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的東西

原創 瑞默老師

相反的東西

問:無我的念佛,要破我執。能否通過讀禪宗的書破我執呢?

師:你能夠破我執嗎?越讀禪宗的書,你越會發現原來我的我執沒辦法破。

你說讀禪宗的書可以破我執吧?等你越深入理論,越會發現沒有辦法破我執。

我們很容易為了要破這個我執,而去讀禪宗的書。很多人就這樣迷失了自己。

越讀禪宗的書,你越會發現:原來,我的我執是沒有辦法破的。這樣你才是真正讀懂禪宗的書了。

相反的東西

你越接觸禪宗的書,你越會發現、越會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我執,看到自己都是我執。

如果我們以為多看禪宗的書以後,自己的我執就會比較少一點,或是無我,這種出發點是錯誤的。所以,親鸞聖人在《歎異鈔》講過一句話:此身,無論任何行,也沒有辦法修行。他是徹徹底底的「落第」了。親鸞聖人是越修行,越發現自己沒有辦法修任何行,自己沒有修行;越修行,越發現自己是地獄必定。

相反的東西

一般的人都以為自己涉獵禪宗的書以後,就會無我,我執就會少一點,淡一點。這都是自以為是。

即使是來學淨土法門的人,都還有一種心態,都還有高估自己的心態。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做這個,可以做那個,可以看佛書,可以幹什麼的。你越去真正的修行,你越會發現自己是一點行也沒辦法修。

相反的東西

真正道心很強的人,你會發現自己越想修道,反而離道越遠。越修越覺得自己是背道而馳。

你如果有個很喜歡、很喜歡的人,那個就是我執了。喜歡和厭惡都是迷執。不止討厭是執著,喜歡也是執著,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因為我們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為什麼佛教講出家?就是要去我執,去這個執著。所謂拋家棄子,就是要去掉他的執著。我們有先生、有太太、有孩子,就會有執著,這是我們的人性。

相反的東西

真正的修行人,是連錢也不碰的。你有錢嗎?有錢的話就是地獄的種子。凡人的心,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想吃,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穿,這都是執著。如果沒有執著來看周遭萬物的話,那是最理想的。但是沒辦法,我們一定會有執著。我們的執著心很重,這個東西是自己的,被人家拿走了,我們就起煩惱了。我們的東西被人拿走了,會說「那就送給你啊」,如果能這樣就很好,但是沒有辦法做到。沒有執著的人,自己的東西被人拿走了,就說:「好啊,跟你結緣好了」。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東西被人拿走了,就會生氣。我們很難把東西施捨給別人。別人給我們很高興,可是最好不要給別人。這些都是執著。什麼是造業?這個就是造業。用我們這樣罪惡的心,再怎麼修都是沒有用的。

相反的東西

所以我們去修禪,你會發現自己越修越沒修行。但是沒有真正去修的人,看不到這點。沒有去修的人,會覺得自己會修行,都以為自己也能修行,會認為自己一修行的話就會進入無我的境界。但是我們去模仿這種無我的修行的話,就會發現,越修「我」越多,我執越重。也就是因為這樣,阿彌陀佛才越發捨不得離開我們,要救度我們。

禪的修法,我們無論再怎麼掙扎,也沒有辦法去修這個法門。因為我們的心,和貓狗沒有兩樣:鬥諍心堅固,老是在跟人吵架,老是在跟人意見不合,不合意見就去咬人家。我們的心中充滿愛憎、煩惱。明白自己是這種愛憎、煩惱,和貓狗沒有兩樣的存在之後,再來看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會知道阿彌陀佛有多麼慈悲。看不到自己愛、恨等等貪瞋煩惱心的人,沒有辦法瞭解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多麼的可貴。

相反的東西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心和貓狗的心是沒有什麼兩樣的。如果看不到這個,念佛還是我執的念佛。佛號念得越多,我執越重。我們的念佛如果不是無我的念佛的話,都是有染汙的念佛。這種有染汙的念佛,就是不清淨的念佛。不清淨的念佛,就和魔鬼的心沒有兩樣。

我們的慢心很重,稍微讀了幾本佛書,稍微聽了幾次佛法,就自以為是、高高在上,覺得自己已經懂很多,就想講給人家聽。我是我執的存在,別人也是我執的存在。我們每天都是「我」跟「我」在吵架。我們要徹徹底底的明白:自己是我執的產物。要用這樣的心來學佛。不然的話,看到別人的我執,看不到自己的我執的人,越學佛慢心越重,美其名是學佛,實際上卻往魔的方向走。

相反的東西

我們都認為誦經很好,所以會誦經。但是每天都有誦經的人,就有慢心起來:「我每天都有在誦經」。可是你用這樣的心誦經,往往誦到一半,會打妄想,想到某人的是非,心裏就不高興、不舒服。用這樣的心來誦經,哪裡是誦經呢?

這些話,很難遇到有人會講給我們聽,教給我們。在這個地方,有人能教給我們這個法門。即使是出家人,他們也沒有辦法教給我們這樣的法。因為出家人,他們都是高高在上的。

相反的東西

日本的聖德太子就說:「我必非聖,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注:出自聖德太子《十七條憲法》,原文爲日式古漢文。必非:並非。)但一般學佛的人,他們都沒有這樣的想法。自以爲有在修行的人,都覺得別人是凡夫,自己不是。別人都是凡夫,而我學過佛法,我是懂佛法的。我們要記得聖德太子說的這句話:「共是凡夫耳」。

但如果聽到老師說大家都是凡夫,想「那就不用修了,反正修了也一樣」,這是邪見。我們凡夫的執著心就是這麼重。聽到我們是凡夫,我們沒有辦法修行,就真的不修行了,反正再怎麼做都是凡夫。這都是落入偏執裏去了。所以,人很麻煩。

相反的東西

聽聞佛法,聽到「我們罪業深重,我們是沒有辦法修行的凡夫」。聽到這個,就會有兩種心態出來:

有道心的人,雖然知道凡夫沒有辦法真正修行,但是他會越發精進修行。為什麼?就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有慚愧的心:「啊,我這麼沒有修行」。習氣很重,他還是一樣的修行,一樣的精進。

有的人就不一樣,他聽到老師說我們沒有辦法修行,再怎麼修行習氣都還是在,他就什麼也不做,然後就把「哎呀,我們是凡夫」掛在嘴上,「你不要那麼認真啊」。這就是邪見。

相反的東西

什麼樣的人最好?真正的修行人,就「啊,我什麼樣的行都沒辦法修,沒修行啊」,就是帶著這種慚愧,慚愧自己沒有辦法真正修行地去精進。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越聽聞佛法,他越慚愧自己,懺悔自己:啊,我再怎麼聽老師講佛的慈悲,越聽越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像老師講的那樣子,越聽越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污濁,自己的污濁看的越清楚。沒有辦法像佛那樣,那麼清淨、那麼無我,那麼的沒有執著。

越聽聞佛法,越看到自己的執著很重,懺悔自己沒有辦法修行,沒有辦法像佛那樣無我,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學佛的人。一般學佛的人,聽說持五戒、十戒很好,那就去受五戒、十戒,然後就以為自己可以把這個戒持的很好。好像從今天受戒開始,以後就可以改頭換面,可以煥然一新,就變成一個好人了。這都是憍慢。

相反的東西

我們聽聞了佛法,就很想要往這條路去走。真正的念佛人,他會認真的去走這條佛道、奉行佛法。可是他會發現,自己都是在和這個佛道、佛法背道而馳。然後,就生起慚愧的心,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這就是淨土教。如果以為自己可以走這條佛道,可以順著佛法而走,而且還認為自己會走的很好,做的很好,這種人是慢心很重的人。

所以,我們講出家修行,有形體出家,就是把頭髮剃掉,住到寺院裏去,這樣的出家人很多,但是心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日本的弘法大師,他在那時候就已經看到當時的佛教界是這樣的,他就很感歎的講一句話:現在的人,是「剃頭不剃心」。這是弘法大師在高野山講的。一般都是形式上的出家,心沒有真正的出家。心沒有出家,形式出家,就會高高在上,現出家相以後,就會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這樣的出家人很多。昨天有一位出家眾,她來問:我都出家了,都修行了,為什麼還得這個病?這就是慢心很重。所以,內心比形相重要。

相反的東西

真正的修行人,是越修越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才是真正有在修行的人。不論什麼事,你越精進做的話,越會看到相反的一面。我們要佛法第一,待人親切。我們聽說要待人親切,就以為自己真能待人親切。可是當你想待人親切的時候,就會看到自己的心,原來一點也不親切。就會發覺,原來自己待人一點也不親切,之所以會對他好,是帶著我們的貪瞋癡的。越做越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做到。

真正的修道人,他會看到(事情)相反的一面。我們說要孝養父母,真正有在孝養父母的人,他會越來越看到自己做的不夠,看到自己沒有盡到孝道,自己沒有辦法真正的孝養父母。但是很多不知佛法的人,他們會稍微為父母做了點事,就「你看我多孝順父母,你看我做了什麽什麼……」這種人,都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養父母。他們做一點,就掛在鼻子上,這就是慢心很重。

相反的東西

我們真正看到上面的,就會看到下面。真正看到「天空很漂亮」的人,他就會看到「地上怎麼都是垃圾」。你真正看到,就會看到相反的一面。所以我們「要無我的念佛」,「要待人親切」,可是你真的朝這個目標去做的時候,你就越會發現我執很重,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無我,然後你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真正待人親切。

我們「要精進」,你真正精進了,就會發現自己很懈怠。我們修行佛道的人,做早晚課是很正常的,也是應該的。可是,早課的時間我們會想睡覺,「啊,現在的時間如果可以睡覺該多好啊」。所以我們要修行都是假的,你越修行,就會發現自己相反的心會跑出來。真正有在念佛的人,他會看到自己的心很污濁。心中沒有念佛的人,都在看自己的人,會認為:「啊,我現在比以前進步很多了,現在比以前有修行了。」這都是忘記佛在看自己的人。這種人的慢心很重。

相反的東西

相反的世界我們會看到。舉例,你越想待人親切的話,是否越會發現我們是自私的存在?越去做了,越會發現,有時你去付出了,卻得不到自己預期的反應或效果的時候,就會「嘿,幹嘛要做這樣的事情啊?吃力不討好」。就會有這種心。我們誦經很好,看佛書很好,可是會打哈欠、想睡覺,相反的心會跑出來。越想禮佛、越想念佛的人,相反的心都會跑出來。我們做早課,誦《正信偈》,誦不到一半,你就會打哈欠,看電視的時候,一點都不會想睡覺。

所以,要知道我們凡夫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們凡夫離清淨的東西,是有距離的,很遙遠的,這就是所謂的「凡夫」。我們為什麼要聽聞佛法?佛法的價值在哪裡?佛法的價值,就是在於讓我們明白我們都喜歡不清淨的東西。喜歡染濁的東西。我們在學佛,可是一點也不喜歡佛。我們都喜歡煩惱。

相反的東西

問:有時碰到骯髒的東西(按:民間俗語,即鬼神幽靈之類),就會念佛。可以嗎?

答:不要介意這些。儘量養成念佛的習慣。那不是你念的,那是阿彌陀佛自己跑出來的。如果認為那是我念的佛,那就是有染濁、有染汙的。是阿彌陀佛借你的口跑出來的。

相反的東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03 21:16
Next 2021-08-03 21:4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