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譯者 釋蒙光 2021-04-30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高僧和讚

愚禿親鸞作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龍樹菩薩 (十首)

No.119 (一)

本師龍樹菩薩者

智度十住毗婆娑

諸作皆讚西方土

勸令衆生常念佛

No.120 (二)

南天竺有一比丘

龍樹菩薩是其名

有無邪見皆摧破

世尊經中已授記

No.121 (三)

本師龍樹菩薩者

大乘無上法弘宣

歡喜地位已得證

唯以念佛勸衆生

No.122 (四)

龍樹大士出於世

難行易行道辨明

流轉輪回之我等

弘誓大船爲導乘

No.123 (五)

本師龍樹菩薩教

能得聽聞信受者

本願於心常憶念

亦常稱念彌陀名

No.124 (六)

不退轉位欲疾得

若存此念之衆生

恭敬之心當執持

彌陀名號應稱念

No.125 (七)

生死苦海無邊際

我等沈淪時已久

唯有彌陀弘誓船

運載必定度彼岸

(光註:後二句,以“彌陀弘誓船”爲主語,意爲“唯有彌陀弘誓船乘載我等,必定度到彼岸”。“我等”是被弘誓船所乘載之對象,承上句省略其語。非我等能乘,是爲弘誓所載也。)

No.126 (八)

智度論中分明說

如來無上法皇也

菩薩者即是法臣

應尊重唯世尊也

No.127 (九)

一切菩薩同聲說

我等昔於因地時

經歷無數無量劫

萬善諸行已修持

No.128 (十)

恩愛無盡甚難斷

生死無邊甚難盡

念佛三昧行持者

罪障消滅得度脫

已上龍樹菩薩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天親菩薩 (十首)

No.129 (十一)

釋迦佛教法雖多

天親菩薩慈悲勸

煩惱成就之我等

彌陀弘誓應歸依

No.130 (十二)

安養淨土之莊嚴

唯佛與佛知見也

究竟圓滿如虛空

佛土廣大無邊際

No.131 (十三)

本願力得逢遇者

是人必定不空過

功德之寶海充滿

煩惱之濁水不隔

No.132 (十四)

如來淨華之聖衆

正覺華中所化生

衆生之願樂趣求

一切速令得滿足

No.133 (十五)

天人不動之聖衆

弘誓之智海所生

心業之功德清淨

虛空廣大無差別

No.134 (十六)

天親論主白一心

歸命無礙光如來

本願力既已得乘

報土必定疾速至

No.135 (十七)

盡十方無礙光佛

若以一心歸命者

天親論主御言曰

此即是願作佛心

No.136 (十八)

願作佛心之名者

即是度衆生心也

度衆生心之名者

利他真實信心也

No.137 (十九)

信心即是一心也

一心即是金剛心

金剛心者菩提心

此心即是他力也

No.138 (二〇)

願土一至必疾得

無上涅槃之證悟

即起大悲示應化

此名如來之回向

已上天親菩薩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曇鸞和尚 (三四首)

No.139 (二一)

本師曇鸞和尚者

菩提流支之所授

仙經焚燒永棄捨

淨土深信得歸命

No.140 (二二)

四論講說且擱置

本願他力當宣說

具縛凡衆爲引導

涅槃之家令得入

No.141 (二三)

世俗之君子幸臨

勅問淨土之緣由

十方佛國皆淨土

因何獨勸往西方

No.142 (二四)

鸞師謙敬爲作答

我身智慧甚膚淺

未到菩薩登地位

念力薄弱不能及

No.143 (二五)

一切道俗時衆等

歸依之處更無有

安樂勸歸之心意

鸞師一人獨定也

No.144 (二六)

魏主勅命居并州

大巖寺中令安住

迨至頹齡最後期

汾州移往待往生

No.145 (二七)

魏之天子極尊崇

神鸞稱號聖旨頒

其所安居講法處

鸞公巖留後世名

No.146 (二八)

淨業一生力爲勸

玄忠寺中得安住

魏之興和四年時

遙山寺爲所遷處

No.147 (二九)

六十有七時節至

淨土往生終得遂

當時靈瑞不思議

一切道俗致歸敬

No.148 (三〇)

君子全心致尊崇

勅宣即刻爲從事

汾州汾西之秦陵

勝地正宜建靈廟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No.149 (三一)

天親菩薩雖造論

鸞師若不釋注明

他力廣大威德之

心行如何得證知

No.150 (三二)

本願圓頓一乘法

逆惡攝取當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

無上覺證速疾得

No.151 (三三)

經說五種不思議

無過佛法不思議

所謂佛法不思議

彌陀之弘誓是也

No.152 (三四)

彌陀之回向成就

往相還相二種也

依此等回向之故

心行皆得成就也

No.153 (三五)

往相回向之謂者

彌陀方便力成就

悲願信行得證知

生死即是涅槃也

No.154 (三六)

還相回向之謂者

利他教化之果成

即時回入諸有海

普賢之德同修也

No.155 (三七)

論主之一心即是

曇鸞大師論釋曰

煩惱成就之我等

他力信心是所得 

No.156 (三八)

盡十方之無礙光

無明大夜能照破

一念歡喜之行者

必得往生至滅度

No.157 (三九)

無礙光之利益故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之冰必融解

即時化爲菩提水

No.158 (四〇)

罪障能化爲功德

如冰與水其體同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

No.159 (四一)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皆不宿

衆惡萬川一歸入

功德海水一味也

No.160 (四二)

盡十方無礙光佛

大悲大願之海水

煩惱衆流一歸入

成智慧水一味也

No.161 (四三)

安樂佛國往生者

畢竟成佛之道路

無上方便爲衆生

諸佛皆勸往淨土

No.162 (四四)

諸佛三業莊嚴就

畢竟平等無差別

衆生虛誑身口意

回施對治令解脫

No.163 (四五)

安樂佛國得生者

無上寶珠之名號

唯與真實信心俱

無別道故鸞師說

No.164 (四六)

如來清淨之本願

是爲無生之生故

本則三三之品殊

今無一二之差別

No.165 (四七)

無礙光如來名號

與彼光明之智相

照破無明長夜闇

衆生志願得滿足

No.166 (四八)

所謂不如實修行

鸞師善巧方便釋

一者名信心不淳

若存若亡不相應

No.167 (四九)

二者名信心不一

謂其無決定心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

餘念間故是三不

No.168 (五〇)

三信展轉相成就

行者心常存省察

信心不淳之緣故

決定之信不可得

No.169 (五一)

決定之信若不得

念相續必不成也

念相續既不成故

決定之信不得也

No.170 (五二)

決定之信不得故

信心不淳鸞師曰

如實修行相應者

唯決定於一信心

No.171 (五三)

由萬行諸善小路

本願一實之大道

若得回心歸入者

即開涅槃之證悟

No.172 (五四)

本師曇鸞大師者

南朝天子梁蕭王

常向北方師所住

稱鸞菩薩歸命禮

已上曇鸞和尚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道綽禪師 (七首)

No.173 (五五)

本師道綽禪師者

聖道萬行皆擱捨

唯有淨土之一門

可通入路爲宣說

No.174 (五六)

本師道綽大師者

涅槃廣業皆擱捨

本願他力專信憑

五濁群生亦普勸

No.175 (五七)

末法五濁之衆生

聖道修行雖興起

未有一人能證得

教主世尊如是說

No.176 (五八)

鸞師之師承教導

綽和尚者如是依

在此起心立行者

此是自力師獨決

No.177 (五九)

濁世之起惡造罪

暴風駛雨何以異

諸佛哀憫此等衆

大慈勸歸依淨土

No.178 (六〇)

一形一生皆造惡

但使能繫意專精

常念彼阿彌陀佛

諸障自然得消滅

No.179 (六一)

縱令一生造惡業

衆生引接定往生

稱我名字願已就

若不生者本誓成

已上道綽大師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善導大師 (二十六首)

No.180 (六二)

大心海中來化現

善導和尚是其人

末代濁世衆難信

十方諸佛乞證誠

No.181 (六三)

世世善導來應現

法照少康相繼出

功德寶藏得開顯

諸佛本意令滿足

No.182 (六四)

彌陀名願若不依

百千萬劫雖經過

五障尚且不能離

女身云何得轉變

No.183 (六五)

釋迦要門雖開顯

定散諸機爲引導

正雜二行方便示

偏爲勸專修念佛

No.184 (六六)

助正二業兼修者

即名雜修雖精進

一心不得之人故

佛恩報謝之心無

No.185 (六七)

佛號雖然專修持

現世祈願之行者

此等亦同名雜修

千中無一佛嫌捨

No.186 (六八)

其意雖各自不同

雜行雜修亦相類

淨土之行非此等

皆可稱之爲雜行

No.187 (六九)

善導大師乞佛證

定散二心爲翻轉

貪嗔二河譬喻顯

弘願信心爲守護

No.188 (七〇)

經道滅盡時節至

如來出世本意顯

弘願真宗教令遇

凡夫一念得證也

No.189 (七一)

佛法力之不思議

諸邪業繫不能礙

彌陀之本弘誓願

增上緣故為命名

No.190 (七二)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能及

大小聖人皆悉共

如來弘誓乘依也

No.191 (七三)

煩惱具足能信知

乘依如來本願力

即捨穢身諸塵垢

法性常樂自然證

No.192 (七四)

釋迦如來彌陀佛

我等慈悲之父母

施種種善巧方便

發起無上之信心

No.193 (七五)

真心徹到之行者

是爲金剛心之故

三品懺悔滅障者

與之同等宗師言

No.194 (七六)

五濁惡世之我等

金剛信心唯所依

永離生死出輪回

自然之淨土歸入

No.195 (七七)

金剛堅固之信心

待得成就決定時

彌陀心光常攝護

永離生死得解脫

No.196 (七八)

真實信心不得者

一心欠缺之故也

一心欠缺人悉皆

三信必定不具足

No.197 (七九)

利他信樂獲得者

願心相應之緣故

教語佛說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

No.198 (八〇)

真宗念佛得聽聞

一念無疑能生信

此是希有最勝人

正念必定獲得者

(光按:無外雜緣得正念故)

No.199 (八一)

本願相應若不得

雜緣惑亂動搖也

信心亂失之緣故

正念缺失即謂此

No.200 (八二)

信從本願得生起

念佛成佛自然也

自然即是報土也

證大涅槃不須疑

No.201 (八三)

五濁增盛時節至

疑謗本願輩衆多

道俗衆等共嫌厭

見修念佛視爲仇

No.202 (八四)

本願毀滅之輩者

生盲闡提是其名

大地微塵劫雖過

長沒三塗惡趣也

No.203 (八五)

西路指授專令入

自障障他終不歸

曠劫已來徒流轉

虛生浪死沒輪回

No.204 (八六)

不蒙彌陀弘誓力

何時何劫出娑婆

佛恩深重常思憶

應念彌陀爲報恩

No.205 (八七)

娑婆永劫苦能捨

淨土無爲果可期

本師釋迦教化力

長時念報佛慈恩

已上善導大師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源信大師 (十首)

No.206 (八八)

源信和尚臨終言

我本古佛來示現

化緣已盡於此界

本土還歸正是時

No.207 (八九)

本師源信慇勤勸

一代佛教廣大法

念佛一門爲開顯

濁世末代令流通

No.208 (九〇)

靈山聽衆是前身

源信僧都今來化

報化二土爲開示

專雜得失分明判

No.209 (九一)

本師源信和尚者

懷感禪師釋爲憑

處胎經中說可據

懈慢界事爲顯明

No.210 (九二)

專修之人致讚歎

千無一失師教說

雜修之人應嫌貶

萬無一生斷言之

No.211 (九三)

報之淨土得生者

其數不多師宣說

化土得生諸衆生

其數不少師告言

No.212 (九四)

男女貴賤悉不論

彌陀名號可稱持

行住坐臥皆不簡

時處諸緣亦不擇

No.213 (九五)

煩惱無明遮障眼

攝取光明不能見

大悲親心無厭倦

恒常照攝我身也

No.214 (九六)

彌陀報土願生者

外儀相貌雖殊異

本願名號當信受

寤寐之間自不忘

No.215 (九七)

極惡深重之衆生

其他方便更無有

彌陀名號常稱持

淨土得生經教言

已上源信大師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源空大師 (二十首)

No.216 (九八)

本師源空出於世

弘願一乘廣開顯

日本一州皆普遍

淨土機緣得成就

No.217 (九九)

智慧光之力用出

本師源空權應化

淨土真宗得開顯

選擇本願爲宣說

(光按:源空宣說選擇本願,故淨土真宗得開顯)

No.218 (一〇〇)

善導源信雖皆勸

本師源空若不宣

片州濁世之群萌

如何能得悟真宗

No.219 (一〇一)

曠劫多生之流轉

出離強緣未能知

本師源空若不現

此生徒然又虛度

No.220 (一〇二)

源空三五少年時

無常真實已漸曉

厭離之素懷既顯

菩提道由此得入

No.221 (一〇三)

源空智行之至德

聖道諸宗之師主

皆共歸依致尊稱

一心金剛之戒師

No.222 (一〇四)

源空存在之當時

金色光明舉身發

禪定博陸親目睹

拜見其前分明現

No.223 (一〇五)

本師源空之本地

世俗人中各相傳

有稱綽和尚再來

或說善導之應現

No.224 (一〇六)

源空示現大勢至

亦作彌陀之顯現

上皇群臣皆尊敬

京夷庶民盡欽仰

No.225 (一〇七)

承久之太上法皇

歸敬於本師源空

禪門儒林皆共同

齊悟入淨土真宗

No.226 (一〇八)

諸佛方便時節至

源空本師作示現

無上信心示教化

涅槃之門爲開啓

No.227 (一〇九)

真善知識得逢遇

萬難之中復更難

流轉輪回無窮盡

疑情障礙無過之

No.228 (一一〇)

源空身中出光明

門徒常令得瞻見

賢哲愚夫不簡擇

豪貴鄙賤亦無別

No.229 (一一一)

命終之期時到來

本師源空從容曰

往生今已第三度

此度往生尤易遂

No.230 (一一二)

源空自身告白曰

靈山會上曾列席

聲聞僧衆中示現

爲化度行頭陀行

No.231 (一一三)

粟散之片州誕生

念佛宗教廣弘宣

衆生化度因緣故

此土數數再重來

No.232 (一一四)

阿彌陀如來來化

本師源空爲示現

化緣已盡別娑婆

淨土乘本願還歸

No.233 (一一五)

本師源空命終時

光明環繞如紫雲

音樂哀婉聲雅亮

異香滿空相暎芳

No.234 (一一六)

道俗男女預參見

卿上雲客群會集

頭北面西右脅臥

謹守如來涅槃儀

No.235 (一一七)

本師源空命終時

建曆第二壬申歲

初春下旬第五日

淨土還歸遂本懷

已上源空聖人

已上七高僧和讚 一百十七首

三帖和讃之高僧和讚

No.236 (一一八)

五濁惡世之衆生

選擇本願一信受

不可稱說不思議

功德滿入行者身

No.237 (一一九)

念南無阿彌陀佛

衆善如大海水也

彼清淨善此身得

平等回向諸衆生

高僧和讚 終

淨土和讃(一)

淨土和讃(續完)

高僧和讃(本篇)

正像末和讃(一)

正像末和讃(二)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18 23:15
Next 2021-07-19 22:14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