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原创  蒙光 2022-02-03

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先看一位淨土真宗僧侣的靈異經歷:

https://mp.weixin.qq.com/s/UMdujcMTFrD3w9D2yYgKFg

這可說是相當精彩的故事,置於古典傳奇中毫不遜色。事件真僞不能斷言,但就涉及的經驗與靈界的邏輯來說,是可信的。

友情提示:膽小的朋友可在白天有人陪同的情形下收聼,并忽略搭配畫面。故事本身饒有興味,不算特別恐怖。也可以先讀下文從故事中獲得的啓示,消除因無知帶來的恐懼後,再來了解故事前情。

光按:其實故事中這位僧侣的經驗很有啟發意義。

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一,這位僧侶驅魔的力量來自哪裏?二,爲什麽是這位僧侶?

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麽回事,就解決了怨靈的問題,原來靠的不是自身修持的法力,——一見到異象就慌亂的凡夫,定力尚且欠缺,又能有多少驅魔的法力?——而是平時念誦的名號、讀誦的經典在這時冒出來了。佛的名號和經典自身有功德,具足慈悲智慧的大生命,能爲在輪回中被惡業纏縛的衆生解冤釋結,超薦有緣者往生善道。

所以,平時讀誦受持,聞法入心,關鍵時能救命。臨終時若平生讀誦受持的功德能出得來,就往生淨土。雖然往生淨土和平生的守護,都是經教名號的功德,是佛方的功德力,但是行者平生沒有對佛法的懇切信仰,對解脫生死的強烈欲求,和持續聞法的努力,也無法受用佛方的功德。

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當危急之時,最能見出一個人的底氣。能夠聞持經典到作爲依靠的程度,這是難得的宿善。這位僧侶慌亂之時,下意識從口中念出的,是自己平時最熟悉的、熟極而流的經典。可見他平常有以專一的心,持續頂戴聽聞淨土經典。我相信他念的內容,不會超出《真宗課誦本》的內容。這裏要特別加一句:誦經和念佛一致。所以,如果經典背不出,單單念佛就可以,功德是同樣的。平生至少要聽聞受持教法到“若存若亡”的境地,關鍵時就有功德、力量出來。

淨土真宗中文課誦(上)

淨土真宗中文課誦(下)

真宗不是“戰鬥派”,因為不需要自己出手。戰鬥派最大的問題,是修行越高,魔障越大。萬一自身道高僅一尺時,遇到魔高一丈就涼了。而真宗一開始就是“感恩”派、“託福借光”派,行者所受的教導,是自身永遠都在如來“我能護汝”的呼喚聲中過生活,不論人生是順境還是逆境,在當下都不是自己一個人面對,後臺老闆阿彌陀如來永遠和自己一同出場。

佛道·佛經都已經是一百分,所以不必執着於自身的能力有幾分,自身與一切衆生,同頂戴佛的正覺功德而領受其大利。此即善導大師回向文:“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的真意。“此功德”者,如來功德也。“平等施一切”者,佛法的廣大功德利益,通過我的誦經念佛,平等利益當下時空中的有緣者,並及於一切衆生,如陽光普照,蕩滌身心陰霾暗痛,轉悪成德。

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又佛法終究是“和爲貴”的宗教。自我與他人,有情與無情,共有宇宙的大生命。對這一真理的無知,即爲“無明”,是衆生迷妄痛苦之源,也是佛法要破除的終極目標。佛法的目的,是令自他共同覺悟宇宙大生命清淨一如的本來面目,而歸於和諧,即善導大師回向文後二句説的:“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安樂國,是生命最後的光明和平,圓滿一如,智慧慈悲滿溢的境界。

自他一體的事實,善惡有報、因果嚴肅的真理,人人平等,不因自身是否信仰佛教而不同。不同的只是佛陀教導此真理,令衆生信受而奉行真道,回歸清淨本來的自性。衆生則迷於此一如的真理而起對立紛爭,自是非他,己善彼悪,各執己見而自損損他,變本加厲,苦惱無盡。佛法爲引導沈淪迷界的衆生,也會從相對的善惡入手,施設懲惡勸善的說教和修法,種種方便,最終都爲導歸超越善惡的廣大光明、和諧圓滿之安樂境地。

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阿彌陀佛是本師本佛,為度衆生無邊苦惱而從大心海化身為諸佛、菩薩、度母、明王、金剛……。對沈浮於生死海上、爲善惡是非之波翻弄的衆生,或示現菩薩度母的慈悲攝受,或運用明王金剛的憤怒折服,都從阿彌陀佛清淨平等的佛心中流出,同爲一味的大智大悲。從一如的佛心中,回觀相對界的人事,就會有和而不同的自覺與智慧方便。佛心無盡,衆生無明煩惱無盡,爲如來使者的智慧方便也就層出不窮。所以,在佛法中戰鬥也是爲了和平的方便,菩薩的敵人永遠不是惡人,而是自己與他人的無明,及無明造成的傷害,正如醫生的敵人是疾病,而不是病人一樣。

一切恐懼,爲作大安。”(《讚佛偈》)如來是不請自來,爲衆生處處作守護,時時予安慰,永爲大依怙的大慈悲母。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真宗是“感恩派”——從一段靈異經歷說起

相關鏈接:《讚佛偈》的四個版本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2)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11 17:03
Next 2022-03-11 17:3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