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原创 瑞默老師 2019-10-27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大眾當至心歸依三寶,南無阿彌陀佛………。

大家好!剛剛轉過身去誦經時,看到「廣種福田」四字。你們知道「福田」是什麼嗎?你們每天禮拜的阿彌陀佛就是最大的「福田」,不要忘記這個。

本來沒準備講這個,但是這個跑出來了,就不得不講。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福田」是什麼?父母是福田,佛是大福田,我們有把佛當作「大福田」在頂禮嗎?如果沒有,則表面上是往西走,其實是往東走,這叫「阿呆」。口說往西,行為卻往東,不是背道而馳嗎?大福田的「大」是「宇宙大」,佛陀是「宇宙大的福田」,如果小看佛的人,那是很愚癡。

晚上的講題從「廣種福田」開始。真宗有間「福田寺」,蓮如上人於五百年前曾植一株松樹。

佛是大福田,父母是福田,所以不孝父母者最愚癡。如果父母還沒學佛,而你已經學佛,就要耐心慢慢地與父母溝通結緣,有朝一日能讓父母來學佛。

如果因爲父母拒絕佛法,你因此而放棄學佛法,那就太沒智慧了!應該更有義務引導父母學佛才是,否則就是眼睜睜看父母墮惡道的孩子。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在什麼地方孝順父母呢?即孝養父母。而真正的「養」是引導父母到「安祥的地方」(安養處)。父母是我們的福田,如不引導他們到安祥處,反而讓他們墮惡道,枉為人子。

你上學、讀書、做事,所學的如果不能引導父母至安祥處,所學何用呢?父母有錯(按:指不學佛,做違背因果理法的事),你也跟著錯,不是孝養父母,是讓父母墮惡道。

要引導父母至安祥處,首先:

(一)自己要學佛聞法;

(二)要依止善知識的教誨。

做不到這兩點不行。父母都錯了,你還跟著錯,就太笨了。「學佛大悲心」非常重要,是「廣種福田」的基礎。

說到這裡,你領受到什麼程度呢?要反省自己,有真正孝養父母嗎?父母在造業,你還眼睜睜地任其造業,這豈不太不孝了?不能太冷漠,當人要有人的熱情,去引導父母到安祥處,否則豈不與貓狗沒兩樣?開場白至此。

今天講《御文章》第一帖第二通「出家發心章」。

出家發心章

「當流親鸞聖人的教法,不以出家發心(發菩提心)的形象為本,也不標榜捨家棄欲之相,唯一念歸命決定他力的信心,並不簡擇男女老幼。」

這裡很重要的地方,淨土真宗與他宗最大不同處,不是以出家發心為根本,而是以「一念歸命阿彌陀佛」為根本,為第一義。

淨土真宗不重視外表形象,而是重視你是否已「一念歸命給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你一個人的阿彌陀佛,重要的是你是否已「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心」。

瑞劔老師證道歌云:「慈親在,還擔心什麼?」你已找到你的慈親阿彌陀佛了嗎?這才是重點所在。

不要忘記是「我的阿彌陀佛」喲!是「我」的阿彌陀佛喲!不是別人的阿彌陀佛,也不是大家的阿彌陀佛,是「我」的阿彌陀佛喲!

心中有阿彌陀佛的人,遇到困境煩惱時,第一個念頭跑出來的是「我有阿彌陀佛!」因為我有阿彌陀佛,所以即使自己吃粗茶淡飯也沒有關係;雖然自己很愚癡,但是愚痴的我有阿彌陀佛當靠山,就只有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學這法門請切記,不要自己變聰明。瑞劔老師法語:「學此法變聰明會下墮。」為什麼呢?學此法變聰明者,就是忘記阿彌陀佛的人,忘記父母親的人是「阿呆」,這是「廣種福田」的最基本。

不要小看剛剛所講的一段話,因為要找到「我」的阿彌陀佛,可能要花上一輩子。

講到這裏,讓大家發問。

即使自己很笨也沒關係,阿彌陀佛很聰明,你還怕什麼?

問:阿芳兩歲的孫子跟她講:「沒問題!我有阿彌陀佛!」

師:沒有錯!能教育孩子講出這樣的話的媽媽了不起。

(答:是奶奶教的。)

我也一樣是奶奶教的,所以祖母的責任重大,世界上最大的寶貝是祖母哦!但是現在的教育很可怕,瞧不起祖母,這是不對的,瞧不起奶奶的是「阿呆」。

祖母的話要聽,祖母是最有智慧的,當祖母的教給孫子也要是最好的東西,祖母自己沒學好是無法教育孫子的。人不要當「阿呆」!講到這裡,你們應該會問很多問題。不會問是「阿呆」!為什麽是「阿呆」?因為不懂還以為自己懂了。

要謙虛下問,一般在學校教書的人,自以為懂,其實是不懂。(師凝視良久,眾亦不作聲)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法師:老師!大家不問,那您問大家好了。

師: 我不可以出招,我一出招大家就東倒西歪了。

問:何時才會有「一念歸命」?

師:今現在啊!你有沒有一念歸命給阿彌陀佛?(生:我不知道。)

發自內心有感受到阿彌陀佛是「我」的阿彌陀佛,這就是「一念歸命了」。你有沒有「我」的阿彌陀佛呢?

生:我三十八歲先生去世,有人要我再嫁,我回答:「我已經找到我的阿彌陀佛了」。這不知道是不是?)

那只是起頭,還要徹底貫徹才行,那時你才入門而已。有真正與阿彌陀佛一體了嗎?剛開始「我的阿彌陀佛」只是概念而已,不斷地聞法,會慢慢滲透到全身心,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與阿彌陀佛也越來越親了。

還有沒有問題?

(有一同朋轉身問自己孩子,老師看到說)不要找小孩,是自己的問題,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問別人「懂不懂?」問的人是傻瓜,要問自己懂不懂才重要!學佛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管別人。「後生一大事」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問:阿芳剛才所說是十年前的事,老師說是起點入門,如果阿芳把起點當成終點會怎麽樣?

師:如果是終點,就已經找到她的阿彌陀佛,就不會問剛才的問題。會問表示還沒找到她的阿彌陀佛,也就是還不明白的證明。真正明白的人不會說不明白的話。

問:認真聞法的人,如到臨終前還沒有「一念歸命阿彌陀佛」,怎麼辦?

師:問這話是笨蛋的問法。你會死哦!你今晚就會死哦!你死的時候還會問剛剛的話嗎?你是在問別人的問題才會這麼客觀,你已經死掉一半了哦!你不關心你的生死問題嗎?在座的各位也是一半進棺材了哦!

問:晚上睡覺時把阿彌陀佛忘光光怎麼辦?

師:你會把阿彌陀佛忘記,阿彌陀佛不會忘記你,不用擔心,你睡覺時也是被阿彌陀佛緊緊攝取不捨哦!(師緊握念珠不放,示意大衆)

睡覺時也是這樣地(師緊緊抓住筆搖晃,向大衆示意)被阿彌陀佛抓住哦!

我剛剛所講在座各位可能聽不懂,為什麼呢?因為都是用自己的豆腐腦在想,是「阿呆」,不要忘記你已死了一半哦!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問:遇到傷心時就想起阿彌陀佛,開心時也無限感恩阿彌陀佛,請問這是不是「一念歸命」?

師:你傷心時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開心時也會「念南無阿彌陀佛」,講這話的當下就是慢心、憍慢。不是你會念,而是那個時候阿彌陀佛自己跑出來的,你才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忘記這個,從你的臉就會流露出慢心。

(問者聽者皆用力點頭稱是)

不論你的心跑什麼出來那都是妄念哦!我們心都是妄念。學習真宗者很容易犯一個錯誤,當自己的心跑出佛號就自以為沒問題了,信心決定了。

心是變化無常的,無論自己的心跑出什麼都是妄念,以自己的心所跑出來的東西來斷定是否信心決定,這是最大的錯誤,那是憍慢邪見。(附注:見文後)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你們的心很會作怪,跑出「法語」就以為畢業了,那是自以為是!我年紀已一大把,要講的話下次是否還有機會講不知道,所以就非講不可了。

我們人被罵的事會永遠記得,被摸頭讚美的話很快就忘記,人被揍永遠記得,但是人家對自己好很快忘記。但是在我們學佛的路上,很少能遇到會棒喝自己的人,真正棒喝自己的人是慈悲的人。

今天我第一次這樣對待你們,而我自己依止瑞劔老師時,這樣被棒喝了二、三十年。老師對大眾說法時,為了顧及大家,很難有棒喝的機會,與老師一對一教授時則常常被棒喝。

今天能在這裡對大家講法,也是老師的恩德,因為被老師棒喝了二、三十年的結果,才能如實地傳達這個教法。你要找到這樣棒喝自己的老師也是很難的,一般人被罵會生氣,會生氣是笨蛋,善知識提著燈籠去找也找不到。

我像這個小朋友那麼小時就開始學佛,也因為從小聞法因緣的累積,長大以後才能遇到瑞劔老師。老師教法又非常嚴謹,常常被棒喝,也感謝從小被祖母引導來學佛,所以當被老師棒喝時,都感受到老師的恩而不會想離開老師。

小孩從小不教,長大就禁不起罵,一罵他就生氣。如果你揍他,他還跟你謝謝,這樣的人值得教!你揍他(按:老師口中的「揍」,指棒喝、指正批評)他就恨你,這種人不值得教。被揍還能向對方合掌謝謝,這樣的人才值得教哦!但是大部分的人被揍就生氣,很難感恩。

那也需要因緣,如果沒被調熟,被棒喝就受不了,所以蓮如上人《御文章》上說,被罵不會生氣還會謝謝,這不是我們的力量,是無始以來佛本願力的調熟,所以作歌云:「蒙長時的照育,菊之華。」(按:此詩語義雙關,因日語中「聞」與「菊」字同音,本願教法以「聞」爲本,故本願寺以「菊」爲徽章。)

菊華是本願寺的標幟,菊華盛開,需經歷長時的照育;同樣地,聽聞也得透過長時不斷地聽聞,「聞」才會開出華來。「聞」就是「身心徹到」,一次兩次沒辦法,得常常聽聞才能「身心徹到」。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問:我從沒想過自己有否歸命,也很難歸命,就只有一個感恩。來到佛堂也是阿彌陀佛帶我來,每天所遇的好與壞也是阿彌陀佛所賜與的,任何事都是阿彌陀佛所顯現的,空氣也是阿彌陀佛給我吸的,也從沒想到身心徹到的問題,這樣對不對?

師:除了這樣以外,還能有什麼呢?你看到的都是事實。你能講出這番話也是「托佛的福」,能講出這番話的人也不多。為什麼?很多人都變成「天狗」,把功勞占為己有。

學真宗有很多人標榜自己「我如何如何」,自己也變成「天狗」。你剛剛所講的話有「托佛的福」的心,這很重要。

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到一切都是佛恩,才會有「托佛的福」的心出來。變成「天狗」的人,不會有托福的心出來,都該棒喝。托福的心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有到那個程度,托福的心會自然流露。

(休息一下)(接下篇)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注:

同朋問:师兄,请问如果我们凡夫的妄心中跑出了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也不是信心决定,那如何是信心决定呢?南无阿弥陀佛

答:“信心決定”,是佛救我的心。信心是佛心,決定在佛方。在佛方,法藏菩薩成佛時已決定我的往生。證據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

在機方,要真正體會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是佛對我的慈親心,是佛方成就回向賜與我的活生命,而非死名相。人生最大的生死問題,於如來成就的名號中被解決、身心得安頓,而感動,而慚愧歡喜:原來我一直活在恩海無量中,卻常常做着忘恩的事!有此自覺方是信心決定。

上面説的“我”,是與佛相對的機方。不是某個人的專利。信心是“我”與“佛”的關係,我與佛,二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離“我”無“如來”,離“如來”無“我”。如來為我成正覺,我依如來得救度,每個人都獨自面對自己的阿彌陀佛,與如來相認時,是“我”已非“我”。

因為在佛方,不論你、我,有念佛無念佛,乃至不學佛、謗佛之人,皆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中,無遺漏、無殘餘地完成令入涅槃的功德。此事實,化為光明名號、説法音聲,來到娑婆界,為一切衆生作照育守護,調熟攝取。衆生聽聞徹入身心時,則為衆生之所有。

“親之物即子之物”,“子”領受“親”物時,不會有“是我物非親物”的想法,唯是感念親恩,而不作“我”想,是真孝心。真實信心無“我”,若執著信心從“我”發、往生功德是“我”之物,稱名念佛為己之修行功德,皆是忘親恩而背如來大悲之人,非真實信心也!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二—「赤裸裸」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5)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20 10:44
Next 2021-07-20 11:0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3条)