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蒙光 述訂 2022-11-16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空假中三三圆融”,听起来很玄,但是很实际。它首先意味着万事万物是依于真实法身的显现,这个是“真空”。假,是说现象界存在的当下,就是“假有”。之所以说是“假”有,意味着它不是常住不变,而是会在时空中发生变化,一是随着时间变化,一是随空间变化。比如刚才顶戴老师的法座时,现在的我在大厅的法座上看着屏幕上十几年前老师座下的我,在时间、空间上都错开了,又同时显现,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都是假,是一种暂时显现的现象,屏幕关了我的影像就消失,法座结束我就离开大厅,都是暂时不常住的现象,所以这个是“假”。那么,这个假可信不可信呢?不但可信,而且可用。不否定、排斥现象的存在,不必对立,这是“中”,是佛法中道的立场和态度。因为假有虽是暂时的显现,但这个显现本身有一个基础、一个共识、一个根本,这个基础、共识、根本,即是真如,也是性空。我的影像,依我的实体而显现;万有的存在,依真如而显现,所以当万有作为现象的假有存在的同时,即是真如的空。我们不居于真如界,而能遇真实功德;虽身为凡夫,而怀超越的理想,这就是中道的立场。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今天在这里共修的我们,都有同一佛性、真如自性。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共识,我们才能够在一起学习,有一个同样的目标,叫往生成佛。这一目标、理想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如来子,也都是要回归到法性真如的本体。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前提和认知的话,你今天在这里的学习,都是空中楼阁,自欺欺人。

大家通过不同的时空方位因缘,参与这个法座。比如今天到场的大家不是一个地方来的,不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将来听录音或看文字,又是在各自不同的时空用功,种种因缘不同,显现的现象千差万别,所以又称“万象”,“万有”。这些现象纷繁复杂,无常变化,同时又与我们的本性、与我们追求真理的目标都融合为一。我们不否定这假有的现象,同时要深契真理本身。何谓深契真理本身?就是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学习真实之教的,是被如来的呼唤声所招唤而聚集。把这个目标定好,就是中道。以中道之眼反观这些借因缘生起的假有现象,就会有一种感恩之情,感恩被成就这些因缘来学法。

我把空、假、中放到当下的时空来举例,说明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如此的存在。所以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态度,第一不用太执着暂时的表象,一切都会变化,无常,因为它是假,它会随时空因缘而改变。第二它是基于真实的显现,所以它是般若空的真实。为什么是真实呢?因为它向我们示现法身的功德。我们托着万事万物的功德而活着,如来并不只是在佛龛上,那么一点点大的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遍法界的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我们从万事万物中都能够领受到功德,都蒙光明摄护,受到光明的照育。万事万物都对我们放出光明。认知到这一点,这个当下就是中道,是真如的功德起用的境界。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念佛人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有双重身份。

一重是在世俗的世界。在这一重世界中,我们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身份,身为男人、女人,孩子、成人,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事务(俗谛)。这之外,还有一层的身份是什么?是“吾辈是如来子”这一内心的身份认同(真谛)。“如来子”的身份认同,是被如来回向才能够认知到的真实。在我们这一方,要通过闻法,不断不断地听闻熏习,才能够领受到真实。这样的真实不是凡夫界所能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自觉:闻法在真宗是唯一的修行。只有通过闻法,法的力量才能不断进入我们的身心,转化我们的身心,乃至于转化我们整个生命状态,让我们能够善用这双重身份,在这两个世界自在切换。这也是真宗教理中常说到的“真俗二諦圆融”。

所以在教典中说“空假中”三谛,也有说为“真俗中”三谛的。真即是空,假即是俗,这个俗,就是凡夫世界的真理和现象。本来说真俗二諦已经够了,但为了表示“真”圆融“俗”的运作和功德,再加一个“中”谛。这个“中”,在真宗又表述为“佛凡一体”,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内涵。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佛法不离空假中的真理,只要是大乘佛法,都要讲空、假、中的三谛,三谛的圆融。中道的立场,是同时既有空,又有假。空是般若空,让我们看到无限广阔的世界,是没有被凡夫妄念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所限制的世界。这叫法性真如海,叫般若空。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空到无限大,是不被时空所限制的无量寿、无量光的世界,这是般若空的世界。虽然不是凡夫的所有物,但那是凡夫往生之后,就能契入的真实教,真实的世界。

我们活在业力所现的假象世界,所以就会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够契入真实。虽说是往生后才能契入,但是当下并不是完全没有受用。因为你接通了这个管道,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相应,就能显现一些功德。所以,一個学佛的人如果没有一点自受用,没有与众生、与万物同体的心念,没有这样的自觉,这样的学佛就有问题,这是属于真的层面。在假的世界中,当下有“真”存在。假的世界中原本属于假的部分,基本上只要能实践儒家的三纲五常、五伦。就很圆满了。因为事实上,人道的圆满,永远是“不能够圆满的圆满”。没有人说他可以是一个完人,连孔子都做不到。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一个真正的念佛人起码要做到瑞剑老师说的三条:

佛法第一(真谛)

孝养父母、待人亲切(俗谛)

“佛法第一”,就是持守真理;然后,“孝养父母,待人亲切”,落实于俗谛。前者是宗教,後者是道德。宗教的金刚信心,能生出坚实可行的道德;人间的道德则不能升华出宗教。人和人之间,因缘很可贵。我们是托因缘的福,才能够遇到佛法。当你遇到佛法,你会发现所有因缘在成就你,所以所有的俗谛要归于真谛来领受。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俗谛,是世俗的道理和现象,真谛,是超越对立相的中道。俗谛中有善恶、是非、好恶,有很多不可解的矛盾,不但善与恶有矛盾,善与善之间也会有矛盾。所以在世间想做纯粹的善,是永无止境,也无法圆满的。在佛法的真谛中这一切都被接受、转化了。

我们虽然学佛,还是常常会陷入对立:我喜欢这样,不喜欢那样,我想要这样,不想要那样,但事实上我们又不能改变,因为內在有习气,外在有因缘,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左右。人有我执,有贪嗔,有喜怒,可是习气、因缘并不随我们的意愿而转变,反而我们的心情会受习气牵制,会被因缘所转。凡夫以自我中心出发,很难趣入真实界。反省的结果,会发现自身都是在造业,在加重自身的习气和烦恼而已。只有回到真如的真谛世界,才会对万事万物、种种因缘,能够有一种接受的心,乃至于生起感恩的心,不论顺逆,都值得感谢。因为變動不可把握的因緣,更让我感受到真理的可贵、超越。也只有佛法才能让我们真正看到世间法的有限性。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不归于真谛,人生没有办法满足。即使暂时遇到了顺境,我们也会立马沉浸于世间五欲六尘,而忘了佛法。所以对世间法太过满足,其实不是好事情。因为我们人很糟糕,非常肤浅,稍有一点顺境,立马就忘掉佛了,沉浸在世间的五欲之中,难以自拔。所以常有些病痛、不如意,并不是坏事。以前有句话“比丘常带三分病”,这些不圆满之处,正是在提醒自己,世间是苦。趣入净土,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好恶有多肤浅。

只有通过佛法、立足于佛法看自己的现实,才不会在佛法和世间法之间,起起落落、颠颠倒倒。一定要有一个立足点——是从真谛转过身来看俗谛,而不是站在俗谛去仰望真谛。有时候我们说,“世间真不如意呀,真想快点往生。”听起来挺好,实际不对。因为这仍是用世俗欲望的心渴望佛法。你以为你在仰望,实际是看错了方向。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佛法不是我们想象的,和世俗对立的层次。佛法是超越对立层次的中道。空、假、中,中就意味着不在上,也不在下,是一种圆融。借用儒家的话,它就是“素其位而行”,你是什么样子,就以什么样子好好的生活吧。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你在富贵的身份地位,不需要给自己添加东西,说“这是我的原罪吧”。富贵,是我的福报,佛力的加持、呵护,让我不至于因为穷困,而走到极端的情形,那就以富贵的身份和能力,去行报恩行。“素贫贱,行乎贫贱”,素贫贱,不要总纠结着我怎麽这样穷困潦倒,想要摆脱这种状态,以贫贱为敌。贫贱就以贫贱的本分过生活,贫贱不是念佛的障碍,净土也没有门槛。如是如是、“就这样地”的生活,就差不多了。能不被世俗的富贵贫贱善恶所缠绕限制,这也是中道。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以能如此,是内心有中道真理的信念。所以,中道不是一个外在的标准,是立于真谛而包容俗谛的、内心超越、圆融的智慧。这个智慧,唯有从佛子的自觉中,才能顶戴和受用。佛法的世界,就是贯通融合空假、真俗的中道真理。当假有的俗谛为佛法所圆融时,则为妙有。依此理,念佛人虽在娑婆的相对界,亦可于念佛三昧中,享用无量光寿的妙庄严。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我们在生理、心理、地位、职业上千差万别,但是我们都有一个渴望解脱、超脱的理想。把这个理想贯彻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活得比较充实、淡然、超越,这就是真实。真宗所以是真实的宗教,因为祂不与假相对立,而是和假联手。如果我们还有对立排斥、不喜欢、不接受的状态,说明我们的法还是不够圆融,还有欠缺。所以三三圆融,不是分成三个层面来说,而是它在当下的每一个角度,都即是空、假、中,这样的一个真实。在佛的立场,佛是正觉成就者的同时,也是救度众生悲愿的成就者。在众生的立场,被佛呼唤了,知道自己是无有出离之缘的罪业众生的同时,是被大悲如来救度的佛子。在佛凡一体的立场,则凡夫是凡夫的当下,已是参如来大悲救度的报恩行的实践者。每一个角度,都同时包含了佛、凡夫与佛凡一体的功德运作,三三圆融,会三为一。这些要变成自己的自觉,需要长时间的听闻历练。

天地万物都是如此的存在,所以往生并不是有一个与此不同的地方可去,并不需要特意到一个地方躲避。这个当下,净土已经来了,但是因为我的烦恼无明所障,我们不能够看到。所以念佛人是闭眼绝息之际,当下净土显现。因为毕竟我们带着娑婆的业习,还不能够完全用佛眼看待万事万物,所以真实的净土不能显现。但是净土既然已经来了,我们就不会无所受用。所以至少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学法、听完老师讲法、礼拜诵经、拜读佛书、念佛之后,心情好像被洗过、被光照过那样轻快爽朗。为什么呢?烦恼没了,净土来了。净土不是刚刚才来,它一直在那里。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法雷月历中,元旦的第一句话就是,“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是宝船”,南无阿弥陀佛的宝船已经来了,就在那里。元旦在日本,是新年第一天的开始,是整个新生命的开始。新年的开始,新生命的开始,意味着有信心的人的生命新阶段。什么是你现在生命的新阶段呢?发现南无阿弥陀佛宝船的时候。宝船一直在那里,但你是在这一刻才发现它。当你发现的这一刻,叫元旦,是你生命的新年。天地万物,都是如此的存在。当下就是空假中,当下就是净土。

这样说好像是明心见性、当下即是的禅宗,因为在理上禅也好、教也好,都是同一个道理,没有两种说法。但在事上,净土教有净土的入处,有净土的味道。说当下就是净土,是佛的实证,不是我们的境界。所以佛以方便法身的名号回向,令我们得受用。当我们通过闻法能如实感受到净土的庄严是以六字名号的方便法身来到娑婆界的时候,内心自然生起感激报恩之心,而称扬赞叹佛的功德,这同时也是报恩之行。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空假中三三圆融”之理的显现,是如来的方便法身,也是如来功德的全体。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真实的净土”是“空”的世界,“虚假的凡夫”身在“假”的世界(“假”是指因缘和合,暂时假有的现象界),虽说是“虚假的凡夫”,居然得以受用“真实的净土”的功德,于是娑婆也不再只是娑婆,而为净土的功德所庄严,这是“中道”的世界。于此真理的世界中,我们身为业障凡夫的念佛,称赞名号之行,与十七愿诸佛称扬名号的功德等同,这是托如来的福,是如来功德回向成就的“中道”。因为真实界的如来融真实于方便,假方便入真实,合三为一,令我们顶戴到“佛凡一体”的功德。

“空、假、中”不是三个事物,而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三个角度。如果用形式逻辑的头脑分析,听到“空假中”,就把它分成三个层面,其实它只是三个角度,而我们一般的凡夫只执着在一个凡夫的视角。学习佛法,就是要在闻法的光明熏习调熟中,慢慢开始建立一种真实的世界观。佛是真实,我是虚假,在凡夫的认识中这似乎是对立,但在佛的誓愿却是要令我成佛,这就是中道,是如来的慈悲和智慧成就的方便。于是我们流转轮回的生命,突然间被确立了目标,赋予了价值,变得尊贵起来。否则只会造轮回业、自害害彼的人身,有何尊贵可言?真正活用佛法,是要进入到中道的世界。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对立。但是当我们初学佛法时,很容易用僵化教条的理解和现实生活对立起来。要吃素,要持戒,要修定,要做功德、有境界……这就是把“真的世界”和“假的世界”放在平行相对的地位,把“假的世界”的逻辑带到“真实的世界”来自我纠结。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一开始就是从假、相对的现象界中出发,想要抵达真实世界,但带着满身的观念、习气和成见,所学的佛法都被我们的无明闇心所污染。要知道,“真实世界”并不和“假象世界”对立,而是与“假”圆融,从“真”出“假”,假亦有真。所以要直接看佛法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中洗去凡夫的成见、偏执,又被真理的大活动带回现实世界遊戲,这才是“中道的世界”,也是从真空出妙有的世界。这需要我们用一生吟味。

身在“假的世界”的凡夫,真正能够受用到真实,是因为佛的圆融满足的功德,令我们虽有限,亦得自在。身虽居于娑婆,心却游于净土,跳出三界外,连“空假中”的概念都不需要,沒有救度的佛,沒有求救的我,整个世界唯有慈亲的呼唤声在回荡,这才是真自在。

20210924 《正信偈讲赞》共修法座 講於心天下書院

20221112 蒙光修訂成篇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参:

八正道——佛法者的生活

念佛,不需要改變身份和職業

一莖草,一滴露

真俗圓融,要怎麽做才好?

爲什麽學佛卻與家人、親友衝突不斷?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11-11 16:36
Next 2022-11-18 15:0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