍恩師的一件事。
老師晚上在臥床休息時和我們閑話,說起往事。
當年老師受命拜讀瑞劎老師的《真宗玄義》一書,寫了一篇心得,結果瑞劎老師一字不改,就作爲《真宗玄義》的序言發表了。這一年,老師五十三歲,瑞劎老師九十二歲。書出版後,這篇序言被一位真宗世家出身的學者看到,讚歎說:“這篇序言了不起!能教出這樣的學生的老師,更了不起!”老師說到這段往事,眼睛在放光。當時,一旁翻譯的師父提醒我:“看老師的眼睛!”老師的眼光裏,絲毫沒有自己很了不起的得意之情,只有自己的老師被讚歎的喜悅,和自己不負師命的歡喜。
現在想起老師說到《玄義》序的眼神,還如在目前。每一念及老師讚仰師教的至淳孝心,連“慚愧”二字都沒有資格說出口。
恩師的身教,比什麽說法都有力量。
想起瑞劎老師說過:在真正的老師身邊一天,勝過用功十年。真正的老師即使不說話,也能把法傳達給你。說的就是老師這樣的人格者。自己的知見不值半文錢,如果所說的話能透出師教的精神,那就一同來讚歎恩師、讚歎相承的善知識好了。
如果這一生到最後,有人能對我說一句:你果然不愧在瑞默老師門下聞法多年。那就是我能獲得的最高的讚歎了。
現在的我,自知門尚未入,只能把這句話先寫下來。願我能用自己的生命將這句話再寫一遍。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 二〇〇八年
恩師病後試筆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恩師病後初起,試提筆寫字。
恩師以顫抖的手,首先執筆寫下的,是:
“瑞劔先生”。
然後是:
“南無阿彌陀佛”,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寫畢,恩師面露滿足的神情,爲身邊侍者攝下。
隨後老師又寫下瑞劔老師的證道歌:
南無阿彌陀佛
每天每天
南無阿彌陀
我來了 我來了 我來接你了
這是真正的攝取不捨
和慈親已相認
大滿足 大滿足
在恩師心中,瑞劔老師與如來一體,不曾須臾離開。
師語隨記
(沒有錄音,事後追記的筆錄)
時間:08年2月
老師在休息,有弟子問老師對儒道兩家的看法,及這次來大陸的觀感。
師云:
孔子最偉大的地方是提倡孝道。孔子是佛教的前輩。
親鸞聖人對中國文化很深入,才能如此篤定地講出:老子孔子雖是如來弟子,爲化既邪,不能革凡成聖。
(按《本典·化卷》引《辨正論》曰: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為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隔凡成聖。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偽就眞,捨邪入正。)
聖德太子、親鸞聖人、蓮如上人,對中國文化典籍都有深入的把握。
這次來最深刻的印象是:中國文化蕩然無存。
幸好我從小喜歡讀書,現在才能給大家講這些。
親鸞聖人更是學習精神很強的人。法然上人、親鸞聖人有時間都在讀書。也正是因爲讀了這麽多典籍,本典才能引用這麽多書。
我二十多歲時也很勤奮。論語、春秋左傳、孟子……都在這之前讀完了。劉君,中國人讀過論語的不少,讀過孟子的可能就不多了吧。
青年時讀中國書是受到祖母的影響。祖母是個才女,不是一般沒有知識的女性。能讀很深的古書。在祖母的影響下,兒時讀過的書,所有的人裏面,最喜歡的就是佛陀。日本古典文學有《増鏡》一書。開頭有一首詩描寫佛陀入滅的場景,寫得很美:“那天所有的樹葉都像鶴的羽毛,樹也悲哀著佛陀的入滅而變色”。就是因爲讀過這樣的詩,我才到印度朝聖十次。
插問:老師,爲什麽世尊成道後就想要即刻入涅槃呢?
真正悟道的人,沒有“我要講法”的心。要有人請法才講法。法太高太深,無人能懂;一般人又違背道地生活著,把真理講出來,一般人未必接受,這也是一個原因。
插問:老師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印度朝聖的呢?
因爲敬佛,所以佛走過的地方也想著要走走看。對基督教的神則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爲那是人造出來的。對佛則是一種特別特別的尊敬。到印度感受最深的是:佛陀果然不愧是佛陀。因爲到過印度,五時八教學起來就不是理論,而很親切。
從有記憶開始,奶奶就教育我:佛陀是最偉大的人。在奶奶督促下,每餐吃飯前都要誦正信偈,不誦就不給飯吃。
這是宿善。
問:老師生長的環境,現在還有嗎?
現在很嚴重。在日本,寺院已經沒有佛法。不要說一般寺院,連本山都只是形式。已經低化了。以前不論僧俗,同朋都非常認真。以前是三代、四代同堂,祖母帶孩子,一代代傳下來。
以前的人非常推崇聖德太子。我對太子非常崇拜,到法隆寺參拜過,也請過很多資料回來拜讀。就是在法隆寺,請到了往生要集。其中是震撼的是:
阿彌陀佛今正見·聞·知我。
源信和尚之所以從比睿山退隱到橫川與他母親有關。母親責備他“被同爲迷執的人所讚美”。他的母親是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因爲這個典故,我也到過橫川去參拜。
《正信偈講話》裏有這個典故。(按:為一夕之名利所縛,實是愚中之愚)
留言列表(5条)
[…] 參:淳孝之心 […]
[…] (上圖見“淳孝之心”一文解説) […]
[…] 淳孝之心 […]
[…] 淳孝之心 […]
[…] 淳孝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