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的寶物

原创 蒙光 2019-08-11

如來的寶物

般若:南無阿彌陀佛!剛看到有公號轉載了瑞默老師的開示,其中有把“寶物”改成了“極樂世界”。這樣親切溫暖的開示他們聽得懂。

般若:念佛不是乞求 更不是讨佛欢喜

如來的寶物

般若:念佛不是乞求 更不是讨佛欢心(被转载后)

如來的寶物

佛空:世间物我皆成幻

莫恋红尘失此身

念念有如临终日

心心准备往生时 —-净土偈语

蒙光:般若同朋的說法也是不對的。

他們轉載很好,但自作主張地把“寶物”改成“極樂世界”,看似一詞之差,其實意思和心境大不相同。

“寶物”是指如來的心意,而“極樂世界”是物化的概念。所以他們把如來的心意物化了。不明如來的心意,把往生當成得到一個東西,去到一個地方那樣的理解,如何與如來感應道交,往生真實報土呢?

祖師大德的開示,一字一句,欲轉載摘錄,都要如經般頂戴尊重,無此心者,不得利益,而有輕慢教法和不淨說法的過失。

什麽時候我們這樣無知膚淺的凡夫,有了給祖師乃至如來改作業的水平呢?

參:

力的關係(三 念死念佛·極於聽聞)

如來的寶物
犍陀罗式佛头像

也許正是因爲自以爲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才是“不知自己是凡夫”的凡夫吧!這就是親鸞聖人說的“邪見憍慢惡衆生”的面目啊!

以此為鑒,群上同朋得到法益,自然樂於與同朋分享。分享之時,要注意文字的凖確和內容的完整性。若原文太長,摘錄是可以的,但摘錄的段落應注意保證其意義完整自足,不可有遺漏。

又,轉載能告知我們,獲得許可後再轉,也是對原創的尊重。當然,與維護法義的淳正相比,這不是最重要的。

如來的寶物
犍陀罗式弥勒菩萨像

蒙光:@佛空 這個偈子是好,不是淨土法門的精神。

“念念有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凡夫真有這麽殊勝就好了。

我所頂戴的師教,是“我常健忘如來,如來不忘我”。

請您仔細思惟二者心態的不同。

佛空:感恩南无阿弥陀佛!感恩@蒙光师的提携,惭愧凡夫是健忘心,唯弥陀慈亲普放无量无边光 ,摄取不舍一切众生。我己在彼摄取中。感恩惭愧!

佛空:感恩@蒙光师善知识,太尊贵重要。

蒙光:不知眞宗的可貴時,毒和藥隨便喫,未必有能力消化。

中勇:@蒙光 是啊!文字调整,意思不一样了。净土门真正究竟的目的不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学佛的究竟目的。

中勇:这样子的替换,说明的是见地上的差异。

如來的寶物
马图腊式佛头像

般若波羅蜜:

之前總是在想,如何能讓瑞默老師如此尊貴的開示利益到更多有緣的人呢?也和蒙光師做過幾次探討,但當沒有合適的因緣到來時,我們就一切隨緣。

如來的寶物
日月观音 大足石刻

今天偶見有轉載者,非常感動,但打開後頗感失望,因沒在征得被轉載者的同意後,就在最關鍵處把“寶物”改成了“極樂世界”。

該公號能轉載瑞默老師的法義,一定是被慈親的真實心所打動,想去“自信教人信”,本是一件值得隨喜的好事情,我從心底裡感恩他們,但在教理上卻不敢苟同。畢竟是離語言文字的真理世界,慈親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我們怎麼可以妄加揣測,隨意更改呢?

此時想起瑞默老師說的“出問題都是先怪別人,不知反省自己”。認真反思之,可能有如下原因:

即使是熱心聞法的同行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把出離心建立在“輪回路險、厭苦求樂、念佛求往生極樂“之上,要去那里享受真正的極樂之樂。因《大經》言“乃至十念”。善導大師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所以他們會去拼命地念佛求往生。這可能就是遇緣不同,導致行持上的差異,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如來的寶物
马图腊式立佛像

為什麼說“善知識是佛道的全體”,這時便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真宗教法的一脈相承與遇善知識的重要性。如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我們看問題會很膚淺,自己的知見也會跑出來,只在文字上望文解義,沒有體得慈親心,故不知佛法從恭敬中來,更不會尊佛如佛,尊祖師大德如祖師大德。

“寶物”改成“極樂世界”,會讓念佛者想著去極樂世界,是爲了享受“七寶池、八功德水,黃金為地,衣食無憂”的快樂,自己無形中製造了一個相對世界出來。瑞劍老師說想逃避痛苦的世間到某個世界享樂,這種求樂的人會滅亡。

真正的淨土是超越了美與醜,好與壞的對立與執著,真正念佛人一口氣不來的當下就是極樂,極樂是沒有我執的世界,不是我有“念、念、念”,不是嘴巴念,把念佛的功勞視為己有,自己一跑出來就是自力了。虛假不實的凡夫是無有資格念佛的。真正的念佛是感恩而憶念之心常存,是善導大師說的“念念稱名常懺悔”!

如來的寶物
云冈第20窟大佛

蒙光:白天的發言,補充幾句說明。

“爲我準備這麽好的寶物給我”。“寶物”一詞,可以作具體的對象理解,也可以作泛指。在老師的開示中,“寶物”是泛指。

重點在於,從如來回向的功德,對於機方的我,其實並不熟知其細節詳情,——誰會知道“極樂世界”的真實内涵和境界呢?——完全是以得到賜予“寶物”的心情來領受。說此語,心情所指向的,是作爲施予者的如來,而不是所施之物的“極樂世界”。

如來的寶物
毗卢洞文殊全身像  大足石刻

所謂救度和回向,都不是單方面完成的事件,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相應,有法的回向,就有機的領受。如來回向的功德,當我們以“寶物”視之,則“感恩”和“慚愧”的心,自然在其中:得寶故,感恩;如此寶物非己身所應得,故有慚愧。這是機法相應,機法一體。

當我們收到禮物時,回應的語言是:“謝謝您送這麽好的文具給我。”和“您送的真是寶貝啊!”兩句話看似都在表示感謝,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指向所送之物,後者指向送禮的人。哪句話,能確實表明領受者與施予者真正建立起心靈的關係呢?

人性如此,以世法的常識,能知佛法的秘密。

如來的寶物
云冈石窟菩萨像

蒙光:又,佛空同朋所轉的偈子,理上並不錯,是佛法的正說。“物我皆幻”,“莫戀紅塵”,這是舍家棄欲的心,念佛者要有此自覺。“念念如臨終”,心心準備往生,是深念無常,欲生淨土的好樂之心。這在通途教理上都可說。但不是淨土門安心的正義。

通常這類文字,我會發在另外一個“首楞嚴院”群上,作爲聖道教理熏習。但對於本群這樣難得的淨土真宗專修群,這樣的文字完全從自力運心出發來談淨土,毋寧說是一種倒退。如此教法自有他人在其他場合來說,不必我們費心。本群真正要受用的,是如來眞實的大悲心,是祖師聖人至老師的心血教化傳承。故請不要再發類似的文字。

另外說明一下,我有時會在本群轉發非真宗教義的文字,是因其中內容有與師教可相互印證啓發之處。若有同朋因此被非真宗的文字和內容牽引,非我本意。如對此有疑問或不明瞭之處,請同朋們一定要提出,共同商榷法談,歸於師教才是。

蒙光 合掌

如來的寶物
云冈八窟供养菩萨像

蒙光:以上所說,皆對事不對人,是托同朋的福,而有此法談之緣。

佛真:蒙光师就此的开示无比的珍贵细腻!令我渐渐地领悟到真宗的真精神所在,并不断的深植内心,可贵!好尊贵!托如来的福,能有此听闻到真是好福气!

佛真:@蒙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无比的感恩!

佛空:南无阿弥陀佛 托佛福,托大悲愿同朋福 无比感恩您@蒙光师真诚尊贵的提携我!忏悔我害人害己,邪恶骄慢心!真佛子依法不依人!无比感恩有您提携成长!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佛真:尊贵!

如來的寶物
云冈八窟合掌露齿菩萨像

蒙光:大經上卷法藏菩薩發第十八願,願文有“至心、信樂、欲生”三心。此三心中,“至心”指佛的真實心,與凡夫的無有真實相對。善導大師說的“皆須真實心中作”,是指佛心中完成真實清淨的功德,成就清淨光明的佛土。

凡夫頂戴佛回向的功德,與佛心感應道交,領受此真實心、至心之相,稱爲“信心”。

由此“信心”,自然有“欲生我國”的相狀。

所以站在凡夫被救度的立場,三心歸一,是以“信心”爲本。

如來的寶物
东崖大佛  麦积山石窟

到大經下卷的十八願願成就文,就只說“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總結三心,歸於“信”之一念,這是很細膩的地方。

至心是佛心,非凡夫所能發起。至心來到凡夫處,即爲“信心”。在染的凡夫雖不能知佛真實境界,但其心與佛心相應,於臨終絕命之夕,自然顯現真實淨土。

欲生心則是信心的附屬物。後世有人以“欲生心”爲中心,說凡夫要往生,首先要發起往生的願心,這是想以自力心相應淨土,與佛心不相應,不能往生真實報土。

欲生心是要有明確的對象的,所以在這類講法中,特別強調極樂的真實、種種莊嚴,要激發大家的舍穢忻淨之心。但種種對淨土莊嚴的渲染,其實都不脫凡夫所熟知的五欲六塵,不契中道實相,只是變相的自我欲望的滿足,以如此心,所相應的境界如何,將來往生何處,不言可知。

如來的寶物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蒙光:法然上人說舍聖道門,選淨土門,一般人的理解,是將聖道門捨棄不顧,這是偏執的想法。聖道的教理行果,是淨土門成立的基礎,與其說淨土與聖道相對,不如說淨土是聖道的進階。

淨土門所舍的,不是聖道全體,是與自身根機不相應的聖道自力修行,所以聖道的“教理行果”,到聖人處,頂戴爲“教行信證”,“理”包括在“教”之中,略有不同的是,“行”在淨土門,是專指如來行,因爲凡夫的“行”不成爲真實清淨之行。在這個意義上,淨土門所說的“行”才是真正純粹的“行”。

六要鈔說:“教、行、證與教、理、行、果,其義大同。於中,教、行二種全同,理是攝教。……證即果也。”

如來的寶物
胁侍菩萨彩塑  莫高窟

聖人以“教行信證”對“教理行果”,可見淨土的信心(“信”),是以聖道“教行證”的全體爲“信”的內涵。真宗所說的信心,雖在凡夫處發起,其來源和內涵完全是佛心、佛智,正因爲如此,我們才說真宗的信心不同於神道教的信心,不墮於自力。

因此,真宗的教法,決不與聖道相對,更不是相斥,而是融聖道教理行果之萬德,爲名號,爲信心,令宿善成熟遇此教法的凡夫,得真實利益。凡夫雖不知不覺,但於聽聞真實教法之際,自然被如來的光明所調熟,得“轉惡成善”的利益。這就是聖人讚歎名號是“圓融至德嘉號,轉惡成德正智”之所以。

如來的寶物
胁侍菩萨彩塑  莫高窟

所以在凡夫處,不需涉獵他宗,成爲學者,一心信憑,唯精唯一,自得利益。但進一步的“自信教人信”的報恩行,則需要廣學多聞,對於聖道的教理行果,乃至外道的學問,都要了解研習,才能更好地體會佛法的高明深廣,與衆生根機的千差萬別,而有更多的度生方便。

在還未體會到信心的真實,如來大悲的真實之前,聖道的教法和外道的學問等,不是不要去學,畢竟個人因緣不同,但要小心未得其益,先受其損。未得其益,指得到往生大益,他力信心之大益。先受其損,是指他力觀念尚未入心,又重複受到自力觀念的熏習,做學問徒然增長我見,退失了他力信心。

如來的寶物
释迦会子像 麦积山石窟

蒙光:以上都是淨土教法非常重要的地方,謹述領解,懇請同朋們於此再三思惟、法談。

般若:所以我们学佛,不只是单纯念佛而已,对这些教理、哲理也要很清楚,这样当遇到其他宗教学派的人来问难,我们都能够对答。佛教不论你拿什么宗教的教义来问难,都问不倒的。(原文如下)

我们学佛,不只是单纯念佛而已

參攷:

“爲樂願生”的陷阱

「依本願力往生」

師承和殊勝的夢

大悲心以外没有信心也没有往生

珍藏版 | 大悲愿船(文字+音频)

珍藏版|本愿海涛音(1–110)

珍藏版 | 真暗闇(全)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7)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01 22:37
Next 2022-03-02 13:0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